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途转诊危重患者的转诊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保证长途转诊的顺利开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4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诊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在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余均平安到达接诊医院。危重患者的循环、呼吸会受到转诊的影响。结论长途转诊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急救团队的紧密配合,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集院前急诊-院内急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在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risk-stratifc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uspected sepsis,REDS)评分在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间在黄山首康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计算REDS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东部儿科医疗联合体内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及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探讨双向转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的难点。方法通过微信平台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科医疗联合体内16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为60%左右。儿童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向下转诊患者意愿及数量低于二级及三级综合性医院向上转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328,P<0.05;χ2=53.192,P<0.05)。双向转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不知道如何转诊及可接受的医院、患者/家属不愿意、没有制度和流程、对转诊医院的诊疗水平不了解及操作流程复杂。结论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较高,但双向转诊顺畅度不高,向下转诊的意愿明显低于向上转诊,应加强儿科医疗联合体内各级医院间的统筹联动作用,完善各项机制,改善双向转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检测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合并早期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重症多发伤合并早期脓毒症患者80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急诊重症多发伤未出现脓毒症的35例为非脓毒症组,另选择35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三组血清PCT、IL-6和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脓毒症组患者PCT、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中血清PCT、IL-6及CRP指标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3.3%、76.2%、71.3%;特异性分别为87.2%、42.8%、48.1%,PCT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结论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在急诊重症多发伤合并早期脓毒症患者中异常升高,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本医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全年发现不合格病原学标本1 102例,不合格率为20.64%,其中痰标本占不合格标本的57.44%。主要原因是采集方法不当,痰标本中混入杂质、血液标本污染等。结论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不合格率过高,主要是采集方法不当,应加强采集标本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联合生物标志物的急诊筛查脓毒症的评分工具,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986例急性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2016版Sepsis 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99例)和非脓毒症感染组(68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前进法)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诊断指标β值构建急诊筛查脓毒症评分工具。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评分工具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然后,收集苏州九龙医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急诊救治的273例急性感染患者(其中脓毒症73例),对评分工具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尿毒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NMED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急诊就诊并且明确诊断为脓毒症患者164例,随访28 d按照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116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NMEDS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MEDS与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预后能力的比较.结果 死亡组患者在入院24h内NMEDS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13.4±1.8)vs.(5.8±2.1),P <0.01;APACHEⅡ评分相比较,死亡组(27.4±3.6)分较存活组(17.6±4.1)分高,P=0.003;NMEDS评分不同分值28 d患者病死率:≤4分为4.5%,5~8分为10.0%,9~12分为19.4%,13~16分为42.4%,≥17分为66.7%.NMEDS对患者28 d死亡风险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数值上较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0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NMEDS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是可以应用的危险分层评分系统,在急诊临床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希腊雅典学者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及其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研究共纳入两所医院的ICU中15 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普通脓毒症患者6 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2 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5 9例。对照组2 2例为健康志愿者。以脓毒症患者的等级(普通、严重、休克)作为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标准,不施加其他干预。采血后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和C 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普通脓毒症组血小板没有减少,但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却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和普通脓毒症组比较,P均<0 .0 1)。相反,脓毒症组平均血…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评价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孕产妇转诊系统的主要特点,以及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决定这种转诊系统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急诊转诊系统的运行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不足,缺少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缺乏知识更新,通讯交通困难,各服务层级之间缺乏协调合作,病人不依从转诊建议或自行转诊到上级医院致使转诊机构负荷过重而难于集中力量处理危重病例等。根据以上发现,作者提出了保证转诊系统良好运转的9个条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与社区传染性疾病双向转诊的运作方法.方法:2009年6月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制定双向转诊有关条例.结果:本院共与无锡周边地区、江阴、宜兴等地的4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双向协作关系.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讲座25次,会诊18人次;上转患者678例,其中住院患者428例(急危重患者87例),门诊患者250例;在病情好转稳定后下转135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81例,帮助化解医疗纠纷2起.结论:专家参与,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对转诊的急危重患者实行"全程优质服务",是取得双向转诊成功、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戴怡  蒋臻  姚蓉  张蜀  陈瑶  谢汶倚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21,36(11):1497-150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由救护车转诊至急诊科的患者特点,以提高不同时期急诊预检分诊效率、优化急诊资源利用,并为规范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2018年12月27日-2019年4月28日(疫情前)、2019年12月27日-2020年4月28日(疫情时)和2020年12月27日-2021年4月28日(常态化防控阶段)通过问卷星收集的由救护车转诊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信息,比较3个时期患者的一般资料、来源、转诊原因、病种和分诊级别.结果 疫情前、疫情时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分别收集患者3993、2252和1851例.各时期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由三级医院转诊比例分别为74.00%、72.65%和76.12%,常态化防控阶段高于疫情时(P<0.05);由急诊直接转诊比例分别为41.00%、42.14%和44.46%,常态化防控阶段高于疫情前(P<0.05);双向转诊比例分别为37.79%、36.63%和34.36%,常态化防控阶段低于疫情前(P<0.05).疫情时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因"需要手术""家属要求"转诊比例较疫情前增加(24.72%、27.84%、28.74%,P<0.05;49.64%、53.33%、56.24%,P<0.05),因"病情危重"转诊比例减少(40.20%、35.21%、33.17%,P<0.05);常态化防控阶段因"诊断不明"转诊比例较疫情前减少(15.50%、13.90%、11.89%,P<0.05).常态化防控阶段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比例较疫情时增加(3.46%、2.98%、4.65%,P<0.05),创伤的比例较疫情前增加(13.72%、15.76%、17.77%,P<0.05);疫情时和常态化防控阶段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比例均较疫情前下降(8.44%、3.73%、3.84%,P<0.05).各时期转诊危重患者比例分别为72.88%、75.58%和79.15%,常态化防控阶段最高(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急诊救护车转诊造成显著影响,急诊预检分诊需对人员、设施、流程和管理不断优化和改进,同时需进一步提高分级诊疗的执行力度,加强转诊和接诊医院急诊科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转诊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诊输尿管结石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急诊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45例患者纳入脓毒症组,另将同期45例急诊输尿管结石术后未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纳入非脓毒症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入院时患者均接受NLR和IL-18检查。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分析NLR、IL-18与急诊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鹿角型结石患者占比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2%vs. 4.44%,P <0.05);脓毒症组NLR(11.13±3.05 vs. 8.75±2.39)、IL-18 (μg/L:95.42±15.35 vs. 79.69±12.57)、血白细胞计数(WBC)(×109/L:16.88±4.57 vs. 14.39±4.85)和C-反应蛋白(CRP)(mg/L:105.43±15.57 vs. 97.84±11.34)水平高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共3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4岁,其中男260例(78.8%),转诊患者157例(47.6%)。按照总缺血时间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每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信息和缺血时间,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找到总缺血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高中学历、医保、转诊、不典型胸痛、症状发作至我院时间、门-球囊时间和总缺血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和医保患者总缺血时间相对较短,而不典型胸痛患者的总缺血时间相对延长,但仅转诊是唯一独立影响总缺血时间的因素。结论:转诊导致较长的总缺血时间,主要是通过延长症状发作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就诊医院还是就诊科室,无论从就诊病种还是就诊病情,其他科室或其他患者在繁忙状态和紧张程度上都不能同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室和急诊患者相提并论,急诊科室的繁忙与急诊患者的复杂是其他科室所无法比拟的.其中急诊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针对病情所采取的处置状态等"急诊现象"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为加强急诊科室管理和急诊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住院烧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医院住院烧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住院烧伤患者598例,有78例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发生率为13.04%.从78例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85株,其中革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患者至急诊就诊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在感染性疾病中居首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CAP患者是急诊留观、急诊住院和ICU收治的主要对象,占了急诊医疗资源的很大部分,因此,急诊医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2011年10、11月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医师分会根据国内外既往的研究及诊疗指南,在<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上发布了<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1,2],为急诊医师如何正确判断CAP病情,合理选择抗微生物药物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结合该"专家共识",就CAP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内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疗互动在双向转诊体制下对急诊脑疝患者的救治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05-2015-01陇县人民医院急诊脑疝患者32例(A组),均采取转诊我院治疗。2015-02-2016-04两家医院采取了医疗互动对急诊脑疝患者的救治策略,经简单培训,陇县人民医院直接接诊脑疝患者,上级医疗人员移动,就地手术治疗51例(B组)。并对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及愈后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能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术后1个月患者意识状态B组优于A组;A组、B组死亡分别为12例(37.50%)、9例(17.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互动是目前双向转诊救治体系的必要补充,尤其对神经外科脑疝的危急患者,能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诊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 CAP)患者常选择的就诊地点,5%~35%的CAP 患者会进展为重症肺炎,病死率可高达20%~50%[1-2]。在繁忙的急诊室,准确评估患者病情,识别高危患者,及时恰当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CURB-65)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肺炎病情评估标准。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 MEDS),是2003年Shapiro 等[3]前瞻性研究了2070例急诊疑似感染患者,筛选出与病死率相关的9个独立危险因素而组成的一套评分系统,后继多项研究验证了MEDS 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的价值[4]。CAP 本质上属于脓毒症,本研究采用MEDS 评估CAP 患者,并与PSI 和CURB-65进行比较,探索适用于急诊的CAP 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在急诊有着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临床上发现脓毒症患者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程度不同,这可能与不同的免疫状态及基因型相关.目前已证明体内心肌抑制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但有心功能障碍的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因此,深入研究脓毒血症引起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总结目前脓毒症心肌损伤分子机制、临床监测及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试图对将来临床及基础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急诊室过度拥挤是近二十年全球医院普遍面临的难题,其核心问题是急诊患者不合理地滞留于急诊室.医院床位长期利用率高,床位不足是关键原因.此外,急诊就诊量的增加,急诊室内检查量增多等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在急诊室内的滞留时间延长,预后将变差.缓解过度拥挤的对策主要集中在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适当增加医院床位,调整住院患者的出院模式等方面.但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缓解措施.急诊室过度拥挤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