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输液通路标准化流程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重症医学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自行判断选择静脉通路工具和穿刺部位,观察组按照输液通路标准化流程选择静脉通路工具及穿刺部位。比较2组患者液体复苏前时间、休克后收缩压、心率恢复、尿量、中心静脉压达标时间以及输液开始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观察组液体复苏前时间、收缩压、心率、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达标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用量均低于对照组(t=19.401,P<0.001; t=15.710,P<0.001),但2组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实施静脉输液通路标准化流程,可使临床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护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既提高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又提高了临床护理整体服务水平,有益于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葛凤  高燕  崔岩  滕玥 《临床急诊杂志》2013,(11):525-527
目的:探索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3-05EICU的成人(≥18岁)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结果:6h复苏液体量及24h复苏液体量;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进行的EGDT可以减少复苏液体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3.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凶猛,患者常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有研究[1]表明,若30min内出血量超过2000ml,54.1%的患者会因机体在短时间内不能代偿急性血容量不足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胃黏膜气体张力计在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彧  李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093-1095
隐匿性休克指不具备典型的休克表现,但确实存在内脏器官缺血缺氧的一种状态,在血液动力学恢复后,胃肠道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血缺氧,它通常存在于休克的早期或复苏后期,按照“早”或“足”的复苏要求,复苏的终点是应使隐匿性休克得到纠正。笔者利用胃黏膜气体张力计指导休克的液体复苏,探讨其在休克复苏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导致ICU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渗漏、有效循环的血量不足以及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恶化~([1-2])。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降低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人群~([3])。液体复苏是目前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策略,但液体复苏不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4])。本研究探讨床旁超声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护理经验。方法观察组危重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监测值指导和实施液体复苏;对照组50例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死亡9例,其中肺水肿、ARDS、DI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对照组治愈36例,死亡14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达24.0%,2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在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提供直观、连续、可靠的指导依据,并为及早建立监测系统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羟乙基淀粉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I临床应用新型60g/L羟乙基淀粉--万汶的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TBSA50%,烧伤后2 h内入院患者85例,治疗组(51例)在伤后第一个24 h内胶体只给予万汶,在第二个24 h内胶体只给予同型血浆;对照组(34例)在伤后48 h内胶体只给予万汶.伤后3~7 d两组均仅以白蛋白作为胶体成分.监测患者伤后24 h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并记录伤后第一、二个24 h的胶体输入量、进出量比,于伤后相应时相点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第一、二个24 h的胶体输入量基本在0.5mL/(kg·%TBSA)和0.25 mL/(kg·%TBSA)范围内,进出量的比值均在10:1之内,其中万汶最高总输入量相当于44.8 mL/(kg·d);对照组患者第一、二个24 h万汶最高输入量分别相当于47.1 mL/(kg·d)、32.5mL/(kg·d);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在伤后1、3、7 d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属于重度缺乏(仅治疗组伤后第7天属于中度缺乏),伤后14 d有明显上升,但仍属于轻度或中度缺乏,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均P<0.01);两组间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血红蛋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新型羟乙基淀粉--万汶替代天然胶体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建议总刺量应控制在45 mL/(kg·d)以内且在烧伤后的第一个24 h内应用.  相似文献   

8.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胸腔生物阻抗技术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首先由Wang等人于1989年提出[1],目前新型胸腔生物阻抗技术的发展使获得无创性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值已成为现实[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由于其操作简便、无创安全,为早期发现循环血流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尽早指导复苏治疗提  相似文献   

9.
赵涛 《大医生》2023,(12):59-62
目的 探究不同液体选择在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实施0.9%氯化钠溶液对SAP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n=40)实施0.9%氯化钠溶液与60%羟乙基淀粉溶液对SAP患者进行干预。比较在早期液体复苏中两种不同的液体选择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总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复苏6 h时,两组患者液体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8 h时,观察组患者液体总量低于对照组(P <0.05)。复苏后48 h,两组患者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仅GED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均升高,白细胞(WBC)、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均降低,但组间IL-10、WBC、A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l...  相似文献   

10.
总结PICCO容量指标在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和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测量、记录PICCO的各监测值及加强动静脉栓塞的观察。经治疗和护理,14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患者因高龄及经济原因在血压稳定后自动出院,1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研究组选用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开展液体复苏,对照组选用PICCO技术联合中心静脉压(CVP)开展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氧合指数、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6 h后,两组患者液体总入量、ScVO2、氧合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乳酸水平为(2.47±0.71)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79±0.5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的液体总入量和乳酸水平为(2 518.67±189.34) mL、(0.69±0.43)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879.84±348.67)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双盲随机法选取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50例,将其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25例,SVV组25例。其中CVP组行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监测CVP;SVV组利用超声监测左室流出道内径(D),流速时间积分(VTI)。CVP组和SVV组分别以CVP 10~12mm Hg和SVV10%为目标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时间,以及复苏前后乳酸、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氧合指数(PaO_2/FiO_2)、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变化,24h内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 SVV组乳酸、HR、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明显低于CVP组,MAP明显高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组复苏时间、NT-proBNP水平、24h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能更好地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液体治疗,减少液体复苏时间,优于CV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PiCCO组根据监测的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以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为指导的液体复苏目标。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PiCCO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iCCO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O组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 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EVLW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在小儿重度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7例中重度烧伤(TBSA>10%)患儿中,在休克期液体复苏时使用微量泵的41例作为试验组,在休克液体复苏中使用常规输液器进行液体复苏的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情况.结果:使用微量泵的试验组的BD留置针穿刺次数平均(1.34±0.57)次,数量少于常规输液的对照组的平均(2.36±0.83)次;试验组护士调节输液滴数的平均次数(1.22±1.03)次,少于对照组的(6.25±1.69)次.结论:中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时使用微量泵能减少留置针的穿刺,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TTE)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96例患者(年龄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组(GEDVI组)和下腔静脉膨胀指数组(d IVC组)。GEDVI组以Pi CCO推荐液体管理方案进行液体复苏,d IVC组以d IVC阈值18%为临界点进行液体复苏,当容量无反应时,加用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于确诊后0 h、6 h、24 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GEDVI、d IVC。比较两组液体入量差异,及多巴酚丁胺针治疗介入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差异。结果两组6 h液体复苏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液体复苏达标率d IVC组高于GEDVI组(68.5%比50.7%,P=0.030);d IVC组6h(2468.85±326.20)m L、24 h(4738.60±580.35)m L液体入量均显著少于GEDVI组6 h(2896.57±445.68)m L、24 h(5810.30±890.4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27);d IVC组应用多发酚丁胺介入时间早于GEDVI组[(2.28±0.69)h比(3.85±1.47)h,P=0.032];但两组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下腔静脉膨胀指数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有助于减少液体入量,适时介入强心药物纠正心肌抑制,减少容量过负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张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0):1476-1479
目的 探讨以肺超声为导向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超滤控制对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容量超负荷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CRRT的脓毒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容量评估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评估容量状态以调整治疗参数,观察组采用实时肺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容量状态以调整治疗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每小时尿量、清蛋白、血浆渗透压、尿比重及心脏功能超声检测指标,治疗24 h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用量、液体总入量。结果 两组接受CRRT 24 h后心率、中心静脉压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每小时尿量及血浆渗透压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各项心脏功能超声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超声检测无风险、易操作...  相似文献   

17.
对于重症及高风险外科术后的病人来说,充足的组织灌注是机体正常氧合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氧耗与氧需达到平衡时,才能满足机体正常氧合,其判断指标是氧供与氧摄取率[1].在某些情况下,当氧供不能达到氧需求时,就会产生组织缺氧,最终导致器官衰竭.因此,早期识别和纠正组织低灌注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改善病人的预后,当然组织灌注取决于心输出量及组织的氧供[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63例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并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尿量、无创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参附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可能从多个环节改善和逆转创伤性休克的进展,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提升护士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2008年11—12月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对14名注册护士进行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救输液培训,评价培训前后9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抽取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进行抢救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62例作为观察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后,护士对选择建立深静脉置管时机、静脉通路选择、调节输液速度依据、羟乙基淀粉的作用及用量、补液开始前抽取血标本的意义和最佳补充血容量时限6项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0,8.79,5.58,7.42,5.16,4.89;P均〈0.01)。观察组62例患者出血停止50例,生命体征稳定10例,死亡2例;对照组84例患者出血停止42例,生命体征稳定27例,死亡15例;两组抢救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P〈0.01)。结论应用项目管理可显著提高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改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液体复苏是创伤急救领域的热点之一,迅速有效地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我院急救医学科对部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应用小容量高张氯化钠注射液,并与传统液体复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急性创伤出血导致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在石家庄市第三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