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略去负荷剂量,10 mg/d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 g/d。观察期18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结果治疗18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关节数、医师及患者总体评价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次要疗效指标——VAS、晨僵时间、HAQ评分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占76.9%,对照组为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5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5%和4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2例出现肝酶升高,2例退出;对照组有1例退出。结论长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RA,与柳氮磺胺吡啶相比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VAS评分、ESR、DAS评分、Sharp评分、HAQ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军  祖比亚  林德帅  杨俊生  覃学勇  廖明 《重庆医学》2012,41(35):3704-3706
目的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RA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对照组单用甲氨喋呤治疗,7.5~15.0毫克/周。观察12个月,观察指标:主要疗效指标有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同时记录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治疗组占80%,对照组占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66.7%、3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有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出现肝酶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疗效优于单用甲氨喋呤而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观察指标、实验室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双手握力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ACR20为81.4%,对照组为46.5%,对比差异明显(P<0.01);且ACR50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价值高于来氟米特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氨基葡萄糖联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6月整群选取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给予氨基葡萄糖联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三联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数及晨僵改善情况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数及晨僵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杜正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46-2647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及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4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MS组(72例)使用甲氨蝶呤(MTX)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MSL组(71例)在MS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LEF)。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MSL组的静息痛、晨僵、握力、关节压痛及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MS组(P<0.01);MSL组关节功能分级优于MS组(P<0.05);MSL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MS组(P<0.01);2组类风湿因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可更为显著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珠单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功能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及炎性因子,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IL-6、IL-8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水平有所降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ESR、CRP、RF、TNF-α、IL-1、IL-6、IL-8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4%,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运用托珠单抗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可能与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8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月所收治的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组49例,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71.4%。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9.8%。结论:采用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使用来氟米特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柳氮磺胺吡啶,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来氟米特,将两组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来氟米特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痛苦,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6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9,9 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8例,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24周;对照组52例,给予口服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4周;以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77.9%,对照组有效率为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平均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关节不良症状,且安全可靠,是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联合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与单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入选患者71例,随机分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血浆置换同时口服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ACR7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4%和7.7%;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5%和51%、达到ACR50分别为47%和26%;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90%和74%、达到ACR50分别为62%和36%、达到ACR70分别为30%和10%。试验组及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9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血浆置换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RA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且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方海燕  姚兴琼 《甘肃医药》2014,33(2):117-119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来氟米特+益肾蠲痹丸治疗,对照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主观及客观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有效率为85.O%,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SR、CRP、晨僵时间、VAS、HAQ等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治疗,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6周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6周的晨僵时间、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DAS评分、CRP、RF、ESR、IL-1β、IL-6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明显,能调节免疫和改善炎性状态,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依那西普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依那西普组、来氟米特组治疗12周.治疗第6、12周时,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来氟米特组比较,治疗6、12周时依那西普组患者达到ACR 20、ACR 50的比例较高,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低,晨僵时间较短,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减少更明显.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RA疗效确切,优于来氟米特,且起效时间短,更能持续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针配合中药熏洗对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治疗组采用热针治疗仪配合中药熏洗联合西药美洛昔康、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以及病人和医生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1%,对照组为5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中RF、CRP、ESR、WBC和PLT等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血中CRP、ESR、PLT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热针配合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三消饮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消饮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20 mg,每日1次,同时予三消饮子,每日1剂.对照组予来氟米特2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各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的晨僵、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握力、EsR,CRP,RF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消饮子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长期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来氟米特,对比两组长期疗效。结果:12个月,两组医生总体评价、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有明显差异(P0.05);18个月,观察组医患对疾病总体评价、肿胀关节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长期疗效良好,患者耐受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