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对其诊断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64例的CT直接征象表现:椎间盘呈软组织呈半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局限突出于椎间盘边缘,突出方向多为中央型和外侧型。间接征象为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螺旋CT显示中央型18例,旁侧型24例,椎间孔型22例,其中旁侧型与椎间孔型发病率相近。结论螺旋CT扫描已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医生综合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通过螺旋CT扫描可以大大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入该院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的特征及其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特征表现与手术相一致者56例,诊断正确率为96.6%,56例患者经手术检查证实,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类型均与CT影像特征表现相一致。结论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结果通过比较CT特征表现与手术及临床症状发现,54例65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单节段突出者41例,多节段突出者23例;与手术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相一致者52例61个,诊断正确率为93.8%。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结果通过比较CT特征表现与手术及临床症状发现,54例65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单节段突出者41例,多节段突出者23例;与手术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相一致者52例61个,诊断正确率为93.8%。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我科2003年10月-2005年11月经手术治疗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本文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4月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临床表现及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其CT表现比较典型、分辨清楚、诊断明确。本资料CT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5.24%(40/42);X线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52.38%(22/4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无合并症和后遗症等优点,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手术探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双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6.7%。椎间盘边缘突出限局性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36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和增粗28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16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13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8例。结论:双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和CT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1.7%,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结论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高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疾病中采取CT诊断的临床价值以及准确率.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32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CT检查,对比手术与CT检查准确率,研究CT影像结果.结果:本次我院诊治的32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T诊断准确率98.44%,与手术诊断准确率100%基本一致,P>0.05,不形成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T扫描直接征象包括新月形、丘半圆形、不规则形.间接征象包括硬膜囊受压变形、椎管狭窄且黄韧带肥厚、硬膜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存在钙化者、侧隐窝狭窄、小关节增生者.结论:将CT诊断检查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在矢状位、冠状位上的CT表现。方法对38例50个突出椎间盘在横断位扫描后,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上图像重建。结果在矢状位上表现为突入椎管的软组织密度阴影,形态呈半圆形或椭圆形。在冠状位上呈钻头状,游离型椎间盘呈条索状,或不规则形。可远离椎间隙。结论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提供平片和横断位不易得到的解剖学信息。结合横断位可清晰地显示突出椎间盘的位置、形态特征以及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9-101
目的旨在比较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结果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CT检查显示:髓核出现钙化斑点24例,硬膜囊受压16例,出现积气29例,神经根受压13例,其中单侧受压8例,双侧受压5例。而MRI检查显示:38例出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26例,神经根受压18例,其中单侧受压12例,双侧受压6例;脊髓变性12例。CT与MRI检查在椎间盘变性、钙化、硬膜囊受压、积气及神经根受压、脊髓变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CT能够直观地反映患者椎间盘突出及脊髓、硬膜囊压迫情况,但无法观察椎间隙其他结构。MRI在软组织的探查中辨识度较高,能够清晰有效地显示髓核及神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因素,总结其CT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科室所收集的4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突出发生的部位及突出的类型,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共收集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42例,其中L4-L5发生突出者最多,占71.4%;突出类型分布不均匀,其中以中央型为主,占76.2%;伴随征以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肿胀为主,增生、“真空”征、黄韧带肥厚、椎体肥大征少见。结论CT检查可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螺旋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日间病房住院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日间手术。收集手术时间,术毕至出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3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良 Macnab评级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术前与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在手术当日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35.55±10.44)min,平均术毕至出院时间为(58.36±25.26) min,平均总住院时间为(453.91±27.18)min。术后1、3月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1、3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有效率分别为86.13%、89.05%。所有患者均未有穿刺或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螺旋CT引导下射频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间手术是可行的,其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日常功能障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联合O3椎间盘溶解术中突出物CT值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病例100例。CT引导下穿刺,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穿刺成功后于靶内外注射胶原酶。结果所有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CT值≤90组:优32例,良2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7%,有效率96.7%;CT值〉90组:优5例,良7例,可9例,差19例,优良率30.0%,有效率52.5%。结论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联合O3椎间盘溶解术中,突出物的CT值与疗效呈明显负相关,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法及预测术后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CT或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6例,盘内注入浓度为(65-75)μg/mL臭氧10-15mL,盘外(椎间孔)注入浓度为(40-60)μg/mL臭氧5~10mL。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8.08±7.31)个月,按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分级:优108例,良32例,可16例,差10例,总有效率94%,优良率84.3%,术后无一例并发症,JOA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0.56,P〈0.01)。结论CT引导下医用臭氧局部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采用PELD治疗FLLDH患者10例,其中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3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1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4例,良4例,可2例。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PELD治疗FLLDH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322例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结果:根据CT表现将LDH分为①中央型②偏侧型③椎间孔型④远外侧型⑤脱垂⑥Schmorl结节。结论:CT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7年11月-2003年4月在本院接受过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的1200多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2年以上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程度和后续治疗情况。结果 共随访到患者537例,治疗后2年以上者120例,3年以上者114例,4年以上者121例,5年以上者182例。按MacNab疗效判定标准,优良率为70.20%,有效率为89.19%。结论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磁横波运动理疗仪联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0—12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例,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27~40岁,平均32岁。病史5~12个月。均采用热磁横波运动理疗仪联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未出现术后神经根粘连症状,且均已恢复劳动能力。以Nakai疗效标准评定,优2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3.9%。所有患者均得到半年以上的随诊,无复发。结论热磁横波运动理疗仪联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消除症状,降低复发率的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