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崔勇  潘鹏飞  张可祥  崔吉文 《西部医学》2012,24(2):252-253,256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对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17例多发伤并发MODS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的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K+、BUN、Scr、C反应蛋白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17例患者CBP后血浆BNP水平下降(P<0.05),BUN、Scr、K+及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或P<0.01),氧合指数上升(P<0.05)。结论多发伤并发MODS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CBP有助于降低血浆BNP水平,并可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N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水负荷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36例无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过3周的透析脱水达到临床干体重,测定患者达到干体重前后的BNP、下腔静脉内径(IVCD)、VCD值(IVCD/体表面积)、心胸比值(CRT),并观察临床表现。选取健康人群36人为对照组。结果:1.达干体重后血浆BNP、心胸比、下腔静脉内径均较达干体重前显著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达干体重前,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达干体重后,血浆BNP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达干体重前后BNP之差与达干体重前后心胸比值(CRT)之差呈显著相关,(r=0.67,p0.01);达干体重前后BNP之差与达干体重前后下腔静脉内径(VCD)之差呈显著相关(r=0.72,p0.01);结论:血浆BNP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负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NT-pro-BNP)与残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MHD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门诊体检人员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NT-pro-BNP水平,超声测定下腔静脉直径(IVCD)。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血压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情况。分析NT-pro-BNP与残余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血压和IVCD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671,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IVCD呈正相关(r=0.463,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透前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r=0.712,P<0.001)。结论MH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残肾功能呈负相关,与IVCD和MAP呈正相关,提示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变化率对低血容量患者的容量复苏意义.方法 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0例低血容量患者进行液体复苏,以中心静脉压(CVP)导向的容量负荷试验为复苏标准,复苏的同时应用床旁超声对下腔静脉进行连续监测.分别记录复苏后的CVP、下腔静脉直径(IVCD)值,并计算出中心静脉压变化值(△CVP)和下腔静脉直径变化率(△IVCD);分别进行CVP与IVCD和△IVCD、△CVP与△IVCD的相关性分析,并计算CVP与IVCD和△IVCD的回归方程、△CVP与△IVCD的回归方程.结果 容量复苏患者的CVP和IVCD值随复苏液体量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9和0.982,均P<0.05).CVP与IVCD和△IVCD均服从正态分布(P值分别为0.62和0.65);△CVP与△IVCD服从正态分布(P=0.68).CVP与IVCD在统计学上相关(r=0.975,P<0.05),回归方程CVP=5.17×IVCD-1.46;CVP与△IVCD在统计学上相关(r=0.816,P<0.05),回归方程CVP=0.09×△IVCD+ 2.57;△CVP与△IVCD在统计学上相关(r=0.934,P<0.05),回归方程△CVP=0.096×△IVCD-0.085.结论 连续的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所测出的IVCD可以间接地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而△IVCD可能是一种新的指导低血容量患者液体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熊滨  林勇军  李桂冰 《右江医学》2009,37(4):389-39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及对血浆IL-1β,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MODS患者42例,治疗组24例,予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12、24、48、72h留取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1β,IL-6,IL-10含量;治疗前,治疗后24、48、72h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照组18例MODS患者,为同期病人或病人家属不愿意接受CBP治疗者,给予除CBP以外的常规治疗,在诊断后0、4、12、24、48、72h留取血标本。结果CBP治疗后治疗组24、48、72h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与CBP前比较,治疗组IL-1β,IL-6及IL-10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IL-1β,IL-6,IL-10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过度的炎症反应是MODS发生的原因之一,CBP能够削弱血循环中炎症介质的峰值浓度,有效遏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防治MO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6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术的AMI患者,根据心肌Blush分级分为0/1级组(n=26)、2级组(n=32)和3级组(n=28)。于PCI术前、发病24h、48h和14d测定血浆BNP浓度,14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BNP水平PCI术前无明显差异,发病24h、48h和14d时Blush 0/1级组>Blush2级组>Blush3级组,分别为24h:(631±285)ng/L、(362±149)ng/L和(278±135)ng/ L,P<0.05;48h:(482±246)ng/L、(278±112)ng/L和(205±124)ng/L,P<0.05;14d:(257±133)ng/L、(163±78)ng/L和(119±50)ng/L,P<0.05。14d时BNP水平与LVEDVI(r=0.75,P<0.01)、LVESVI(r=0.78,P<0.01)正相关,与LVEF (r=-0.63,P<0.01)负相关。结论:急诊PCI后心肌再灌注水平显著影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N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水负荷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36例无尿的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36例患者实际体重均高于干体重,全部的患者经过3星期的透析脱水达到临床的干体重,对患者在达到干体重前后的BNP、下腔静脉内径(IVCD)、VCD值(IVCD/体表面积)、心胸比值(CRT)进行测定,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的观察。将选择的正常健康人群36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达到干体重之后患者的血浆BNP、心胸比、下腔静脉内径都比达干体重之前明显的降低了,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在患者达到干体重之前,患者的血浆BNP显著的比对照组患者要高,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患者达到干体重之后,其的血浆BNP和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3)患者在达干体重的前后的BNP之差和达到干体重前后的心胸比值(CRT)之差进行比较,差异显著(r=0.67,P0.01);在达到干体重前后患者的BNP之差和达到干体重前后下腔静脉内径(VCD)之差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0.72,P0.01)。结论测定患者的血浆BNP能够用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负荷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人按CBP实施前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1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组12例;进行APACHEⅢ评分及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病人血浆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8、(TNF-α)水平.结果 CBP实施24 h后APACHEⅢ评分、血BUN、血Scr,IL-6、8、TNF-α,均较CBP实施前显著降低[(分别为(61±15)vs(81±20),(19±5)mml/L vs(26±5)mmoVL,(312±87)/μmol/L vs(458±107)μmol/L,(544±154)ng/L vs(842±132)ng/L,(18±7)ng/L vs(25±8)ng/L,(43±15)ng/L vs(59±17)ng/L].SIRS、MODS组病人的存活率分别为84.62%、41.67%(P<0.05);CBP实施前和实施24 h后MODS组ARF病人的APACHEⅢ评分、血BUN、血Scr,血清IL6、IL-8均显著高于SIRS组.结论 APACHEⅢ评分为60~90分时可能是心血管术后发生ARF实施CBP治疗的较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PICCO监测下胸腔内血容量指数与脑钠肽(BNP)的相互关系及干扰BNP的相关因素,找出能够准确反映容量负荷的标志物,从而应用于临床辅助ICU医生判断患者容量负荷。方法 选取ICU患者36例,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系统(PICCO)记录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进行液体管理前后测定BNP血浆含量,与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关系,并分层研究干扰BNP反映血容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36位患者BNP血浆含量与对应的ITBVI无显著相关性(r=0.22,P=0.194),但ΔBNP(2次BNP血浆含量差值)与对应的ΔITBVI(2次ITBVI差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0.58,P=0.000)。非机械通气状态下BNP血浆含量与对应的ITBVI则存在显著相关性(r=0.52,P=0.003)。年龄、APACHEⅡ、HR、ΔSVRI与ΔBNP无显著相关性。ΔGEDVI、ΔEVLWI、ΔSVI、ΔCFI、ΔCVP与ΔBNP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BNP可反映患者容量负荷,连续监测BNP血浆含量的变化将更能准确反映容量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浓度及Marshall评分的影响。方法17例应用CBP治疗的MODS患者为观察组,14例拒绝应用CBP治疗的MODS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6,12,24,48,72h后CEC数量、外周血NO及血浆TNF-α、IL-6水平;并予Mar-shal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EC、NO及TNF-α、IL-6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6,12,24,48,72h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EC数量及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而NO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Marshall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BP能有效改善MO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情况,消除炎性反应物质,防止脏器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33例,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采用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观察介入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30d下腔静脉压力、肝脾形态及门静脉、脾动静脉及肝动脉右前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压力、狭窄两端压力差[(13.89±2.94)、(1.73±0.23)mmHg]较术前[(20.67±5.82)、(8.18±1.62)mmHg]明显降低,而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直径[(2.53±0.58)cm]较治疗前[(0.59±0.23)c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30d肝右叶最大斜径[(12.0±1.7)cml、尾叶最大斜径[(7.0±0.6)tin]、脾脏最大斜径[(11.0±O.9)cm]均较治疗前[(15.8±1.6)、(8.1±1.3)、(14.5±2.6)cml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d门静脉流速[(18.4±2.3)cm/s]及肝动脉右前支峰值流速[(56.3±6.2)cm/s]均较治疗前[(15.8±2.6)、(46.5±7.3)cm/s]明显增加,而治疗后30d脾静脉流速[(10.3±2.6)cm/s]较治疗前[(15.8±2.6)cm/S1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介入方法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成功率高,能明显改善腔静脉压力,使肝脾明显回缩,且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微创、恢复快、疗效显著且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柞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恢复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3月仁寿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的患者79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急性加重期血浆BNP水平,然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相同治疗,待病情缓解后于出院前1 d清晨再次抽取肘静脉血3 mL检测其恢复期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5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BNP水平。比较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恢复期与慢性心衰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浆BNP水平。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0&#177;10.29)pg/mL vs(42.45&#177;9.64)pg/mL,P<0.05]。恢复期血浆BNP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5&#177;9.64)pg/mL vs(9.47&#177;5.63)pg/mL,P<0.05]。AECOPD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慢性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0&#177;10.29)pg/mL vs(619.23&#177;31.69)pg/mL,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慢性心衰患者。监测血浆BNP浓度可作为临床判断AECOPD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膜性或短段闭塞性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腔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小球囊预开通治疗组(A组,n=21)、置管溶栓治疗组(B组,n=20)和保守治疗组(C组,n=27),每48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栓溶解情况,血栓完全溶解后常规应用直径20~30mm大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管腔。结栗治疗2d后,A组血栓溶解率(76.2%)显著高于B组(45.0%)和c组(18.5%)(均P〈0.05),B组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4d后,A组与B组m栓溶解率(85.7%和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37.0%)(均P〈0.05);治疗6d后,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90.5%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51.9%)(均P〈0.05)。所有患者抗凝溶栓治疗6d后无症状性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球囊预开通及置管溶栓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均较好,小球囊预开通治疗较置管溶栓治疗更安全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MODS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0—97岁,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予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igh volume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12、24、48、72h及CBP结束后6、24h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氧合指数(PaO2/FiO2)、凝血酶原时间(prothmmbir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 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HB)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变化;治疗后24、48、72h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同时以未行CBP治疗的MODS患者25例作对照。结果与CBP前比较,PaO2/FiO2、CI在CBP开始后4h明显升高(P〈0.05);CBP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有下降(P〈0.05),但低分子肝素抗凝组与无肝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CBP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氧合功能,维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从而起到防治MO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产前超声诊断探讨胎儿不同下腔静脉变异的发病率及变异的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峰速与正常下腔静脉相比是否有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7 448例行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资料,筛查出下腔静脉变异的病例,计算其发病率;比较变异组与正常组胎儿的下腔静脉内径及S波血流峰速有无差异.结果 在所有受检胎儿中,左位下腔静脉54例(1.44‰),双下腔静脉14例(0.37‰).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内径为(2.71±0.42)mm,血流峰速为(36.25±6.30)cm/s;左位下腔静脉内径为(2.70±0.45)mm,血流峰速为(36.55±7.53) cm/s,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6.78,P>0.05;t=3.56,P>0.05);双下腔静脉内径为(2.72±0.50)mm,血流峰速为(36.18±7.49)cm/s,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3,P>0.05;t=7.01,P>0.05).结论 左位下腔静脉发病率为1.44‰,双下腔静脉发病率为o.37‰,两种变异的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峰速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静脉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探讨BCS隔膜组织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74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MOVC)BCS患者作为实验组,7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介入治疗造影前抽取2组患者的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1、bFGF的浓度。结果实验组TGF—β1浓度为(7.3±3.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bFG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S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与血管损伤后细胞增殖、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文霞 《河北医学》2014,(3):447-449
目的:对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并探讨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的36例子宫良性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行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阴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1.4&#177;18.4)min,术中出血量为(74.8&#177;16.4)mL,术后住院时间为(4.8&#177;1.4)d,术后病率为2.77%(1/36),术后镇痛使用率为47.22%(17/36),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3.8&#177;5.1) h;腹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9.4&#177;22.4)min,术中出血量为(114.5&#177;18.3)mL,术后住院时间为(7.8&#177;1.9)d,术后病率为2.94%(1/34),术后镇痛使用率为100%(34/34),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3.3&#177;6.2) h,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单发肌瘤组与多发肌瘤组出血量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壁间深部肌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前、后壁肌瘤组,肌瘤直径≥6 cm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6cm的患者( 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术中出血量的多少主要与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及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及对血浆TNFα-、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浓度的影响。方法 MODS患者39例,在基础治疗上给予CBP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 h、12 h、24 h、48 h、72 h留取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β和HMGB-1;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同时以未行CBP治疗的MODS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结果与CBP前比较,TNFα-、IL-1,βHMGB-1明显下降(P〈0.05);CBP治疗48 h、72 h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点TNFα-、IL-1β、HMGB-1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的炎症反应是MODS发生的本质原因之一,CBP能够削弱血循环中炎症介质的峰值浓度,有效遏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防治MOD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方法选用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n=6)。实验组:在心包外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在心包内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结果两组建立体外循环所需的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所用的时间短;两组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进的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方法所需的时间更短,是一种更快捷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