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囊充气方法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三种套囊充气方法的效果比较,总结出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计,对44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分别实施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于充气末测定套囊内压力。结果入ICU首次套囊压力为(52.40±8.08)cm H2O。手指捏感法、固定注气法和最小容积阻塞法的套囊内压力分别为(53.27±7.00)cm H2O(、62.00±8.24)cm H2O和(12.41±2.29)cm H2O,最小容积阻塞法与前两种方法充气后其套囊内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气道峰压为30 cm H2O时前两种方法病人气道无漏气情况,最小容积阻塞法则有4例出现少许气道漏气。结论采用套囊压力计监测套囊内压力是一种科学、理想的方法。手指捏感法和固定注气法均不尽理想,而最小容积阻塞法其套囊内压力稍低于正常。在没有压力计时,可在最小容积阻塞法充气的基础上,再注气0.5~1 mL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指感觉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试验组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记录两组患者套囊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有无血迹及拔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套囊压为(9.07±5.38)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5.16)cm H2O(P<0.05);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套囊血迹和声音嘶哑;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散在点状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片状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低有效气管导管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临床效果好,对气管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最低有效套囊压对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手指感觉法给套囊充气,试验组30例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和套囊压,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是否有血迹及拔管后24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套囊气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套囊血迹、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最低有效套囊压能减少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气囊测压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ICU病区123例患者采用气囊测压表法测压;同期神经外1科和神经外2科125例患者采用手指捏感法测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家属对气道管理满意度。结果气囊测压表法并发症较手指捏感法低(P<0.05),患者家属对气道管理满意度较手指捏感法高(P<0.05)。结论气囊测压表法测量气囊压力并发症少,患者家属对气道管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腔电视镜下胆囊摘除术(LC)病人随机分成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充气F组和最小漏气充气法Z组,观察两组通气时套囊充气后压力值,气腹前、后漏气例数,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例数,操作所需时间,套袭抽气应激反应例数。结果:通气时放纵后气囊的压力平均值F组19±10cm H2O,Z组18±11cm H2O(P〉0.05),气腹前、后漏气例F组0/2例和Z组0/3例;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F组4例,Z组6例,操作所需时间F组6±3秒,Z组15±6秒(P〈0.05),套囊抽气应激反应F组1例、Z组0例。结论: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能满足一般呼吸道管理的需要,操作简单、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H组即高压组(套囊压力为30 cmH_2O),L组即低压组(套囊压为20 cmH_2O)。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 mg/kg,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1 mg/kg,1.5 min后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导管位置正确后将气管套囊注气,用压力表测定套囊压力,L组压力控制在20 cmH_2O,H组压力控制在30 cmH_2O。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维持P_(ET)CO_2在35~45 mmHg,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停药,静脉注射阿托品0.1 mg/kg、新斯的明20μg/kg。分别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气管拔管时(T_2),气管拔管后3 min(T_3)的心率变异性(HRV)、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及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两组T_1、T_2时点的SBP、DBP、HR、RPP增加(P<0.05),T_3时点的SBP、DBP、HR、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_1、T_2时点的HR较L组同时点升高(P<0.05),H组T_1、T_2时点的RPP较L组同时点升高(P<0.05)。结论:降低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有助于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ntellicuff软件控制套囊压力对于患者气管黏膜缺血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intellicuff软件组(n=40例),应用哈美顿呼吸机G5(intellicuff)软件持续调节控制套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套囊压力表组(n=40例),采用套囊压力表进行调节和控制套囊压力。观察两组患者套囊压力控制情况,拔管前患者气管黏膜情况,拔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intellicuff软件组患者在控制套囊压力方面明显优于套囊压力表,在预防气管缺血性病变以及撤机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结论:intellicuff软件能有效控制套囊压力,但不能降低患者气道黏膜缺血性病变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拔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套囊压力监测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7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气管插管机械性通气的患者应用套囊压力检测,同时选取麻醉科以及急诊室患者24例,分为两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12例患者,采用指着捏感法和固定气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气管黏膜承受压力值在20 cmH2O,囊内的容积为(4.51±1.23)ml;(2)15例气道峰压在30 cmH2O以下无漏气现象发生,其余2例有少量漏气;对照A组体内套囊内压力为(77.22±22.65)cmH2O,套囊内容积为11.25mL,体外套囊内充气11.28 mL时,套囊内压力为(22.13±9.63)cmH2O,拔出插管时黏膜的压力(53.12±5.54)cmH2O;对照B组向套囊注15mL气体,体内套囊内压力(99.55±12.65)cmH2O,体外套囊内压力(34.34±11.65)cmH2O,拔出插管时黏膜压力(64.86±11.75)cmH2O。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后,应用套囊压力计对气管内压力进行监测,能预防和避免气道黏膜受到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科学、精确、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81例ICU病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观察2组患者气囊测压的合格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测压可准确地判断气囊压力的变化,有效降低置管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P<0.05)。结论:采用气囊测压表检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准确、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片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咽喉痛和咳嗽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前30 min予复方甘草含片含化,对照组无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及术后24h患者的气道症状(包括咽喉痛、咳嗽)的分级情况. 结果 术后24h喉咙痛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拔管时咳嗽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甘草片对预防和降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气道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2O对小儿气管导管囊内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组5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N2O组和非N2O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采用RAE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依次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2-4ug/kg、丙泊酚-3mg/kg及氯化琥珀胆碱1-2mg/kg,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N20组:吸入1%-2%异氟醚、N2O和O2.吸入N2O浓度保持在50%左右.非N2O组:吸入1%-2%异氟醚、O2和丙泊酚1.5-3mg/kg持续泵入.常规监测ECG、BP、SpO2、体温、PETCO2必要时行桡动脉、颈内静脉监测.两组均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两组套囊导气管连接三通接头.先抽空套囊内气体.再向套囊内注人空气至气道恰不漏气为止.三通接头另一端接压力换能器至Cardiocap监测仪.记录其压力作为起始值.此后开始记时并连续测压.分别于套囊注气后15,30min及以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手术结束时记录最后压力.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导管号及麻醉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N2O组比较.N2O组套囊内各时点压上升非常显著(P<0.05).但注气后60-120min上升速度逐渐减慢.非N2O组套囊压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压力随时闻呈下降趋势.在30mln时下降速度较快.其后则逐渐减慢(表1).N2O组与非N2O组声音嘶哑、咽喉痛分别发生8例和2例.N2O组喉头水肿发生5例.而非N2O组无一例发生.结论 在小儿N2O复合全麻中,气管导管的选择、每隔30min将套囊气体放出、改变气管导管套囊内介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气管导管气囊的4种充气方法(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压力表测量和触摸判断法),获得较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 观察入选的126例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导管气囊分别随机按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充气,检测并比较4种不同充气方法的气囊充气时间、气囊内压力、漏气率和吸气呼气的潮气量差.结果 气囊测压表组套囊压力控制最理想,为(27.95±4.4)cmH2O,与另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囊压力表测量法简便、有效、安全,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传统听诊法观察侧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患者80名,ASAⅡ~Ⅲ级,随机均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0例。Ⅰ组采用传统气管插管听诊法定位,Ⅱ组采用侧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即通过给侧支气管套囊部分充气模拟出隆突钩的效果进行辅助定位,完成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导管调整次数、术后气道粘膜损伤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结果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少(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P0.05);导管位置调整次数明显少(P0.05);术后气道粘膜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明显少(P0.05)。结论侧支气管套囊充气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比传统听诊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难易的影响.方法: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30),两组插管前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A组将气管导管经鼻置入到达咽部后套囊预充气,B组采用传统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时间、置管困难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以及插管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操作时间、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置管困难发生率,术后咽痛、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期间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简捷易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先才  李佳雨  李湘  周汉京 《广西医学》2020,(19):2607-2610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 256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 26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复苏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复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的低氧血症、呼吸急促、呼吸抑制及舌根后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在困难气道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A组采用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B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对比两组操作时间、置管困难例数、插管时耐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引导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耐受良好。A组操作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困难例数及术后咽部不适例数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操作时间短,置管简捷易行,并发症少,是一种快速处理困难气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苏醒期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OSAHS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测压组(M组)两组,记录手术时间和带管时间。各组于拔除气管导管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24h内随访咳嗽及痰中带血等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比较,M组患者咳嗽、咽喉痛及痰中带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黏膜不同程度损伤,C组较M组严重。结论:监测并控制合适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有助于减少OSAHS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相关的气管黏膜损伤,有利于术后呼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容量-时间曲线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指感法组,套囊压力法组以及容量-时间曲线法组。观察三组患者在套囊压力控制水平,撤机后并发症在撤机后1 h、6 h及24 h方面的差别。结果:容量-时间曲线法组与指感法组比较,控制套囊压力更理想,而撤机1 h、6 h及24 h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及咽喉疼痛的严重程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时间曲线法组与套囊压力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容量-时间曲线法能控制气囊压力在有效范围,减少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套囊压力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病人无论采用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都需要通过对导管气囊注气实现密闭气道,防止误吸和漏气.但套囊内注气过多又对气囊产生压力过高而产生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套囊注气多采用定量注气法,套囊无漏气法和最小漏气充气法三种方法.我们将这三种方法对气管粘膜的压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