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在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下行血液透析的效果。方法将212例采用箭牌临时性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6例采用密闭式回血,对照组106例采用传统单向回血,观察2组患者回血所需时间、置管动脉端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及感染(发热)情况。结果患者回血所需时间、置管动脉端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及感染(发热)的例数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密闭式回血法可缩短回血时间,减少空气污染,节省耗材,操作安全方便,患者舒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行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肝素帽封管,试验组43例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观察两组的导管堵塞发生率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中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可减少导管堵塞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密闭式回血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回血方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回血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全程回血时间与全程回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的发冷、寒战、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结论:密闭式回血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是减少患者失血的有效回血方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管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集束干预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股静脉置管率分别显著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内静脉置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行集束干预管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置管部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的6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的6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观察组在导管护理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进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滑脱率、导管留置期间局部皮肤炎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滑脱率、导管留置期间局部皮肤炎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滑脱率,减少导管留置期间局部皮肤炎症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郢荷 《西部中医药》2012,25(5):103-10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纽患者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后导管卫生保持习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两种回血方法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本院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0例次。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双向回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向回血法,观察两组回血方法穿刺针头污染、血液滴出、内瘘渗血及空气检塞的发生率。结果双向回血法对预防穿刺针头污染、血液滴出、内瘘渗血及空气栓塞明显优于单向回血法(P〈0.05)。结论:双向回血法较单向回血法安全、节力、可靠,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接受PICC置管的实体肿瘤化疗患者,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PICC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PICC护理,以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依从性为指标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管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外科、妇科的医生和护士作为对照组,内科、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共47人,观察组共4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观察组每月通报手卫生依从性检查及手表采样培养结果,对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医生或护士进行个别谈话及强化教育;在冼手处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及外科洗手法示范流程图;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纳入质量评分和绩效考核,评选每月手卫生之星等。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后手表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表细菌培养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是确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密闭式安全留置针在手术室中对护士保护及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8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扰组各1430例,对照组采用贝郎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穿刺,干扰组选用贝郎英全康安全留置针穿刺.结果 :干预组护士刺伤,血液污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使用安全留置针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和反复穿刺对病人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6年的6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留置导管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3个月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并延长留置导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留置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0%与98.00%,与对照组患者(70.00%、69.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CVC-RI)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常规性预防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后,研究组CVC-RI发生率仅为4.44%,对照组CVC-RI发生率则高达2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VC-RI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肝素钠2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分成A组和B组,各60例。A组用生理盐水封管,B组用肝素钠溶液封管。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的差异,堵管、回血、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堵管、回血、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与肝素钠稀释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随机选取的42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统计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9±1.08)分]显著短于对照组[(8.99±1.89)分],且P 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5.24%)较之于对照组(66.67%)显著偏高,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较观察组(4.76%)显著偏高,P 0.05。结论: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增强血液透析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提高透析的充分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1年在我院血透室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因留置时间短而未列入此研究项目中)的血液透析患者195例,比较林可霉素联合尿激酶和肝素联合尿激酶及单纯肝素3种封管方式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结果:3种封管方式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方面比较:林可霉素联合尿激酶混合液组优于肝素联合尿激酶混合液组以及单纯肝素封管组。结论:林可霉素联合尿激酶混合液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