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孕妇,26岁,孕1产0,停经23周,来我院行中孕胎儿形态学筛查,既往体健,否认怀孕期间病毒感染、服药及接触放射性毒物史。产前超声检查:胎头光环基本完整,BPD 55mm,FL 39mm,脊柱排列整齐,双侧股骨、肱骨、尺桡骨、胫腓骨可见,胎儿右手可见,左手部分指骨未显示(图1、2),双侧足底可见。腹腔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胎盘厚21mm,羊水分布均匀,羊水最大前后径42mm。超声胎儿心律规则,胎心率155bpm,可见双脐动脉血流信号。提示:①中孕,单活胎,约孕22~23周;②胎儿左手超声所见考虑部分指骨缺如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孕妇,23岁,孕1产0,妊娠期间曾患感冒,但无服药史,无家族史.孕19周来我院进行产前常规检查.超声所见:宫内可见两个胎儿,位于一个羊膜腔内,一个胎盘,位于前壁;羊水深度5.3cm;可见一正常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规整,四肢长骨可见,双顶径4.1cm,股骨长径2.4cm,胎心搏动良好,胎心率138次/分,S/D:3.72,超声孕周:17W5D(较实际孕周小),另一胎儿未见胎头、胎心及双上肢长骨回声,可见部分脊柱回声及双下肢长骨回声,双足结构较紊乱,胎儿腹部及下肢周围软组织水肿增厚,腹部最厚约1.8cm,可见胃泡样无回声,腹部脏器回声致密,其内可见脐动脉血流信号(为人胎血流),脉动频率同正常胎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5例胎儿心脏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STIC)检查。结果三维超声检查不同孕周对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显示率有影响,除四腔心切面外,孕周较大时(孕28~32周)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的显示率较高,且三维超声技术联合彩色血流模式对室间隔异常及动脉心室连接异常等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优于二维超声技术(P<0.05)。结论三维超声是对二维超声技术检查胎儿心脏的有力补充,并且对心脏畸形检查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任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7):130-130
病历资料 患者,女,26岁。孕1产0,孕12周,因阴道流血在本院就诊。既往曾药流1次,否认毒物、放射线、高血压、肝炎等接触史。其配偶既往体健。使用HDI-4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超声显示宫内见胎儿声像图,测双顶径27mm,股骨长14mm,羊水最大深度58mm,羊水透声性尚好。胎心及胎动可见。前壁胎盘,功能0级,于胎盘前缘附着大小55mm&#215;48mm异常混合性回声,  相似文献   

5.
冷淑莲 《河北医学》2012,18(10):1508-1509
1 病例摘要 孕妇,30岁.孕2产1,孕24周来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曾于孕两个月时于外院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为:F1、F2胎儿顶臀长符合停经周数,均见胎心搏动;F3胎儿顶臀长明显小于孕周,未见明显胎心搏动及血流信号闪动.超声提示:宫内早孕三胎,其一胎死宫内.孕5个月时再次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内见三胎儿,F1、F2胎儿发育符合停经周数,胎儿各解剖结构未见异常,F3胎儿未见明显颅骨光环,后枕部见11.8×13.4×11.4mm囊状结构,其内无回声与颅内相通,颈旁两侧背侧及胎儿躯干背侧均可见囊状结构,较大液深12.0mm,胎儿胸腔内未见心脏样结构及搏动,但胸腔及腹腔内均可见条状红蓝血流信号.腹腔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最大液深5.6mm.  相似文献   

6.
曲延顺 《新疆医学》2004,34(4):119-120
孕妇,26岁,孕26周,孕1产0。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68mm,颅骨光环完整,脊柱连续规则,股骨长51mm,胎心搏动规律152次份。胎盘位于前壁,I级,羊水正常。通常将探头移至胎儿面部,显示胎儿面部矢状切面,见到胎儿鼻部后以鼻尖为中心旋转探头90度,显示胎儿鼻尖、两侧鼻翼、上唇人中及其两侧唇峰、下唇(图1)。该病例超声显示胎儿  相似文献   

7.
高金花 《河北医学》2012,18(10):1510-1510
1 病例摘要 孕妇,30岁,月经规律,孕2产1,孕20周.产前唐氏筛查未做,已有一健康女婴.超声检查示:宫腔内可探及两个胎儿,胎儿之间可见羊膜囊分隔.胎儿一:未见明显异常.胎儿二:胎头轮廓清晰、不规则,未探及颅骨光环,颅顶处可见直径:5.2mm的低回声团块,似脑组织结构,缺乏正常颅骨光环回声,周边可见包膜,胎儿心尖部心包内可见宽3.2mm的无回声,脊柱骶尾部探查不清,股骨长:33mm,腹围153mm.超声诊断:宫内中孕双活胎,胎儿二:露脑畸形、心包积液.胎儿引产后,证实胎儿二头部没有完整的颅骨板,颅内组织由一包膜包绕向外膨出,暴露于体外,形态欠规则,色泽红润.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3岁.停经13周,无明显不适,应用Philips CHD-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经腹常规孕检,子宫增大,宫内可见胎儿,胎儿双顶径23 mm,头围91 mm,股骨长10 mm,脊柱侧弯,双下肢可见,右上肢可见,左上肢未显示,可见心脏凸向胸腔外侧,可见胎心搏动及胎动.于脐带插入上方至心脏下方可见一约20 mm×14 mm的团块回声,突出于腹壁,可随羊水飘动,内可见大小约3 mm×8 mm的囊状回声,盆腔内未见膀胱(图1).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孕13周,单活胎,胎儿肢体-体壁综合征可能.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 梁XX,孕妇,32岁,孕2产1.孕37周 .于2007年10月22日来我院B超检查.末次月经为2007年1月6日,孕期无特殊不适,无不良嗜好,无药物、毒品接触史.既往月经规律.B超特征:胎儿R0A,颅骨光环完整,脊柱连续,鼻唇清晰,肝脏、胃泡、膀胱可见.右肾大小约35×22mm,集合系统无分离;左肾大小约51×27mm,集合系统分离15mm液暗区,输尿管处内径约18mm,走行迂曲(图1),侧动探头与肾盂、膀胱相互连通.  相似文献   

10.
程东红  王志华 《安徽医学》2015,36(6):771-771
1病例资料
  孕妇,26岁,末次月经不详,初孕21岁,孕2产0,平素月经规律,此次妊娠期间无感冒、发热,无放射性及毒物接触史。孕22周常规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孕33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82 mm,股骨长60 mm,与实际孕周相符。头颅、胸腹部、面部、脊柱未见异常。胎儿右侧大腿皮肤层明显增厚,呈“扇贝样”覆盖于肌肉表面,最厚处厚度35 mm,类似胎盘样高回声,高回声区范围上自会阴部、下至膝关节处,彩色多普勒超声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并可检测到低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见图1。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孕1产0,以“停经37周,发现胎儿生长缓慢17 d”于2019年9月10日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8年12月25日,EDC:2019年10月2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规律产检,早孕超声显示孕囊大小符合孕周.妊娠12+5周颈项后透明层厚度(neuchal translucency,NT):1.1 mm,头臀长67 mm;胎儿大小符合停经孕周.16周左右自觉胎动,无创DNA、糖耐量实验(OGTT)、三维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核实孕周无误.停经30周于外院常规行超声检查提示:单活胎,超声孕龄符合30+1周;停经34+4周超声检查提示:超声孕龄为32+4周;停经37周再次超声检查提示:单活胎,超声孕龄为34周.门诊以“胎儿生长受限”为主要诊断收入病房.否认既往疾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在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本院不同孕周孕妇128例,按照孕周不同分为孕早期(孕11~17+6周)42例、孕中期(孕18~27+6周)43例、孕后期(孕28~40+6周)43例。对上述不同孕周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对初步怀疑为胎儿畸形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结果: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孕妇的畸形胎儿的总体检出率为96.00%,高于二维超声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类型畸形胎儿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00%,高于二维超声的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在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不同妊娠周期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643例于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不同孕周妇女,均分为3个妊娠周期进行检查:孕早期(11~17+6周)、孕中期(18~27+6周)、孕晚期(28~40+6周),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再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对比二维超声检查与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两种方法不同妊娠周期筛查准确率。结果 643例不同孕周妇女,经回访42例胎儿确诊为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率23.81%高于其他畸形类别。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筛查准确率92.86%,高于二维超声检查准确率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孕中期筛查出的胎儿畸形数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孕中期筛查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可有效提高筛查准确率,且孕中期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1-14周腹部超声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筛查和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腹部超声检查518例11-14孕周胎儿心脏,计算各个切面显示率,并计算胎儿心率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11-14周胎儿91.12%胎儿可以显示四腔心观,48.07%可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切面,38.22%可显示右心室流出道切面,37.84%可显示三血管切面。随着孕周增大,各个切面显示情况均表现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心率、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和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均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P=0.000)。结论采用4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能够在孕早期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在孕早期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 孕妇,22岁,G1P0,孕28周,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示:单活胎、头位,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68ram,脊柱呈串珠样,排列整齐,连续性好,胎心率144次,律齐,羊水暗区最大深度93mm,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成熟度I度,多切面反复探查,胎儿腹壁不完整,可见32mm缺损,从缺损口向外凸出一球形团块,大小为81mm×79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对3 500例孕22~28周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中85例拟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又进行三维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在观察胎儿四腔心的基础上,增加心室流出道、三血管平面和短轴切面,进行必要的局部放大以观察心脏各切面结构和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检查出的1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其中室间隔缺损4例,缺损大小约4 mm,法洛四联症2例,单心室3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多切面观察,图像丰富,形态自然、完整,具体部位结构显示更清晰,是对二维超声成像的有益补充,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脐带绕颈(UCAN)109例,并与分娩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彩超对UCAN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109例为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年龄21岁~38岁,孕37周~42周,平均40周。头先露76例,臀先露32例,阴性脐带先露1例。使用仪器东芝SSH-14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取样容积为2mm。受检孕妇取仰卧位,必要时侧卧位,二维超声进行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羊水、胎盘、脐带等情况,并着重观察胎儿颈部,沿胎儿脊柱长轴切面观察,清晰显示脊柱的两条平行光带及胎颈背部皮肤线,仔…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孕妇,24岁,孕2产1,孕36周,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妊娠2个多月时曾服感冒药,药名不详,16周和24周时曾在外院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腹部裂损,男女双方家人均无畸形史。超声所见:宫内单活胎,胎头位于宫颈上方,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颅内结构正常。双顶径8.8 cm,股骨长径6.8 cm,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迅猛发展,超声在胎儿产前畸形筛查中日益重要,超声检查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质量[1].笔者探讨了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技术在胎儿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中晚孕胎儿3 002例,孕妇年龄16~43岁,孕周14~38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应用5D NT技术经腹部测量孕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NT)的可行性及其与经腹部二维超声相比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孕11~13+6周头臀径为45~84 mm的胎儿,由超声科A医生(高年资医生)和B医生(低年资医生)分别用二维超声、5 D NT技术测量胎儿NT值,比较这两种方法在NT测值、测量成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胎儿的NT测值在2位医生及2种方法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位医生分别用2种方法测量胎儿NT值,最终测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医生用2种方法的首次测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医生用5D NT技术的首次测量成功率高于用二维超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D NT技术用于测量孕11~13+6周胎儿NT值具有可行性;对于低年资经验较少的医生,5D NT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胎儿NT的首次测量成功率,从而整体缩短了胎儿NT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