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符合DCM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12导联心电图上是否存在fQRS波和QRS的时限,将入选患者分为碎裂QRS波组(fQRS组)、宽QRS波组(wQRS组)和非碎裂QRS波组(nonfQRS组),比较fQRS波在DC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种QRS波形态的发生率,比较fQRS组、wQRS组和nonfQRS组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f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fQRS波和w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onfQRS波的发生率(P<0.05);fQRS组和wQRS组的LVEF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onfQRS组(P<0.05)。结论在有DCM诊断的其他证据时,f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DCM的一个新指标,并可作为早期识别DCM高危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8例,按是否伴有碎裂QRS波分为fQRS组(62例)和正常组(116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通过Cox多元回归分析fQRS与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fQRS组患者的QT间期较长[(387.8±25.6)ms:(375.7±30.2)ms,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29.2±6.3)%:(35.6±7.5)%,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70.2±3.5)mm:(68.4±4.8)mm,P=0.0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较高[(3644±178)pg/dl:(3270±213)pg/dl,P0.01]和NYHA分级较高(Ⅱ/Ⅲ/Ⅳ:12/23/37:32/68/16,P0.01];平均随访(15.2±3.4)个月,fQRS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72.5%∶42.2%,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QRS、LVDD、LVEF和NTproBNP是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QRS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多普勒评价左束支阻滞患者心室内不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不同步指数评价左束支阻滞 (LBBB)患者心室内不同步 ,对 15例LBBB患者 (LBBB组 )和 15例正常人 (对照组 )左心室各壁基底、中间、心尖段 ,获取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 ,分别测量QRS波起点到S波起点的时间 (Q Sb) ,计算心室内同步性指数 (TSI)和各室壁壁内的同步性指数 (RSI)。结果 :LBBB组患者各壁Q Sb延长 ,以室间隔、前壁、下后壁显著 ;TSI和左室室间隔的RS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30 .86± 9.78msvs 14 .81± 6 .89ms;2 7.13± 16 .82msvs 12 .19± 10 .70ms ,P均 <0 .0 1)。结论 :LBBB时左室激动顺序异常 ,左室各壁各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延迟 ,心室内不同步明显 ;同一室壁内的不同步 ,以室间隔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波时限是否与心脏机械同步性相关。方法非连续入选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按QRS波时限分为窄QRS组(QRS波时限<120 ms)及宽QRS组(QRS波时限≥120 ms),采用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①室间机械延迟(IVMD);②室内同步性指数(TSI)并观察③收缩最延迟的部位,比较两组差异。结果窄QRS组的IVMD较宽QRS组窄(为11.5±8.2ms vs40.6±16.7ms,P=0.006),TSI两组无差异(88.6±35.9 ms vs 117.2±40.8 ms,P=0.09)。宽QRS组半数存在室间不同步,而窄QRS组则无室间不同步。宽、窄QRS组室内不同步的比例分别为71.4%、87.5%,两者无差别。收缩最延迟的部位可见于后间隔、侧壁、后壁及下壁,各自占38.6%、23%、23%及15.4%。结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波时限与室内同步性不直接相关,但宽QRS波患者较常存在左右室间收缩的不同步。收缩最延迟部位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5.
张斌 《心电学杂志》2011,30(5):392-393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碎裂QRS波群可能是一项对于多种心脏病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的心电指标,因其无创易得,故近年备受重视。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发性疾病,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疾病中多见。  相似文献   

6.
利用QT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超声评价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超声测量 3 0例心肌梗死患者 (MI组 )和 3 0例正常人 (control组 )局部心肌各时相的峰值速度 (Sm 、Em、Am)、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最大时间 速度积分 (TVImax)以及最大应力 (εmax)、二尖瓣最大下移距离 (D)。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局部Sm、Em、Am 、TVImax、εmax、SRS 和D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应变率曲线较一致 ,而梗死组较杂乱。结论 :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其中TVImax和D是评价局部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_QRS)评价QRS波时限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窄QRS波患者,统计所有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心室同步组(59例)和心室不同步组(31例),分析两组f_QRS波检出率,并分析f_QRS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不同步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32例出现f_QRS波,检出率为35.56%;心室不同步组检出f_QRS波23例,检出率为74.20%,心室同步组检出f_QRS波9例,检出率为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显示,f_QRS波对心室不同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_QRS波出现部位与心室不同步部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1,P0.05)。结论 f_QRS出现部位与心室不同步部位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体表心电图中f_QRS波出现部位对患者心室不同步的部位进行初步判断,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室机械不同步,比较不同QRS波宽度的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机械不同步程度。方法选择心衰伴CLBBB、LVEF<40%的患者51例,根据QRS波宽度分为2组,Ⅰ组:120ms160ms(30例)。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各超声心动图参数评价患者的机械收缩不同步性。结果左心室射血前时间(LVPT)与QRS波宽度显著相关(r=0.56,P<0.01)。Ⅱ组的LVPT显著大于Ⅰ组,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的标准差和左右心室收缩时间差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心衰伴CLBBB患者中,QRS波宽度与LVPT显著相关,随着QRS波增宽,左心室内不同步程度无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窄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时限≤100ms的心动过速,除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涉及心室外,其他均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临床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扩心病慢性心衰患者7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3)、Ⅲ级组(n=25)、Ⅳ级组(n=22),同期纳入无慢性心衰的扩心病患者30例为扩心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HCY水平和脑钠肽(BNP)浓度,QRS波时限,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血清HCY水平及QRS波时限的差异,观察扩心病心衰患者血清同型HCY水平与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分级、BNP、LVEDd、LVEF关系。结果①扩心病心衰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②QRS波时限在扩心病心衰组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延长;③扩心病心衰组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清HCY、BNP、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评价扩心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与血清HCY结合对扩心病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房颤伴宽QRS波时,偶然出现窄QRS波,是较为复杂而少见的现象。宽窄不等QRS波无固定频率的出现,加之房颤,不能明确心室激动的确切起源和房室传导情况,使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就产生此现象的几种情况及诊断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1 可引起这种现象的几种情况1.1 4相束支阻滞 束支阻滞与心率快慢有关。当心率较慢时,QRS呈束支阻滞图形,QRS增宽;心率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波时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普通标准12导心电图选择窦性心律的DCM住院患者(DCM组)30例,符介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摄心脏正位片,比较两组心电图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LAED、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MR),X线心胸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R间期(P<0.05)、QRS波间期(P<0.01)、LAED、LVED和LVEF(均p<0.01)及x线心胸比(P<0.01)明显不同,DCM患者中P-R间期或/和QRS波时限延长者具有更严重的MR和更低的LVEF(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R间期延长或/和QRS波时限延长与LVEF、MR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是指QRS波时限小于或等于100ms的心动过速。除房室旁路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涉及心室外,其他均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临床上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电生理技术的普及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广泛开展,对一些复杂的体表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起到了相当于病理解剖学的验证。但体表心电图仍是分析心律失常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现将几种类型的NQRST的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核素心室造影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临床确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3例,以左室扩大为主者10例,左、右心室均扩大者23例,对照组15例,均经核素心室造影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双心室扩大组的收缩功能降低较左室扩大组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舒张功能亦均下降,但两组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损害累及收缩和舒张的全过程,以收缩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配合下,1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配合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不同肥厚部位与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的关系,为临床HCM的分类提供新的心电图依据。方法:收集69例行心血管双源CT检查且临床确诊为HCM且不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根据肥厚部位将其分为单纯心尖型(仅心尖肥厚,AHCM)Ⅰ组、心尖混合型(心尖合并室间隔或其他部位肥厚,Apex+Base)Ⅱ组、单纯室间隔型(仅室间隔肥厚,ASH)Ⅲ组和室间隔混合型(室间隔合并除心尖外肥厚,Base+noApex)Ⅳ组4组,比较4组不同肥厚部位与fQRS波的关系。采用多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分析。结果:69例HCM患者中,26例(37.7%)出现fQRS,Ⅰ组未见fQRS,Ⅱ组(38.9%,7/18)、Ⅲ组(57.1%,8/14)、Ⅳ组(39.2%,11/28)均可见fQRS。fQRS常见于下壁导联,尤其是Ⅲ、aVF导联,前壁及侧壁导联很少出现。fQRS(+)平均最大室壁厚度(24.65±5.65)mm,fQRS(-)平均最大室壁厚度(21.47±5.30)mm,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累积室间隔肥厚时,易在下壁导联出现fQRS,且fQRS(+)的肥厚程度更高;心尖肥厚型出现fQRS提示可能合并室间隔肥厚。fQRS可作为HCM肥厚部位分类新的心电图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不同QRS时限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 选择48例心衰患者(心衰组),其中QRS时限≤120 ms者25例(QRS时限≤120 ms心衰组),QRS时限>120 ms者23例(QRS时限>120 ms心衰组),以及25名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右心室射血前间期并计算其差值(IVD);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12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s),并计算(1)12节段Ts最大差值(Ts-diff),(2)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3)基底段室间隔及左室侧壁的Ts之差(S-LW-diff).结果 QRS时限≤120 ms心衰组、QRS时限>120 ms心衰组和对照组IVD分别为31.00±15.21 ms、61.33±27.67 ms和15.89±7.56 ms,Ts-diff分别为70.29±35.25 ms、98.07±46.04 ms和47.86±16.78 ms,Ts-SD分别为24.64±12.84 ms、33.61±15.58 ms和15.24±5.65 ms,S-LW-diff分别为54.28±20.81 ms、76.32±42.38 ms和32.62±20.34ms,两心衰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QRS时限≤120 ms心衰组和QRS时限>120 ms心衰组患者中均存在收缩不同步(44.00%比95.65%,P<0.05).结论 QRS时限正常的心衰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收缩不同步,QRS时限增宽的心衰患者的不同步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20.
李乔华  涂涛 《心电学杂志》2011,30(5):379-384
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是由Das等于2006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无创性心电学指标,是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新出现或已经存在QRS波群的三相波(RSR’型)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窄而高的QRS波群则是新近发现的心电现象,主要表现是:①QRS时间短于正常;②R波电压异常升高,起始上升肢异常陡峭,尤其下壁和左胸导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