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化产科护理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 FCMC),用"待产-分娩-恢复房间"(LDR)替代产妇需多次转移的传统模式[1],以先进的护理模式和国际标准装备为产妇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近年来,本院引入家庭化护理模式,将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效果。方法组建待产、分娩、恢复三位一体的家庭式产房(labor delivery recovery,LDR),实行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结果实行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组产妇焦虑评分、新生儿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以往普通产科病房护理组。结论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孕产妇焦虑情绪,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有助于提升产科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服各满膏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产科患者1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汉密尔顿评分、自然生产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自然生产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减轻产妇的焦虑状态,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4.
黄美娟  堵敏芳 《全科护理》2013,11(6):500-501
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服务,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促进了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使母亲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提高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德清县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实施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出院时,调查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结果出院时,本组初产妇中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知识均掌握者为582例,占97.0%;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者579例,占96.5%;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99.5%。结论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以家庭为中心,有利于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对母婴健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介绍了产科构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历史背景、构建和实施。构建背景:生育观的认识和改变;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护理理念的更新。构建和实施: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护理行为;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注重护理服务意识。认为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是可行的,是符合当前孕产妇、家庭及社会需求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家庭化产科护理(FCMC)现在已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在FCMC的实施过程中,产妇在家庭化的房间内度过产前待产、分娩、产后休养整个过程。现就FCMC的基本概念、发展经过、基本理念及实施基础、具体的实施方面、实施效果评价各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FCMC在中国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麦润婵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737-1738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化护理服务,观察患儿焦虑情绪评分(SAS)、并发症发病率和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SAS)、并发症和护理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降低了患儿紧张忧虑的心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婴幼儿顺利度过住院适应期。方法 选择2002年1~12月收治的北京市城区户口、父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月龄在10~18月、首次住院的急性病独生子女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式护理组住单间温馨病房,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婴幼儿均以惧怕治疗、惧怕陌生人、不离开最熟悉的人为主要的住院反应。常规组住院反应所得分值为(2.479±0.656),家庭式护理组为(1.319±0.727);常规组住院反应发生率为90%(36/40),家庭式护理组为30%(12/4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t=7.489,χ~2=30,P均<0.05,说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化护理模式可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住院适应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产妇按照分娩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围产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前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导乐式家庭化产科护理有利于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改善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孕产妇的围产期疾病并发率,提高生殖健康。选择2002年12月~2003年3月住院的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择2003年8~11月住院的孕妇为观察组实行家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在住院期间的剖宫产率、正常产率以及产钳率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运用于肝脏恶性肿瘤患儿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家庭化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中断治疗情况和患者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家庭化产科各层级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临床护理质量培训方法。方法:对家庭化产科护士按级别进行理论、技能和态度的分层培训,比较分层培训前后护士理论、操作和临床工作能力及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结果:5个层级的护士分级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核以及临床工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孕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化产科护士分层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时疼痛、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后48h内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8月63例正常初产妇实施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2012年1月~4月63例正常初产妇实施产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产妇产时疼痛程度、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和产后48h的母乳吸吮时间。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分娩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母亲角色适应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后48h的母乳吸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有利于缓解初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减轻初产妇分娩的疼痛、促进初产妇母亲角色转变,有利于初产妇实施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后2周内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产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产科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梅  王丽华 《护理研究》2006,20(7):623-625
[目的]探讨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方法]对2004年1月—12月来我院就诊分娩的产妇1215例实施围产期一体化整体护理(研究组),采取产前健康教育渗透、分娩过程的良性护理介入(呼吸训练、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美学渗透、Doula式分娩)、病房开展协同式护理、产后访视等,并与2000年在我院分娩并实施常规护理的110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产妇提高了产前认知水平,缩短了产程,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了角色的适应,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子宫复旧、恶露时间缩短,母婴产褥期患病率下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丢失减少,母乳喂养率提高。[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围产期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增强产妇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在产科中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对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的促进作用。选取收治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妇科常规护理,护理组产妇给予产科全程护理。护理组产妇在产后24、48、72h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新生儿的体温、睡眠及黄症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新生儿的体重变化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科中实施全程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产妇的产后泌乳时间,增加母乳分泌量,为纯母乳喂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160对母婴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9.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萍  孙玉梅 《全科护理》2011,9(31):2889-289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制订有产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患沟通,改变排班模式,加强团队意识,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便民措施,引入病人知情监督机制,加强后勤保障及督导检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整体服务意识,提高了住院孕产妇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满意率。[结论]在产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产科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王丽华 《护理研究》2006,20(3):623-625
[目的]探讨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方法]对2004年1月-12月来我院就诊分娩的产妇1215例实施围产期一体化整体护理(研究组),采取产前健康教育渗透、分娩过程的良性护理介入(呼吸训练、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美学渗透、DouLa式分娩)、病房开展协同式护理、产后访视等,并与2000年在我院分娩并实施常规护理的110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产妇提高了产前认知水平,缩短了产程,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了角色的适应,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子宫复旧、恶露时间缩短,母婴产褥期患病率下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丢失减少,母乳喂养率提高。[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围产期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增强产妇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