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急症是高血压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收缩压(SBP)〉200mmHg,舒张压(DBP)〉130mmHg3,常同时伴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等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对高血压急症的及时正确处理可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出现,降低对靶器官功能损害。本文对2005—07~2006-06间我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群  徐秀英 《中国卒中杂志》2014,9(12):1048-1053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因其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关注度日趋增高,国内外关于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也屡见报道,越来越多的 证据表明,血压变异性越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越严重。血压变异性的高低对预测高血压左心室肥 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具 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血压变异性的定量分析、调控机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引起靶器官损 害的机制、临床意义5个方面对近年来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降低血压变 异性来防止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及临床伴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es)是指一系列需要快速降低动脉血压治疗的临床紧急情况。《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版)[1]提出:急诊高血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概念: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和高血压危象,其中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危象血管活性多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危象血管活性多肽的测定栾文忠王智梁冶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突然增高,继之出现高血压危象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4.29%(1)。脑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下降,血压应随之有所下降。但这部分病人血压为什么反而突然升高?为解...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危象是指患者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烦躁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我科自2007—03~2009—03成功救治高血压危象患者共3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310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情况。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分析其昼夜节律。结果 60岁以上及伴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 昼夜节律消失现象不容忽视,须要24h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分别采取微创小骨窗开颅47例,大骨瓣开颅14例.侧脑室前角穿刺尿激酶法17例,分析3种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三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全组病例中,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分级1—3级52例(66.7%),4~5级14例(17.9%),死亡12例(15.4%)。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尽早清除血肿,确切止出,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过去20余年,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RAA)系统被认为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心。肾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轴已变为药理学干预的重要靶点,其中积累最多的药物治疗经验当首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1981年问世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captopril)以其抑制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不能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而受人瞩目。如今被认可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已有10种(表1)。其后,1995年首次公布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blocker,ARB)氯沙坦(losartan)以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新的干预靶点而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开发更为迅速。此外,这类药物还被确认具有降低血压以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尤其是具有延缓进行性心、肾血管性疾病的病程,从而使其临床应用适应证从高血压扩展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和糖尿病性。肾病等领域。笔仅对目前最常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阻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而对于醛固酮及阻断其受体的药物则归于利尿药中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务 和脑血肿引流物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行脑血肿清除术或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36例),并将两组患者血清和脑血肿引流物(浓缩10倍)送检,ET和NOS采用RIA法,SOD和MDA采用黄嘌呤酶法。结果:亚低温治疗后务 和脑血肿引物ET,MDA及LPO含量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低(P<0.01)。而务 和脑血肿引流物SOD及NOS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及治疗前高(P<0.01,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芦荟大黄素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大脑中动脉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取造模成功的36只RHRSP大鼠随机分成3组:芦荟大黄素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和高血压组,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除不上银夹外,其余措施同高血压模型组)。测量收缩压(SBP)和血浆中ET水平。血管平滑肌细胞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免疫组化染色后,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大脑中动脉血管外径、中膜厚度、管腔内径、壁腔比和中膜平滑肌面积。结果低剂量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显著低于高血压组(P〈0.05),而高剂量治疗组则稍低(P〉0.05)。镜下观察发现低剂量治疗组血管形态损害比高血压组轻,而高剂量治疗组则无减轻甚至更重。低剂量治疗组血管外径、管腔内径、中膜厚度均大于高血压组(P〈0.05),壁腔比则小于高血压组(P〈0.05)。低剂量治疗组中膜平滑肌面积比高血压组大(P〉0.05),但在高剂量治疗组反而缩小(P〉0.05)。结论低剂量芦荟大黄素可降低RHRSP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经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的1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35例,术前瞳孔未散大者死亡率8.3%(9/108),出现瞳孔散大者死亡率54.2%(26/48)。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致脑疝或濒临脑疝的病人应选择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治疗韩仲岩一、收缩期高血压的定义1988年美国高血压协作委员会对收缩期高血压下的定义为:收缩期血压在160mmHg(21.3kPa)以上,舒张压在90mmHg(12kPa)以下,或舒张压未满95mmHg(1...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lop年至lop年收住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年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手术治疗比例增加,但手术治疗时机对患者康复情况有密切联系,现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收住100例病人中,其中内科保守治疗功例,手术治疗m例。在手术病人中,男%例(ffi%),女24例(40%);刀岁以上6例(10%),硼岁一月岁40例(67%),40岁以下14例(刀%),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28例(46.7%),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12例(对叽),血肿穿刺抽吸20例(刀.3%);6小时以内32例(53.3),6至48小时2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替米沙坦40~80mg,1次/d,治疗12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患者FMD、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等。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8±6/74±4)与(147±7/86±4)mmHg比较,P〈O.05;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5±0.5与4.0±0.4)比较,P〈0.05。空腹血糖(118.5±7.1与148.5±9.4mg/dI。比较,P〈0.05)、血胰岛素(12.4±1.1与16.1±1.4mU/L比较,P〈0.05)、糖化血红蛋白(7.24士0.26与8.26±0.36比较,P〈O.05)、C反应蛋白(2.89±0.30与5.45±0.87mg/dL比较,P〈0.0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此类病人的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方法根据病人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及血肿形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并加强静脉营养。结果本组治疗127例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良好15例(11.8%),中残44例(34.6%),重残36例(28.3%),植物生存9例(7.1%),死亡23例(18.1%)。结论依据病人情况,治疗以清除血肿、减轻手术副损伤,内减压或内外减压,严格适度地控制血压.加强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虽然近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升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控制治疗外,心理调适也很重要。现就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单独应用效果不够理想,应用大剂量副作用明显增多。本文报道1993年元月~1997年元月采用两药并用治疗高血压115例,并与单方卡托普利80例和单方硝苯地平80例,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为90%,78%,75%,(P<0.02),(P<0.01),副作用的发生率为6%,16%,20%(P<0.01),(P<0.05),合并用药未见不良反应,提示合并用药可明显提高降压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用尼莫地平降低血压,提升颅内压,从而控制高血压脑内出血。方法:将65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尼莫地平10mg静滴;对照组30例,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或3次,两组治疗7天,2周内复查头颅CT。结果:治疗组的血压平均由179/104降至151/91mmHg,对照组由181/108降为180/103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肿扩大18例(60%),治疗组为3例(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死亡7例,因脑疝6例,并发症死亡1例;治疗组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结论:尼莫地平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提高颅内压,使破损血管壁的跨壁压力梯度下降,有止血和防止再出血的功能,可作为首选抢救药物之一,发病早期患者无脑疝或因颅高压引起的昏迷,就不要用甘露醇类的降低颅内压的药物,以免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19.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人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人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服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B),将用药前后血脂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普萘洛尔组治疗后TG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差异显著。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后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比索洛尔组治疗后TG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差异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提醒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到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应定期复查血脂,长期治疗可使冠心病恶化,若高血压病伴严重高血脂症慎用,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40到75岁,平均年龄58.2岁。人院前均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人院时高血压均较以往有所增加。GCS评分9—13分24例,7-8分12例,5-6分5例。CT检查:血肿位于壳核22例(53.6%),皮质下8例(19.5%),丘脑7(17.1%)例,尾状核4(9.8%)例,其中破人脑室9例。血肿量30~110毫升,平均为62毫升。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后4~10小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