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拉米夫定和安络化纤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和拉米夫定治疗1年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血清谷丙酶和透明质酸水平下降比单用拉米夫定组优;治疗组30例中17例(56.7%)HBV DNA阴转,17例HBeAg阴转,7例出现抗-HBc(+);对照组15例中8例HBV DNA阴转(53.3%),8例HBeAg阴转,2例出现抗-HBc(+)。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安络化纤丸有较好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作用。但抗乙型肝炎毒复制作用不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疗效。方法分析单纯降酶治疗、拉米夫定、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和安络化纤丸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B超、HBVDNA、HBeAg阴转率。结果联合用药治疗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联合用药、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HBVDNA、HBeAg阴转率均高于降酶组、安络化纤丸组。降酶组、拉米夫定组、安络化纤丸组及联合组治疗后B超影像学改变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拉米夫定、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血清HBVDNA、HBeAg阴转率高于降酶组、安络化纤丸组,联合治疗组抗肝纤维化作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曾蜀 《传染病信息》2004,17(3):119-120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B组46例单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8%、HBeAg阴转率为58%,HBV DNA阴转率为68%;而B组分别为63%、37%和43%.2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拉米夫定和安络化纤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高,但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安络化纤丸有较好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作用,但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不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FN-γ(上生雷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应用上生雷泰 拉米夫定,α-干扰素(赛若金) 拉米夫定,胸腺肽 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后检测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HBV DNA(PCR法)阴转率.结果上生雷泰 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75%,HBeAg阴转率38%,抗HBe阳转率30%,HBV DNA阴转率73%;赛若金 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65%,HBeAg阴转率20%,抗HBe阳转率7%,HBV DNA阴转率52%;胸腺肽 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65%,HBeAg阴转率20%,抗HBe阳转率7%,HBV DNA阴转率52%;胸腺肽 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35%,HBeAg阴转率10%,抗HBe阳转率7%,HBV DNA阴转率25%.结论上生雷泰 拉米夫定组疗效优于赛若金 拉米夫定组及胸腺肽 拉米夫定组.经统计学处理,3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服用ADV:A组38例,服用安络化纤丸1年;B组30例,服用安络化纤丸2年;C组(对照组)36例,只服用ADV。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HBVDNA、HBV标志物、血清肝纤维化4项(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以及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结果治疗2年后,A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94.74%、52.63%和42.31%,B组分别为93.33%、53.33%和42.86%,C组分别91.67%、52.78%和44.00%,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纤维化4项及超声检查3项指标下降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下降幅度最大,C组下降幅度最小。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ADV有益于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疗程越长,抗纤维化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探寻治疗肝纤维化、缓解肝硬化、降低肝硬化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76例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及安络化纤丸,观察肝功能、病毒学指标、肝纤4项、肝脏B超及组织学的变化。对照组69例,仅予护肝治疗,无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肝功能大部分复常;6个月,HBVDNA阴转或处于低水平,肝纤4项大部分复常;12个月,部分患者HBeAg阴转,肝穿活检组织学改善;18个月肝硬化患者肝脏B超明显改善。同期对照组患者仍反复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指标大部分无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血清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80例HBsAg、HBeAg、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降酶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例(85.6%)、79例(8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7例(7.8%)血清HBV DNA阴转,5例(5.6%)血清HBeAg阴转,2例(2.2%)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治疗组78例(86.7%)血清HBV DNA阴转,64例(71.1%)血清HBeAg阴转,44例(4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P<0.001)。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使患者HBeAg转阴、HBBeAg/抗-HBe血清转换;但也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和出现YMDD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9.
卜玉杰  曾艳丽  李一  张蕾 《肝脏》2012,17(3):183-184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拉米夫定单药抗病毒治疗,疗程2年.检测两组治疗后24周、48周、96周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 结果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耐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有多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免疫疗法 拉米夫定)76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38例。2组病例根据血清ALT、HBV标志物水平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疗法包括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绿脓杆菌菌毛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结果 免疫清除期病例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5/34(44.1%),对照组为2/17(11.8%),P<0.05。HBV DNA阴转率2组分别为82.5%和70.6%。免疫耐受期病例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1/42(26.2%),对照组1/21(4.8%),P<0.05。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为23/42(54.8%),对照组6/21(28.6%),P<0.05。结论 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可以提高CHB患者HBeAg及HBV 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LAM长期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两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化学、病毒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的差异。方法对63例诊断为CHB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动态检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ALT、AFP、YMDD变异、B超等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CHB患者3年时,HBeAg阳性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分别为64.7%、64.7%、0%、0%;HBeAg阴性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分别为70.4%、77.8%、0%、0%。两组间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YMDD变异率(43.3%)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8.2%),x2=4.720,P0.05;HBeAg阴性组肝硬化患者(37.0%)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5.9%),x2=3.866,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较HBeAg阴性患者更容易发生YMDD变异,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瞬时弹力成像系统( FibroScan ),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安络化纤丸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核苷类似物及安络化纤丸,对照组患者口服核苷类似物及护肝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ibroScan肝硬度值( Stiffnes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而对照组患者,均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肝功能及HBV DNA都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良好的抗纤维化效果,并能改善肝功能,疗效优于核苷类似物联合护肝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卡介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6例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给予卡介苗1mg皮下注射,2次/周,连续6个月。拉米夫定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结果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高于拉米夫定组。HBV DNA阴转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期内血清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拉米夫定与卡介苗联合应用治疗CHB具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护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护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患者分为护肝片组,拉米夫定组,护肝片与拉米夫定联合组,观察治疗6个月时肝功能恢复情况,HBV血清标志物和HBV的转阴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在HBeAg,HBV 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护肝片组,在肝功能复常方面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护肝片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V DNA转阴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有良好的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ild-Pugh A、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70例,36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3年,另34例不规则口服护肝药物。结果治疗或随访至3年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HBeAg阴转、HBeAg/抗HBe血清转换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0%、44.4%和77.3%,显著高于对照组;Child-Pugh计分为7.5±1.1,而对照组为9.1±1.3(P<0.05);两组ALT复常率和发生肝衰竭和肝细胞癌情况无显著性相差。2例HBV相关性肾病患者病情恢复、稳定。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6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两种方案,观察所有病例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HBV DNA阴转、HBeAg阴转、抗-HBe阳转以及Child-Pugh评分分级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2.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两组分别为92.1%、8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安全性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CHB患者234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186例和拉米夫定组48例.完成为期12月的治疗后,检测肝生化功能指标ALT、AST、TBil及血清HBV DNA、HBV-M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6个月时,阿德福韦酯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8.3%和25.3%,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20.0%和10.4%;在治疗12个月时,阿德福韦酯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6.5%和50.0%,亦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16.7%和12.5%;而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治疗)2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e系统转换率。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并且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系统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12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抗病毒药与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增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并初步评价基线特征、24周早期病毒学应答及治疗方案对疗效和病毒学突破(VB)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90例治疗期间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的专科门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HBV DNA水平与HBsAg、抗-HBs,HBeAg,抗-HBe水平.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时间分布,并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HBeAg状态、ALT水平和疗效的关系.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4%和84.6%,ALT复常率分别为83.8%和81.3%,VB发生率分别为31.0%和14.3%;60.6%的HBeAg阳性患者出现HBeAg阴转,28.9%出现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HBeAg阳性患者中,与基线ALT<2.5×正常值上限(ULN)者比较,≥2.5×ULN者HBV DNA阴转率无明显变化(P>0.05),而HBeAg阴转率(66.7%与45.0%)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33.3%与17.5%)明显升高(P值均<0.05),VB发生率则明显下降(34.3%与50.0%,P<0.05),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者VB发生率为23.4%,与HBV DNA≥1×106拷贝/ml者的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24周有初始病毒学应答(IVR)者的HBV DNA阴转率(76.3%与45.5%)、HBeAg阴转率(72.4%与43.9%)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40.8%与12.1%)均明显高于无IVR者(P值均<0.01),VB发生率较低(28.9%与45.5%,P<0.05).出现VB后,与单一拉米夫定组比较,加药或换药组中HBeAg阳性者HBV DNA阴转率(40.6%与1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21.9%与0)较高,HBeAg阴转率(37.5%与41.7%)较低,ALT复常率无差别(均为75%);而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较高.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确切,基线ALT≥2.5×ULN和(或)HBV DNA水平<1×106拷贝/ml的患者疗效较好,VB发生率较低,24周IVR对拉米夫定疗效有预测价值;出现VB后,加用或者换用阿德福韦酯比继续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 DNA均阳性半年以上的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0.1g/d,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ALT,TBIL复常率无显著差异,但HBeAg,HBV DNA阴转率差异显著。联合治疗组无应答率29.6%,低于单用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达70.4%,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调节剂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提高抗HBV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