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2g。功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治拘挛疼痛诸证。用法:水煎服。用方指征:四肢拘急,心腹挛痛,口燥咽干等。传统方义:芍药酸寒,甘草甘温,酸甘化阴,并均有缓急止痛之功。可治阴虚诸证,阴虚经脉失养所致拘急挛痛。  相似文献   

2.
孙家贺 《河南中医》2011,31(7):719-721
芍药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而设.本方由芍药、炙甘草组成,药少而力专,芍药与甘草配伍可达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引起的脘腹诸痛,四肢挛急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咳、平喘、抗过敏作用,临床广泛用于神经、消...  相似文献   

3.
探讨"酸甘化阴"法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辨治思维以及临床运用。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急性发作病机可能与筋脉拘急、阴虚热结有关,治疗以缓急止痛、滋阴清热为要。"酸甘化阴"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之痛证、痹证等,运用此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亦有奇效。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方剂,由芍药和甘草各等分组成。药虽二味,但结构严谨,配伍精当,为近代常用的缓急止痛良方。该方原为伤寒误汗后阴阳俱虚,筋脉失濡,以致脚挛急等变证而设。意在养血和营,扶中缓急,合而用之以酸甘化阴,俾阴津复,筋脉得养而脚挛急自解...  相似文献   

5.
<正>张仲景将芍药与甘草配伍用于治疗气血虚损、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导致的拘挛疼痛,后世医家仿效并予以发挥,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1]。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其用量比例、白芍与赤芍、生用与炮制尚存争议。现将芍药与甘草配伍止痛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芍药配伍甘草止痛芍药与甘草合用源于《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立,有缓急止痛、舒筋柔肝之效。其法开酸甘化阴之先河,缓急止痉(痛)之典范。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百日咳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系《伤寒论》方,由芍药、甘草组成。方中芍药养营和血,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挛急自解。本方具有缓急止痛之作用。笔者引伸其意,运用本方加味治疗百日咳3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中,男13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7.
叶涛  陶夏平 《江苏中医药》2018,50(12):50-52
正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物组成。《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方中芍药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胸腹部、男性泌尿系等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1]。笔者将芍药甘草汤化裁后应用于多种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9.
正芍药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方由芍药、甘草组成,功能酸甘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原为治疗脚挛急的经方。笔者师从其法,辨证运用本方治疗腰痛(泌尿系结石),癌痛,颈椎痛等症,均收良效,兹举验案三则如下:1腰痛(泌尿系结石)柴某,女,42岁。初诊:2013年11月22日。因突然腰部绞痛难忍,活动后加剧,尿液呈粉红色,伴恶心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方,此方剂为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良方。经临床验证应用非常广泛,辩证得当疗效十分显出。本人以本方为主治疗辩证属于阴血不足所致的经脉失养、肌肉挛急、疼痛等症状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的证治,前人明训颇多,经验宏丰均堪效仿.但每当临证,对一些慢性胃病,循其常法,选用成方,而又往往有众多不效者。反复推敲,琢磨,得前人"治肝可以安胃","胃病治肝"和《内经》"小络急引故痛"的启示,结合临床体会到:治疗胃痛,必须解除胃络的拘急牵引和排除引起胃络拘急牵引的病因,使脾胃气机通畅,升降复常,疼痛自然缓解。而解除筋络挛缩的方药,又当首推《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芍药苦酸微寒,和营敛阴,有柔肝益胃之功;甘草性味甘平,有补中缓急之妙。二药酸甘化阴,相辅相成,共奏柔肝补中,缓急止痛之效,能使胃络拘…  相似文献   

12.
周辉  尹岭 《北京中医》2010,(5):378-37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29、30条,本为治“脚挛急”而设。拘急之病,多从肝治,用缓肝之法,而芍药甘草汤为缓肝急之第一方。芍药酸苦而寒(一说苦平),酸入肝,合炙甘草之甘温,酸甘化阴,“肝苦急,急食肝以缓之”,二药相伍,缓肝、柔筋、通血痹,以收止痉、止痛之功。此方为缓痉止痛之主方,  相似文献   

13.
周辉  尹岭 《北京中医药》2010,29(5):378-37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29、30条,本为治“脚挛急”而设。拘急之病,多从肝治,用缓肝之法,而芍药甘草汤为缓肝急之第一方。芍药酸苦而寒(一说苦平),酸入肝,合炙甘草之甘温,酸甘化阴,“肝苦急,急食肝以缓之”,二药相伍,缓肝、柔筋、通血痹,以收止痉、止痛之功。此方为缓痉止痛之主方,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后世医书亦多有论及,方由芍药,甘草、随证不同,笔者选用白芍或赤芍,生甘草或炙甘草组成,它具有酸甘化阴,养营和血、补中缓急,复阴养筋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痛证运用此方另味,取效满意,现择医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发汗不当,阴液受伤而致脚挛急、不得伸之名方。具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据药理和临床验证:对横纹肌、骨髂肌、腓肠肌、臂肌、面肌和平滑肌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镇静、止痛作用。该方不仅对体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挛急有效,就对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但治疗便秘,尚未有临床报到和记载。笔者根据傅德华老中医经验,用芍药甘草汤,治疗126例便秘,效果满意。 1.处方:芍药甘草汤。生白芍24~60g,甘草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仲景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伤寒误汗变证脚挛急之证,误汗伤阴,不荣筋肉,而致挛急不舒,疼痛不止,应用本方,酸甘化阴,筋荣肉润,拘急缓解,药虽两味,其制方用意之精奥,疗效之显著,乡食后学者,百世相传,受益不己。余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加味异病同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家璧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86-1086
芍药甘草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系为营阴受损,筋脉拘急而设。创缓急止痛以疗伤寒误汗伤阴致脚挛急之良方。方中芍药、甘草二药合用取起“养阴柔肝,润肌止痛”之功。多年来笔者运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味,治疗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病证,每获良效。体现了本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29条。原文意在治疗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脚挛急不伸等证,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滋阴养血,使筋脉得以濡润,挛急得能以缓解,其脚自伸。该方用药简单,仅为芍药与甘草君臣二味,虽药简但效佳,乃芍药...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四逆散方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方中柴胡苦平 ,微寒 ,疏达肝气 ,升脾胃之清阳 ;枳实辛苦酸 ,微寒 ,泻热行气 ,降脾胃之浊阴 ;白芍苦酸 ,凉 ,益阴血 ,敛肝阴 ,缓中调胃 ;甘草甘平 ,益太阴之气 ,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 ,两者一升一降 ,可升清降浊 ,解郁开结 ,疏达阳气 ;柴胡甘草同用 ,和中疏郁 ;枳实配芍药 ,一气一血 ,调其血气 ;芍药与甘草相伍 ,和血利阴 ,缓急舒挛 ,调和肝脾。四药辛、苦、酸、甘、寒 ,共呈疏肝理脾 ,升清降浊 ,缓急止痛之功效。四逆散选药精当 ,配伍独特 ,疗效突出 ,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疏肝诸方 ,…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太阳病篇中以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具有益气养血、缓急止痛之功,方中有补有散、能敛能缓,以之作为缓急止痛的基础方,通过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结合,用于治疗多种痛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