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481-1482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作用,为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选择我院康复中心老年精神病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康复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包括保健性老年操、快步走、倒退走、强壮功、自由活动5个项目。对照组50例,在病房由护士带领进行简单的锻炼,根据《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测试指标测试实验前后素质类指标和功能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论:采用针对老年精神病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方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握力、摸背、闭眼站立等各素质类指标及反应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等功能类指标明显改善,即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406例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及自尊问卷调查。结果年龄越小、女性、入院前不在工作、居住在城市、离异或丧偶或分居、入院前不与家人同住、自知力越差的患者其生活质量量表总分越高(P<0.05),即生活质量越差。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量表得分均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1),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P<0.001)。结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入院前是否在工作及是否与家人同住、自知力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越强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越好。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05+151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模式;入组前后采用简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理及总分较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训练后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训练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宴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70-1271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方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丰富的工娱疗活动、制定激励机制、病情观察并配合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结果:患者的精神衰退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社会功能的恢复。结论: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收养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了解患者对健康的需求程度.方法将我院2005年至2006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实验组严格执行新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延续既往的看管式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分别进行NOSIE评定.结果两组训练前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实验组NOSIE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收养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在病区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争取医护人员制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6.
魏秀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76-776,789,808
目的:探讨收养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了解患者对健康的需求程度。方法:将我院2005年至2006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按病区分为两组,实验组严格执行新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延续既往的看管式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后分别进行NOSIE评定。结果:两组训练前NOSIE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实验组NOSIE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根据收养精神病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在病区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争取医护人员制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黄河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613-613,61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住院1年以上的5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社会功能、文娱活动训练,健康教育指导。在训练前、3个月、6个月,分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自身对照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ANSS分量表、总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IPR0s各因子分及总分值自身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讲究卫生、组织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缓解精神疾病衰退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由康复护士带领去康复中心参加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对照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IPRO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较对照组低(P〈o.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因素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现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按家庭每月来院探视次数分成两组,一组患者为干预组,每月至少探视2次;另一组患者为对照组,为6个月或以上探视一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在干预后的6个月、12个月末,分别对60例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对照研究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12个月,患者ADL、NOSIE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朱琼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10-141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康复组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康复教育。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进行BPRS和ADL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第8周末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和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总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开放式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的社区“康复者之家”进行开放式康复训练的40名患者,分别在入组前和经过6个月的开放性复康复训练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SSP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 40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社区开放式康复训练后,PANSS量表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PI量表在日常生活能力、动作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3个因子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量表在各维度上均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P<0.05)。结论 院外“康复者之家”的社区开放式康复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技能训练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16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组研究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文体娱疗、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6周分别对患者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后6周患者的BPRS总分较训练前低(P<0.01);NOSIE总分较训练前高,总积极因素较训练前高,总消极因素较训练前低(P<0.01);训练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康复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家属健康教育对开放式管理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雪冰 《吉林医学》2009,30(10):890-892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精神病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人住开放式管理病房的精神病患者86例,随机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人组时及入组第6周,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价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入组后第6周,两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人组时(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6周两组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式管理精神病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观察其对生活质量(幸福感)产生的影响,以探讨丰富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文化生活的方法。方法:将11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兴趣小组和对照组。兴趣小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兴趣活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量表(PAN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每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兴趣小组患者于训练后其幸福感指数明显升高,阴性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兴趣小组活动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精神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为(73.26±4.68)分,均较干预前的(51.74±3.62)分和对照组的(62.38±4.32)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生理和心理功能、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职业能力上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情况均出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这与人群老龄化、冠心病的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等因素有关,因此而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近年来,较多学者对慢性心力衰竭者提出恰当的康复训练对心衰是有益的,安全的,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16例慢性心力衰竭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其实施康复训练.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丽琼  张跃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69-1770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72例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在训练前﹑训练12周后进行测评对照比较,分析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训练12周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GQOLI)的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正性作用,特别体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玉侠 《吉林医学》2011,(21):4317-431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积极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修复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再学习再适应的过程,康复训练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改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