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造影剂注射流量与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 (CT值 )效果的关系。②方法 将 2 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 ,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 5组 ,3.5mL/s组 32例 ,3.0mL/s组 4 0例 ,2 .5mL/s组 77例 ,2 .0mL/s 组 6 8例 ,1.5mL/s组 5 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 119例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15 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 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 ,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 ,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0 1,q =2 .91~ 4 .0 1,P <0 .0 5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2 5 ,P <0 .0 5 )。④结论 注射流量越大 ,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 ;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CT增强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成为检查常规。增强扫描即当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不易辩别时 ,将造影剂 (6 0~ 10 0ml)注入静脉进行扫描以增强正常和异常组织之间的对比 ,提高检出率。由于CT扫描及介入放射学的普及 ,造影剂大量使用 ,造影剂反应及致死的病例相应增加 ,故造影剂的应用和并发病的处理在CT扫描中是非常重要的。1 含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含碘造影剂中 ,目前常用的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 ,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 (如碘普罗胺、碘笨六醇 ) ,其渗透压低 ,不带电荷 ,对神经组织侵犯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增强扫描CT中应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影像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100例行CT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离子型造影剂50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50例。比较两种造影剂增强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腹主动脉强化、病灶周围淋巴结强化和肝肿瘤强化显示效果3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痒感、皮疹、静脉炎、呼吸困难、休克等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发生恶心、面色潮红、发热分别为1、4、3例,发生率为16.0%;观察组仅1例出现恶心,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种造影剂增强影像效果无明显差别,而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离子型造影剂低,给予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平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70-170
目的: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碘海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离子型造影剂。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尽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CT增强扫描是CT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但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当前用于CT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我们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对其不良反应和增强的显像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T扫描中使用增强扫描技术,可大大提高CT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对提高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造影剂所产生的副作用却给CT增强扫描造成影响。现就我科1996年4月~1998年7月应用造影剂的情况做一分析,以便更合理选用不同造影剂及对副作用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315例,男214例,女101例,年龄19~74岁,平均41岁。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26例,其中德国先灵公司优维显71例,挪威奈科明公司欧乃派克55例;离子型造影剂189例,其中德国先灵的安其格那芬115例,国产信谊的60%泛影葡胺74例。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7.
CT增强扫描是CT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当前用于CT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我们分别使用这两种类型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对其不良反应和增强的显影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内常用于CT造影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本文对1200例病例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通过两类造影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像质量的对比,我们认为为了保证CT增强扫描中病人的安全和效果,应以非离子型造影剂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CT增强扫描中泛影葡胺与欧乃派克副反应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树贞  张兰 《西部医学》2006,18(3):351-35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选择和造影剂毒副反应的防治。方法将CT增强扫描的1568例患者分为离子型造影剂组(76%泛影葡胺)925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组(欧乃派克)643例,观察给药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0.7%,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为1.1%(χ2=57.923,P=0.000)。离子型造影剂组2例出现重度毒副反应,经抢救获得成功。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仅1例出现中度毒副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高危病例应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应用造影剂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毒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刘聪玲 《医学文选》2002,21(3):305-306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 ,碘造影剂大量应用 ,使广大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在 CT增强检查时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 ,严重危及生命 ,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回顾我院近十年来使用离子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1 994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 975例次 CT增强扫描病例。男 5 70例 ,女 40 5例 ,其中 1 6岁以下 89例 ,1 6~ 5 5岁 40 5例 ,5 5岁以上 481例 ,头部 365例 ,体部 61 0例。其中使用离子型 60 %泛影葡胺造影剂为 775例 ,非离子型优维显…  相似文献   

11.
CT增强检查在CT诊断中至关重要。由于CT增强扫描注射剂量大 ,速度快 ,对造影剂要求高 ,故选择一种理想的造影剂是当前CT诊断工作中较突出而又现实的问题。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 ,提高了CT增强的安全性 ,但其价值昂贵而不适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与现状。国产高渗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的使用能达到CT增强的诊断目的 ,但其副作用不小。法国Gudrbet药厂研制的显影葡胺 (Telebrix30m)在国外经历了 90 0万人次的临床应用 ,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显影效果。本院从 1995年 10月~ 1999年 2月对 2 5 8例需作CT…  相似文献   

12.
欧乃派克和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副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和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在CT增强扫描中的副反应.方法 共200例各种原因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另100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对两组扫描后的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欧乃派克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泛影葡胺组(P<0.01).结论 在CT增强扫描中尽量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CT室1990~1996年作增强CT的病例5600例,比较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和非离子型造影剂Ultravist的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采用团注非动脉CT和动态CT。结果:卡方检验结果可知两种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病率有明显差别,使用离子型造影剂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从病人的生命安全角度  相似文献   

14.
杨献军  刘剑平 《吉林医学》1995,16(5):265-266
国内常用于CT造影增强扫描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型两类。本文对1200例病进行了随机对比研究。通过两类造影剂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像质量的对比,我们认为为了保证CT增强扫描中病人的安全和效果,应以非离型造影剂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造影剂在CT对比增强扫描应用中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比增强扫描中预防和减少造影剂的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增强检查1 03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造影剂副反应特征、临床表现、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离子型造影剂组毒副反应发生率8.2%,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为1.5%。离子型造影剂634例有4例出现重度毒副反应,经抢救获得成功,396例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仅6例出现轻度副反应(χ2=20.51,P<0.01)。结论:使用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症状明显高于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这些造影剂对病人进行CT增强扫描时,要严密观察有无毒副反应的发生,积极地预防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6.
CT增强检查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检查的普及,CT增强扫描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碘过敏等不良反应病例在临床检查中相应增加。因此,如何预防和减轻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是一项急需探讨的问题。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我院共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1 812例,年龄5~79岁,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604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  相似文献   

17.
在CT诊断中 ,运用静脉增强扫描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我院 1999- 0 1~ 2 0 0 0 - 12共对 10 80人进行CT增强扫描 ,取得了很好的增强效果 ,现就穿刺要点、造影剂的副反应预防、检查中的护理经验等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 76例 ,女 4 0 4例 ,年龄 4~ 78岁 ,平均4 7岁 ,扫描运用西门子螺旋CT机AR .Star ,10 0ml注射器 ,12号针头 ,均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 β派克或优维显。首先用 30 %泛影葡胺静脉推注 1ml作过敏度验 10~ 15min后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 ,无副反应方可行团注法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团注法静脉…  相似文献   

18.
两类造影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价值,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与扫描效果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使用泛影葡胺5240例,优维显688例。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按照不良反应是否影响到顺利完成扫描将其分为三类,以图像无运动伪影、基本满足诊断要求为效果满意,分别统计。使用泛影葡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9%。优维显为3.63%。使用泛影葡胺的满意率为89.52%,优维显为97.52%。结论:在CTA、双期扫描、动态扫描等特殊扫描中应尽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 12 /2 0 0 2 0 7西京医院行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EBA)和冠脉造影 (CAG)检查的患者 2 4 (男2 0 ,女 4 )例 ,年龄 5 2~ 77(平均 6 1.8)岁 ,两项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 1mo,期间未行冠脉介入治疗 .1.2 方法 选用美国ImatronC 15 0型EBCT扫描仪 ,采用增强单层容积扫描模式 ,心电门控触发 ,扫描层厚 3mm床进2mm·s-1,曝光时间 10 0ms,造影剂均采用Omnipaque30 0非离子型造影剂 ,总量 10 0~ 15 0mL ,流率 3.0~ 3.8mL·s-1,扫描延迟时间为 15~ 2 0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肾毒性作用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将 1 6 0例使用造影剂的患者分成两大类 :肾功能正常 (A组 )和肾功能轻度损害 (B组 ) ,其中 A组患者 90例 ,B组患者 70例。检测所有患者使用造影剂前2 4 h及使用后 2 4 h、4 8h、72 h血清和尿的肌酐与 β2 -微球蛋白含量。结果 :1 A组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后 2 4 h和 4 8h血清和尿的肌酐、β2 -微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它们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 .0 1 ) ,72 h后各项指标大致恢复到基础值水平 (P>0 .0 5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后 2 4 h、4 8h、72 h血清和尿的肌酐及β2 -微球蛋白与基础值比较均没有明显的改变 (P>0 .0 5 )。2 B组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后 2 4 h血清肌酐和 β2 -微球蛋白升高 ,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 .0 1 ) ,持续至 72 h后未能恢复至基础值水平 (P<0 .0 5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造影后 2 4 h、4 8h、72 h血肌酐和 β2 -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基础值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P>0 .0 5 )。结论 :大剂量离子型造影剂对肾脏有一过性损伤 ,但这种损伤在短期内可恢复 ;对于肾功能有轻度损害的患者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较离子型造影剂更安全 ,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