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将在NICU住院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儿出生24h后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观察纽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出生后24h内给予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采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泵入每天奶量,时间2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mL/kg体重时将2h喂养1次改为3h喂1次。停止鼻饲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6.6%、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真细致地执行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案.有利于VLBWI的生长发育,可大大提高极VLBWI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B组:40例早期予以胃管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日增长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以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从而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胃养不耐受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率逐渐提高,合理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解决VLBWI喂养不耐受的问题至关重要。我科新生儿病房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VLBWI48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邹菊梅  陈小红  李岸群 《西部医学》2014,26(10):1399-1401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儿科NICU住院的98例VLBWI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联合鼻胃管喂养和NNS,对照组仅用鼻胃管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情况与胃肠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儿较对照组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均明显短,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等喂养不对受情况明显少(喂养情况),体重增加明显快,恢复出生体重及体重到2000g时间明显短(生长发育情况),Mot、Gas水平明显高,TBIL水平明显低,ALB水平明显高(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VLBWI鼻胃管喂养中,联合NNS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生长及胃肠功能发育,且无相关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宋红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48-14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微量输液泵胃管内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喂养并发症的发生、体重增长量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的VLBWI体重增长较对照组的明显,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实验组除腹胀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VLBWI出生后采取微量输液泵胃管内喂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袁新宇 《中原医刊》2006,33(10):76-76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存活率逐渐升高,其喂养问题日益明显,喂养不耐受现象较为普遍。我科NICU自2004年6月-2005年11月对21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VLBWI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微量吸吮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微量吸吮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喂养耐受情况、喂养相关并发症、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6例VLBWI随机分成微量吸吮喂养组(MSEN组)和微量鼻胃管喂养组(MINGF组),记录3周内的出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入液量、奶量、热量、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情况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MSEN组在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第3周体重增加、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方面与MINGF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MSEN组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MINGF组(P<0.01)。结论微量吸吮喂养是适合VIBWZ的喂养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口吸吮与管饲喂养结合促进早产儿完全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管饲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经口吸吮和管饲喂养结合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的时间为(11.28±1.49)d。对照组早产儿胎胃管留置的时间为(13.53±2.49)d。两组在喂养后相关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产儿患者实施经口吸吮语与管饲喂养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加快早产儿体重的增长速度,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充分促进早产儿完全胃肠喂养,提升早产儿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洁婷  杨春凤 《广西医学》2014,(12):1833-1835
目的探讨口腔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效果。方法将116例VLBWI按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采用经口胃管饲早产配方奶方式喂养,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NNS)训练,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口腔按摩(吞咽功能训练及口腔推拿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患儿腹胀、呕吐、胃潴留液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口腔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速度、每日增加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按摩能有效降低VLBWI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VLBWI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早期滴服喂养早产儿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俊兰 《中原医刊》2007,34(9):68-68
目的探讨早期滴服喂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2例有吞咽功能但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滴服喂养组20例,鼻胃管喂养组22例,观察两种喂养方法对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达奶头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滴服喂养组在体重恢复时间、达奶奶头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鼻胃管喂养组短(P〈0.01),且并发症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滴服喂养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能满足早产儿营养需要,适用于有吞咽功能但吸吮力弱或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养困难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2006年1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符合条件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鸟巢式”卧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时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是指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其吸空的橡皮奶头。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及协调功能差,且易合并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因而经口喂养困难,需经鼻喂养。近年来研究表明,非营养性吸吮和早期少量胃肠道喂养有助于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及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因此,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胃肠道喂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极低出生体重儿能尽早适应经口喂养,我科护理人员在其喂养护理中应用NNS,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围产期及新生儿医学发展,极低体重儿(VLBWI)存活率不断提高,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其存活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喂养,解决VLBWI生长发育相对较快、能量储存低与高代谢状态这一矛盾,我们采取了早期微量喂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间断鼻胃管喂养;护理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静脉营养。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结果护理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P〈0.01)。但两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基本持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肠道喂养和经口喂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早产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表现、体重增长及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出生3天内母乳不足新生儿喂养措施。方法:对118例住院分 娩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组。实验组58例,护理措施同爱婴医院要求,但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补授牛乳。对照组60例,护理措施同爱婴医院要求,不论母乳多少,坚持纯母乳母喂养,不补授任何食品。动态监测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小便次数、体重的变化、血糖水平及母亲泌乳状况。结果:两组间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乳泌乳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出生3天内新生儿母乳不足时,仍应早吸吮、勤吸吮,但在吸吮母乳后应补授牛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歧四联活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中的作用、用药安全性及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VLBWI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经口胃管)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观察并记录2组间足量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7%)较对照组(44.0%)差异显著(P〈0.05);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2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2组新生儿期身长、体重增长速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头围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应用中未发现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增加其他伴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现象。结论双歧四联活菌可改善VLBWI早期喂养的耐受性,并促进其早期生长发育,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体重儿(VLBWI)30例,其中6例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喂养顺利.为新生儿科制定VLBWI的喂养护理常规奠定了基础,数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LBWI成活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石琴 《四川医学》2009,30(4):535-536
目的探讨鼻饲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所有早产儿均以鼻饲管喂养。观察组在每次鼻饲前15min予安慰奶嘴吸吮10min。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有助于早产儿缩短静脉营养和胃管喂养到口服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鼻饲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饲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所有病例均以鼻饲管喂养.观察组在每次鼻饲前15分钟予安慰奶嘴吸吮10分钟。结果:观察组胃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在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有助于早产儿缩短静脉营养和胃管喂养到口服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地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