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重症肌无力与阴阳学说、五脏相关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关系探讨针灸和推拿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基础.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病位在脾,亦常累及心肺肝肾,与五脏相关.脏属阴,阴病则要治阳,因此涉及阴阳学说.治阳可用升补脾阳的补中益气汤,再根据五脏虚损加减治之.但少数患者长期服药不愈,则与其经络欠通畅,...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五脏论治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的病因病机,以病因病机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古籍文献,并查阅近现代关于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的相关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及临床经验,从理论及治疗方面探讨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与五脏的关系。[结果]并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以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为基本病因,以五脏失养为根本病机,临床表现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缩短、经间期出血、闭经等为主。在治疗方面,治脾宜健脾益气、养血祛湿,治肾宜补肾填精、调和阴阳,治肝宜补益肝血、疏肝解郁,治心宜补益心脾,治肺宜理气活血,同时五脏兼顾,辨证论治。[结论]从五脏论治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具有独特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仲瑛教授从五脏辨治胸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胸痹园机活法,变化多端。在理论上发展延伸了“阳微阴弦”的胸痹病机学说,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实现病性、病理因素与脏腑病位的有机结合。本文选取授诊治胸痹验案四则,分别从心肺同病,痰瘀闭阻、心肾两虚,阴阳失调、心脾同病,中阳不足、心肝同病,气血不利论治,抓住脏腑病机立法处方,收效颇佳,体现了周师辨治胸痹的灵活性和从五脏辨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相关中医文献,从“咽胃相关”探讨慢性咽炎的病机证治.认为该病病程缠绵、易于复发,常与脾胃疾病相伴出现,病机特点为脾胃受损、津液无从化生或痰浊内蕴至津液输布失调;治疗当以健脾和胃为要,紧扣病机灵活配合养阴清肺或利咽散结之法,并注重调神养志.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内经>,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预防疾病,中医又称"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防"病后病",疾病痊愈后,注意调护,防止复发.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五脏功能失衡密切相关.因此"治未病"需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平衡着手.本文就应用中医药调理脾胃"治未病"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路志正教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用药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和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和介绍了路志正教授论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经验。路教授在病因方面强调当代人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太大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于甲亢的发病具有重要的作用;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郁为中心,与五脏失调相关”;治疗以疏肝解郁为先,分阶段予以内外并治,消补兼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对心衰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心衰病的发生原因及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查阅古代文献对心衰病相关症状的描述及病机阐释结合临床观察研究。结果 :祖国传统医学虽未对心衰进行集中系统论述,但其对心衰病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心气虚是发病基础,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阴阳失调是病理演变基础,痰饮水停则是其最终产物。结论:心衰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阴虚,标实为血瘀、痰饮、水停,标本俱病,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8.
脾胃是后天之根本,周身百骸都有赖于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充养。调理脾胃,既可治好脾胃自身疾病,也能治好脾胃病以外的脏腑疾病。从"治脾以安五脏"的历史发展渊源、脾胃与他脏的生理病理关系、经方中"治脾以安五脏"的运用体现三方面来探寻"治脾以安五脏"的重要性,并肯定其对临床治疗疾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医学上不能解释的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多种兼症的临床常见疾病。文章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创立的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本,与五脏相关。治疗以益气养血培元固本为法,上、中、下三焦同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简要总结笔者行医50余年来的一些临证体会,为后学者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反复复习经典、整理既往的门诊资料、同行交流等方式,对笔者的临床诊疗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凝练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并成文。[结果]笔者的中医学术观点可简要概括为五部分,即:阴阳为本、气血为纲;土灌四旁,五脏共调;脾胃分治,燥湿相济;治诸阴邪,化气为先;抓住主症、三步辨证。临床辨治以阴阳为纲,重视气血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脾胃病时,从脾胃与五脏的关系入手,由脾胃而治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强调脾胃分治,治脾重在升清燥湿,治胃重在降浊清润。痰湿水饮诸阴邪皆由气化不利而生,治当以化气为先。提出了抓住主症、综合兼症,提炼病机、确定证型,制定治则、选方用药为主线的辨证三步法。[结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为,明阴阳,重脾胃,法从三步辨证。  相似文献   

11.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大多由脾胃失调、升降失常。治疗上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调节脾胃气机升降入手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基于本病心气阴阳亏虚为本,瘀血、痰浊、水饮聚积为标的病机特点,结合心脾的生理功能和特点,赵英强教授认为脾胃与心衰的发病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临证中,从脾胃着手,分期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对王凤荣教授多年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冠心病与五脏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王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因脏而异:心肺气虚,血行乏力,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足,温通失职,痰瘀搏结,痹阻心脉;脾胃虚弱,水湿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或心脾两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痰浊血瘀内阻心胸;肾虚本亏,阴阳不足,心脉失养,甚或水饮凌心。冠心病病变类型与五脏有密切关系,甚至出现多脏同病的特点。从冠心病与五脏相关的角度,完善与充实了中医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及证治系统研究的薄弱与不足,并确定了以整体调治为原则,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口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本文以口疮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以脏腑气血的盛衰为根本点,认为口疮发病根于火,源于湿热毒瘀,与心脾肾关系密切。其治疗上将治火贯穿始终,重视脾胃治疗,注重调和气血,配伍收敛生肌的口疮专药,以达内外同治,标本兼顾。本文总结杨素清教授中药治疗口疮的临床经验,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力求良策,便于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五脏同治法介绍国家级名老中医严世芸教授从五脏同治法论治心衰病经验。同时体现严世芸教授治疗心衰病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方不嫌杂的学术思想,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分析及结合临证实践,提出调脾胃辨治抑郁障碍(郁证)的思路。认为抑郁障碍可主要归属中医学的郁证,其主要病机为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失调。临证时从脾胃分早期、中期和后期辨治抑郁发作;治疗抑郁障碍可基于调补脾胃,分别采用调脾宽中以安神、健脾泻火以宁神、健脾补气以养神、健脾益气养阴以安神等治法;可选用加减平胃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甘麦大枣汤、黄芪人参汤等方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总结汪受传教授斡旋五脏气机辨治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临证经验。认为其病位在喉,发病与五脏气机失调相关,病因病机主要为风邪犯肺,脾虚生痰,心火炽盛,肾阴不足,引动肝风。临证以整体观为指导,五脏辨证为主法,据其病机变化施以肃肺、平肝、健脾、清心、滋肾之法,从而斡旋气机,降逆消声。同时注意顾护患儿情绪,调摄寒温,以期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与五脏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血压病病机复杂,辨证多元化,从脏腑病机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认为五脏阴阳气血失调在高血压病机中占极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治疗之我见甘淑琴(河南省第五建筑公司职工医院,450004)主题词脾胃病/中医病机,脾胃病/中医药疗法近年来,随着脾胃学说的发展,其治法门类越来越多,越分越细,我认为在脾胃病的治疗上,以调治脾胃本身和调他脏以治脾胃,是治疗脾胃病的两大法则,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