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Z)-环阿尔廷-23-稀-3β,25-二醇(1)、22(E)-环阿尔廷-22-稀-3β,25-二醇(2)、Jolkinolide B(3)、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Antiquorin(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植物根部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巨大戟二萜-3-肉豆蔻酸酯(1)、巨大戟二萜-3-棕榈酸酯(2)、9,19-环阿尔廷-23E-稀-3β,25-二醇(3)、24-亚甲基环阿尔廷烷-3,28-二醇(4)、β-香树酯醇乙酸酯(5)、狼毒乙素(6)、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7)和月腺大戟素A(8)。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明  孙伟健  陈丽杰  李军  王金兰  张树军 《中草药》2014,45(19):2752-2756
目的 研究新鲜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1)、24-hydroperoxycycloart-25-en-3β-ol(2)、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3)、羽扇豆醇(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大戟醇(6)、24-methylenecycloartane-3,28-diol(7)、钝叶甾醇(8)、叶绿醇(9)、jolkinolide A(10)、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1)、24-亚甲基-9,19-环-3-羊毛甾酮(12)、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3)、butyrospermol(14)。结论 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绿玉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阳  刘丽萍  康廷国  王红兵 《中草药》2011,42(12):2398-2401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6)、大戟烷-25 -烯-3α-醇(7)、槲皮素(8)、山奈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俞媚华  侯爱君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02-3006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将化合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5,24-甘遂二烯-3β-醇(tirucalla-5,24-dien-3-ol,1),24-亚甲基-5,24-甘遂二烯-3β-醇(24-methyltirucalla-5,24-dien-3-ol,2),大戟醇(euphol,3),丁酰鲸鱼醇(butyrosper-mol,4),24-亚甲基环阿屯醇(24-methylenecycloartenol,5),环阿屯醇(cycloartenol,6),大戟内酯E(jolkinolide E,7),泽漆内酯A(helioscopinolide A,8),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9),西瑞香素(dephnoretin,10),3,3′-二甲氧基逆没食子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 4′-O-β-D-xyl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2,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9,11对HBsAg和HBeAg有弱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0对HBsAg有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根中的萜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分离手段对狼毒大戟根中的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狼毒大戟根的8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萜类化合物,包括5个二萜类化合物和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羰基脱氢松香酸(1)、trogopteroid F(2)、陶塔二酚(3)、18-羟基弥罗松酚(4)、19-羟基弥罗松酚(5)、环木波罗-22-烯-3β,25-二醇(6)和羽扇豆醇(7)。结论:除了化合物6和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狼毒大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4,(8)
目的研究飞扬草Euphorbia hirta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飞扬草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交替使用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现代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蒲公英赛酮(2)、(23E)-25-甲氧基环木菠萝烯-3-醇(3)、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5)、羊毛甾醇(6)、山柰酚-3-鼠李糖苷(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黑麦草内酯(10)、3,4-二羟基苯甲酸(11)、没食子酸(12)。结论化合物3~5,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佳  安宁  刘春雨  徐丽珍 《中草药》2008,39(4):497-499
目的 对准噶尔大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MPLC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准噶尔大戟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茅二醇(Ⅰ)、白桦脂醇(Ⅱ)、白桦脂酸(Ⅲ)、齐墩果酸(Ⅳ)、7-O-β谷甾醇(Ⅴ)、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二十八醇酯(Ⅵ)、二十八酸(Ⅶ)、I-二十八烯(Ⅷ)、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Ⅸ)、大戟醇(Ⅹ)、β-谷甾醇(Ⅺ).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李宛霏  邹娟  李继新  张敬杰  潘炉台 《中草药》2016,47(8):1278-1281
目的研究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岩凤尾蕨全草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过氧麦角甾醇(2)、2β,15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3)、3β,25-二羟基-环阿尔廷-23-烯(4)、3β,24-二羟基-环阿尔廷-25-烯(5)、大黄素(6)、1,7-二羟基酮(7)、熊果酸(8)、麦角甾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凤尾蕨属植物分离到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长柄异木患茎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ycloart-24-ene-3β,26-diol(1),3-oxotrirucalla-7,24-dien-21-oicacid(2),zizyberenalicacid(3),蛇藤酸(4),ent-4(15)-eudesmene-1β,6a-diol(5),4(15)-eudesmene-1β,8a-diol(6),4(15)-eudesmene-1β,5a-diol(7),甲基埃斯特瑞(8),白桦脂醇(9),白桦脂醛(10),白桦脂酸(11),3β-hydroxy-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12),3-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acid(13),熊果酸(14),东莨菪内酯(15),梣皮啶(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醛(18),松柏醛(19),2’,6’-di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20),p-(aminoalkyl)-benzoicacid(21),香草酸(22),1-O-p-coumaroylglucose(23),β-谷甾醇(24),poriferast-5-ene-3β,4β-diol(2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柄异木患(Allophylulogipes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海南狗牙花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海南狗牙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光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鉴定为:8-羟基-6-甲氧基-3-正戊基异香豆素(1),环阿尔廷醇(2),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3),钝叶甾醇(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11-氧代-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β-香树脂醇乙酸酯(8),豆甾醇(9),[24S]-豆甾-4+烯-3-酮(10)。结论:化合物1,4,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和4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梭果黄芪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梭果黄芪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3-O-β-D-木吡喃糖基-25-O-β-D-葡萄吡喃糖基环黄芪醇(1),异黄芪皂苷Ⅳ(2),环黄芪苷A(3),梭果黄芪苷C(4),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甙(5),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6,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甙(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6-甲氧基当归素(10)。结论:化合物1-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白及薄层色谱条件的改进和主要色谱斑点化学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白及药典薄层色谱条件,并对白及薄层色谱中主要斑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优化的薄层色谱条件为氯仿—甲醇—水(6:0.5:0.05);并分离得到4个主要化合物,分别为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4,4′-二甲氧基-9,9′10,10′-四氢-2,2′,7,7′-四羟基-1,1′-联菲;4,4′-二甲氧基-9,10-二氢-2,2′,7,7′-四羟基-1,1′-联菲;1-(4-羟基苄基)-2-甲氧基-4,7-二羟基-9,10-二氢菲。结论:优化了白及薄层色谱条件,并对主要色谱斑点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黄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方法:采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地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2,4-dihydroxy-2',6-diacetoxy-3'-methoxy-5'-methyl-diphenylether(1),paecilospirone(2),α-axetylorcino(3),2-rnethoxy-1,8-dimethyl-xanthen-9-one(4),4-hydroxy-a-lapachone(5),enalinA(6),2,3,4-trimethyl-5,7-dihydroxy-2,3-dihydrobenzofuran(7),P-hydroxyethyl-phenol(8),2,4-dihydroxy-3,5,6-trime-thyl-methylbenzoate(9),3-isopropenyl-(z)-rnonomethylmaleate(IO)。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苯醚类化合物,其显示了一定的细胞毒和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绿衣枳实(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绿衣枳实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21α-methylmelianodiol(1),21β-methylmelianodiol(2),21α,25-dimethylmelianodiol(3),21α-methyltoosen-danpentol(4),21R,23R-epoxy-21α-methoxy-7,24,25-trihydroxy-14-apotirucallen-3-one(5),21S,23R-epoxy-21β-methoxy-7,24,25-trihydroxy-14-apotirucallen-3-one(6),21R,23R-epoxy-21α-ethoxy-24S,25-dihy-droxy-apotirucalla-7-en-3-one(7),ichanexic acid(8).。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枳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狼毒大戟中二萜和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狼毒大戟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狼毒大戟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化合物和3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大戟内酯A(1),岩大戟内酯B(2),prostratin(3),ent-kaurane-3-oxo-16α,17-diol(4),antiquorin(5),neriifolene(6),ent-ati-sane-3β,16α,17-triol(7),kauranoic acid(8),乙酰木油树酸(9),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10),乙酰羽扇豆醇(11)。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旋蒴苣苔全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即5,7,3',4'-四羟基-6-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1),对羟基苯乙醇(2),3,4-二羟基苯乙醇(3),罗布麻宁(4),阿魏酸(5),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咖啡酰基-β-D-芹菜糖(1→3′)-葡萄糖苷(6),龙胆酸(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