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手术室与消毒供应科的工作性质有着根本的差异,而手术室人员、编制等原因,不可能组建专门的班子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工作,只有因地制宜地人员轮岗制,6年来科内对手术室物品自行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了探讨. 1加强人员管理 1.1 强化专业技术的培训 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清洗消毒设备操作相关资料的理论学习,其次进行清洗消毒设备的现场实际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冲洗后内镜不同部位的有菌率,比较清洗方法改进前后的清洗效果。方法对《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酶处理和刷洗的方法进行改进,刷洗时调整大小螺旋的方向,并在清洗剂中初洗;刷洗手法从直刷改为螺旋式刷洗;延长冲洗时间,流程改进前后采集内镜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改进后采集不同清洗阶段的标本进行ATP值测定,以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内镜有菌率45°孔道最高为48.0%、90°孔道次之为44.0%、镜表最低为20.0%,不同部位有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清洗方法前细菌阳性率为34.5%,改进后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后-预处理-初洗后(酶洗后)-冲洗后污染物下降明显,提高了内镜清洗的清洁度。结论流程改进后清洗内镜效果优于流程改进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方式。方法本研究选取手术器械共15包(共280件),A组采用常规清洗消毒流程,B 组采用多酶超声清洗方法,对比两种清洗消毒方式下不同污染程度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 A组45件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合格31件,合格率为68.9%,B 组45件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合格41件,合格率为91.1%;A组95件污染较轻的器械合格71件,合格率为74.7%,B 组污染较轻的器械合格87件,合格率为9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中采用多酶超声清洗方法能提高器械合格率,同时能有效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手术器械清洁方法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疗器械使用后,应进行彻底地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和体液等有机物,这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器械清洁方法正确与否,清洗质量合格与否,清洗后的维护和保养及如何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清除到安全的水平,对保证灭菌效果和控制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所有环节中,器械清洗是基础和前提,如果清洁不彻底,医疗器械上残留的有机物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接触或延迟其作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因此,器械清洗质量是否合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清洗消毒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保证供应到各临床科室的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要求。方法使用洁定46系列清洗消毒器,根据物品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干燥等程序操作。结果不同材料的器械清洗质量良好,大量节省清洗消毒时间,手工清洗全过程需220 min,洁定消毒器清洗全过程只需45 min,并有效提高合格率(99.8%)。结论高档清洗消毒器对各种器械的清洗消毒达到了显著效果,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技术规范,具有高效、省力、操作简单等优点,明显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中手术室清洁消毒隔离护理工作作用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手术室实施清洁消毒隔离护理管理措施以来手术室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并合理化手术室实施清洁消毒隔离措施的关键因素.结果:通过采取隔离护理措施、手术室清洁消毒宣教、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培训,我院手术室手术的安全性大幅提升,手术室院内感染率大大下降.结论:在手术室清洁消毒隔离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管理,能够使手术室院内感染大大降低,进而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目的 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 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 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 只有加深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种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器械的清洗是影响器械消毒效果和延长器械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彻底清洗是灭菌合格的前提.眼科器械种类多、器械小,多有钩、尖,内腔小且不易清洗.如何既保护器械,又能彻底清洗,对此我科开始探索采用超声加酶清洗方法,器械更换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加强护士手部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快速高效的清洗消毒、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和科学准确的效果监测是做好护士手部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3大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支气管镜集中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分散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175例次为A组,集中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202例次为B组。另纳入同一时间段采用A组或B组支气管镜检查的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采用A组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做为对照组(n=425),采用B组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做为观察组(n=474)。结果 B组清洗消毒后目测法合格率、蛋白残留测定合格率高于A组(p<0.05);B组清洗消毒后管腔采样法和外表采样法细菌培养结果均优于A组(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WBC、PCT、hs-CRP、PaO2、PaCO2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WBC、PCT、hs-CRP、PaCO2水平显著降低,PaO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管理可有效提高清洗和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对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手术室空气质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关系。方法比较在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施行的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在普通手术室施行的17 707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232例,切口感染率为1.31%;洁净手术室施行的8 931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65例,切口感染率为0.7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普通手术室施行的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59%、1.63%、5.23%,洁净手术室施行的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5%、0.77%、6.06%,上述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明显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暖箱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并提出可行的改进办法。方法选择某院 2013年12月-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30台使用中暖箱,随机分为基线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台。基线组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消毒法处理,即清水和含氯消毒剂分别擦拭暖箱内外壁,试验组在日常消毒法的基础上加用强化消毒法(乙醇擦拭暖箱内壁)1次,比较各组消毒效果。结果基线组于试验第4天首次检出不合格暖箱,至第7天所有暖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合格标本检出率为31.43%(88/280)。对照组首次检出不合格暖箱的时间中位数为第5天,试验组首次检出不合格暖箱的中位数为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5);试验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5.36%(43/280),低于对照组的32.86%(92/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P<0.05)。结论在常规消毒法的基础上,加用乙醇强化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加之其方便实用、经济安全的特点,可以作为暖箱日常消毒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强化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管理,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通过评价2010年至2011年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加大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年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控制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结论:加强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洁净手术室使用前后主要卫生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找出改进措施。方法 2015年对成都市内部分洁净手术室进行检测,根据不同使用年限及维护情况将调查的手术室分为新建组、更换组与非更换组,分析3组洁净手术室指标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共检测洁净手术室111间,包括新建组56间,使用超过1年手术室55间,其中更换组24间,非更换组31间。新建组、更换组、非更换组空气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8.21%、100.00%、74.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新建组、更换组空气洁净度合格率高于非更换组,新建组与更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组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浓度、静压差、换气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洁净手术室使用1年后,空气洁净度会降低,静压差、换气次数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在空气细菌浓度指标合格时,仍需留意洁净度超标带来的感染风险,更换洁净手术室高效过滤器能明显改善手术室洁净度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排风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3种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方法 试验分为轴流风柜机械通风(A组)、排风扇机械通风(B组)、自然通风(C组)3组。采集某院两个病区3组通风方式下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静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停止12 h)通风2 h前后,动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中)工作起始状态0 h以及持续通风1、2、4、6 h的空气,检测空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微生物、戊二醛的含量,比较3种通风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结果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在静态环境下,3组通风方式通风2 h后,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B组通风2 h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室在工作起始状态0 h时,3组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通风1、2、4、6 h时,总体及任意两组间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A组在动态环境下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较低且波动范围小,其中颗粒物含量在100万级洁净室规定范围内。B、C组在持续通风1、2、4 h时戊二醛含量均超出最大安全接触限值0.175 mg/m3,其中C组在4~6 h (午休期间)的戊二醛含量仍超出最大安全限值。结论 3种通风方式中,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方式能有效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的气溶胶,建议引入轴流风柜通风方式,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为不同类型手术的手术室安排及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普通手术室1652台手术以及2011年7月-2012年6月层流洁净手术室842台手术资料分析,比较各类切口在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施行的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洁净手术室手术切口总感染率为1.31%,普通手术室切口总感染率为2.66%,洁净手术室切口总感染率低于普通手术室(P<0.05);洁净层流手术室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0.40%、5.10%,普通手术室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4%、2.48%、5.77%,洁净层流手术室Ⅰ、Ⅱ类切口感染率低于普通手术室(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同普通手术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层流洁净手术室能够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可重复使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污染情况及两种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复用透析器经过全自动复用消毒机清洗、检测、消毒后,放入储存柜存放前,于不消毒、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和浸泡消毒两种方式进行表面消毒后采样检测。结果3组各100支灌满消毒液的复用透析器外壳细菌检测结果:未消毒组细菌菌落数平均为(15.52±3.81)CFU/cm2,合格率为87%;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消毒组细菌菌落数平均为(3.22±0.71) CFU/cm2,合格率100%;浸泡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消毒剂内10 min组则未检出细菌,合格率100%。两消毒组与未消毒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5)。结论灌满消毒液的复用透析器外壳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或将复用透析器整体浸泡在上述浓度的消毒剂内10 min,均能达到消毒要求,但后一种方法消毒灭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加强洁净手术室保洁人员管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手术室物业保洁人员管理,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方法针对保洁人员存在的问题,实施管理对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培训;感染监测小组定期与不定期对保洁工作进行督查、质量考评和奖惩。结果通过对保洁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与培训,加强了医护与保洁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尊重,提高积极性,有效改善医院手术科室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应强化各种管理制度监督对策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