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1 - 2017年湘西自治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麻疹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湘西自治州麻疹病例个案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1 - 2017年湘西自治州共报告麻疹病例288例,年均发病率1.58/10万;麻疹发病以3 - 6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以5岁内小年龄的散居儿童为主(85.07%),尤其以2岁内居多,<8月龄内儿童及20岁以上成人也占较大比例(35.42%);男女性别比为1.72∶1;72.83%的8月龄~14岁发病者为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无或不详; 61.27%的病例出疹前7~21 d有医疗机构就诊或住院史。结论 湘西自治州麻疹发病率呈低发态势,需提高适龄儿童MC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加强监测和有效处置麻疹疫情,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成都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2009-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平均发病率0.55/10万;3~8月是发病高峰,发病304例(82.38%);≤1岁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296例(80.2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为306例(82.93%)。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加强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及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10岁麻疹病例患病特征,为有效防控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2012年10月10日至2013年1月27日间发病的〈10岁实验室确诊麻疹非死亡病例进行电话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接种史、接种前预约、医院暴露情况、诊疗和疫情处置等内容,并进一步了解适龄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MV)原因。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296例〈10岁麻疹病例,其中≥8月龄者(适龄接种MV)占80.41%(238/296),以男性为主(208例),男女性别比为2.36∶1,88.18%(261/296)为散居儿童。81.76%(242/296)的病例分布在非珠三角地区。238例≥8月龄病例中,仅13.03%(31/238)接种过MV,未接种MV原因主要为应接种疫苗时患病或不适(67.63%,140/207)。结论本次调查中麻疹感染者主要是广东地区常住≥8月龄儿童,且多未接种MV。广东部分地区存在常规免疫薄弱环节,应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MV及时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2007—2009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江夏区2007—2009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武汉市江夏区2007—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7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24/10万;发病高峰为4—6月(80例,占44.69%);男性占66.48%(119例),女性占33.52%(60例);8月龄至6岁发病75例,占41.90%;〈8月龄发病55例,占30.73%;病例以散居儿童为多(128例,占71.51%);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75例,占41.90%,免疫史不详66例,占36.87%。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27%(158/179),发病7 d内报告率为96.65%,流调及时率为100%。结论 2007—2009年江夏区仍有麻疹散发,6岁以下幼儿为高危人群。加强麻疹疫情监测,提高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梁杰  杨冬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290-3292
目的 分析扬州市2013 - 2015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的措施,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 - 2015年扬州市麻疹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扬州市2013 - 201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9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2/10万。发病季节主要以3 - 6月份为高峰,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83.63%。病例在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报告。农民(30.23%)、散居儿童(28.21%)和家政、家务及待业(11.84%)为麻疹发病高发人群。发病年龄呈现<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为主的特征。麻疹病例含麻类疫苗接种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结论 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需要切实落实既定的措施和策略。包括做好两剂次含麻类疫苗的及时接种工作,做好麻疹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探讨<8月龄、≥15岁以上成人和重点人群的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攸县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规律,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对2008年发生在攸县的25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攸县麻疹发病率为3.27/10万,高于2007年的发病水平(0.92/10万),3-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表明,接种者占4.00%,未接种者占52.00%,接种不详占44.00%;未满8月龄1例,占4%.结论 加强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考虑2~5岁年龄组人群开展普种麻风疫苗工作.  相似文献   

7.
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生情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情况。方法:对靖江市2005年~2006年32例RFIs随访报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RFIs的发生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接种人次数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0.8/万;87.5%的病例发热>38.5℃,出疹时间在MV接种后7~12 d(平均为8 d),出疹顺序基本同麻疹病例,皮疹较为典型;全部病例均为8~10月龄首次接种MV者;风疹IgM阳性率为3.6%,麻疹IgM阳性率为39.3%,差异非常显著(χ2=8.59,P<0.01)。结论:接种MV可引起RFIs,其发生与疫苗首次接种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MV有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从病毒基因型别上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所学校麻疹疫情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学校预防与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统一的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对3所学校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发热出疹病例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3所学校在校学生共6910人,发病16例,罹患率0.23%(16/6910)。这几所学校均为民办学校.病例为来深圳务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年龄分布在6~13岁,共16例。在16例病例中仅有3人接种了一针次的麻疹疫苗,占发病数的18.75%.剩余病例除1人未接种麻疹疫苗外,其余接种史均为不详。结论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时发现漏种儿童并补种麻疹疫苗,提高2针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顶山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13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27例,报告发病率为25.83/100万;流行毒株主要是麻疹病毒HIa等5个基因型。3~4月份是发病高峰;0~2岁龄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83.46%,其中小于8月龄病例48例(37.80%);8~12月龄病例59例(46.46%),确诊病例中80.31%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免疫空白、原发或继发性免疫效果下降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示麻疹防控任务艰巨,应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规范开展病例监测与管理,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26-1127
[目的]调查接种麻风疫苗后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情况。[方法]对昌平区2009年10例RFIs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接种麻风疫苗后RFIs的发生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麻风疫苗接种人次数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5.32/万;20.00%的病例发热﹥38.5℃,出疹时间在麻风疫苗接种后5~10d(平均为7d),出疹顺序基本同麻疹病例,皮疹较为典型;全部病例均为8~15月龄首次接种麻风疫苗者。[结论]接种麻风疫苗可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发生与疫苗首次接种有关。病例是否与接种有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从病毒基因型别上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型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重型麻疹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重型麻疹患儿中,年龄9月龄42例(67.74%),其中37例(88.10%)未接种麻疹疫苗;发病月份为2~5月,其中3~4月41例(66.13%)。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和皮疹,口腔黏膜斑50例(80.65%),卡他症状48例(77.42%),结膜炎49例(79.03%),早期有饮水呛咳病史47例(75.81%);合并肺炎59例(95.16%),急性喉炎22例(35.48%),电解质紊乱13例(20.9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肝功能损害各6例(9.68%),气胸5例(8.06%),心肌损害3例(4.84%),呼吸衰竭和中毒性脑病各2例(3.23%),麻疹脑炎和胸腔积液各1例(1.61%)。治愈41例,好转19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该组重型麻疹婴幼儿以9月龄且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为主;早期有饮水呛咳史;发病月份多为3~4月;肺炎仍是婴幼儿麻疹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菏泽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原因。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疫情专报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5年麻疹监测与控制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42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381例)多16.01%。麻疹疑似病例发病后7d内报告率为91.18%,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87.56%,病例调查完整率为100%,8月龄-7岁儿童有麻疹免疫史者为40.79%。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56.33%。麻疹确诊病例为380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部分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5月份。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8月龄~7岁年龄组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8.16%、21.05%。结论菏泽市部分地区麻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是导致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适龄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继续落实应急补充免疫的各项技术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与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In late January 1985, a measles outbreak occurred at a community hospital in Columbia county, Florida. The outbreak spread throughout the county and to two neighboring counties (Alachua and Marion), resulting in 79 cases with a 29% hospitalization rate. Hospitals represented the site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transmission. At the Alachua county hospitals, where strict respiratory isolation measures were taken, no secondary cases occurred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Two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existed for hospitalization: measles exposure in a hospital setting (P less than 0.05) and nonvaccination (P less than 0.001). Of the total measles cases, 24% were under the age of 16 months and 47% of those aged 16 months or older had a history of appropriate vaccination. Columbia county, which experienced 86% of the cases, had a 5% frequency of unvaccinated students compared to 0.6% frequency at Alachua (P less than 0.001) where only 10% of the cases occurred. This outbreak demonstrates the role of uncontrolled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measles in the propagation of a community outbreak.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指导该病的诊治和防控。方法对2007年12月-2009年5月间收治的219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年前收治的150例麻疹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19例麻疹患者中以6个月~5岁儿童为主,占78.54%(172/219)。临床表现典型:96.35%(211例)的患者发热,其中体温>39℃者占72.99%;所有患者均有皮疹,皮疹形态和出疹顺序符合典型麻疹表现,在病程第3、4天出疹者以6个月~5岁儿童最多,达82.56%;明确有麻疹黏膜斑者147例(67.12%)。肺炎(73.52%)是主要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5岁儿童最高,其中肺炎的发生率占81.18%。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仅18例(8.22%)。结论麻疹好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以肺炎为主。应加强计划免疫和针对成年人的强化免疫,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阳泉市麻疹流行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泉市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阳泉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61例,发病率为19.97/10万。各县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月为发病高峰。14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占62.45%。学龄前儿童及学生多发,占72.41%。男女比为1.21∶1。有免疫史者占28.35%,无免疫史者及免疫史不详者占71.65% 麻疹IgM阳性率为59.23%。[结论]计划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偏低,疫情不能及时报告处理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2011年1—12月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1—12月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报告麻疹病例120例,报告发病率为9.04/10万,较2010年同期上升166.67%;其中75.00%的病例(90例)集中在甘州区;年龄分布呈现"双向移位",主要是<8月龄和≥15岁年龄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33%和24.17%;无免疫史者占69.17%(83例),免疫史不详者占23.33%(28例),有免疫史者仅占7.50%(9例);发生暴发8起22例,其中乡镇暴发1起6例,行政村(社区)暴发7起16例;复核流行病学调查63例,发病前7~21天有医院就诊史或接触史者占87.30%(55例),无医院就诊史者仅占9.52%(6例)。结论张掖市2011年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与基础免疫薄弱、及时接种率低下、接种质量不高、院内感染有关。防控重点对象为<8月龄和≥15岁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解2010年麻疹疫情特点,为今后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麻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昌平区麻疹发病239例,发病率为30.87/10万.昌平区麻疹发病有地区聚集性,东小口、北七家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发病较高.发病高峰为4~6月份(70.29%).在239例麻疹病例中,>15岁组病例占57.32%,<1岁组病例占28.03%,为成人和小年龄组发病模式.有免疫史者占21.34%,无免疫史者占76.57%,不详者占2.09%.针对是否发生发热、咳嗽、卡他症状、柯氏斑、淋巴结肿大以及关节疼痛,不同免疫史病例间无显著差异.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2.01%.全部麻疹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6.19%.结论 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处置,是今后昌平区控制麻疹的重点工作,严格执行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和大学生麻疹疫苗接种,是消除免疫空白、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2015年望谟县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5日望谟县报告的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此次麻疹暴发疫情历时68 d,共报告麻疹病例53例,发病率为16.5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至18岁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疫情呈点多面广的流行;病例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次占13.21%,0剂次占16.98%,免疫史不详占69.81%;麻疹IgM抗体和麻疹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6.43%,病毒分离鉴定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5.92%。结论 基层防保网络薄弱、常规免疫接种存在薄弱环节及监测系统不敏感延误疫情处置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兴宁市麻疹疫情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兴宁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的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兴宁市合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2例,确诊45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石马、水口、罗岗3处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合计发病33例(占73.33%),5、6、9、10月合计发病33例(占73.33%),儿童和学生合计发病36例(占80.00%),男性21例、女性24例,14岁以下28例(占62.2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0例(占22.22%)。2007年发生2起暴发,发病7例。[结论]2007~2008年兴宁市麻疹发病率较低,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长沙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1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各年发病数在169(2016年)~605例(2013年)之间,发病率在2.30/10万(2016年)~8.42/10万(2013年)之间;2013年病例数集中在3~5月份,2014-2016年病例均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雨花区(5.99/10万)、天心区(5.62/10万)、长沙县(4.82/10万);发病年龄以<8月龄婴儿(36.60%)和15岁~人群(22.11%)为主;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757例≥8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485例,占64.07%;免疫史不详186例,占24.57%.结论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高发;建议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