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2015年医院感染现状,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南省116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4 386例,发生医院感染1 357例,1 47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1%,例次现患率为2.29%。不同床位数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院感染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20.99%)、烧伤科(8.00%)及血液科(7.3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2.6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2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62%,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9.56%。结论本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有助于了解全省医院感染现况,计算出各指标的百分位数分布,便于各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发生的横断面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58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2%,例次现患率为4.59%。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重症监护室(25.00%)、神经内科(6.95%)和肿瘤科(6.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56%)。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病原学送检率为43.71%,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为38.4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60.37%。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全国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建立医院感染相关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及其他自愿参加调查的医院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调查其医院感染现患情况。结果1 766所医院的资料进入统计,共调查患者1 008 584例,发生医院感染26 97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01%。不同床位数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599.21、3 458.40,均P<0.01)。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47.53%)、泌尿道(11.56%)和手术部位(10.41%)。共分离病原体13 784株,居前5位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Ⅰ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现患率为1.0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99%,不同床位数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4,P<0.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为45.89%,不同床位数医院细菌培养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189.90,P<0.01)。≥900张床位的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3.36%),抗菌药物使用率最低(32.35%),细菌培养送检率最高(56.03%)。结论此次横断面调查多维度指标显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计算出各指标的百分位数分布,便于各单位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常见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综合ICU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313所医院中,621所(47.30%)有综合ICU;共监测患者5 887例,发生医院感染1 634例、1 96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分别为27.76%、33.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70.39%)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12.79%)、血液(2.86%)。泌尿道插管、动静脉置管及呼吸机使用率分别达53.52%(3 151例)、37.05%(2 181例)、35.62%(2 097例),其相关泌尿道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67%、20.41%、0.60%,分别占泌尿道、肺炎、血流现患医院感染的58.57%、30.99%、23.21%,三者合计占医院感染现患率29.97%(588/1 962)。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1 795株,居前3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0.78%)、鲍曼不动杆菌(17.99%)和肺炎克雷伯菌(11.64%)。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58%(4 214例),病原学送检率达75.27%(2 553/3 392)。结论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各种侵入性操作(泌尿道插管率、动静脉置管率和呼吸机使用率)高,30%的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非发酵菌感染严重,病原学送检率尚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况,对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对该院2012年4月1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应查人数769例,实查769例,实查率100.00%。发现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56%;现患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产科重症监护室(8.33%)、儿内科(5.08%)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08%)。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4.10%(351/796),其中治疗用药者病原学送检率为60.90%(81/133),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66.67%(8/12)。检出1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1株多重耐药菌。241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中,233例(96.68%)术前用药控制在0.5~2 h,8例(3.32%)术前用药时间>2 h。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该院检出了多重耐药菌,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的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0-2016年每年7、8月中某一天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0-2016年共调查患者8 434例,发现医院感染419例、47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分别为4.97%、5.64%,各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7%~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其中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91%,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1.47%)。引起医院感染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铜绿假单胞菌(14.62%)、肺炎克雷伯菌(13.08%)、大肠埃希菌(10.38%)、金黄色葡萄球菌(7.31%)。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09%,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从 2010 年的47.92%、49.19%,下降至2016年的26.62%、18.26%,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从 2010 年的 5.16% 上升至 2016 年的 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 279.44、265.21、246.26,均P<0.001)。结论该院近7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显著变化,抗菌药物使用逐年规范,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某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某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9月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1 5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27%,例次现患率为5.60%;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40.00%,神经外科(包括其ICU)19.67%,肾内科15.38%,血液病科11.90%,新生儿监护室10.81%;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41.86%,上呼吸道23.26%,泌尿道8.14%,血液系统5.81%;分离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77%;气管切开和呼吸机使用相关感染率分别高达20.69%和7.41%;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52%,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41.60%。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ICU和神经外科,需重点监控;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需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患率。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监控医生组成调查组,对2010年6月8日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678例,实际调查676例,实查率99.71%。发现医院感染19例,2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例次现患率为3.40%;社区感染180例,感染率为26.63%。医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22.2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9.13%;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4.00%。社区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儿科(90.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49%;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1.4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0%,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2.45%。结论现患率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某院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8月18日 0∶00-24∶00入住该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查6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4.77%),31例次(5.10%)。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内分泌科(15.79%)、脑外科(13.95%)、骨一科(12.50%)、肾病科(12.00%)、儿科(8.33%)、中医内科(5.00%)。下呼吸道(38.71%)、皮肤软组织(22.58%)、胃肠道(12.90%)为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共检出病原体8株,其中下呼吸道检出1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的大肠埃希菌,手术切口检出1株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47.20%(287/608),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5.10%(53/15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控;同时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变化趋势和抗菌药物使用,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及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边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2013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抗菌药物使用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41%、3.71%和4.76%,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综合ICU、神经外科、手外科、综合科和肿瘤科;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为浅表切口感染;2011-2013年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8.88%、60.53%和53.51%,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20%、33.44%和28.2%,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均>80.00%,符合医院管理年评价标准对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50.00%的要求。结论应将综合ICU、神经外科、手外科、综合科和肿瘤科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加强重点环节管理,降低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继续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2014年9月对贵州省174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共调查68 419例住院患者,实查率为99.65%。发生医院感染1 581例、1 68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1%、例次现患率为2.46%,发生社区感染18 571例、19 191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27.14%、例次现患率为 28.05%;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分别为综合ICU、儿科非新生儿组。医院感染部位和社区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325.44,P<0.01);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82%,使用率最高的为综合ICU(80.47%)和儿科(76.67%)。用药目的以治疗用药为主[18 386例(67.48%)],联合用药以单一用药为主[21 672例(79.5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31.76%。结论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贵州省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以及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情况,为进一步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院住院患者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社区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1年9月26日0∶00- 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1 331例,实际调查1 309例,实查率为98.35%。发现感染患者237例,其中医院感染57例(4.35%),60例次(4. 58%);社区感染181例(13.83%),183例次(13.98%);同时存在医院和社区感染者1例。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48.33%)、器官腔隙(16.67%)和泌尿道(8.33%)。社区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呼吸科(84.44%)、儿科(71.43%)、重症监护室(50.0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5.36%)和皮肤软组织(15.30%)多见。共分离病原体65株,其中医院感染33株,社区感染3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合计分别占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72.73%(24/33)、78.13%(25/32)。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27.43%(359 例),其中预防用药占52.92%,治疗用药占43.45%,预防+治疗用药占3.62%;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8.02%,二联用药占11.98%。病原学送检率为61.54%(104/169)。结论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武汉市33所医院,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36 222例,医院感染1 1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08%,社区感染6 968例,社区感染现患率19.24%。医院床位数≥900张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3.40%),医院床位数300张者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43.70%)。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ICU(32.88%),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呼吸科(78.34%)。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体699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8.03%)、鲍曼不动杆菌(16.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88%),社区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体1 149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4.45%)、铜绿假单胞菌(11.23%)和支原体(10.01%)。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主要部位均为下呼吸道,分别为48.24%和45.15%。结论该地区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呈现不同的特点,应根据重点科室、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医疗机构2011年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建立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参照体系。方法2011年9月1-30日,四川省248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参与调查的各医院自行确定调查日,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48所医院调查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48所医院应查人数75 822例,实查74 457例,实查率98.20%。发生医院感染1 966例,2 00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4%,例次现患率为2.69%。不同规模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P<0.01),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大,医院感染现患率升高。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者依次为呼吸道(55.77%)、泌尿道(12.79%)和手术切口(11.99%);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肿瘤科(4.52%)、外科(3.28%)和内科(3.02%);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42.13%(843/2 001);调查当日共39 44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97%,其中11 209例(15.05%)患者预防用药,28 231例(37.92%)患者治疗用药。医院治疗用抗菌药物者送细菌培养率为21.63%(6 105/28 231)。结论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四川省各医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建立各指标的参照体系,供各医院参考比对,可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邯郸市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邯郸市19所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此次调查应查人数4 897例,实查4 879例,实查率99.63%。发生医院感染17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57%,社区感染1 113例,社区感染现患率为22.81%;医院与社区感染现患率均以儿科最高,分别为5.16%、71.56%;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36.65%)、上呼吸道(30.89%)及泌尿道(9.42%),社区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40.99%)、上呼吸道(22.17%)及胃肠道(5.3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05%,其中以治疗为目的用药占43.92%,预防用药占39.97%,治疗+预防用药占16.11%;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68.02%,二联用药占29.56%,三联用药占2.15%,四联及以上用药占0.27%。结论现患率调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状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湘雅医院15年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了解湘雅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院2000—2014年(2006年未进行)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200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从6.30%降低至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P<0.001);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5.61%~15.76%,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泌尿道置管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置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96.24,均P<0.001)。2008—2014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36.37%~44.51%,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率为34.00%~44.99%,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41.57%~68.48%,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78、10.03、26.49,均P<0.001)。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与联合用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均明显下降,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3月20日新疆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学监测信息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实际调查132所医院66 20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1.83%,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2.02%;社区感染现患率24.53%,社区感染例次现患率24.83%。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2.58%)高于二级医院(1.44%),而社区感染现患率(17.84%)低于二级医院(2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科室分布中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现患率(14.91%)最高,社区感染中儿科组感染率较高。呼吸道、手术部位和泌尿道为医院感染常见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27%,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35.95%,15 642例)高于三级医院(22.32%,5 064例),三级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59.40%,2 224例)高于二级医院(53.59%,6 4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288.974、38.964,均P0.001)。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横断面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新疆不同级别医院的感染现状,提示需加强感染目标微生物的监测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和评价,关注重点人群及重点部位感染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首次开展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东莞市三级医院医院感染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东莞市13所三级医院2014年9月24日0:00-24:00期间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1 344例,发生医院感染379例,40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4%,例次现患率为3.56%。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最高(12.8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173例次,占42.8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50%,以治疗用药(包括治疗+预防用药)为主(2 545例,占73.55%),一联用药为主(2 689例,占77.72%),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53.79%。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299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株,占18.73%)、铜绿假单胞菌(54株,占18.06%)、肺炎克雷伯菌(35株,11.71%),检出多重耐药菌(MDR)92株,占所有病原菌的30.77%。结论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全市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应加强高风险科室、高危人群、高风险环节的识别,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