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11C]N-甲基乙酰唑胺作为PET/CT的显像剂,研究肝脏纤维化不同阶段肝组织摄取率,探讨[11C]N-甲基乙酰唑胺在评价肝脏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Wistar大鼠26只(雄性)、重量(29 240 g),对照组大鼠(N=8),硫代乙酰胺(TAA)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N=18),其中轻度肝纤维化(S1,N=10)及肝中重度纤维化(S2+S3,N=8)。以[11C]N-甲基乙酰唑胺为显像剂,先对大鼠进行PET/CT动态扫描,选择存活大鼠再以乙酰唑胺为抑制剂进行抑制实验。实验结束后大鼠处死、取材。每次扫描结束后进行数据重建,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点(20 s、90 s、5 min、10 min、20 min、30 min和45 min)肝脏标准摄取值(SUV),分析比较其与病理结果之间的联系及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90 s、5 min、10 min SUV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组内各时间点SUV值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SUV值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对照组抑制实验呈阳性结果,而实验组抑制实验呈阴性结果,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抑制效率减低。结论:[11C]N-甲基乙酰唑胺PET/CT肝脏显像能够用于检测早期纤维化时功能受损,进而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对肝脏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FDG联合13N-NH3·H2O PET脑显像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头部MRI、18F-FDG及13N-NH3·H2O PET/CT检查并经术中深部脑电图(DEEG)及皮层脑电图(ECoG)证实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7例。所有PET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分析,对18F-FDG及13N-NH3·H2O PET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灶准确定侧12例(70.6%),准确定位5例(29.4%);13N-NH3·H2O PET显像准确定侧9例(52.9%),准确定位4例(23.5%)。两种显像方法对癫痫灶定侧性能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38,P=0.005),定侧准确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种显像结果对癫痫灶准确定位8例(47.1%)。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对颞叶内侧癫痫有较高的定侧准确性,13N-NH3·H2O PET显像亦可以有效定侧颞叶癫痫。联合两种显像剂显像,优势互补,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且癫痫灶低代谢、高灌注的表现使诊断特异性增加,更有助于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的MR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评价P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皮下注射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50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MR-PWI扫描。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门静脉和肝实质灌注曲线的峰值时间、信号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变化,分析各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38只和对照组10只共48只大鼠完成MR检查。病理分期S0(n=13)、S1(n=5)、S2(n=9)、S3(n=13)、S4(n=8)。S0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峰值时间[(15.03±1.05)s和(25.93±1.70)s],S1~S4期肝纤维化组的峰值时间逐渐递增[均值(26.29±3.52)s和(41.92±5.76)s],S0期与S2~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0.001)。S0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最大上升斜率、最大下降斜率[门静脉(420.46±27.26)1/s和(193.50±16.76)1/s,肝实质(140.10±16.73)1/s和(121.00±15.16)1/s],S1~S4期肝纤维化组的最大上升、下降斜率逐渐递减[门静脉均值(292.61±40.02)1/s和(139.73±13.22)1/s,肝实质均值(76.70±9.55)1/s和(97.56±15.73)1/s],S0~S2期与S3、S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时间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大上升斜率、门静脉的最大下降斜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R-PWI可以检测大鼠肝纤维化改变,可对中重度(S2~S4期)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13N-氨(NH3)PET动态显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 21例无垂体病史的住院病人行13N-NH3PET垂体显像,2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均经MRI、内分泌激素测定、临床表现等确诊,进行动态13N-NH3PET显像.结果正常垂体13N-NH3PET显像垂体形态呈类圆形,垂体上缘平坦,垂体高度为1.06±0.12cm,垂体在颈内动脉显影后10s内显影.2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垂体形态异常,垂体上缘膨隆,垂体高度分别为1.75cm和1.62cm,垂体显影时间延迟,分别在颈内动脉显影后20s和30s时显影.垂体SUV值分别为3.96和3.28,与丘脑放射性计数比值分别为1.58和1.27.结论 13N-NH3PET显像可诊断垂体微腺瘤,其表现为垂体形态异常,垂体上缘膨隆,垂体高度增大,垂体显影时间延迟.13N-NH3PET显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机制和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分子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乙酰唑胺作为水通道蛋白抑制剂,将对照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分别于乙酰唑胺静脉注射抑制前后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DWI扫描多b值包括0~4 500 s/mm2共18个不同b值,先按照常规方法获得“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然后再分别以200、1 500作为界值将其分为低、中和高b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将大鼠分为S0、S1、S2、S3、S4期,比较低、中、高b值下,不同纤维化分期大鼠肝脏ADC值,并观察同一分期大鼠乙酰唑胺抑制前后,肝脏组织细胞膜上AQP表达量和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标准”ADC值在各分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肝纤维化早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脏组织细胞膜上AQP1表达相应增加.乙酰唑胺抑制前,在高b值下,S0期ADC值显著低于S3、S4期(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乙酰唑胺抑制后,高b ADC值比较,S0与S1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0与其他各期比较、S1与S2、S1与S3/S4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内乙酰唑胺抑制前后自身比较,SO、S1期抑制率分别为15.5%、16.0%,S2期抑制不明显1.9%,S3+S4期为11.7%.结论:初步实验表明,常规方法获得“标准”ADC值并不能发现肝脏纤维化早期病变,也不能有效对其分期.磁共振DWI多b值扫描,主要是高b值下ADC值变化与肝脏细胞膜上AQP表达相关,该技术可以用于评价早期肝纤维化和对肝脏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99Tcm-MIB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与13N-NH3正电子断层显像(PET/CT)两种心肌灌注显像方法,对兔亚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的准确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3实验室进行。取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min后松解形成再灌注。饲养7d后,再次结扎45min松解。2h后分别行99Tcm-MIBISPECT与13N-NH3PET/CT两种心肌灌注显像,通过定量化数据转化,计算心肌梗死灶缺损百分率,与TTC组织染色得出心肌梗死灶缺损百分率相比较。结果:8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心肌梗死灶TTC染色后显示缺损度为(24.2±1.9)%,13N-NH3PET/CT显像显示缺损度为(23.7±2.3)%,两者均显著高于99Tcm-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20.5±2.5)%,P<0.05。结论:13N-NH3PET/CT心肌灌注显像能更准确反映心肌梗死灶的实际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38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MR常规和DWI扫描,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分组,b取333、666和1000s/mm2时,比较各组DWI图像的信号强度(SI)和ADC值的变化。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 Ⅲ、C-Ⅳ和LN变化,与肝纤维化分期和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病理分级:S0(n=3)、S1(n=5)、S2(n=9)、S3(n=13)、S4(n=8)。b取333、666和1000s/mm2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I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以b=1000s/mm2时相关关系最密切。b=333和666s/mm2时,根据SI值和ADC值可以将S0~S2期与S4期进行区分,S0期与S3、S4期进行区分。b=1000s/mm2时,可将S0~S2期与S4期进行区分。血清HA、PC Ⅲ、C-Ⅳ和LN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依次升高,ADC值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结论:DWI可检测S3、S4期肝纤维化,但对判定S0~S2期轻度纤维化有局限性。ADC值与肝纤维化血液生化学各指标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共同反映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生和沉积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无创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甲基亚硝胺对70只Wistar大鼠以50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膜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作为实验组,10只Wistar大鼠腹膜腔一次性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造模后于第5、7、10、14、21和28 d分别随机从实验组中取9~10只、对照组中取1~2只大鼠进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检查,记录反映肝剪切波速度的声触诊组织量化值(shear wave velocity,Vs).随后处死大鼠,取其肝行病理分析.分析声触诊组织量化值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58只大鼠造模成功,肝纤维化分级S1、S2、S3和S4者分别有9、13、14和12只,10只大鼠肝严重炎症坏死而无纤维化.声触诊组织量化值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s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 =0.947,P=0.000);应用Vs诊断S≥S1、S≥S2、S≥S3和S=S4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3、0.995、0.999和0.964,对应的Vs临界值分别为1.59 m/s、2.13 m/s、2.33 m/s和2.51 m/s,敏感性分别为95.8%、92.3%、100%和84.6%,特异性分别为100%、100%、96.9%和95.6%.10只无纤维化但有严重炎症坏死的大鼠的Vs明显较无纤维化且无炎症坏死大鼠高(P=0.000).结论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评价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严重的炎症坏死会影响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心肌灌注模型角度出发,对13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不同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对4名正常体检者行13N-NHa·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用Carimas软件分别通过Duke模型和Michigan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心肌血流量(MBF)、心肌氨水摄取率(k1)、心肌氨水洗脱率(kz)等定量指标.结果 Duke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k1均为(0.770±0.332)ml/(g·min),k2为(0.219±0.253)min-1;Michigan模型测得心肌的整体MBF为(0.825±0.401)ml/(g·min)、k1为(0.704±0.256)ml/(g·min)、k1/k2为(3.134±0.715)ml/g.两模型测得的结果线性相关且均符合相关文献的报道,但Duke模型测得心尖部位的MBF和k1较Michigan模型均偏大.结论 使用PET/CT 13N-NH3·H2O动态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气刺激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磁共振成像ΔR2*值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初步探讨应用ΔR2*值评估肝纤维化的潜在价值。方法:腹腔注射CCl4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90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吸氧前、后的BOLD磁共振成像,测算吸氧前后肝脏R2*值的变化量(ΔR2*)。以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为基础将其划分为:A组:无纤维化组(S0),B组:轻中度纤维化组(S1~S2),C组: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ΔR2*值的差异,采用非参数Spearman检验分析ΔR2*值与病理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32只和对照组10只共42只大鼠完成MR检查。大鼠吸氧后R2*绝对值不同程度减低,A组、B组及C组的平均ΔR2*值分别为(24.05±4.65) Hz、(17.18±4.50) Hz、(8.09±5.17) Hz,经统计学分析,A组、B组、C组的Δ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R2*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小,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827,P<0.001)。结论:氧气刺激的BOLD磁共振成像的ΔR2*值可反映纤维化进程中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的综合变化,在肝纤维化的检出及严重程度评价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CT灌注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只日本大耳白兔,实验组62只,每周一次四氯化碳灌胃,根据肝功能指标来调整四氯化碳剂量,分别在给药8、12、16、20周处死8只;对照组共8只,在8、12、16、20周各处死2只。所有动物于处死前行CT灌注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HAP、HPP、HTP、HPI。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肝纤维化分组。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门脉灌注量呈下降趋势,而肝动脉灌注量呈上升趋势。统计显示S3、S4期HPP、HT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4期HPI与对照组、S1期HPI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肝脏灌注扫描能反映肝纤维化各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参照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可对晚期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进行早期诊断,并对观察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ADC值减低机制及与选取b值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DC值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减低的机制及b值取值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建立不同时期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30只,对其行DWI。对每只动物在第1次扫描后结扎肝脏左外叶动脉及门静脉肝左外叶支,再次行相同序列MR扫描。分别在肝左外叶和肝右前叶及结扎血管后的肝左外叶选取ROI,测量ADC值。MR检查后取家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组。 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 ADC值逐渐降低,肝左外叶血管结扎后测量ADC值明显降低,但并未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变化。随着b值增大,图像质量下降,且ADC值亦逐渐减低。b=300、500、700、1000 s/mm2时,S0期、S1期与S2期、S3期、S4期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时,S2期与S3、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S2期与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导致ADC值减低的主要原因为肝内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血流灌注减少,较小b值对于判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更有价值。在有效范围内,b值越小,测量结果受血流灌注因素的影响越大,且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越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全自动化一步法(^11C)标记水通道蛋白抑制剂显像剂。材料与方法:在TRACERlab FXC合成仪平台上,碱性条件下(^11C)CH3I与乙酰唑胺在100℃条件下反应。然后以磷酸二氢钠为淋洗液,通过高性能液体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获得(^11C)N-甲基乙酰唑胺。结果:合成效率在50%以上,放射化学纯度〉98%,整个合成过程大约30 min。(^11C)N-甲基乙酰唑胺PET/CT大鼠扫描获得(^11C)N-甲基乙酰唑胺在大鼠体内分布,通过乙酰唑胺抑制剂抑制后,(^11C)N-甲基乙酰唑胺在大鼠肝脏摄取明显降低。结论:(^11C)N-甲基乙酰唑胺能够作为水通道蛋白显像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TQ技术对271例肝穿刺活检或肝脏手术前后1个月内的患者进行肝硬度测量.男207例,女64例,平均年龄(54.00±12.67)岁.使用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测量受检者肝右叶VTQ值5~lO次.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根据Scheuer方案分为S0~S4期.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VTQ技术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其最佳界限值.结果 27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SO~S4期的病例数分别为28例、29例、41例、52例和121例,VTQ平均值分别为(1.26±0.31)m/s、(1.28±0.28)m/s、(1.31±0.31)m/s、(1.54±O.44)m/s和(1.93±0.50)m/s.SO期与S1期、S1期与S2期的VTQ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或轻度肝纤维化(即S0、S1和S2期)、重度肝纤维化(即S3期)和肝硬化(即S4期)两两之间VT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3期时,B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71~0.871);S=S4期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79~0.877).以1.43 m/s为界值,诊断S≥S3期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77%;以1.52 m/s为界值,诊断S=S4期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3%.结论 VTQ技术是一种间接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肝纤维化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 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 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肝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亦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半定量分析大鼠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大鼠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2只Wistar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动物模型进行超声弹性成像,通过弹性图像评分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2只大鼠模型中,Scheuer病理分期S1期16只,S2期14只,S3期12只,S4期10只。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判断S1、S2、S3及S4期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14/16)、78.57%(11/14)、83.33%(10/12)和90.00%(9/10),特异度分别为83.33%(5/6)、71.43%(10/14)、77.78%(7/9)和85.71%(6/7)。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方法可作为半定量分析大鼠肝纤维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及CDFI评价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80只健康Wistar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应用二维超声及CDFI测量大鼠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脾脏厚度及长度,对测量结果与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门静脉内径在S4与S0、S1、S2、S3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1与S3、S2与S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血流速度S0与S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肝纤维化中,脾脏厚度及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内径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7,P<0.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性(r=-0.29,P<0.05)。脾脏厚度及长度与肝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常规二维超声及CDFI可通过检测大鼠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简便、无创、客观地评价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压痕松弛实验的黏弹性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的可行性,以期为弹性成像诊断肝纤维化提供有价值的参数和方法。 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平均体质量(180±20)g,将其分为2组,肝纤维化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最终纳入43只,其中肝纤维化组36只,对照组7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单纯橄榄油溶液灌胃。分离大鼠肝脏后进行压痕松弛实验,测算肝脏黏弹性参数。对离体肝脏病理标本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1~S4期)。对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各组大鼠黏弹性参数进行比较,并进行黏弹性参数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对照组与肝纤维化S1~S4期各组的黏弹性参数应力下降开始时的变化程度(g1)、应力降低到平衡时的变化程度(g2)、黏弹性材料的总松弛程度(g1+g2)、应力下降开始时间(τ1)、应力降低到平衡时的时间(τ2)进行比较,τ1、τ2、g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98、2.836、2.506,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黏弹性参数τ1在正常肝脏组与S1、S2、S3、S4期肝纤维化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7、1.689、2.887、3.195,P均<0.05);黏弹性参数τ2在S1期和S3期肝纤维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P<0.05);黏弹性参数g1在S2期和S3期肝纤维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黏弹性参数g1、g1+g2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513、0.439,P均<0.001),τ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509,P<0.001)。 结论黏弹性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相关性,将黏弹性参数应用于大鼠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评估具有可行性,这也为黏弹性参数运用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肝纤维化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论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ARFI)技术和APRI(AST/PLT ratio index)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进行检测,探讨和对比上述两项无创技术在诊断NAFLD肝纤维化程度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NAFLD患者应用ARFI技术检测肝脏超声弹性,并计算APRI指数,所有患者均于检测后1周内行肝脏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RFI技术和APRI指数对NAFLD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NAFLD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为S0~S4期的ARFI和APRI平均值分别为(1.177±0.281) m/s(APRI 0.192±0.155),(1.249±0.308) m/s(APRI 0.190±0.097),(1.436±0.521) m/s(APRI 0.306±0.195),(1.538±0.496) m/s(APRI 0.224±0.094)和(1.857±0.729) m/s(APRI 0.373±0.295),两种技术测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相关系数分别ARFI 0.416(P<0.01)和APRI指数0.254(P<0.05)。ARFI和APRI诊断NAFLD肝纤维化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53;S≥3的面积分别为0.765、0.577;S=4的面积分别为0.853、0.611。结论:ARFI技术作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较APRI指数能更准确的无创定量评价NAFLD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