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MRI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中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5例RESLE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及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2例有头痛,3例有精神行为异常,5例患者均行MRI检查,病灶均位于胼胝体压部,病灶呈椭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矢状位呈泪滴形,MRI表现:T1WI呈稍低信号,T2WI、FLAIR及DWI均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2例患者在发病7~20 d后复查症状缓解。复查MRI表现:病灶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T1WI、T2WI、FLAIR信号逐渐恢复正常,仅DWI呈稍高信号。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主要依靠MRI,病灶主要累及胼胝体压部,具有可逆性,MRI可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胼胝体压部(SCC)局灶性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C变性和水肿病变的MRI及临床特点.结果5例海洛因吸入脑病(LHVI)、6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为弥漫均匀病灶.7例轴索损伤(DAI)及3例脑脂肪栓塞(FEB)为弥漫不均匀病灶.1例病毒性脑炎(VE)呈居中类圆形病灶.2例LHVI为累及后部边缘的薄带形病灶.4例DAI和1例FEB行MRI复查,发现SCC病灶消失.4例LHVI复查未见病变明显变化.结论SCC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随诊复查有助于水肿与变性病变的鉴别,而且SCC病灶能反映LHVI的白质受累程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临床及MRI影像确诊的11例RESLES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MRI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的病因不同,8例为感染,其中1例合并低钠血症,另外3例为低血糖脑病.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和整理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病例1、2),1例患者为低血糖脑病(病例3),3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复查的病例病灶缩小或者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目的,经对病因合理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扫描10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岁2个月~8岁5个月,中位年龄2.8岁。采用1.5 T或3.0 T MR机对10例MERS患儿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R初次检查10例患儿病灶部位局限于胼胝体压部呈椭圆形或斑片状,MRI表现:7例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T2WI上2例等信号,8例稍高信号;10例FLAIR为稍高信号影;10例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序列上呈低信号。10例患儿于6~30 d内复查DWI上高信号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一般预后良好,MRI上以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变化为其特点。MRI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避免不适当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膝部损伤5例,体部损伤11例,膝部与体部同时损伤6例,压部1例.MRI表现主要为胼胝体区斑点状、小片状异常信号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9例孕妇,年龄19~35岁;孕龄22~39周,平均29周.产前常规行超声(US)检查后24~48 h内行MR检查,采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2D FIESTA)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及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1岁。首发症状为发热2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视觉障碍1例。其中4例行腰椎穿刺检查,3例脑脊液白细胞增多及蛋白偏高。5例患者分别于病后1周内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偏低信号,T2WI呈高或偏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患者给予阿昔洛韦及地塞米松治疗,1例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2例患者予以谷胱甘肽保肝治疗,1例予以前列地尔改善循环治疗。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后7~30 d内复查头颅MRI检查,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RESLES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微,影像学改变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旨在梳理各种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0岁。因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半年,伴双下肢无力1个月于2005年11月18日入院。病程中偶伴有尿便障碍,既往健康,长期饮酒史,2两/日。入院时查体:BP150/80mm 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清语明,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差。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肌力4 级,双侧跟膝胫实验欠稳准,右侧病理反射阳性。CT平扫:胼胝体膝部、压部见片状低密度影,胼胝体压部呈膨胀性改变,双侧脑室前角略变窄。MR扫描:矢状位T1WI见胼胝体压部呈膨胀性改变,胼胝体压部中层片状低信号(图1)。轴位T1WI见胼胝体压部片状低信号。轴位T2WI见胼胝体压部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形态及细微结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13例男性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15名正常男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胼胝体结构磁共振形态及DTI观察,测量胼胝体正中矢状面前部、体部、后部及总面积,大脑总体积及各相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孤独症组胼胝体前部面积及总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5),体部和后部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总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孤独症组患者胼胝体前部和体部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后部的F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前部面积较正常发育儿童明显减小,胼胝体前部及体部FA值明显降低,提示胼胝体局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薄胼胝体(HSP-TC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并报告一家族3例HSP-TCC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3例HSP-TCC患者均显示胼胝体菲薄、颈胸髓明显变细,内见长T2信号、弥漫性非特异性脑白质病变和轻度脑萎缩。结论:HSP-TCC可广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MRI特异性表现包括薄胼胝体,侧脑室周围白质长T2信号,脊髓萎缩及信号异常及后期出现轻度到中度脑萎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胼胝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胼胝体损伤的患者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胼胝体损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胼胝体损伤的颅脑CT和MRI表现特点:①胼胝体出血性损伤23例和非出血性损伤18例,以膝部与体部多见,压部少见;② 30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③ 31例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损伤.18例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中,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仅显示2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3例胼胝体出血性损伤,MRI均清晰显示,常规CT显示20例,经过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后随访,MRI发现胼胝体体积缩小28例、软化灶15例、胶质增生30例,CT仅发现脑软化灶8例.结论 对于胼胝体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和随访复查,MRI较CT检查有明显优势;对于胼胝体出血性损伤病灶,MRI和CT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S患者常规磁共振图像(cMRI)上表现正常的胼胝体部位的纹理特征及其方向特性,为显示MS患者脑组织的隐匿性损伤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37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37例健康对照者图像,在cMRI上表现正常胼胝体的矢状位T1加权图像提取膝部、压部、体部感兴趣区,分别组成三个部位的MS组和对照组样本集,映射成灰度共生矩阵,然后提取能量、逆差矩、熵等纹理参量,比较各部位两组间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在0°、45°、90°和135°四个方向,MS组能量和逆差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部在0°、45°和135°方向逆差矩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患者MRI的T1加权图像上表现正常胼胝体的纹理特征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膝部和压部更为显著.纹理特征分析为显示MS患者cMRI上表现正常脑组织的隐匿性病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和超声(US)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US提示胎儿颅内异常孕妇32例,均在US检查后1天内接受胎儿MR检查,对出生或引产胎儿行影像学检查及尸检,并与产前US、MR结果对照,评价US和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32胎US检出颅脑发育异常胎儿中,MR诊断为ACC 32胎(包括完全型ACC 26胎,部分型ACC 6胎)。MR与US比较,诊断胎儿ACC一致者 17胎;US可疑ACC 6胎、未发现ACC 9胎,这15胎MR均肯定ACC。单纯ACC 18胎, ACC伴发其他畸形14胎;对于其他伴发畸形, MR发现伴发畸形多于 US为8胎,2胎伴发畸形MR诊断与引产后病理不符。 结论 MR有助于明确诊断胎儿 ACC 并判断其分型及伴发畸形,可作为US有利的补充及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早期胼胝体的DTI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早期常规MR扫描表现正常的胼胝体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改变。方法:20例病程相对较短(平均2.3年)的MS患者和20个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进行MR扫描,获取高分辨常规MRI(T1WI、T2WI、FLAIR)图像及DTI图像,获得表现正常胼胝体(NACC)和额、枕区的表现正常白质(NAWM)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结果:早期MS患者的NACC与正常对照比较其FA值显著下降(P<0.001)、MD值显著增加(P<0.001),但早期MS患者额、枕区的NAWM和正常对照比较其FA值(P=0.216)、MD值(P=0.6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CC区的平均MD值和反映脑实质中央性萎缩的Evans指数间存在相关性(r=0.648,P=0.043)。结论:定量磁共振弥散张量值(FA值和MD值)的变化表明MS疾病早期损害优先出现在胼胝体,胼胝体的结构特点可能是其在MS早期易受损害的重要原因。定量DTI可用于监控和评估早期MS患者NACC的改变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