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邱勤  王泽宏  严冬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22+224-222,224
目的探讨婴儿期喂养方式不同与婴儿贫血的关系,以改进喂养方法,预防贫血。方法将250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4个月内)分为完全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6-9个月筛查血红蛋白。结果6-9个月婴儿人工喂养组贫血检出率为9.7%,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45.9%)和部分母乳喂养组(33.3%),三种喂养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母乳喂养婴儿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6-12月龄婴儿营养性贫血状况,探讨引起患病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患病率的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做好婴儿营养性贫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上海市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从2016年10-2017年10月接受我院系统管理的体检中4-6个月龄婴儿30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婴为190例,女婴为110例。按照贫血的分类标准,将患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患儿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梅陇社区4-6月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2%,其中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是12.3%,人工喂养贫血的发生率是13.3%。结论:虽然母乳喂养值得提倡,但是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该注意合理添加辅食和适时补充铁元素,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都要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喂养方式与婴幼儿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的1219名婴幼儿(1999~2002年出生)就6个月内喂养方式与婴幼儿体格发育及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母乳喂养548名为一组,混合喂养550名为一组及人工喂养121名为一组,分别统计其体格发育达标率,佝偻病、贫血、婴儿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组的体格发育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其患病率亦较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为低。结论 母乳喂养可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少得疾病,值得大力提倡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1320例4~6岁儿童贫血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危害儿童的身体发育,被我国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之一.只有定期进行儿童贫血病的普查,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组资料是广东省新会市沙堆镇于2000年9月对该镇17间幼儿园1320例4~6岁儿童进行贫血调查的结果,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3.48 %,其中轻度贫血患病率70.97 %,中度贫血患病率占29.03 %,无重度贫血,并分析贫血患病率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母乳喂养与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来自门诊就诊的396名6个月婴儿为分析对象,按照贫血的分类标准,将患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患儿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是20.3%,人工喂养贫血的发生率是42.99%。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母乳喂养贫血的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因此要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贫血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症,危害儿童的身体发育,被我国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之一,只有定期进行儿童贫血病的普查,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组资料是广东省新会市沙堆镇于2000年9月对该镇17间幼儿园1320例4-6岁儿童进行贫血调查的结构,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3.48%,其中轻度贫血患病率70.97%,中度贫血患病率占29.03%,无重度贫血,并分析贫血患病率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社区0~36月龄常规免费体检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为婴幼儿贫血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免费儿童保健的1000例0~36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体检婴幼儿的指尖末梢血作为检测标本,对其外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贫血诊断分析。结果:1000例0~36月龄婴幼儿中,检出贫血的婴幼儿共有391例,贫血患病率为39.10%。在年龄方面,6月龄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为54.49%,12月龄婴幼儿的患病率为43.63%,24月龄婴幼儿的患病率为35.22%,36月龄婴幼儿的患病率为29.30%,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在性别方面,男性婴幼儿与女性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喂养方式方面,母乳喂养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为30.88%,人工喂养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为52.80%,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某社区0~36月龄常规免费体检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与全国婴幼儿水平相对一致,其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喂养方式是影响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因素,儿童保健机构应加大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积极改善婴幼儿的膳食结构,以减少婴幼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儿喂养方式与儿童发育及免疫力的关系。方法利用儿保科门诊工作进行检查和了解婴儿的喂养方式及婴儿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整理。结果母乳喂养婴儿的发育及免疫力均高于非母乳喂养组。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发育及免疫力有明显促进,应积极提倡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浙江省苍南县江南片区婴儿的母乳喂养状况,以更好地指导儿童保健工作.方法 采用自制的母乳喂养调查表随机抽取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出生至1周岁婴儿5 00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及综合评估.结果:出生后至4个月纯母乳喂养4.0%,人工喂养30.0%,混合喂养66.0%;4个月至1岁混合喂养18.0%,人工喂养82.0%.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为分泌乳汁不足、社会因素、缺乏母乳喂养知识.结论 该地区很多因素影响着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工作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2004年出生的婴儿进行贫血监测分析。方法分别在6月龄、1岁、2岁健康体检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756例系统管理儿6月龄、1岁、2岁时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8.97%、0.40%和15.55%,混合喂养和辅食添加过晚者贫血患病率分别高于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及时者。结论进一步提高4足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是预防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年间的7所幼儿园中5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该500例儿童的基本情况及病史等对其血清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对该些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现状以及其贫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500例儿童中有29例为缺铁性贫血患儿,患病率为5.8%,影响其出现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出生时体质量以及母亲贫血史。结论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出生时体质量以及母亲贫血史等,因此要注重对胎儿以及母亲的营养状况,在婴儿时期要注意对其喂养方式以及合理营养搭配,尽可能减少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喂养方式下的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进行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42例婴儿,其中的334例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将该组定义为对照组;剩下的208例婴儿出生后混合喂养,作为观察组。在婴儿5~6月和7~8月时对其进行儿童检查,测试婴儿的缺铁性贫血症状发生概率。结果通过对婴儿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婴儿5~6个月时,观察组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发生概率为48.1%,同对照组婴儿的检测结果(31.2%)相比,观察组婴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概率要高,且两组婴儿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添加辅食之后,两组婴儿在7~8月时,其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婴儿,其在出生后进行纯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抑制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在婴儿7~8月时给予其适量的辅食,能够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1144例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疾病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方法 对1144例4个月内住院婴儿喂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健康婴儿母乳喂养率高于疾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儿的病程短;喂养方式与城乡、婴儿性别关系不大。结论 婴儿喂养方式与患病及病程密切相关,提高母乳喂养率能减少疾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672例婴儿喂养与健康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对婴儿健康的影响,为临床指导婴儿的科学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4月来我所就诊的满6月龄的婴儿672例,把纯母乳喂养儿作为调查组,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婴儿进行化验、体格检查、营养评价。用MEK-6318K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婴儿的血红蛋白,用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检测血铅。用(体质量/身高、体质量/年龄、身高/年龄)这三张量表对婴儿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调查组的发育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调查组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乳是其他任何一种代乳品所无法比拟的、喂养婴儿的金牌食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某社区0~6月龄婴儿营养性疾病与喂养方式关联性,探讨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收集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1 823名0~6月龄婴幼儿的体检资料,根据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998名和非纯母乳喂养组825名,对喂养方式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肥胖与营养不良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纯母乳喂养儿发生IDA的比例高于非纯母乳喂养儿(13.23%比6.55%;P< 0.01);纯母乳喂养儿肥胖与营养不良的发生比例与非纯母乳喂养儿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纯母乳喂养较易引起0~6月龄婴幼儿的IDA,提示在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同时,还需对纯母乳喂养儿采取早期常规补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区保健服务提高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喂养(breast feeding)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近20年来我国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有所下降。为扭转母乳喂养率下降的趋势,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2001~2010年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目标,我们对城市社区管辖内2004~2006年出生的437例婴儿进行社区保健服务,并观察母乳喂养率,旨在探索适合城市社区条件下促进母乳喂养的方法,从而利于婴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刘金变 《临床医药实践》2014,(3):205-206,240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在防保科接受4∶2∶1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包括3岁)为调查对象,对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并化验血红蛋白;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786例中发现贫血237例,发病率为30.2%,其中缺铁性贫血233例,发病率为29.6%(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36个月组占39.2%,76个月组占39.2%,712个月组占36.6%,112个月组占36.6%,12岁组占27.5%,22岁组占27.5%,2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2岁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出生前、后均有关系。降低小儿贫血要从多方面抓起,出生前是孕期母亲营养、生产方式(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喂养的方式、辅食的添加、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小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加强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减少早产、降低剖宫产对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母乳喂养是一种天然喂养方式,可以满足婴儿生长的营养需求,促进婴儿器官、组织的发育,增强婴儿免疫机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1])。母乳喂养也有利于降低产妇分娩后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风险。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与健康教育指导,部分孕产妇对母乳喂养产生抵触情绪,或未掌握喂养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012个月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把常规保健012个月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把常规保健012个月婴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北京儿童研究所012个月婴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北京儿童研究所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进行智能测试,分别选取两组6个月、12个月智能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发育商DQ均值进行比较;母乳喂养组6个月、12个月DQ分别高出人工喂养值3.08、7.82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再把两组DQ分级比较,母乳喂养组6个月、12个月良好、临界状态水平的比例和人数分别高于、低于人工喂养,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均无1例智力低下。结论母乳对婴儿智能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489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使用迈瑞DC-51 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检测的148例贫血儿童采用外周血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并对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148例贫血儿童中婴幼儿占68.29%,农村儿童占58.65%,城市儿童占41.35%。母乳喂养但是并不及时添加辅食的儿童占62.35%,奶粉喂养、混合喂养分别占了16.23%和21.42%。外周血检查显示了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饱和度异常率为95.27%和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异常率为100%,同时合并感染者62.85%。结论 IDA比较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同时农村儿童比较多,母乳喂养不添加辅食比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患病率要高,同时,IDA髓外追血的婴幼儿多见,合并感染者多同时贫血严重,作为IDA最可靠的指标就是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