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病理对猫抓病的认识。方法对23例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3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均有狗猫等宠物接触史,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结微脓肿性肉芽肿性炎,Wartin-starry银染色(+)。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目前诊断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治疗应早期应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必要时行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30例猫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猫抓病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0例猫抓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猫抓病发病年龄11-64a,平均年龄41a;男女之比1.3:1;发病部位:肘部17例,腋下23例,锁骨上3例,腹股沟1例,颌下1例。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病变淋巴结活检,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是诊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宋兰云 《天津医药》2006,34(1):72-72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或称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是一类人兽共患性疾病,是由汉塞巴通体属Henselae菌经猫抓、咬后引起的一种淋巴结炎。随着宠物饲养的增多,其患病人数也增多。但国内有关此病的文献报道较少,常被医生忽视。笔者通过3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报告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猫抓病性腋窝淋巴结炎2例,加深对猫抓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通过病理HE染色做初步诊断,免疫组化证实,并做Warthin-Starry银染。结果证实此例病例为腋窝淋巴结猫抓病。结论猫抓病常有猫狗接触史,将淋巴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病史结合,是提高本病的诊断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21例猫抓病(C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淋巴结活检标本进行微波辐射Warthin—Starry银染色,同时将其切片作常规HE染色与抗酸杆菌染色(Ziehl—Neelsen法),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Warthin—Starry染色经微波辐射处理后染色过程耗时仅约15分钟,21例标本经改良Warthin—Starry染色均显示淋巴窦区和微脓肿周围巨噬细胞胞浆内存在黑色、颗粒状、多形状的吞噬细胞;HE染色观察到特征性的微脓肿和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均阴性。结论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具有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的典型病理特征;微波辐射Warthin—Starry银染色技术可在较短时闻内清楚显示猫抓病性淋巴结病变中的病原体,对CS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猫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随着家庭饲养猫狗等宠物者日益增多,猫抓病有逐渐上升趋势,且临床易误诊。现就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资料完整的301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进行分析。发现其细胞学涂片具有一定的特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为自限性疾病,年轻女性多见,主要累及颈部淋巴结,常伴有发热和其他上呼吸道症状。由于其病因的多样性及病变特征复杂性,极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猫抓病等。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1例同安县医院小儿科方先春同安县医院皮肤科李笑燕我院遇到川崎病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1例,报告于下。患儿女,5岁。因不明原因发热伴咽痛、颈部肿痛4天为主诉入院。患儿无咳嗽、呕吐,大小便无异常。既往无类似发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体检:T...  相似文献   

9.
B超对猫抓病诊断价值探讨(附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图像的分析,提高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系用B超对23例疑有猫抓病患者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包膜及内部回声进行检测。结果 具有猫抓病特征性肿大的淋巴结占本组病例的69.6%(16/23例);猫抓病肿大的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表现,即肿大淋巴结内有小簇状稍高回声,较大淋巴结周围可见较小淋巴结呈卫星样分布。结论 B型超声对猫抓病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猫抓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抓病又名猫抓热,是一种由猫抓、咬伤后导致的良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与动物接触较多特别是嗜好养猫的人群,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其病原菌为一种培养条件很严格的多形性革兰阴性杆菌^[1]。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比较少见。现根据我院收治的1例猫抓病患者的治疗情况来对此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院今年收治的1例猫抓病及抗生素治疗.患者男,24岁,被猫抓伤左腕部皮肤后伤口经久不愈,入院前7d开始出现左腋下淋巴结肿大,2d前出现发热及畏寒、寒战,院外未行治疗,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入院后行淋巴结穿刺活检提示猫爪性淋巴结炎,给予口服红霉素联合静滴利福平治疗2d后体温恢复正常,5d后肿大淋巴结较前缩小,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吴欣华 《贵州医药》1998,22(1):59-60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何杰金氏病(HD)及非问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两大类。发生于耳鼻咽喉及颈部的恶性淋巴瘤多为NHL。由于其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常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29例原发于鼻、咽及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四例中男23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病程1个月至半年。29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2例为活俭确诊,7例为手术切除肿块作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NHL26例,未分类3例;其中T淋巴细胞恶淋11例,B淋巴…  相似文献   

13.
王永玉 《江苏医药》1996,22(3):200-200
颈部肿块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病情复杂,常导致误诊,为了提高诊断率,现将我院1984年5月~199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颈部(包括颌下区)肿块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00例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76岁。40~50岁23例;40岁以下50例,其中炎症类26例,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占2%;40岁以上50例,其中炎症类27例,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占16%。二、分类:100例中炎症类53例,其中颌下腺炎29例(54%).淋巴结炎12例(226%),淋巴结核8例问51.1%;良性肿瘤类38例,其中颌下腺混合瘤15例(39.4…  相似文献   

1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误诊1例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医疗室刘鸽患者女,24岁。因反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月余住院。发病时在外院曾按急性淋巴结炎肌注卡那霉素两周,症状缓解,淋巴结缩小。一周后症状又出现,血常规正常,右颈淋巴结活检提示慢性淋巴结炎。改用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面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 将近5年来30例面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术前、术后比较,病检确诊.结果 该组患者25例为淋巴结炎,5例为淋巴结转移性癌,各占83.3%、16.7%.其中,5例淋巴结转移性癌中,2例未找到原发灶,占40%,病灶隐匿;2例术前未扪及淋巴结,占40%.而术前疑为淋巴结转移者,术后病检为淋巴结炎14例,占46.7%.结论 面颈部淋巴结肿大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应重视其鉴别.  相似文献   

16.
蒋红雨 《贵州医药》1997,21(1):41-43
小儿多饮多尿最常见的疾病为垂体性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多饮综合征,肾性尿崩少见。由于发病原因较多,诊断及治疗均较困难。现将我院1979年~1994年16年间,资料较为完整的32例,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发病年龄:男24例,女8例,男女之比3:1;发病年龄6月~14岁,其中<3岁11例(34.3%);~6岁6例(18.7%);~14岁(15例46.0%)。1.2病程:20余天~6年,病程1年以内14人,l年以上13人。1.3病因:垂体性23例(71.9%),其中原发性13例;继发性10例(包括颅内肿瘤7例,韩一薛一柯氏综合征2例,外伤性尿崩1例),占垂…  相似文献   

17.
梅宏  李正伦 《贵州医药》1998,22(2):133-134
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最常见的术式有:1、经左胸左颈部吻合;2、经右胸前外侧,上腹正中切口,左颈部吻合;3、经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切口,左颈部吻合,我科自1990年3月~1997年7月对48例食管上中段肿瘤分别用上述三种术式行切除手术,现将各种术式之优缺点比较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发病时间为2月~8月。术前食管镜检病变位于距门齿23~27cm处,食管钡餐造影示病变长度3-6cm,术前病理报告均为鳞癌。1.2手术方式1.2.1左胸、左颈部两切口:即右侧卧位,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近8年来入住本院诊治的61例急性中毒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服中毒33例占54%;学龄儿童轻生服毒14例占23%;其他中毒(一氧化碳、酒精、被人投毒、吸入)14例占23%。误诊为中毒性脑病2例,重症肺炎2例,发病高峰年龄1~4岁29例,占47.5%。结论:家长应妥善保管农药、鼠药,以防孩子误服;要关心学龄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趣指导;及时正确诊断,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HL)在组织病理学上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上并不少见,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现将本院1987年以来全部经病理证实并住院治疗的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均为中青年,平均年龄31岁。均有急性发热,可达39~40.2℃,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质韧不伴红肿,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伴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各1  相似文献   

2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 necrofizing lymphadenif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和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因发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临床表现与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结核类似,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36例HN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HNL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