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惠安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09-12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小产钳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6例头位需阴道助产的产妇,采用剖宫产小产钳进行助产,观察其母婴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56例产妇中,53例均采用剖宫产小产钳一次助产成功,成功率为94.64%.除1例脐带脱垂病例新生儿窒息死亡、产妇发生会阴Ⅲ度裂伤外,母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剖宫产小产钳用于出口产钳、低位产钳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阴道助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技术在瘢痕子宫或骨盆异常,胎头高浮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2年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且为瘢痕子宫或骨盆异常的产妇5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使用产钳助产,30例未使用产钳助产.结果:未使用产钳组发生新生儿窒息情况多于使用产钳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或骨盆异常的产妇中胎头高浮者术中取头困难,易发生新生儿窒息,此时用产钳可以避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取头困难应用产钳的价值。方法剖宫产术时取头困难,如何及时正确使用产钳助产。结果38例产钳助娩均获得成功。结论产钳在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时,达到了简便、快捷、实用的效果,更为新生儿窒息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提倡优生优育的社会氛围中,许多产妇对产钳、胎吸术感到恐惧,担心损害母婴健康。为客观、正确地评价产钳助产和胎吸助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本文对应用产钳术或胎吸术助产的12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1~12月我院产钳或胎吸阴道助娩的产妇共121例,其中产钳助产分娩49例,胎吸助产分娩72例。产钳组产妇年龄(28.51±1.16)岁,孕(39.0±0.45)周,新生儿体重(3412±316)g;胎吸组产妇年龄(27.33±1.32)岁,孕(39.2±0.68)周,新生儿体重(3325±327)g,两组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差异。1.2助产指征:施行产钳和胎吸助产术时,有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产钳组和胎吸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胎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各有优缺,不能相到替代和偏废,根据临床特征和分娩进程选择,保证母婴平安,并尽量将损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产钳助产术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少芳 《淮海医药》2006,24(4):301-303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产钳助产术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产钳助产率为0.98%;6年间的产钳助产率分别为:2.29%、1.73%、1.14%、0.66%、0.49%和0.37%,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8.19%、38.39%、39.32%、40.77%、42.23和42.53%,有上升趋势;产钳手术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74例,占63.79%;宫缩乏力22例,占18.97%;第二产程延长8例,占6.90%;胎方位异常6例,占5.17%;疤痕子宫4例,占3.45%;妊高征2例,占1.72%;其中74例胎儿宫内窘迫者中有脐带缠绕35例,占47.30%;新生儿窒息33例,占28.45%,无1例新生儿死亡;产妇产后出血5例,占4.31%;会阴Ⅲ度裂伤2例;无会阴切口感染病例.结论产钳助产术是阴道助产的重要手段,使用方法得当对母婴影响较小;应重视阴道分娩,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减少产伤,保证母婴安全,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良式低位产钳术与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助产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行产钳术助产的140例产妇,按助产方式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对照组采用会阴侧切低位产钳术.比较2组产妇分娩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2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撕裂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宫颈裂伤、产妇产后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感染、产后出血、尿潴留、会阴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进行阴道助产,对产妇创伤小,产妇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蔡静  刘芬 《江西医药》2003,38(4):268-269
在分娩过程中,正确施行产钳术十分重要,其操作较剖宫产术快捷,损伤较小,在临床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开始试用单叶产钳助产,发现其操作更为简单,助产快捷,对母儿损伤更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头位阴道分娩1095例,阴道助产产钳100例,助产率9.13%。其中双叶产钳助产(双叶)70例,占阴道助产术的70%,单叶产钳助产(单叶)30例,占30%。2组产妇年龄、胎产次、骨盆大小、新生儿体重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单叶产钳适应症及条件:子宫收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或有延长倾向者;胎儿窘迫;产妇有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研究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对第二产程异常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妇产科收治的114例第二产程异常产妇资料,根据方案不同分为产钳助产组60例和剖宫产组54例。观察比较两组从决策到分娩的时间对产妇的影响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产钳助产组从决策到分娩时间、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新生儿面部擦伤、头皮血肿、新生儿肺炎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产程异常时,低位产钳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并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本院2008。2009年施行的98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行行胎头吸引术及行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结果产钳助产引起的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为0%~2.5%,3组孕妇在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钳助产术使用得当对母婴影响较小,应重视阴道分娩,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减少产伤,保证母婴安全,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86例胎头娩出困难的产妇。根据剖宫产术中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产钳组(216例)和徒手组(17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胎头娩出时间、出血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钳组胎头娩出时间明显低于徒手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徒手组,其中产钳组子宫切口撕裂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徒手组。结论产钳的使用可缩短胎头娩出时间,降低子宫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解决胎头娩出困难的一种有效助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1030例,足月单胎,头位,无麻醉禁忌症的孕妇分为两组,按意愿分镇痛组516例,对其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无镇痛分娩要求的孕妇514例作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新生儿窒息、阴道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等进行比较。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镇痛效果明显,疼痛评估Ⅰ级75%,Ⅱ级25%,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痛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无显著差异,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该联合麻醉方法镇痛效果好,不增加产时及产后并发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不增加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Kielland’s产钳处理第二产程持续性枕横位的利弊。方法209例持续性枕横位的产妇,其中108例采用kielland‘s产钳助产,101例采用胎头吸引助产。结果kielland’s产钳助产与胎吸助产对母体而言在宫颈阴道裂伤、产后出血及助产失败上二者有显著差异,新生儿面部损伤的发生也有量著性差异,二者在会阴侧切口感染、阴道血肿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kielland’s产钳助产成功率高,但产妇宫颈、阴道裂伤及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增加,Kielland’s产钳助产并不增加会阴侧切口的感染及阴道血肿的发生,也不降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应避免新生儿面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刘志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与分析产钳助产术,以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4例行产钳助产术的产妇,同时对产妇行产钳助产的原因及该手段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另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钳助产原因以胎儿宫内窘迫最为常见,而该手段对产妇的影响以阴道壁撕裂伤多见、对新生儿的影响则以面部皮肤的损伤多见(P〈0.05)。结论:产钳助产是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只要严格掌握好产钳助产的适应证,不但能够缩短产程,同时还能极大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产钳助产31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54-255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的临床特点及对母婴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1例行产钳助产术的患者临床应用资料及体会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头面部擦伤3例、头皮血肿5例、窒息1例、死亡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后出院。结论产钳助产具有操作简单、对母婴有利、在术后可较快恢复的优点,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是在经阴道分娩时协助胎儿娩出所采用的手术 ,如果正确地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甚至新生儿死亡。为客观探讨两种助产手术的并发症 ,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1999年7月应用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各 10 0例的并发症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1999年 7月我科分娩总数为9847例 ,其中自然分娩 6 989例 ,占 70 .98% ;手术产分娩 2 85 8例 ,其中产钳助产 110例 ,占 1.11% (其中有 10例为胎吸失败改为产钳 ,不参与统计比较 ) ,胎头吸引器助产 2 77例 ,占2 .8% ;…  相似文献   

17.
产钳和胎头吸引器为阴道助产的重要工具。对其适应证存在争议。本文就103例阴道助产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适应证及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9年9月~1990年3月共住院分娩产妇564人次,行产钳助产术22例,胎头吸引助产术81例。阴道助产率为18.26%;产钳助产率为3.9%;胎头吸引助产率为14.36%。 持续性枕后位(持枕后)施术时均以手将胎头回转为枕前位继置钳施术。22例中有双胎2例,除1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使用胎头吸引术83例及低位产钳术助产的102例,比较2组助产成功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助产时间、助产适应证以及对软产道的损伤情况,认为产钳术助产优点是牵引确切,力量可靠,助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位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0例低位产钳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并与剖宫产140例作对照,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产后出血、伤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褥病率低位产钳组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x^2=8.30,P<0.05).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2例头位难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产妇,研究组采用徒手转胎位处理方法进行头位难产的处理和分娩,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头位难产的处理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90.33%,产钳助产3.22%,剖宫产6.4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64.51%,产钳助产19.36%,剖宫产16.13%,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9.35%,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2.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评分(8.62±0.42)分,对照组新生儿评分(8.35±0.45)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通过徒手转胎位方法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产妇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