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从1970年开始对血浆尿酸与中风的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8年系统的研究。作者全部研究的314例中,8年来死亡80例,其中21例因中风而死(脑出血8例,脑梗塞13例),9例(脑梗塞)是中风后的幸存者。因此,共30例发生中风。314例尿酸平均为5.9±1.8mg%。按年龄分组,50~59岁的没有发生中风者有143例,尿酸平均为5.9±1.9mg%;而发生中风的9例,尿酸平均为6.9±1.5mg%。60~69岁没有发生中风者103例,尿酸平均  相似文献   

2.
乙肝患者外周血IL—12水平与HBeAg—HBeAb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12 (IL - 12 )水平与HBeAg/HBeAb的关系。选择HBsAg、HBcAb阳性患者 6 0例进入本研究 ,按HBsAg、HBeAg、HBcAb(大三阳 )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 )分为两组 ,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及其外周血IL - 12水平。大三阳组CAH患者的血清IL - 12水平显著高于小三阳组 (142 .45± 40 .32 pg/ml、110 2 1± 30 .16 pg/ml,P <0 .0 5 ) ,而CPH患者大、小三阳组无显著性差异 (12 8.32± 47.73pg/ml、118.6 1± 5 5 .5 4pg/ml,P >0 .0 5 ) ,但大三阳组HC患者血清IL - 12水平明显低于小三阳患者 (88.75± 10 .5 4pg/ml、130 .45± 5 0 .86 pg/ml,P <0 .0 5 ) ,在大三阳组CAH、CPH、HC患者血清IL - 12水平依次降低 ,CAH患者明显高于HC患者 (P <0 .0 1) ;而小三阳组三种类型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乙肝患者外周血IL -12水平与HBeAg/HBeAb有关 ,检测外周血IL - 12水平 ,对监测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疾病活动、肝细胞损伤及病毒复制状态 ,指导临床HBV感染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日本1990~1993年间肝炎患者中205名发展为肝细胞瘤(HCC)的住院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205名 HCC 患者中,71%的人仅出现HCV 抗体,13%出现 HCV 和 HBV 抗体,11%出现 HBsAg 阳性,仅有4%为 HCV 和HBV 阴性。而 HCV 抗体和 HBsAg 均阴性率为1%。HCV 阳性的 HCC 患者和 HEV/HBV 抗体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7岁,HBsAg 阳性的 HCC 患者为52±13岁。男性与女性的比率为3.3:1,HCV/HBVAb 阳性HCC 为5.5:1,HCCH BsAg 阳性者为7:1。  相似文献   

4.
血清HBeAg阴性型慢乙肝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试图从临床病理学角度观察血清HbeAg阴性型慢乙肝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门诊随机选择 6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其中HBsAg +、HBeAg(+ )、HBcAb +即HBeAg阳性组 3 4例 ;HBsAg +、HBeAb +、HBcAb +即HBeAg阴性组 3 1例。分别给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 ,以进行两组间比较评价。结果 ①血清生化指标 :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的各项生化指标的异常率 (ALT、AST、TB、GGT)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的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分别为 172 12± 2 3 5 2ng/ml和 180 3 8± 3 1 2 7ng/ml(P >0 0 5 ) ;Ⅳ型胶原分别为 12 8 3 2± 46 15ng/ml和 13 2 5 7± 2 3 5 2ng/ml(P >0 0 5 ) ;层黏蛋白分别为 1 92± 0 3 4u/ml和 1 73± 0 19u/ml(P >0 0 5 )。③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 :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eAg阴性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应予重视 ,强调开展肝活组织检查的重要性 ,可以明确诊断 ,进行疗效观察并应给以相应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春市人口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006年7月~2009年7月就诊患者的77286份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 HBV的感染率为5.93%,血清标志物共有13种模式,感染期模式占前三位的是: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占6.26%,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2.64%;HBsAg、HBcAb阳性占0.20%;恢复期模式前三位的是:HB-sAb阳性占39.47%;HBsAb、HBeAb、HBcAb均为阳性占15.65%;HBsAb、HBcAb阳性者占13.42%。结论长春市人口乙型肝炎病毒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知识,强化免疫,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1977年9月到1978年3月,对10例(女性7,男性3例)伴有昏迷的暴发型肝炎用高通透性膜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平均年龄为37.7±21.8岁(4~68岁)。肝炎的病原包括2例中毒性(1例是异烟肼及氟烷,另1例是氯丙嗪),1例乙型肝炎,1例巨细胞病毒性,其余6例为HBsAg阴性的病毒性,其中2例分别怀孕3及7个月。生化检查显示有肝细胞衰竭:SGPT为1,643±1,025u/ml(正常为≤38u/ml),总胆红素为23.1±0.9mg%,奎克氏凝血酶原测定为13±7%;因子Ⅱ为10±5%,因子Ⅴ为22±10%,因子Ⅷ+Ⅹ=7±5%。血液过滤在肝昏迷出现后30±16小时(6~60小时)开始,其中2例为肝昏迷2级,1例为3级,7例为4级。血液过滤平均持续92±102小时(6.5~352小时),总过  相似文献   

7.
阳性症状为主组32例(阳性组),阴性症状为主组30例(阴性组),单用氯氮平12.5~50.0mg/d,2周内达规定剂量300.0mg/d,共观察8周。治疗前阳性组、阴性组和健康组(28例)血清NO含量分别为(59±16)、(26±7)和(38±11)μmol/L(硝酸还原酶法),组间比较均P<0.01。治疗后阳性组血清NO降至(39±8)μmol/L,阴性组升至(32±8)μ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sAg阴性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近5年首次诊断的HBsAg阴性HBV相关原发性肝癌与HBsAg阳性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261例有HBV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且既往有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或诊断时HBV DNA定量检查阳性,31例(11.9%)HBsAg阴性。HBsAg阴性患者中,25.8%HBsAb阳性,3.2%HBeAb阳性,9.7%HBcAb阳性,3.2%HBsAb和HBcAb阳性,19.4%HBeAb和HBcAb阳性,22.6%HBsAb、HBeAb和HBcAb阳性,16.1%全部为阴性。与HBsAg阳性患者比较,HBV DNA定量低(2.6159±0.6212)IU/mL,年龄大(66.9±11.4)岁,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高(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性别比、家族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硬化基础、抗病毒治疗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程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sAg阴性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比例较高,血清HBV DNA载量低,主要以HBcAb阳性为主,肝硬化基础、其他致病因素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程分期与HBsAg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SARS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48例SARS确诊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中西医组)及西医对照组(西医组),中西医组患者服用中药3周,所有患者于第1天检测血清ALT、AST、TBil,以后每周复查1次,中药疗程结束所有患者行末次抽血查肝功能。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出现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中西医组和西医组首次查ALT异常总例数分别为20例和8例,疗程结束后异常数分别为13例和19例。在首次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查AST异常例数分别为9例和6例,BTil异常例数分别为11例和7例,疗程结束后两组ALT异常数分别为1例和3例,TBil两组均仅1例异常。②中西医组查ALT达到最高值为(81.54±49.25)U/L,之后平稳下降至末次的最低值(46.92±29.20)U/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医组ALT一直呈上升趋势,最低值为(53.96±48.95)U/L,疗程结束后达到最高值(80.80±56.26)U/L。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ALT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有肝功能异常,尤以ALT显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减轻肝脏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病情的全面康复方面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48例PHC及106例非肝病患者的扰HCV抗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1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21例(46.7%),HBs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6%),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抗HCV抗体阳性PHC患者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者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患者发生PHC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eAb和HBcAb双阳性的实验结果。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V表面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筛查出HBeAb和HBcAb双阳性标本10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重测HBV表面标志物。结果 ELISA法检测HBeAb和HBcAb双阳性的100例标本中,化学发光法检测出HBsAg阳性者60例,HBsAb阳性17例。ELISA和化学发光法所得出的HBeAb和HBcAb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7%和99%。结论化学发光法敏感度高、重复性好。ELISA法出现HBeAb和HBcAb双阳性者建议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HBsAg和HBsAb复检,以区分患者处于HBV感染期或康复期,帮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serum markers,HBV-M)HBsAg、HBeAg、HBeAb、HBcAb和HBcAb IgM含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4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HBsAg、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 DNA水平,同时检测54例HBcAb IgM阳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统计分析HBV-M含量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CHB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HBeAb和HBcAb含量与HBV DNA水平未见相关性(P>0.05);②HBcAb IgM阳性患者中HBcAb IgM含量与HBV DNA水平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定量检测HBV-M和HBV DNA能更好地了解HBV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酸与尿尿酸。男14例,女7例,年龄16~59岁。均无痛风、肥胖症、糖尿病、血液病。均予低蛋白(每日20~40g)和低嘌呤(每日10mg)膳食。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慢性非结石性肾孟肾炎2例,肾淀粉样变化3例。患病1(1/2)~15年,氮质血症1~5年。肾功能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至65.0~3.8ml/min。对照组为14名健康人,血尿酸4.87±0.24mg%,尿尿酸606±26.6mg/24h,尿酸清除率9.5±0.8ml/min。  相似文献   

14.
60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蒋佩茹 《传染病信息》2005,18(3):129-130,144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取60例孕妇、脐带、新生儿血清用美国雅培试剂做HBV血清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HBV 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M阳性率91.67%,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85%,母血HBsAg、HBeAg、HBcAb滴度显著高于脐血、新生儿血,且母血、脐血、新生儿血HBV M水平依次降低;HBV DNA阳性率也依次降低,分别为58、33%、10%、6、67%,滴度也依次降低。HBsAg、HBeAb、HBcAb阳性母亲,HBsAg、HBcAb阳性母亲和单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较低。新生儿血以HBeAg阳性为主,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值,HBsAg滴度仅略高于正常值。结论 母婴垂直传播与母亲HBeAg高滴度有密切关系,与母亲HBV DNA阳性或阴性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检测脐血和新生儿血HBsAg、HBV DNA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不如检测HBsAg、HBeAg更有意义,更经济。  相似文献   

15.
华蟾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均为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会议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7例,女7例,年龄16~56岁,平均31.2岁;病程8个月~12年,平均5.6年;肝功能均异常,HBsAg阳性34例,HBeAg阳性32例,HBcAb阳性32例,HBV-DNA阳性2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轻度14例,中度20例。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酶标抗体法测定10年前石腊包埋肝组织的 HBsAg,随访评价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皮质醇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57例慢性肝炎,其中38例应用皮质醇或免疫抑制剂,对照组19例不应用皮质醇。治疗组分为皮质醇组16例,其中肝组织 HBsAg阳性4例,硫唑嘌呤或6MP 组13例,其中肝组织HBsAg 阳性3例;皮质醇和硫唑嘌呤用或不用6MP5例,其中肝组织 HBsAg 阳性5例;对照组15例中肝组织 HBsAg 阳性4例。皮质醇基本用强的松龙,开始1~2周内应用20~30mg/d,以后连续每周应用20mg/d 共4天,停药3天,平均应用27.9±15.7周。硫唑嘌呤开始应用50~100mg/d 1~2周,6MP 开始应用50mg/d 1~2周,以后维持量每周应用4天停药3天。依实验室和临床肝  相似文献   

17.
叶荣  吴力群 《山东医药》2012,52(18):60-61
目的分析血清乙肝五项不同表达模式原发性肝癌(HCC)R0切除术患者的预后。方法 343例HBV相关HCC均行R0切除术,分析其血清乙肝五项表达模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1+5阳性(HBsAg、HBcAb阳性)、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其他模式患者的总生存期(OS)分别为69.0、27.9、84.0、72.0个月,无瘤生存期(DFS)分别为32.2、17.8、84.0、42.0个月。血清乙肝五项不同表达模式患者的OS、DFS比较,P均<0.05。结论血清乙肝五项不同表达模式HCC R0切除术患者的预后不同,其中以HBsAg、HBeAb阳性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低蛋白(20g/日)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注射液(EAA—TR_2)静脉点滴(13.8g/日),治疗慢性肾衰病人21例(23例次),治疗前肌酐清除率(Cer)5.4±3.0ml/分,血清肌酐(Ser)11.7±5.6mg%,BUN101.8±29.9mg%,治疗时间20.6±4.9天。除2例无效外,其余病人症状缓解,精神、体力好转,食欲增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BUN、血清磷水平比治疗前及低蛋白(30g/日)饮食治疗(18.3±4.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血液透析(简称血透)病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的长期结果,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969~1985年3个中心血透1年以上的病例,确定49例为抗原血症者,并追踪10年(平均52±5月)。每月检测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碱性磷酸酶(AKP)及胆红素,观察慢性肝病体征变化及患者死因。结果感染HBV平均年龄为46±2岁。除2例外,其余在平均39±7月后产生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血症,持续时间平均45±5月。10例(20%)于追踪期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27例HBsAg阳性持续2年多。这两组在性别、年龄、感染前治疗时间、后来的追踪期及死亡率等均无明显差异。14例(29%)慢性肝酶升高,检出HBsAg后SGPT与SGOT超过正常范围之上限至少1年的患者。仅1例缓解,指肝酶恢复正常至少1年,无1例HBV清除。与没有慢性肝酶升高并HBsAg仍阳性者比较,在年龄、感染前治疗时间、乙型肝炎的病程长短及死亡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37%的HBsAg携带者于2年或2年后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肝酶升高者3年存活率为93%,HBsAg阳性后5年存活率为86%。仅1例死于晚期肝硬化的肝功能衰竭。14例死因与肝病无关。在无末期肾病者,持续性抗原血症的发生率仅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092年第13卷第4期259. 022426 28个家魔HBV感染角旅者血消学动态现案 及六年璐访/程明亮二丫/中级医刊一1992,27(l) 一40~41 对28个家庭164人进行HBV感染观察.首次调查 一。一例HBV标记物均为阳性,其中HBsAg、HB。Ah 阳性106例,单纯HBc Ab阳性34例,HBsAb阳性2例,HBsAg、HBeAb、HBeAg阳性22例.6年中人LT始终正常者50肠(多为HBsAg健康携带者); ALT一度异常者占30 .4铂(多为急性肝炎);ALT持续异常占8.53呱,ALT呈间断性升高者占10泊了肠,后二者多见于慢性肝炎。衬BsAg、HBcAb始终阳性5.例,单纯HBeAb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