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考察灯盏乙素-聚乙二醇(PEG)酯在大鼠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吸收的影响,以探讨PEG修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对小分子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法。结果灯盏乙素-PEG400酯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32 6,0.079 9,0.081 9 h-1;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30,100,20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9 2,0.033 8,0.030 6 h-1;不同浓度的灯盏乙素-PEG400酯(40,130,26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57 7,0.162 4,0.170 8 h-1;灯盏乙素,灯盏乙素-PEG200,400,1000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33 8,0.154 7,0.162 4,0.068 0 h-1。结论灯盏乙素经PEG化后,口服吸收明显增加,但随着PEG片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其PEG化物的吸收相应减少;灯盏乙素-PEG酯在十二指肠吸收较好;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素大鼠在体胃、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东莨菪素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小肠吸收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注液中药物的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的浓度。结果:东莨菪素在大鼠胃中2 h的吸收百分率为76.31%;东莨菪素在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的吸收率分别为46.25%,40.54%,38.21%,32.77%;不同质量浓度东莨菪素(10.014 4,20.028 8,40.057 6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643 4,0.613 7,0.597 0 h-1;不同pH(6.0,6.8,7.4)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621 7,0.603 3,0.613 7 h-1。结论:不同质量浓度、pH对东莨菪素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东莨菪素在胃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结肠为最佳吸收部位,提示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3.
盐炙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亮  胡昌江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0):766-770
 目的通过考察炮制前、后补骨脂中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胃肠道吸收参数的变化,研究炮制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并分别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药动学参数,以确定浓度对吸收的影响。采用t检验法考察生品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生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203,0.165,0.203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178、0.168,0.204 h-1;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326,0.377,0.369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373,0.371,0.329 h-1。盐炙品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生品,而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是简单的被动扩散,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炮制可以增加补骨脂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延胡索乙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与立体选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和立体选择性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和在体分离肠袢实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手性固定相拆分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对映体的峰面积比值。结果延胡索乙素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10,25,50mg·L-1时,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403,0.461,0.402h-1;不同pH值4.5,6.5,8.0时Ka分别为0.353,0.458,0.409h-1;在体动物实验测得延胡索乙素对映体间的峰面积比值均接近0.5∶0.5。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延胡索乙素两对映体在体肠吸收没有差异,不存在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冯亮  蒋学华  周静  杨俊毅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097-1101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三七皂苷R1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56,0.114,0.076,0.085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052,0.121,0.065,0.055 h-1;三七皂苷R1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122,0.095,0.090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117,0.113,0.109 h-1;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的促吸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卡波姆和冰片能显著提高肠吸收速率,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非诺贝特原料药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HPLC同时测定非诺贝特及非诺贝酸的浓度。结果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高于其原料药,两者在50~200 μg·mL-1内的Ka值均基本保持不变,在pH 6.0、6.5、7.4条件下的吸收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Ka值分别为(0.373±0.002 1)h-1、(0.329±0.000 8)h-1、(0.362±0.001 4)h-1、(0.347±0.007 9)h-1。结论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在整个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装置,UV,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染料木素的含量。考察药物浓度、pH、不同肠段及P-糖蛋白( 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染料木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0.05~0.5 g·L-1和pH为5.4~7.8时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均无统计差异;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空肠与其他肠段有统计差异(P<0.05);维拉帕米显著增加染料木素的肠吸收 (P<0.05)。结论:染料木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在空肠。药物吸收受P-糖蛋白外排影响,而 pH对药物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不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7±0.0134)h-1和(0.4960±0.0512)h-1;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9±0.0262)h-1和(0.2106±0.0735)h-1;结扎胆管,在单独以黄芩苷或黄芩素进行在体肠循环时,循环液中分别出现了随时间增加的黄芩素和黄芩苷;结扎胆管尾静脉注射黄芩素时,循环液中出现了黄芩苷。结论黄芩素比黄芩苷更适于口服给药;胆汁不但可以分泌黄芩苷,而且可以促进黄芩素的吸收;黄芩苷在肠内经过菌群代谢为黄芩素而被吸收,被吸收的或静脉注射的黄芩素可在体内还原为黄芩苷,并再被小肠分泌排出。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微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葛根素微乳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葛根素胶束进行对比,研究葛根素微乳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和酚红浓度。结果葛根素微乳和胶束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8 2,0.021 8 h-1,葛根素微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百分率依次为13.86%,15.52%,20.13%,26.58%。结论葛根素微乳在肠道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葛根素微乳在结肠、回肠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10.
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是女贞子炮制前后含量变化较大的2种活性成分。为探讨女贞子炮制增效机制,该实验采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与小肠灌流流出液中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含量并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和吸收百分率,结果在特女贞苷的胃肠灌流流出液中均可检出其次级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在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5 3,0.144 2 h-1,4 h累计吸收率分别为24.46%,60.14%,在胃中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5.70,8.26 h-1,4 h累计吸收率分别为34.21%,47.23%。实验证明特女贞苷在大鼠胃与小肠内均可被代谢为红景天苷,红景天苷较特女贞苷更利于胃肠吸收。结果提示女贞子炮制后补肝肾药效增强与特女贞苷转化为红景天苷后更利于机体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肠以及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吸收机制。为华蟾酥毒基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取低、中、高不同质量浓度(11,22,33 mg·L-1)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小肠中灌流3 h,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华蟾酥毒基的浓度,研究华蟾酥毒基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华蟾酥毒基低、中、高质量浓度在胃、小肠中灌流3 h均能较好的吸收,累积吸收量均为75%左右,且与药物的浓度无关,在小肠中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一级动力学特征,3种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48,0.547,0.590 h-1;华蟾酥毒基在各肠段均能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024 6,0.015 2,0.016 4,0.013 5 cm-1·h-1。结论: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全肠道均能吸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连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盐酸药根碱(jatrorrhizine,JAT)在大鼠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回流实验,主要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两方面对黄连提取物中BER和JAT的肠段吸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黄连提取物中BER和JAT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54 0,0.116 0,0.979 3,0.679 5 h-1和0.074 3,0.056 4,0.045 6,0.023 4 h-1;BER和JAT在肠道中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小肠中上部对BER和JAT的吸收具有明显的优势;黄连提取物在22~88 mg.L-1,BER和JAT的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Ka值基本保持不变。结论: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肠道中均有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3.
白桦脂酸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白桦脂酸和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并探讨白桦脂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并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和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在75~125 mg.L-1白桦脂酸的吸收速率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Ka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51±0.004 9),(0.159±0.005 6),(0.156±0.008 3),(0.149±0.004 1)h-1。结论:白桦脂酸在小肠中吸收良好,没有特定吸收部位;不同浓度对白桦脂酸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白桦脂酸是难溶性药物,可以通过增加药物的溶出度,进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芍药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别考察芍药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芍药苷进行分析。结果在4.0~40.0 mg·L-1内芍药苷的吸收量与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19 19±0.004 53),(0.014 54±0.002 33),(0.014 72±0.001 89),(0.014 30±0.003 72)h-1。结论芍药苷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芍药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芍药苷研制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5.
冬凌草甲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冬凌草甲素及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探讨冬凌草甲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冬凌草甲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5.0~15.0 μg·mL-1内冬凌草甲素的吸收速率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Ka值基本保持不变;各肠段的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47 5±0.006 2),(0.046 8±0.005 1),(0.034 6±0.003 7),(0.043 5±0.002 3)h-1结论 冬凌草甲素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冬凌草甲素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冬凌草甲素研制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及P-gp对马钱苷肠吸收机制的影响规律。方法:将大鼠分为10组:马钱苷高、中、低剂量组(0.1,0.025,0.0125 mg.mL-1);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组(0.013 mg.mL-1);pH6,7,8组(0.013 mg.mL-1);诱导剂利福平组(0.0125 mg.mL-1)。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马钱苷的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浓度。结果:马钱苷在0.0125~0.1 mg.mL-1,其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且各浓度吸收速率基本不变;pH对马钱苷吸收没有显著影响;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及吸收量顺序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此外,P-gp诱导剂利福平对马钱苷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马钱苷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推断为被动扩散;具有特定的吸收部位,宜制成胃肠道滞留型定位释药系统;马钱苷为P-gp底物,可以通过与P-gp抑制剂合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斯皮诺素在大鼠胃、肠及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mg·L-1)的斯皮诺素在大鼠胃部2h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20.35%,21.88%,20.23%;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026 4±0.001 4),(0.023 4±0.0009),(0.022 6±0.0009),(0.026 5±0.0006) h-1;药物质量浓度为10,20,40 mg·L-1时,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 1±0.001 5),(0.024 1±0.001 6),(0.023 3±0.002 9)h-1;当pH为6.5,7.2,7.8时,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 5±0.001 5),(0.024 1±0.001 6),(0.022 1 ±0.002 6)h-1.结论:斯皮诺素在大鼠胃肠道各部分均有吸收,且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大鼠肠内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和pH的影响;药物的吸收按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的顺序依次下降,药物在胃中的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