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DM有或无血管病变者分为3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2型DM有血管并发症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2型DM患者血脂测定显示TG、LDL—C及TC升高者分别占77.38%、51.19%和41.67%。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TG、LDL—C及TC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DM患者40%以上有血脂异常,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的血糖、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高胆固醇病人单核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4例高胆固醇病人服用通心络胶囊前后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黏附率。结果高胆固醇病人的总胆固醇降低19.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1.1%,三酰甘油(TG)降低5.1%,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降低27.7%;高胆固醇病人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与总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性。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直接作用于单核细胞而降低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几年对“坏”胆固醇的强调,不少人已经认识到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达标很重要。其实.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饮食和运动同样都是血脂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将目光放在LDL—C上而忽视了TG和HDL—C,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人到医院看化验单时,很注意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是否正常。这三项中有一项超标准,便认为血脂高,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人们总希望自己血液里的TC、LDL—C、TG低一点,不至于堵塞血管。然而人们却很少注意自己血液中还存在一种对抗血脂高的“好胆固醇”,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调脂药物可以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而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并且还能大大减少冠心病人需做介入治疗和搭桥术的概率,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非常重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认知水平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心血管病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对选取的专科,省部委,地县,乡村4个级别医院的医师采取自填封闭式问卷进行集中调查,并结合个案访问,共调查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被医师对血清总胆固醇(TC)升,设备在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可增加心血管病危险的认知率分别为96.1%,84.6%,65.1%,LDL-C作为对冠心病发生起最重要作用的血脂成分的认知只有39.9%,对正常成人血脂合适范围的准确回答率普遍偏低,最高仅为52.4%,只有39.9%的医师认知膳食中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的最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对于冠心病患者TC,LDL-C开始膳食和药物治疗标准的正确回答率大都低于20.0%,。对冠心病患者TC和LDL-C控制目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5.0%,对每天胆固醇摄入量的认知率最高为33.8%,被调查的医师中,知道自己血脂水平的为32.3%,控制自身胆固醇摄入的为56.0%,采用膳食治疗血脂异常的为53.8%,给所有心血管病患者测血脂的为78.0%,对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为51.3%,结论:医疗卫生人员对胆固醇相关知识的认知还存在很大差距,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应作为改善认知水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高胆固醇血症患药物治疗达标率。方法 对现行调脂治疗持续时间≥2个月的11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进行血脂检查,并根据1997年我国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血脂是否达标。结果 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达标率分别为23.7%、38.1%,他汀类药物LDL-C总达标率高于海鱼油和绞股兰每日20mg辛伐他汀LDL-C达标率高于每日20mg氟伐他汀。结论 现行调脂治疗达标率较低,可能与选择药物的种类和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杂志》2006,14(4):322-322
问:什么叫非高密度脂蛋白(None—HDL—C)? 答:非高密度脂蛋白(N—HDL-C)是指总胆固醇减去HDL—C后所得值,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加上包含在IDL、VLDL内的胆固醇。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LDL—C可作为预测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而降低LDL~C治疗可降低CHD的死亡率。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危险性,但对某些特定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非CHD阻塞性动脉疾病、女性或老年LDL—C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进行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而获益的临床证据仍较缺乏。因此,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HPS)就是为探讨上述尚不明确的问题而设计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5年来,许多他汀临床研究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HI(NCEP—ATP Ⅲ)修订指南证明:他汀类药物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重大有益作用。在随机临床研究1期、2期预防及荟萃分析一致证明他汀能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与心血管病(CVD)死亡。2001年NCEP-ATP Ⅲ把LDL—C做为首要降脂目标,建议高危病人的LDL-C应降到〈100mg%,中危病人〈130mg%,低危病人%160mg%。该文总结2001年5月以来的7个大型他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膳食结构和身体活动度对不同地区居民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005年7月至9月,同济大学医学院心肺血管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上海市、攀枝花城镇及攀枝花乡村人群中分别抽取52、45、48人进行膳食结构和身体活动度的调查及血脂水平的测定。结果上海市居民血糖、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攀枝花城镇及乡村居民(P〈0.05),攀枝花城镇居民TC水平高于乡村居民(P〈0.05),血糖及LDL—C水平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地区居民平均每人每日能量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消耗量上海市低于攀枝花城镇(P〈0.05),攀枝花城镇低于乡村(P〈0.05),上海市居民脂肪的摄入量高于攀枝花城镇及乡村(P〈0.05),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低于攀枝花城镇及乡村(P〈0.05)。血TC及LDL—C水平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呈负相关.而与膳食胆固醇及膳食脂肪供能比呈正相关。结论应针对人群特点,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改善膳食结构,增强体力活动,以获得理想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监测静脉血脂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水平,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故监测老年人血脂水平及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对预防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43例高胆固醇血症给氟伐他汀20-40mg,1次/日,口服,比较服药前,后4周,8周血脂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血清胆固醇(TC)均值下降19.7%(P<0.01),甘油三酯(TG)下降11.6%(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4.8%(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4%(P<0.05),第8周与4周变化不大,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LDL-C和TG,并能轻度升高HLD-C,保护冠状动脉,且安全,价廉,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年龄、性别和血压可改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其2个主要部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血管性死亡之间的联系。一个前瞻性研究协作组对基线记录血压与TC水平的一些血管性死亡前瞻性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以确定这2种危险因素的共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固醇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结构类似胆固醇。植物固醇能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美国ACC/AHA以及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都提到,植物固醇可用于降低血清LDL—C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国内相关文献不多,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低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TC)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呈线数对数关系,降低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幅度越大,获益越大。高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甘油三酯(TG)升高伴T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会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研究显示:HDL—C水平每增加0.03mmol/L(1mg/dl),冠心病的危险就降低2%~3%。降低TG与升高HDL—C与心血管事件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抑制血小扳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治疗前后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后TG及HDL—C变化不明显(P〉0.05);LDL—C、TC及hs—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经过2周治疗血脂各指标及hs—CRP前后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与血脂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C、TC及hs—CRP有显著降低作用。阿托伐他汀对于hs—CRP的降低作用与其对于血脂的降低作用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3例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血症患者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d 2周,后调整为10mg/d 4周,再用10mg,隔日1次维持,分别于入院时、4周、10周时查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和10周后TC、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01);治疗4、10周TG明显降低(P〈0.05~〈0.001)HDL—C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递减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减少心血管危险的临床研究已有不少报告,有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有益作用报告不多,入选时HDL—C及以后的变化对主要冠脉事件的影响还不清楚(Available on line Am Heart J,28 Feb,2006)。该文研究6928名病人,在1985—1997年曾经查过2次以上血脂的人,2次平均间隔2.6年,在第2次血脂检查后(5.1±3.2)年,2167名(31%)发生冠脉事件。患者多为老年人,白种人,男性,吸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治疗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42例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的患者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d),观察治疗12周后的血脂水平,并观察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全部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和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与用药前比较P〈0.01。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TG进一步下降,与用药前比较P〈0.01,HDL—C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AST、ALT和CK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效果,并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