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既不能盲目地大量运动,也不能运动量过小,否则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坚持锻炼,每周至少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如何确定运动强度,根据年龄计算最大安全运动心率为220减年龄。一般情况下,要求运动时的心率达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为安全起见,开始阶段,达到最大心率的50%,如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以身体能耐受、无不良反应、达到锻炼目的为度。  相似文献   

2.
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爱珍  董玉梅 《山东医药》2003,43(20):10-1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疗法。具体方法为3次/d快步行走,运动量=总摄入热量-日常生活消耗量 1737.5kJ,以最大心率(Hrmax)的60%作为靶心率,治疗前后检测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运动治疗2周后,30例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BMI)、果糖胺及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运动疗法可降低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血脂代谢,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糖友”A每天运动三次,分别于三餐后30分钟开始,每次20分钟,每天共60分钟,理由是:三餐后血糖都会高,所以三餐后都要运动;“糖友”B每天运动一次,选择某一餐后1小时运动30分钟或更长,每天至少30分钟,理由是:每天1次达到30分钟以上中等运动强度,对控制血糖有利。而糖尿病相关指南均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坚持中等强度运动l5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糖友”A和“糖友”B谁的做法更好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强度对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CG)组、小强度运动(SIEG)组、中强度运动(MIEG)组及混合强度运动(MIIEG)组,SIEG组进行60%最大心率强度的运动,MIEG组进行(75~80)%最大心率强度的运动,MIIEG组进行20 min 60%最大心率+30 min(75~80)%最大心率+10 min 60%最大心率的运动。各组每周运动3次,每次50~60 min,运动12 w。运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血糖、血脂指标的测试。结果 SIEG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及总胆固醇(TC)明显下降(P0.05);MIEG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FBG、T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MIIEG组干预后HbA1c、FBG、空腹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TC、LDL-C、餐后2 h血糖(PBG)均显著下降(P0.05,P0.01),HDL-C显著升高(P0.01)。结论每周3次、每次20 min 60%最大心率强度+30 min(75~80)%最大心率强度+10 min 60%最大心率强度、共计12 w的运动可作为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运动疗法和运动方案,较单一的运动强度的效果和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以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单纯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合并存在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评价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0例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行平板运动试验老年患者(≥60y),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每组40例,采用改良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由各组患者达到峰心率停止运动后不同时间心率恢复曲线发现,停止运动后第1、2、3 min各组患者心率迅速降低,HRR1、HRR2、HRR3显著增加,随停止运动时间延长,各组心率降低趋缓,逐渐形成一平台。对照组峰心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停止运动后1分钟时心率恢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 min时仅对照组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间心率恢复存在显著性差异[(38.25±7.88)次/min vs.(30.55±12.14)次/min,P<0.01]。3 min时对照组心率恢复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1.95±6.90)次/min vs.(40.75±13.75)次/min,P<0.01)及高血压组(44.9±13.79)次/min,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未达统计学差异;4 min后对照组心率恢复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心率恢复降低,且以二者合并存在时为显著,提示其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以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单纯高血压、糖尿病及二者合并存在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评价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0例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行平板运动试验老年患者(≥60y),分为对照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每组40例,采用改良Bruce方案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由各组患者达到峰心率停止运动后不同时间心率恢复曲线发现,停止运动后第1、2、3 min各组患者心率迅速降低,HRR1、HRR2、HRR3显著增加,随停止运动时间延长,各组心率降低趋缓,逐渐形成一平台。对照组峰心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停止运动后1分钟时心率恢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 min时仅对照组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间心率恢复存在显著性差异[(38.25±7.88)次/min vs.(30.55±12.14)次/min,P<0.01]。3 min时对照组心率恢复显著高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1.95±6.90)次/min vs.(40.75±13.75)次/min,P<0.01)及高血压组(44.9±13.79)次/min,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未达统计学差异;4 min后对照组心率恢复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心率恢复降低,且以二者合并存在时为显著,提示其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平板运动负荷试验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60例血糖正常的人群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之后的结果,分析该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年龄预测最大心率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静息心率较常规组快(P<0.05);研究组的心率最大值、心率最大值/年龄预测最大心率相比于常规组降低(P<0.05);研究组的运动结束后第1分钟末心率、运动结束后第2分钟末心率满于常规组(P<0.05)。结论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心率的变化判断出患者心脏神经损伤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运动靶心率的判定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研究如何准确判定冠心病人运动靶心率。方法:220例冠心病(CAD)患者(其中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130例)在医疗监护下进行运动训练。156例病人通过分级运动试验确定靶心率(THR).运动试验的运动终点是出现心绞痛或收缩压>180mmHg,ST下移或抬高0.2mV,达到最大心率的85%,然后以运动的峰心率的70%~80%为初始靶心率(相当于57%~65%HRmax);41例不能进行运动试验者以公式(170~180)一年龄之差为THR.靶心率在运动1~3周后进行调整。结果:156例由运动试验确定的靶心率有114例(73%)适应,而41例由公式确定的靶心率适应率仅12.2%。结论:中老年冠心病人适合的靶心率是60%~65%HRmax;科学判定初始靶心率的方法是分级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   

9.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强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反映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强度的较好指标和方法,用于制订和监测个体化运动强度。方法分析30例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获得的运动强度指标,比较在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max%)运动强度下各指标的分布,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心率和Borg指数与VO2max%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取值上,心率储备百分比(HRR%)的实际值接近于VO2max%,而HRR%的预计值与VO2max%相差较远。在不同VO2max%运动强度下,HRR%实际值比预计值的分布变异更大。Borg指数越大越能准确反映COPD患者的VO2max%运动强度,Borg指数分别为3分(轻度气促)、4分(中度气促)和5分(比较重的气促)的运动强度分别达到60%、72%和78%VO2max心率和Borg指数与VO2max%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834,在已知心率和Borg指数时,采用VO2max%运动强度的预计方程式可预计患者实际达到的运动强度。结论HRR%实际值能更好地反映VO2max%运动强度,建议采用心肺运动试验中获得的实际最大心率制订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的运动强度。Borg指数是简单适用的运动强度制订和监测指标,建议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在肺康复运动训练中应达到Borg指数4分。VO2max%运动强度的预计方程式可用于运动强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需要运动,可开始运动时,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如两个人在运动强度均为最大心率70%的状态下连续运动20分钟,可能一位气喘吁吁,另一位却觉得很轻松,这主要是两个人的体能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脏的变时功能。方法对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窦性心律者(对照组)作运动平板试验,测定静息心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计算2级运动时的心率变时性指数(CRI)、运动后1min心率恢复值。结果观察组静息心率、最大心率、C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率上升幅度、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运动后1min心率恢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31例(517%),明显多于对照组4例(1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心脏变时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如果您在上表中的任何一项回答了“是”,您就应该做个体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并征得医生对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意。 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 在掌握了自身的情况后,糖尿病患者还需要一个有效的运动处方,它取决于四大要素:强度、时间、频率和组合。对一个刚刚开始锻炼的人而言:①一定要做准备活动(慢走10分钟,压压腿等)。②强度一定不要大,低中强度(运动中微微发汗,可以感觉到心跳,但不是上气不接下气),大约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0%~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1周内经2次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且运动持续时间变异低于10%的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40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唪20mg每日3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1)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2)每周硝酸甘油片的用量;(3)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4)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5)运动后ST段下降limn所需的时间;(6)运动持续时间;(7)总工作量.结果曲美他嗪应用12周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的用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与试验前相比,运动耐量和总工作量显著提高(P<0.01),至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及ST段下降1mm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曲美他嗪能增加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心肌缺血,且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3 6岁。临床诊断 :高血压病。2 0 0 1年 8月 10日来院作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从低负荷开始逐渐增加负荷 ,心率达到并稳定于该年龄组最大心率的 85 %后逐渐减慢运动直至停止。运动后 2min患者突感头晕、恶心欲呕吐 ,病人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心电图监测并记录时发现 :心率突然减慢 ,窦性P波消失 ,QRS波规律出现 ,其形态间期正常 ,频率 65次 min ,QRS波前后均无P′波出现 ,为加速的交接性逸搏心律。其间偶见提前出现的形态与基本心律相同的QRS波 ,其前后也无P′波发生。同时ST段呈现水平型和近似水平型下移 0 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均在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初始剂量6.25mg,1次/d,如无特殊,每周加1倍的剂量,直到最大耐受量(最大耐受量指患者在加量后心功能无恶化,平均血压无显著下降,即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低于5%~10%,心率不低于60次/min)。观察4—12周。结果治疗后,心率平均下降38%,收缩压下降27.5%,舒张压下降25.7%。心功能改善明显,其中改善为Ⅰ级13例,Ⅱ级35例,Ⅲ级14例,总有效率达91.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7岁。4个月前于清晨睡眠中,突觉胸骨后疼痛,伴胸闷、气短,无放散,每次持续3~5min后自行缓解,近1月发作频繁,每周3~5次。多次复查心电图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患者在门诊接受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应用PARKER9906型平板运动仪,采用Bruce运动方案,预期目标心率148bp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计算目标心率指导COPD患者作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后在肺功能和短期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好转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肺康复组在医院完成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锻炼.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最大运动心率,计算相当亚极量运动强度时的目标心率=70%×(最大运动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要求踏车运动时逐渐提高运动强度以达到目标心率并持续运动.对康复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和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前后的FVC% pred、FEV1% pred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在康复前后由(49.4±5.9)%提高到(60.0±8.9)%,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在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1.1±1.0)次]较对照组[(2.1±1.4)次]减少(P<0.05).康复组在出院后的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34.0±14.2)周]较对照组[(24.5±14.6)周]有显著性延长(P<0.01).结论 目标心率指导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提高患者的IC,增加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迟再次加重发作的时间,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42岁。 1月前快跑或上楼时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 ,无肩背放射 ,每次 2~ 3min,每周发作 3~ 4次。服硝酸甘油5min之内可缓解。近日夜间疼醒几次 (症状同前 ) ,含硝酸甘油马上缓解。为进一步确诊来院就诊。经运动试验检查为阳性。运动前体检 :血压 12 0 80mmHg,心率 70次 min,门诊常规心电图正常。亚极量运动试验前ST -T无改变 ,运动至 5′5 6″时 ,患者自述稍有心前区闷痛感。同时在显示屏上观察到STV2 ~V4显著上斜型抬高 ,V1 弓背型抬高 ,立即终止试验。此时心率亦达标 ,给予消心痛 5mg舌下含服 ,测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特点. 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各40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脏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计算运动中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指数、心率储备率,分析心脏变时指数和心率储备率与SDNN、SDANN、RMSSD、PNN50的相关性.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DNN、SDANN 、RMSSD、PNN50均较健康者降低(P〈0.01).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指数、心率储备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SDNN、SDANN、RMSSD及PNN50与心脏变时指数(r=0.522、0.472、0.337、0.321)和心率储备率(r=0.541、0.480、0.351、0.285)均存在明显正相关.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明显,表现为迷走神经功能减退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脱垂(MVP)患者的一般症状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和代谢紊乱有关。通过运动锻练调节生理和心理因素,可望减少症状发生的频度和程度。 38名女性(其中有6名因故中断试验)年龄21~49(平均34)岁。有症状时间均在1年以上,每周出现症状至少1次。全部患者均可闻及易变的非喷射性收缩期喀喇音,部分伴收缩中、晚期杂音。诊断均经M型或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试验观察为期12周,运动组患者每周运动3次。耗氧运动锻练(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按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第二期要求进行。作功负荷强度以达到极量运动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