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为脑皮质沟回精确定位探讨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对大脑中央沟在横断层MRI图像上进行了识别、定位。结果: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实现了中央沟在横断断层MRI的识别和准确定位。结论:基于连续断层的结构追踪技术可用于断层影像上解剖结构的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CT脑表面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脑表面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对16例CT平扫发现颅脑存在病变者加做脑表面CT重建,其中5例为脑出血,4例为硬膜外血肿,3例为脑血管畸形,2例为脑梗死,1例多发脑膜瘤,1例为胶质瘤.结果 16例患者非病变区大脑的脑沟回均显示清楚.脑出血、肿瘤及梗塞患者病灶所在对应脑叶、脑沟肿胀,水肿也能清楚显示.脑血管畸形患者畸形血管区域显示脑组织不规则缺损区.硬膜外血肿患者可显示血肿大小和血肿与脑表面血管的关系以及血肿对脑表面压迹.结论 CT脑表面成像技术可用于颅脑内血肿、肿瘤的手术定位及病变累及大脑表面的程度诊断,可部分取代MR的脑成像功能,适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3.
颅内病灶和中央沟及侧裂区CT头表定位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胜伟  邓永兵  朱政鸣  胡曦  周玮  黄涛 《重庆医学》2005,34(11):1648-1649
目的研制一种能同时进行颅内病灶和大脑中央沟及侧裂区CT头皮表面定位的装置。方法选用旧5F造影导管若干、布料、弹力带等材料,根据翼点、中央沟、侧裂沟的头皮表面定位原理,进行设计制作。结果我们对20例颅内大小病灶进行了术前定位,定位准确,对浅层颅内病灶定位误差仅2.5~3.5mm,对大脑中央沟及侧裂区的定位有一定误差,因为准确的左右颧弓中点和翼点就难以确定。结论头表定位帽能准确定位病灶,估计病灶与大脑中央沟及侧裂区的关系,初步确定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分区,实现了合理设计手术切口、更好地保护脑功能区、尽量减少手术损伤的目的。特别适合高血压脑出血、脑脓肿穿刺引流的急诊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额上沟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探究额上沟的解剖结构特点及脑立体定向手术应用。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女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将数据导入3D-Doctor软件,利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结果:构建了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模式图成功显示了大脑额上沟、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额上沟解剖结构的识别、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晚孕期法洛氏四联症胎儿(ToF)大脑沟回发育的超声表现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评价ToF胎儿大脑沟回发育.方法 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诊断为ToF的40名中晚孕期(23周~33周6天)胎儿的大脑沟回资料,评估大脑沟回指标:顶枕沟深度、角度及顶枕沟切面半球深度、距状沟深度及距状沟切面半球深度、外侧裂宽度及深度、脑岛未覆盖宽度、外侧裂切面半球深度、脑岛未覆盖率、头围、双顶径;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脐动脉阻力指数、脐动脉搏动指数、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脑胎盘血流阻力指数比、脑胎盘血流比,对上述参数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晚孕期ToF胎儿的顶枕沟深度、外侧裂深度、距状沟深度、顶枕沟切面半球深度、距状沟切面半球深度、双顶径和头围较对照组小(P<0.05);ToF胎儿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脑胎盘血流阻力指数比和脑胎盘血流比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 中晚孕期ToF胎儿的大脑沟回发育较正常儿延迟,表现为顶枕沟、外侧裂和距状沟浅,顶枕沟和脑岛闭合延迟,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ToF胎儿大脑沟回发育迟缓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临床MRI图像精确定位大脑角回的微小占位性病变,以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立体定位的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的头颅标本1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例,分别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I扫描后,再依据MRI扫描的层次,获得与MRI图像一致的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的MRI图像做对照观察、统计,以确定角回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上的定位。结果与结论 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3个方向上描述了角回的断面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1)在冠状面上:①经窦汇的断面:顶内沟明显纵行,枕颞内、外侧回的出现,是角回出现的标志。②经胼胝体压部的断面:胼胝体压部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是角回消失的层面。(2)在横断面上:①经中央旁小叶的断面:扣带回和顶枕沟的出现,伴有扣带沟缘支的消失,是角回和缘上回出现的标志。②经室间孔的断面:在切及颞叶结构时,大脑外侧沟由“一”变为“人”字形时,是角回消失的标志。(3)在矢状面上:在外侧第一个层面上角回就已经出现,壳核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大脑顶内沟基于联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获得大脑冠状面图像上顶内沟的三维立体坐标值,以顶内沟最内侧点为起点,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基于连合间径(AC-PC)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 将30名健康成年人颅脑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导入Photoshop CS软件包,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 中点为原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从中央前沟最外侧点为起始点,向内取X绝对值为3 mm倍数点为取样点,测量、记录该点坐标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图像距离 AC-PC 平面的层数与层间距的乘积,所有取样点坐标值构成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其空间拟合平面回归方程。结果: 成功构建大脑中央前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在空间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 大脑中央前沟与设定的大脑空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定位相关性,构建大脑中央前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病灶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介入放射治疗及微创神经外科等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人类学、体质测量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活动轮廓法对大脑皮质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轮廓模型模拟力学中的力平衡条件 ,通过反复迭代来提取大脑表面形态。本研究在活动轮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 3个方面的改进 :质量函数的定义采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在活动轮廓的起始位置上 ,提出新的初始化方法 ;以及介绍控制点相对在大脑表面位置的自动定位 ,改进了以往手工沟回定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为给大脑占位性病变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利用15 例头部矢状断层标本及相应脑片,颅脑MRI矢状扫描图像研究了大脑沟、回在MRI矢状图像上的定位。结果显示:扣带沟缘支和外侧沟后升支是识别中央沟的标志,若出现壁间回则更易识别中央沟;借外侧沟前水平支和前升支形成的“Y”或“V”形外观,可识别中央前沟及额下回的眶部、三角部和岛盖部;侧副沟居海马结构下方,其下方为枕颞内侧回。选了8 个典型矢状扫描层面详细介绍大脑沟、回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正常人中央沟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100例正常中央沟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提高磁共振成像对中央沟、相邻解剖结构的认识。方法 任选100例正常头部自旋回波序列(SE)T1加权像的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明确判定中央沟位置的99例,中央前回的厚度大于中央后回的99例,额上沟和中央前沟相交的76例,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厚度之比左侧大脑半球为1.65,右侧大脑半球为1.48。结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观察中央沟及相邻解剖结构最为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对于判断中央沟区病变的定位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侧副沟在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Film2.1工作站中,选取4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数据,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侧副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侧副沟分为三部分,即鼻嗅沟、中段侧副沟及枕部侧副沟;侧副沟在MRI冠状面图像上随着层面向后移而沟上移;枕部侧副沟在72.5%情况下出现分支,分为内、外侧支;侧副沟在冠状面映射长度=横断面层数×2 mm,其在横断面映射长度=冠状面层数×2 mm。结论:大脑侧副沟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侧副沟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元移行异常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其认识能力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病例,脑裂畸形16例,灰质异位10例,无脑回或巨脑回畸形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和偏瘫等;结果 脑裂畸形特征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脑室,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影像与灰质等密度:灰质异位CT和MRI表现为皮质下白质区,侧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无脑回\巨脑回畸形脑表面光滑或部分区域光滑、平坦,脑回、脑沟消失,脑皮层增厚。结论 头颅CT和MRI是显示神经元移行异常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移行异常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斋  赵彦昭  何丽  王伟秀  任庆云 《河北医学院学报》2013,(10):1150-1153,F0002
目的 总结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特征,以提高对其MRI影像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 90例患者中,脑裂畸形18例,灰质异位32例,多微脑回畸形20例,巨脑回畸形15例,无脑回畸形3例,半侧巨脑症2例.脑裂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裂隙边缘衬有灰质信号.灰质异位表现为室管膜下及白质内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都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多微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多、细小而浅,相邻蛛网膜下腔增宽.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体积增大、皮质增厚、白质变薄.无脑回畸形表现为脑表面平滑,脑回脑沟消失,皮质增厚,白质变薄.半侧巨脑症表现为患侧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而对侧大脑半球体积缩小,患侧皮层发育不良.结论 MRI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肇普  钱新初  刘三军 《医学争鸣》2001,22(23):2198-2200
目的:探讨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TSAH0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STSAH患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2例经CT复查及治疗结果证实。结果:STSAH的出血部位分布于:大脑纵裂池56例(45.2%);脑干周围池37例(29.8%);大脑侧裂池22例(17.7%);脑表面沟9例(7.3%)。其主要CT表现特征为:①纵裂池染色半球面边缘毛粗糙;②脑干周围池积血征;③侧裂池或脑表面沟铸型染色征。结论:①CT据上述特征性表现可作出STSAH诊断;②大脑纵裂池出血时的冠状位重建图像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③CT复查助于检证诊断和及时检出迟发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在MRI冠状图像中确定脑内主要纤维束位置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颅脑标本30例,以经AC-PC线中点的垂线为基线,获得4mm层厚的脑MRI冠状图像及连续切片,在脑冰冻剥离标本对照下,确定脑内主要纤维束在冠状面上的位置.结果在脑标本对照下,依脑沟、脑回及灰质结构,在MRI冠状图像上确定脑内主要纤维束的位置,如额桥束、扣带、上纵束、丘脑前辐射、颞桥束、锥体束、穹窿、钩束、下纵束、前连合、丘脑中央辐射、听辐射、视辐射、枕桥束等.结论在MRI冠状图像上可辨认出脑内主要的纤维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年龄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对64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
MRI、三维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将受试者分为年轻组及年老组,并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
的功能连接计算。单组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成组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性别为协变量。结果年轻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
位于双侧中扣带回、壳核、丘脑及杏仁核;年老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脑区位于双侧壳核、丘脑、杏仁核、岛叶、岛盖及右侧缘
上回。年老组较年轻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减少脑区主要位于双侧中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左侧海马。结论年龄增加可致边
缘区功能连接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塞CT扫描征象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CT数据,分析多发性脑梗塞的CT特征。结果 CT检查中共发现病灶86个,诊断正确率为87.76%。发病24h之内CT扫描示脑缺血区出现脑水肿,局部脑沟消失,可见低密度灶、动脉致密征、岛带征;豆状核密度减低,边缘模糊。发病1周内,可见梗塞灶呈低密度区,位于大脑皮质的病灶与脑血管支配区分配一致;边缘可清晰或模糊,内部密度可不均匀,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发病2周后,CT扫描可见梗塞区内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囊腔,增强无强化。患侧的脑室及脑沟扩大,中线结构向患侧移位。结论 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可对CT征象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对多发性脑梗塞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广泛焦虑症的可能神经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Zhao XH  Wang PJ  Li CB  Wang JH  Yang ZY  Hu ZH  Wu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4):955-960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焦虑症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共20名受试者参加实验。广泛焦虑症患者10名,正常对照组10名。实验模式为Block Design,刺激材料通过听觉呈现。共进行两次fMRI实验。实验1情绪中性词与无词的空白对照交替,实验2威胁词与情绪中性词交替。随后对受试者进行焦虑状态量表测试。结果焦虑状态量表测试:实验1对照组量表分值为37±3,患者组57±4。实验2对照组分值为41±4,患者组为66±6。两次实验中,两组受试者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MRI结果:实验1患者组与对照组激活脑区大部分重叠。包括两侧颞上回(BA22/42)、颞中回(BA21);左侧额下回(BA44/45);双侧前运动区(BA6);辅助运动区(BA6)及小脑半球。但患者组两侧颞上回激活强度(平均T值)强于对照组:左侧,P=0.051;右侧,P=0.035。且患者额外激活前额叶背外侧脑区(BA8/9)及两侧顶下小叶(BA39/40)。实验2患者组激活两侧颞上回(BA22/42)、颞中回(BA21);两侧额下回(BA44/45);左前额叶背外侧(BA46/10);两侧顶下小叶(BA39/40);两侧前运动区(BA6);扣带回前部(BA8/24/32);辅助运动区(BA6)。相同检验水平(P<0.001,未校正),正常对照组无激活脑区。但是降低阈值后(P<0.01),左侧扣带回后部(BA29/30)、左侧扣带回前部(BA24/32)及左侧顶下小叶(BA40)等脑区激活。结论广泛焦虑症患者的前额叶及颞叶可能存在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对刺激加工的过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