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致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一天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六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预后更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小脑出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9.4%,远期后遗症发生率为6.3%,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小脑出血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6例脑内血肿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外科(广州510507)招炳雄,林永青,常会民,陈善,刘清流,黄仲和,刘卫国关键词立体定向,脑内血肿,CT我们自1995年1月~6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脑内血肿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颅窝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高血压全脑室铸型出血80例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实施后颅窝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纤溶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纤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实验组患者四脑室、三脑室、侧脑室内血肿术后大部分清除,血肿清除时间实验组平均为(5±2) d,对照组平均为(9±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病死率为5%,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存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颅窝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全脑室铸形出血降低了病死率、改善了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治疗界限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基底节区出血量〈30ml 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在立体定向仪CT定位引导下,行血肿穿刺外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为工级、Ⅱ级所占百分比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治疗界限性脑出血的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AS-R-2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48例(微创手术组)。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的在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意识状况相匹配的45例病人(非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生存病例出院时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估ADL(active daily liver)能力。得分61~100分(生活自理)病例数,微创手术组为37例,占本组总病例数的77.08%,非手术组为22例,占本组总病例数的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CAS-R-2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辅助下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2至2021-09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IV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观察组(CT辅助下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 d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近期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89.13%vs. 71.39%),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21%vs. 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7 d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辅助下软通道引流术治...  相似文献   

8.
脑的立体定向术是利用立体定向仪通过几何学的座标原理建立座标系,对脑深部结构或病变行立体定位和/或导向的方法。最初是以常规X线技术定位,行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癫痫、血肿清除以及埋藏胶囊或放射性材料等。现在,随着CT装置的普及,也已发展了CT立体定向系统。本文讨论189例常规立体定向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残余血肿量与脑水肿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根据残余血肿量的体积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血肿完全清除(GTRH)组(残余血肿体积≤5ml),另一组为血肿部分清除(STR--H)组(残余血肿体积≥1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间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术后资料的水肿分级和血肿腔或脑脊液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 l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根据血肿清除情况,GTRH组46例,STRH组43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RH组患者术后TXB2、6-K-PGF1α、TNF-α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STRH组,且CT扫描显示其脑水肿程度也明显低于STRH组.结论 血肿完全清除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考虑与其减轻残存血肿引起的脑水肿及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侧裂-岛叶入路和额中回皮质入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HBGH)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方法 选取2019-10至2022-01在北京昌平医院手术的108例HBG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额中回入路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1.63%±0.77%,高于对照组(82.8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GH患者采用经额中回入路清除血肿,血肿清除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1.
图像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脑深部病变活检术是明确脑内病变病理学性质的有效方法,既补充了影像技术对病变定性诊断的不足,又避免深部病变开颅手术导致神经功能损害。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活检术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相对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手术效果、颅内压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的差异.方法 分析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行钻孔引流术,n =50)和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n=50).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4h、24 h、2d、3d、5d、7d以及7d的颅内压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实验组min显著低于对照组min,肺部感染率实验组32%也显著低于对照组62%.但血肿清除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d内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呈上升之势,2d后逐渐下降,但实验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F=19.075,P=0.032)、不同时点(F=17.951,P=0.027),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F=33.093,P=0.008),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 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但血肿清除率却明显低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故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时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发生脑干出血的患者32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术的16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16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的GCS评分、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周和出院时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的平均时间与住院的平均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数据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重症脑干出血患者时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操作简便,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疗效可靠,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监控下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在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定向仪安装在CT床头侧并与CT坐标中心校验为同步,病人在手术室或直接在CT室钻孔,手术全过程在CT床上进行,至少行术前、术中和术毕3次监控扫描,并根据需要随时扫描观察动态效果或调整靶点。本组共860例,包括基底节血肿408例、丘脑-内囊后肢血肿136例、外囊血肿105例、脑叶血肿156例、脑干血肿40例、小脑血肿5例及脑室出血10例;抽吸术距发病时间自3h至14d。结果 血肿可随意抽出者586例,血肿较馥稠但可清除率大于50%者202例,可清除率在50%以下者68例,完全无法抽出4例;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45min;存活693例,死亡167例,对生存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评(active day life,ADL),ADL 1-2级者378例,ADL3级者166例,ADL4级者107例,ADL5级者28例,失访14例。结论 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是1种值得推广的安全、精确和简捷的脑内血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创软通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外科手术组(对照组)和微创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组采用简易脑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技术。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异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微创治疗组。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实施定向微创软通道手术,较对照组,可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扩大手术实施的人群范围,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脑立体定向手术5 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特点、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等问题.方法 总结5 100例 (年龄2个月至90岁) 手术的临床经验,主要手术包括:脑肿瘤的内放疗 (植入同位素胶体32P或籽粒125Ⅰ、192Ⅰr)、脑内血肿排空、脑深部病变活检、脑内深部核团毁损、脑深部金属异物摘除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等.结果 临床施行立体定位脑手术5 100例,本组手术一次定位成功率 99.8%,手术总有效率(术后1个月)81.1%;手术并发症以穿刺道出血为主,共13例 (0.25%).结论 本组立体定向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比较,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CT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前、术中和术后CT资料 ,基底节血肿 3 0例 ,丘脑 内囊后肢血肿 15例 ,同侧丘脑合并外囊血肿 1例 ,并发脑室出血 15例 ;抽吸术距发病时间 6h~ 4d ,根据需要随时CT扫描观察动态效果或调整靶点。结果 :根据CT观察的血肿部位、大小 ,选择立体定向手术的适应证 ,术中CT导引准确测定穿刺位置、深度、角度 ,并能指导术后处理。结论 :CT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优点。方法:应用CT引导 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结果:术后1-3个月良好7例,轻残4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使该病的死残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临床研究了48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的CT和手术资料,根据CT图像及病理改变将其分为3型:①脑内灶性出血型(79.2%);②脑深部血肿型(8.3%);③颅内多发血肿型(12.5%)。计算占位体积时包括CT显示的脑挫伤及血肿两部分,当颞叶>50ml、额叶>70ml时,行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早期手术能有效地解除脑受压,防止脑软化。全组死亡1例,轻残9例,治愈38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治疗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锥孔血肿引流术及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1994年1月-005年6月,我们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