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眠症、抑郁症失眠患者在心理韧性和睡眠信念的差异性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相应诊断标准的27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组)、40例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失眠组)施测心理韧性量表(RIS)、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失眠症组PSQI中的催眠药物分因子得分(t=2.221,P0.05)、心理韧性总分(t=2.048,P0.05)及主体性因子(t=2.169,P0.05)高于抑郁症失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失眠症组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分量表"对药物的认知"得分低于抑郁症失眠组(t=-2.3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与HAMD、HAMA、DBAS总分及"对失眠引起的后果"和"对睡眠的担忧"分量表存在相关关系(P0.05);睡眠不良信念的回归系数β=-0.128(P=0.003);抑郁情绪在心理韧性和睡眠质量间的调节效应显著(P=0.009),引入交互项后新增解释量△R~2=0.095。结论: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与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相比,有更好的心理韧性和更多的对药物的不良认知。睡眠不良信念越多,睡眠质量越差,且抑郁情绪对心理韧性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与正常者自我怜悯水平,探讨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及情绪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C)、中文版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和中文版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对53名GAD患者和156名正常者进行评估,GAD患者同时作中文版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估,分析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及焦虑、抑郁症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SCS-C总分及其普遍人性和正念因子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21,-3.829,-4.343;P均0.01);患者组RSAS-C分和RPAS-C分均高于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CS-C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BDI分(r=-0.549~-0.688,P均0.01)、STAI分(r=-0.578~-0.710,P均0.01)呈负相关;患者组SCS-C总分(r=-0.355,P0.01)及其普遍人性(r=-0.385,P0.01)和正念因子分(r=-0.343,P0.05)与RPAS-C分呈负相关,而与RSAS-C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DI分和STAI分为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SCS-C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RPAS-C分的相关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较低,自我怜悯水平越低,其焦虑、抑郁症状和躯体快感缺失越重,提示针对患者自我怜悯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者睡眠质量及其神经认知功能水平,探讨患者睡眠质量与神经认知及情绪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连线实验(TMT)、数字广度测验(DST)、言语流畅性测验(VL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Stroop色词测验(SCWT)、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对43名抑郁症患者和31名正常者进行评估,患者组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评估,分析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症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PSQI总分和A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14,-6.120;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TMT-B评分高于对照组(Z=-2.405,P0.05),AVLT即刻记忆(Z=-3.324,P0.01)和延迟记忆(Z=-2.710,P0.0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SCWT评分高于对照组(Z=-1.956,P=0.051),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PSQI总分和AIS评分与HAMD和HAMA评分均呈正相关,PSQI总分与MoCA总分(r=-0.433,P0.01)间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与VLT评分和TMT-A评分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AIS总分与MoCA总分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控制HAMD和HAMA评分后,PSQI总分与MoCA总分间仍存在相关性(r=-0.387,P=0.013)。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其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而且这种关联独立于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怜悯量表(SCS-C)、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Beck抑郁量表(BDI),对179例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92名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SCS-C总分及其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因子得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RSAS-C和RPAS-C得分高于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CS-C总分与RSAS-C得分(r=-0.440,P0.01)和RPAS-C得分(r=-0.422,P0.01)呈负相关,控制Beck抑郁量表得分后,自我怜悯与快感缺失之间的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对照者自我怜悯水平降低、快感缺失增高;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间存在相关,并且这种关联独立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53名大学生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7.96%。其中,轻度睡眠问题为33.15%,中度睡眠问题为4.53%,重度睡眠问题为0.28%;(2)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睡眠不足因子分、睡眠质量因子分、觉醒不足因子分、睡眠时间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4.112,-2.146,-2.590,-2.567,-2.619;P0.05);大三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觉醒不足因子分、入睡困难因子分、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均高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9,3.299,3.176,3.635,6.060;P0.05)。城市成长的大学生睡眠时间因子分高于农村成长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0,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入睡困难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高于城市成长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2.513;P0.05)。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369;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除受惩罚因子外的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r=0.232,0.268,0.241,0.137,0.272,0.163;P0.01),睡眠不稳因子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r=0.284,0.250,0.230,0.161,0.181,0.354,0.229;P0.01),噩梦夜惊因子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r=0.205,0.150,0.188,0.159,0.179,0.175,0.179;P0.01);(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SRSS)总分与生活事件(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均有正向关联(Beta=0.232,0.268,0.241,0.137,0.272,0.163;P0.01),可解释变异率5.1%、6.9%、5.5%、1.6%、7.1%、2.4%。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易受不良生活事件影响,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认知状况及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筛查后分为失眠症患者和无失眠症状者两组,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价分析.结果: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的DBA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无失眠症状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SCL-90各项目分与常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2.344~19.505,P=0.000),DBAS评分与焦虑和恐怖有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存在着大量与睡眠有关的错误认知;失眠症患者存在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恐惧、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多种心理障碍,由于多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加重了患者的错误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后,给予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HAMD-24和PSQI评分。结果:①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认知障碍因子分(t=-2.1192,P=0.0366)和睡眠因子分(t=-2.8680,P=0.0050)和HAMD-24总分(t=-7.6010,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②干预4w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因子分(t=-4.6736,P=0.0000)、入睡时间因子分(t=-6.3793,P=0.0000)、睡眠时间因子分(t=-2.5391,P=0.0127)、睡眠效率因子分(t=-3.1686,P=0.0020)、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t=-2.4805,P=0.0148)和PSQI总分(t=-18.6077,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舍曲林联合高频rTMS比单纯舍曲林治疗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信念及其与前瞻性记忆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式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基于事件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性记忆(TBPM)测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44例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抑郁症组DBAS-16总分及其后果、担忧、药物因子得分,以及EBPM和TBPM得分均低于对照组(Z=-4.206,-3.895,-4.755,-3.036,-2.26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DBAS-16总分(r=0.354,P0.05)及其后果(r=0.350,0.05)和担忧(r=0.365,P0.05)因子分与EBPM得分呈正相关,而DBAS-16得分与TBPM得分间无相关性。以HAMD和HAMA总分为协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DBAS-16得分与EBPM得分间的相关性不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多错误的睡眠信念和态度以及前瞻性记忆的损害,并且患者功能性失调信念与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损害存在相关,但这种关联性受负性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军人的睡眠质量,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驻华东地区陆、海、空军及第二炮兵部队各一部共1887名军人,填写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卫生习惯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 PSQI总分为(5.41±3.09),以PSQI7为睡眠质量不佳的界值,失眠发生率12.5%。年龄(r=0.361,P0.01)、受教育程度(r=0.063,P0.05)、职别(r=0.058,P0.05)、服役时间(r=0.216,P0.01)、大量吸烟(r=0.061,P0.05)、睡前饮酒(r=0.178,P0.01)与PSQI总分相关。进入PSQI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睡前饮酒(β=0.40,-1.54;P0.05)。结论驻华东地区军人睡眠质量尚可,睡眠质量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别、大量吸烟、睡前饮酒相关,其中年龄和睡前饮酒习惯对睡眠质量有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急性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883名驻海岛官兵作为研究组和1184名非海岛某部队官兵作为对照组,采用军人睡眠问题测量问卷、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与军人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数据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①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障碍总分t=-7.65,各因子分t=1.60~12.91,P0.05);②驻海岛官兵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急性应激障碍总分t=3.79,各因子t=2.70~5.37,其中除睡眠情况因子外,其余各因子P0.05);③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52,P0.01)及一般情况均呈负相关(r=-0.05~-0.52,P0.05);④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及各因子与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呈正相关(r=0.19~0.60,P0.01);⑤社会支持和性别是影响海岛官兵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t=-13.389,2.199;P0.05)。结论驻海岛官兵睡眠质量及应激反应均较差,应有针对性的为驻海岛官兵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PSQI总均分为(5.84±3.29)分,与国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P0.01);军队医护人员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23.5%,PSQI各项因子检出率居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入睡时间(45.1%)、主观睡眠质量(26.5%)、睡眠障碍(24.5%);2PSQI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r=0.679,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抑郁、躯体化因子进入回归方程;3性别(r=-0.215,P0.05)、受教育程度(r=0.239,P0.05)与PSQI总分相关。结论:某部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其中躯体化和抑郁情绪对睡眠质量有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状况的关系,为改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9名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护理人员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U=5.76~15.33,P0.01),且41.3%(45/109)护理人员PSQI总分大于7分,远高于正常人群(χ2=69.11,P0.001);本组护理人员的SDS总分和SAS总分均高于我国常模(U=12.12,12.39;P0.01);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与PSQI总分呈正向相关(r=0.534,0.897;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较差,改善其抑郁焦虑状况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睡眠障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前PSQI评分与性别(F=8.67,P<0.01)、受教育年限(r=-0.33,P<0.01)、躯体疾病(F=6.68,P<0.01)、家族史(F=4.04,P<0.05)、首发与否(F=20.43,P<0.01)、积极应对分(r=-0.44,P<0.01)、消极应对分(r=0.23,P<0.01)、HAMD(r=0.22,P<0.05)、HAMA(r=0.31,P<0.01)、SIOSS(r=0.56,P<0.01)明显相关,治疗后PSQI评分与HAMD、HAMA、SIOSS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危险因素较多,对疾病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航空官兵睡眠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改善航空官兵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尊量表(SES)、压力知觉量表(PSS)、健康调查量表(SF-36)、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航空官兵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PSQI7者390人,占29.37%,7≥PSQI5者229人,占17.24%;2PSQI总分与PSS总分(r=0.41,P0.01)、SES总分(r=0.22,P0.01)、生理机能(PF)(r=-0.14,P0.01)、生理职能(RP)(r=-0.28,P0.01)、躯体疼痛(BP)(r=-0.52,P0.01)、社会功能(SF)(r=0.23,P0.01)、情感职能(RE)(r=-0.326,P0.01)、健康变化(HT)(r=0.17,P0.01)、精神质(P)(F=2.32,P0.01)、神经质(N)(F=12.73,P0.01)、掩饰因子(L)(F=4.15,P0.01)存在相关性;3神经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压力知觉量表总分进入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航空官兵整体上存在睡眠障碍,应值得重视;其严重程度及发病情况受官兵的年龄、性格特点、对压力的感受性、心理状态及身体健康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知觉压力的认知过程起到了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睡眠质量状况,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48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生PSQI总分为(5.86±2.51),有24.4%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差;男生、女生在入睡时间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40,P0.05);低年级、高年级在入睡时间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13,P0.05);②医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在SCL-90总分、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11.79,-4.79;P0.01;t=-2.46,P0.05;t=-5.59,P0.01);不同性别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低年级、高年级医学生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P0.05);③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SCL-90得分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GWB得分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医学生睡眠质量总体状况较差;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全国青年常模,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医学生睡眠质量越差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也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中医治疗。8周后,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所有脾胃病失眠患者临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联合组治疗后临床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89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AS及SDS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7.796,-5.395;P0.01);联合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低(t=-6.932,-8.123,-11.515,-7.032,-7.291,-7.147,-9.373,-19.121;P0.01)。结论:CBT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可改善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西安市603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女性的愤怒情绪(t=2.641,P0.01)和抑郁情绪(t=3.910,P0.001)比男性严重,男性的自尊感比女性强(t=-2.649,P0.01);青年人精力比中年人旺盛(t=2.899,P0.01),青年人比中年人容易产生紧张情绪(t=3.298,P0.01)和疲劳情绪(t=3.850,P0.001),但是中年人的抑郁情绪比青年人严重(t=-2.040,P0.05);2本研究中近一半的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女性的睡眠质量比男性差,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主观睡眠时间(t=2.580,P0.01)、睡眠潜伏期(t=3.900,P0.001)、睡眠效率(t=3.460,P0.01)和总分(t=1.490,P0.001)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白天功能紊乱因子上青年人得分显著高于中年人(t=3.530,P0.01);3紧张、愤怒、疲劳、压抑、抑郁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精力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负相关,自尊感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正相关。结论: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均低于我国常模,近半数人群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差可能与负性情绪较多、正性情绪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职业倦怠问卷(MBI-G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55名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护人员睡眠质量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医生与护士睡眠质量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②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倦怠总分存在差异(t=2.49,P<0.01),医生总体职业倦怠水平高于护士。医生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1;t=2.01,P<0.05);③医生积极应对因子低于护士,消极应对因子高于护士,差异有显著性(t=3.30,P<0.01;t=2.45,P<0.05);④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3,P<0.01);主观睡眠质量因子、睡眠时间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情绪衰竭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0,0.218,0.568;P<0.01)。而睡眠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因子和消极应对因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总体状况较好,医生的职业倦怠比护士更严重。与护士相比,医生更多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并且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高血压老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60岁以上高血压老人201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UCLA孤独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本样本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4.18%。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睡眠效率得分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老人(t=2.226,P=0.027;t=2.928,P=0.004)。已婚高血压老人主观睡眠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单身高血压老人(t=-2.340,P=0.020)。空巢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得分显著高于非空巢高血压老人(t=3.221,P=0.002;t=2.619,P=0.009)。有并发症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无并发症高血压老人(t=3.209,P=0.002;t=2.754,P=0.007;t=2.394,P=0.018)。家庭关系较为融洽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低于隔阂多高血压老人(P0.05,P0.01)。年龄60~64岁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75~79岁老人(P0.05),80岁及以上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得分显著高于75~79岁老人(P0.05)。孤独感高分高血压老人PSQI总分显著高于孤独感中间、低分老人(P0.05,P0.01)。孤独感进入PSQI总分的回归方程(β=0.536,P0.01)。结论:高血压老人睡眠质量因不同人口学特征而异,孤独感对高血压老人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等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共入组(40例)抑郁症患者,及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人,对两组均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非理性量表(第2版)、Beck焦虑量表(BAI)与Beck抑郁问卷(BDI)评定.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594~-2.433,P<0.001),物质生活维度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0.628,P=0.532);②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焦虑情绪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8.72、7.18,P<0.001),在非理性信念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及糟糕至极3个维度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t=4.40、4.80、3.46,P<0.01);③抑郁、焦虑症状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814~-0.684,P<0.01);非理性信念中糟糕至极、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3个维度均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生活质量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23~-0.382,P<0.01);④抑郁、焦虑症状与非理性信念中糟糕至极、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3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0~0.456,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某些非理性信念与抑郁焦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