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对于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要减压,采用何种复位效果较为可靠,尚缺乏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后路间接减压植入物内固定与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8例,其中23例采用后路间接减压植入物内固定修复,25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修复。观察固定后并发症、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椎管占位复位和神经损伤恢复程度。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20~25个月,随访期间,采用后路间接减压植入物内固定修复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残留背痛及活动受限的发生率均低于采用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修复的患者;固定后1周,后路间接减压植入物内固定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纠正程度优于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固定后1年,两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纠正程度、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对于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应优选后路间接减压植入物内固定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直接减压与间接减压两种术式对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合并中重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22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开窗减压术,即直接减压组;24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术,即间接减压组...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椎管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经6月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6例,塌方12例;损伤节段,T112例,T1212例,L118例,L23例,L31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28例,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9例,D级14例,E级8例.……  相似文献   

4.
爆裂性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胸腰椎损伤。该损伤常伴有神经功能损害,遗留各种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生物力学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机制、骨折稳定性、骨折复位机制及内固定的固定效果等情况。进行该类研究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爆裂性骨折模型。作者结合有关文献对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模型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爆裂性骨折系指脊柱前、中柱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 ,主要特征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 (前柱损伤 )、后方骨皮质的骨折 (中柱损伤 )及椎体后缘骨折片凸入椎管。在所有胸腰椎损伤中 ,以爆裂性骨折最为常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进步 ,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重点对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回顾。1 定义与分类1 .1 Denis分类1 96 3年 ,Holdsworth首次提出了爆裂性骨折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由轴向压缩暴力作用于略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跨伤椎4钉内固定与经伤椎6钉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L1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1例外伤致L1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AO分型:L1:A4(N0;M1)。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T12-L2节段脊柱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跨伤椎4钉内固定模型和经伤椎6钉内固定模型,两组模型均未使用横连接。分别对其施加相同载荷以模拟屈伸、侧屈和旋转等动作,记录模型最大位移和螺钉应力峰值。结果 成功建立了跨伤椎4钉与经伤椎6钉两种内固定模型。位移云图显示不同载荷下两种模型最大位移无明显差异,仅右旋时4钉模型较6钉模型最大位移值增加7.0%,而在其他5种姿势下两模型最大位移相差不超1.5%;应力云图显示不同载荷下4钉模型中螺钉应力峰值均较6钉模型明显增加,增加范围为24.6% ~ 38.1%。结论 跨伤椎4钉内固定和经伤椎6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恢复节段的稳定性,经伤椎6钉模型应力更加分散,可能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爆裂骨折常合并椎体畸形脱位和脊髓损伤,骨折极不稳定。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4月对28例经CT证实为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复位、植骨及四椎体8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三维固定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目的主要是尽快解除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并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这种理论源于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重要的生物力学原理,但尚缺乏大量临床资料的支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效果,评价伤椎高度、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共75例,行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后凸角改善情况及椎体高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前后凸角为(25.2±2.1)°,治疗后末次随访为(8.8±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为(58.4±14.2)%,治疗后末次随访为(92.3±6.8)%。按ASIA评分,40分以上神经功能轻微受损者48例,45例完全恢复行走能力,恢复率94%;其余27例40分以下者为中等或重度神经功能受损,有15例出现较治疗前局部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局部恢复率56%。提示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可以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行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旁肌间置钉内固定治疗33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结果 33例获得2~36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腰背部疼痛均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矫正率、椎管狭窄及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 小切口椎板开窗减压+肌间隙置钉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具有相同疗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保留了脊柱结构和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m的力矩,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转6种生理活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完整的正常脊柱模型相比,3种固定模型在所有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ROM)均有所减少。相比经伤椎双节段内固定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种受力状态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分别增加了78.1%、87.8%、90.5%、81.3%、51.3%,72.3%。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系统的活动度和正常脊柱最为相似,其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可最大可能地保护脊柱原有的力学属性,但其钉棒的最大应力远高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于失稳严重的损伤,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可明显降低螺钉应力,同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机理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脊柱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脊柱在直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上,椎弓根以及椎体后上方与椎弓根相邻部分为应力集中区域。这一结果提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机理与脊柱的应力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形态学异常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胸腰裂性骨的,根据椎管正中矢状状径计算椎管狭窄率,并按Cobb法测量后凸畸形角度,同时记录ASIA下肢运动评分结果:无脊髓损伤、不完全脊髓损伤及完全脊髓损伤三组的椎管狭窄率及后凸畸形角度相差无显著统计撑意义(P〉0.05),椎管狭窄率及后凸畸形角度与ASIA评分相关笥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M〉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后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手术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还存在较多争论。本文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网上搜索PubMed,CNKI等引擎,查阅有关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后路手术方法包括后路减压经伤椎上下椎体内固定,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后路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后路减压骨水泥成形内固定术等。结论:目前对于具体后路术式选择标准上还存在争议。经伤椎椎弓根螺钉连同上下相邻椎弓根内固定较传统后路方法能更有效地复位,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55岁,平均35.5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CT片及神经学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50~200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200~700 ml,平均450ml。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患者伤椎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随访3~6月时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随访中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获得1~2级恢复,平均提高1.5级。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者钛笼下沉等并发症,患者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度好,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征象。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减压、钛笼椎体间支撑植骨内固定术能有效的恢复脊柱生理曲度,能达到椎管充分减压和前中柱的支撑重建,同时保留伤椎相对正常的中下份椎体及下位未受损伤的椎间盘,降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保留椎体前部的椎体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巍巍  苏鹏 《解剖与临床》2007,12(5):325-326,329
目的:探讨保留椎体前部的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保留椎体前部的椎体后方部分切除椎管减压、取自体肋骨条植骨及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后有2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I级或I级以上,术后15例随访6个月~5 a,椎体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松动、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保留椎体前部的椎体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彻底,同时可减少病椎剥离,保护椎体血供,有利于骨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方法:收集猪T13~L3节段标本30例,随机分为3纽:终板预损伤组、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采用预损伤后逐级撞击法撞击标本,拍摄X线,CT,按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划分骨折类型并统计.测试正常标本及逐级撞击成功后符组标本三维运动范围,结果:终板预损伤组B型骨折9例.A型骨折1例;L1椎体预损伤组A型骨折5例,B型4例,C型1例.不做预处理组A型5例,B型3例,C型2例.终板损伤组B型骨折的数量明显多于L1椎体预损伤组、不做预处理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在逐级撞击产生爆裂骨折件类型上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撞击成功后的符组标本前屈在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与正常标本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终板颅损伤逐级撞击法能够成功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上终板中后1/3的预损伤是B型模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Due to special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location, stability of the spine is very complicated during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internal fixation repair method.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通业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常见外伤。骨折碎骨块突入椎管,常导致脊髓马尾神经损伤。近几年来,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呈上升趋势,2001年元月至2008年元月我院收治56例,经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组、PPSF组和PVP+PPSF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PVP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少于PPSF组和PVP+PPS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PPSF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PPS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明显多于PVP+PPS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且PVP+PPSF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PVP组,PVP+PPSF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明显低于PPS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联合PPS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局部疼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