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和8例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术前CT表现.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钙化出现率(5/8,62.5%)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6/113,5.3%) (P=0.0001),不规则形态出现率(7/8,87.5%)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46/113,40.7%) (P=0.0208),边缘不光滑出现率(7/8,87.5%)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52/113,46%) (P=0.0297).对比增强后包膜仅见于多形性腺瘤(34/113,30.1%;P=0.1039),但多形性腺瘤强化率(74/113,65.5%)与恶性多形性腺瘤(5/8,62.5%)相似(P=1.0000).结论: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多形性腺瘤具有不同的CT表现.前者多以类圆形和边缘光滑为特征;后者多以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和内部出现钙化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ADC直方图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34例(多形性腺瘤组),Warthin瘤28例(Warthin瘤组)。比较2组的MRI形态学特征。应用Firevoxel软件自动计算2组肿瘤的ADC值,获得直方图参数。比较2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2组肿瘤的位置、T2WI信号特点、信号均匀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肿瘤的生长方式、T1WI信号特点及包膜完整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直方图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多形性腺瘤组的峰度小于Warthin瘤组(P<0.05),ADCmin、ADCmax、ADCmean、ADC5th、ADC10th、ADC50th、ADC90th、ADC95th  相似文献   

3.
满育平  马隆佰  林华  韦强 《放射学实践》2018,(12):1241-1245
【摘要】目的:评估常规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共49个病灶,其中多形性腺瘤25例共26个病灶,腺淋巴瘤19例共23个病灶)患者的3.0T常规MRI、DWI和DCE-MRI等多模态影像资料,分析各序列图像上病灶主要征象或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①26个多形性腺瘤中20个(20/26)位于腮腺浅叶上极,23个腺淋巴瘤中17个(17/23)位于腮腺深叶下极,2组间病变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3,P<0.05);②多形性腺瘤的平均ADC值为1.838×10-3mm2/s,腺淋巴瘤为0.899×10-3mm2/s,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6,P<0.05);③DCE-MRI获得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26个多形性腺瘤中22个为TIC-A型(持续流入型),23个腺淋巴瘤病灶中20个为TIC-B型(廓清型),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7,P<0.05);④DCE-MRI获得的病灶的定量参数中,与腺淋巴瘤比较,多形性腺瘤的Ktrans、Kep和iAUC值较低,Ve值较高,其中Ktrans和Ve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7和4.241,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MRI FS-T2WI的影像组学分析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08例腮腺常见肿瘤患者的治疗前MRI FS-T2WI图像,其中多形性腺瘤63例,Warthin瘤45例,提取肿瘤瘤体区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多形性腺瘤43例、Warthin瘤30例)和验证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磁共振T1WI及T2WI信号强度值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沃辛瘤(Warthin tumor,W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完成MR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9例PA及37例WT患者纳入研究。29例PA患者中,男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16)岁。37例WT患者中,男35例、女2例,平均年龄(59±11)岁。所有患者在术前行腮腺MRI平扫检查,包括横轴位TSE T1WI、横轴位及冠状位STIR T2WI序列。测量两者MR序列横轴位上信号强度值(SI),T1-max-SI和T2-SI、T2-max-SI、T2-min-SI,并以病灶同层面同侧咬肌SI为参照,计算肿瘤与咬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R),比较PA与WT的T1-max-SIR、T2-SIR、T2-max-SIR和T2-min-SIR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以上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WT的T1-max-SIR大于PA(P=0.00),T1-max-SIR用于鉴别WT和P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05,其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3.78%。而WT的T2-SIR、T2-min-SIR均小于PA(P=0.01,P=0.01),T2-SIR用于鉴别WT和PA的AUC为0.81±0.06,其灵敏度为86.21%,特异度为75.68%。T2-min-SIR用于鉴别WT和PA的AUC为0.80±0.06,其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70.27%。而T2-max-SIR在鉴别WT和PA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AUC为0.63±0.07,其灵敏度为51.72%,特异度为78.38%。结论:T1-max-SIR、T2-SIR及T2-min-SIR有助于PA及WT的鉴别诊断,诊断阈值分别为1.59、3.52和1.8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8例神经鞘瘤患者的CT与MRI表现,重点观察病变所在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占位效应。结果 21例咽旁间隙肿块均边界光滑,包膜完整,可见坏死囊变区,体积多较大(最长径多>4 cm),占位效应明显。其中13例多形性腺瘤均来源于腮腺深叶,突向咽旁间隙生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呈裂隙状位于肿块的内前方,茎突受压向内后方移位。8例神经鞘瘤,肿块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楚,可见脂肪间隙。结论生长在咽旁间隙的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较难,鉴别诊断需依靠肿块所在位置、与腮腺的关系及其周围结构如咽旁间隙脂肪和茎突的移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表现。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6.3岁。结果 6例中,5例位于一侧硬腭,1例位于软腭;平均最大径2.3cm;4例为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均清楚。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或稍长T2、稍长T2信号,少数病变中心可出现更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信号的囊变区。MR增强检查可呈轻至中度均一强化。结论 腭部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是腭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结合病史及典型CT、MRI表现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18例,包括原发良性多形性腺瘤12例,复发4例(其中1例与原发多形性腺瘤重叠),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结果 12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中,8例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呈多结节分叶形,12例肿物均边缘清楚,但密度不均匀,内部有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区。4例复发肿瘤均为多发,呈多结节、多环形各2例。3例恶性混合瘤肿物轮廓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均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 边界清楚,肿物内部有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区为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的CT特点。肿瘤的边界不清楚,有大片坏死区应考虑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可能性,长期腮腺肿物的病史,近期迅速增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沃辛瘤(Warthin tumor,W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5例PA与20例W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PA患者中,男性9例(36.0%),女性16例(64.0%),平均年龄(44.1±13.6)岁,均为单发,病灶位于非后下象限者22个(88.0%),增强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20例WT患者均为男性(100.0%),平均年龄(58.0±9.2)岁,均有长期吸烟史;其中10例(50.0%)多发,共35个病灶,25个病灶(71.4%)位于腮腺后下象限,35个病灶(100.0%)动脉期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结论:不同的临床及CT特征在腮腺WT与PA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对绝大多数病灶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ADC图的全域直方图分析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26例、腺淋巴瘤21例。所以患者采用b值0和1000s/mm2行DWI扫描,利用Mazda软件在包含肿瘤实质的所有ADC图像上分别沿瘤体边缘手动勾画ROI,进行直方图分析并提取出9个纹理参数(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对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其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2种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组和腺淋巴瘤组间平均值、偏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的偏度值小于腺淋巴瘤组,其余各参数值均大于腺淋巴瘤组。其中第10百分位数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1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8.46%;其次为平均值(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85.71%,特异度84.62%)和第50百分位数(曲线下面积0.873,敏感度80.95%,特异度88.46%);第1和第99百分位数的曲线下面积偏小(<0.75)且Youden指数偏低(<0.6)。结论:基于ADC的全域直方图分析有助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技术在鉴别腮腺腺淋巴瘤(AL)和多形性腺瘤(PA)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8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AL 29例,PA 53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 WI、T2 WI及T2脂肪抑制(T2 FS).基于T2 WI图像,逐层勾画全肿瘤区,每个患者可以得到1个三...  相似文献   

12.
腮腺多形性腺瘤 ,又称腮腺混合瘤 ,是口腔涎腺中发生率最高的肿瘤 ,其特点为 :(1)肿瘤组织没有完整包膜 ,与邻近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 ;(2 )呈膨胀性生长 ,可侵犯包膜和向包膜外生长 ;(3 )肿瘤为多中心来源 ,特别是复发性肿瘤 ,常见到多中心性或多结节状生长。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1983~ 1998年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 3 0 4例。现对该组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 0 4例中 ,男 13 4例 ,女 170例 ,男女之比 1∶1 2 7;年龄 6~ 80岁 ,平均 4 2 0 2岁。自发现肿瘤到就诊时间 2d~ 3 0年。就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AC)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PA)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4-01至2018-06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BAC患者14例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集的56例腮腺P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AC和PA患者表现为腮腺浅叶内单发、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病灶,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区,BAC平扫CT值(25.9±7.1)HU,与PA的平扫CT值(31.3±10.1)HU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表现为持续明显强化,BAC动脉期强化幅度值、静脉期强化幅度值分别为(64.3±48.0)HU、(59.4±17.5)HU,均明显高于PA(23.0±13.9)HU、(36.3±15.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腮腺BCA与PA均具有单发、好发浅叶、边界光整、可囊变等特征; 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沃辛瘤(Warthin tumor,W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71例腮腺WT患者资料,选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多发、病灶长径、短径、长短径之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高低、内部回声均匀性、囊病变、网状条索、钙化、后方回声和血流分级等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超声指标对腮腺WT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多发、病灶长径、长短径之比、形态、内部回声高低、内部回声均匀性、囊性变、网状条索、后方回声和血流分级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出鉴别诊断价值最高的3项超声特征分别为网状条索、血流分级和长短径之比。网状条索诊断WT的灵敏度68.49%,特异度95.56%,AUC为0.820;血流分级诊断WT的灵敏度76.56%,特异度71.43%,AUC为0.740;长短径之比以1.51为截断值,诊断WT的灵...  相似文献   

15.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原发于呼吸道少见,而发生于鼻腔者尤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鼻腔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腺体内16例,腺体外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分叶状5例.平扫时病灶相对周边正常腺体为稍低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2例,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合并低密度囊变区3例;病灶与周边腺体分界欠清12例,分界较清6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在周边明显强化腺体实质勾画下边界清晰;3例病灶行双期扫描均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病灶最大径1.3~4.6cm,平均2.9cm.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增强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蒋书勤  侯芝艳 《武警医学》1998,9(8):446-448
 为探讨癌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例瘤旁腺体21例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24例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ephic adenoma,MPA)中H-ras和P 53蛋白产物的表达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5例瘤旁腺体导管上皮细胞浆H-ras呈弱阳性表达,而P 53未见表达.H-ras在PA中的表达率为48%,在MPA中的表达率为38%;P 53在PA的表达率为19%,在MPA中的表达率为50%.结果表明:H-ras蛋白产物的过度表达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基因途径,而P 5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病人,女,42岁。咽部不适伴听力下降半年余,颈部查体无异常。口腔检查:鄂咽弓对称,咽反射存在,双侧扁桃体正常。喉镜检查见右侧咽侧壁隆起,咽隐窝狭窄,黏膜光滑无异常,会厌正常,双侧声带活动正常。CT平扫:右侧咽旁间隙内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均匀,CT值41.8 Hu,边缘清晰,大小为4.2 cm×2.8 cm×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物14年入院。体检:左侧耳垂下可见一约7.4cm×6.0cm大小肿物,表面皮肤光滑无溃破。边界清晰,形态尚规整。触之质硬,无活动,无压痛,左侧腭咽弓与腭舌弓之间膨隆,表面粘膜光滑无溃疡,悬雍垂向右侧偏斜,左侧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CT检查:左侧颞窝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