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本文对反流性食管炎及具有反流相关症状的患者的H.Pylori感染及黏膜炎症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对H.Pylori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关系做初步的探讨 .方法经性别、年龄配对选择以下3组患者A组经胃镜检查证实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B组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内镜未见明显食管炎症表现的患者;C组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在胃镜检查时仔细观察食管黏膜炎症情况,于胃窦小弯、胃窦大弯、胃体小弯及跨齿状线部位各取黏膜活检1块,部分患者在食管下段加取1块黏膜.所有活检黏膜标本均做H-E染色和W-S银染色.另取胃窦小弯黏膜1块做快速尿素酶实验.计算百分率和Odds Ratio(OR值) .结果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 1.H.Pylori感染情况A、B、C组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27.8 %(10/36),43.2%(16/37),48.8%(20/41).A组和C间比较Ψ2=3.56,0.01>P >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胃黏膜炎症分析分别分析了各组中胃窦和胃体黏膜的正常黏膜、轻度慢浅炎、中度慢浅炎、重度和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 胃窦黏膜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Ψ2=7.95,P<0.05),A组中黏膜正常者多于 C组,而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低于C组.B组和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体黏膜A组和B 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B组和C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和B组中黏膜正常者多于C组,而萎缩性胃炎所占比例低于C组.3.贲门状态A、B、 C组各有6例(16.7%),3例(8.1%),1例(2.4%)合并食管裂孔疝.A组和B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4. OR值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OR值(95%可信区间) 为 1.92(0.97~2.87).出现反流样症状的OR值为1.68(0.83~2.54).胃体黏膜萎缩者患反流性食管炎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5.48(3.89~7.07).出现反流样症状的OR值为3.6 5(2.06~5.24).存在食管裂孔疝者患反流性食管炎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8.0(5.84~ 10.16),出现反流样症状的OR值为3.52(1.21~5.83).结论 1.现有H.Pylori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和反流样症状的发生可能并不直接起决定性的作用.2. H.Pylori感染可能是通过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而对胃食管反流病起保护作用.3.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H.Pylori感染显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术后患者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情况.方法胃术后患者5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共15例,B组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Ⅰ型吻合患者,共9例 ,C组为无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Ⅱ型吻合患者,共24例,D组为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共9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平均( 43.1±12.4)岁,均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无食管下段炎症,并排除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食管内pH及胆汁监测前分别对A、B、C、D 4组患者根据烧心、反酸、胸痛、呕吐胆汁每一症状不同程度进行症状评定及记分,计算出总积分.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行食管内24h pH及胆汁监测.结果胃不同类型手术组患者D组症状积分高于A、B、C 3组(P值分别<0 .05,0.05,0.01),而其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指标并不高于A、B、C 3组,提示全胃切除术后的不适症状与食管内的酸及胆汁反流无关.食管内pH监测发现A、B、D 3组反流时间%并不高于对照组(P>值0.05),C组酸反流时间%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D 3组(P 值<0.01,0.05,0.01,0.01),而后3组之间无差异.食管内胆汁反流监测发现A、C 两组胆汁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均<0.01),B、D两组较对照组无差异,各手术组之间比较,食管内胆汁反流次数A组>B、D两组,C组>D组,反流大于5min次数A、C两组>B、D两组,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百分比A组>B、C、D 3组,B、C、D 3组间差别不显著,总体分析,食管内胆汁反流A、C两组>B、D两组.结论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不同类型胃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Toupet和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 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4例进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的r 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患者行Toupet胃底折叠术(Toupet组),30例患者行Nissen胃底折叠术(Nissen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h监测p H、GERD-Q量表评分及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术后患者反流症状较术前均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De 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完整松弛压力(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DCI)、总反流次数、GERD-Q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oupet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4. 5%),Nissen组出现吞咽困难7例(23.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Toupet和Nissen胃底折叠术都是治疗r GE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Toupet术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Nissen术式。  相似文献   

4.
改良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食管癌切除术98例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49例施行改良胃食管吻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胃食管单纯吻合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49例病人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提示无吻合口狭窄。对照组49例术后随访3~30个月,通过胃镜或食道吞钡摄片证实12例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其中吻合口宽度在0.5~0.7 cm之间8例,吻合口宽度在0.3~0.5 cm之间3例,吻合口宽度<0.3 cm有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达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发生吻合口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优点,有效减轻病员术后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管状胃替代食管治疗食管癌8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89例,随访时间1—23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胸胃综合征,无返流性食管炎。术后22个月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移植胃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重建上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使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术后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右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右径三切口+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闭合器切除部分小弯侧胃制成管型胃,经裂口、食管床上提至颈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 间断全层加固吻合口。结果:术后吻合口瘘1例(1.8%),吻合口狭窄2例(3.6%),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癌残留。结论:管状吻合器颈部胃食管吻合简便易行,降低了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 fluxdisease ,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 98例 ,全部进行内镜检查 ,2 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 ,14 C 尿素呼气检查。结果  1 98例GERD患者按内镜分级分组 :0级组 4 7例、Ⅰ级组 2 1例、Ⅱ级组 17例、Ⅲ级组 13例。 2 2 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级别的GERD患者pH监测各项指标 (包括pH <4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 5分钟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 ) ,组间…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管状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食管胃吻合术,管状胃的优势较为明显,其并发症、近期疗效及远期生活质量均优于其他食管重建方法。虽然"管状胃代替食管重建消化道"已成为食管外科领域专家的共识,但仍有许多细节和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管状胃制作宽度、引发吻合口瘘问题,是否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等。本文就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对管状胃的制作、在各个方面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前景进行综述总结,希望对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发生与酸及胆汁反流事件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胆汁反流是否与酸反流同样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方法对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烧心、反食、反酸)患者和24h食管内 pH及胆汁同步监测.监测中患者均完成日记,内容包括进餐的时间和食物内容,卧位和直立位时间及症状.并通过症状标记按键进行症状标记.通过计算机分析结果以DeMesster计分1 4.72为标准将患者分成两组1组为无明显酸反流组(14例,56.25%),2组为有明显酸反流组(18例,43.75%).分析两组患者所标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餐时,餐后,直立位,卧位 );是否与酸反流事件或胆汁反流事件或酸和胆汁混合反流事件有关.如果症状发生前后2mi n内食管内pH<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酸反流有关;症状发生前后2min内食管内胆红素吸收值>0.14持续10s以上则表明症状与胆汁反流有关.计算每一例患者的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 SI).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酸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SI=(与胆汁相关的症状次数)/(总的症状次数)×100%.结果 32例患者监测中共发生症状272次(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反食).第 1组患者人平症状发生次数低于第2组(5.1 vs 11.3).第2组仅18次(2.7%)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而第2组有102次(50.5%)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两组仅有7.7%的症状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第1组与酸和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较低;而第2组与胆汁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亦较低,但与酸反流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明显高于第1组(P<0.05). 结论反流症状的发生明显与酸反流事件相关而较少与胆汁反流事件相关. 胆汁反流不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管状胃替代食管行消化道重建的方法,然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中管状胃代全胃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NKI、EBSCO、Science online、万方、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以及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关于食管癌根治术中以管状胃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RCT,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依据Cochrane协助网提供的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及偏倚风险,采用GRADEprofiler 3.6.1软件评价文献的质量等级,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篇文献共4 137例患者,合并效应量结果表明管状胃组与全胃组相比较,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胸胃综合征发生率管状胃组显著少于全胃组。结果表明,管状胃代全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行消化道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仅为英文和中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个别文献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RCT试验进一步验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和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儿童食管严重瘢痕狭窄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149例食管严重瘢痕狭窄症儿童的临床资料,行胃代食管术的115例,行结肠代食管手术34例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替代物坏死、替代物扭转、胃排空延迟、结肠胃吻合口狭窄)和次要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腹泻、颈部吻合口狭窄、胃结肠反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结肠代食管组有1例(0.8%)出现替代物坏死,胃代食管组也有1例(2.9%)出现替代物坏死,结肠代食管组的次要并发症较胃代食管组高(P=0.001),但主要并发症较少(P=0.001)。所有并发症都给予正确的处置,没有出现不良后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和胃代食管术都是儿童食管替代的理想手术方式。但在考虑到主要并发症的问题,结肠代食管术应该是儿童食管替代的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 2 4小时Bilitec2 0 0 0胆汁检测仪检测胃大部切除术 (毕Ⅱ式 )后患者的胆汁反流情况 ,观察铝碳酸镁对患者症状、胃镜下粘膜炎症和胆汁反流改变情况。方法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2月在我院胃镜室收集胃大部切除术 (毕Ⅱ式 )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吻合口炎患者共 18例 ,随机给予铝碳酸镁或硫糖铝片剂 (每次 1克 ,一日 3次 )治疗 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反流症状积分、内镜下残胃和吻合口炎症和2 4h胆汁反流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一周两组药物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反流症状积分 (P <0 0 1) ,两组药物治疗组间在一周、两周和四周…  相似文献   

13.
金万亮 《医学信息》2018,(12):93-95,101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空肠储袋胃、储袋胃的近、远端空肠行抗返流瓣术式、空场-空肠Roux-en-Y吻合术预食道返流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全胃切除空肠储袋胃、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的胃癌根治术,实验组44例行空肠储袋胃、储袋胃的近、远端空肠行抗返流瓣术式、空场-空肠Roux-en-Y吻合术预防食道返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是否有吻合口狭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钡剂停留时间。术后2个月随访营养状况,随访至6个月,根据Mettin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食管黏膜组织学炎症改变、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吻合口狭窄。两组患者进食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钡剂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随访两组病例食欲良好,血红蛋白上升、体重无减轻,营养状况良好。对照组出现食管炎症改变的例数多于实验组,两组相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对照组出现返流性食管炎例数多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1年内无患者死亡。结论 若严格的把握适应证,近端胃癌行根治性胃全切除行空肠-空肠储袋胃、储袋胃的近、远端空肠行抗返流瓣术式、空场-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有效预防食道返流,可降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最佳的胸腔胃解剖形态与蠕动排空功能的关系,以正确指导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减少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将70例食管癌病例依据手术中胸胃剪切后胃的形状不同随机分为2组,管胃组35例和全胃组35例.利用食管胃功能测试仪在术前和术后对食管癌病例进行了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和蠕动频率的检测,以及术后胸胃排空功能的X线消化道造影评价.结果 2组胸胃功能术后较术前均下降,管胃组术后胸胃的静息压为(6.20±1.55) mmHg,蠕动收缩压(36.40±3.86) mmHg,蠕动频率(5.30±1.95)次/分;全胃组分别为(4.70±1.42) mmHg,(27.50±3.63) mmHg和(4.60±1.26)次/分.前者静息压和收缩压数值明显大于后者,但蠕动频率两者无差异(P分别是0.012,0.000和0.373).管胃组术后胸胃的排空率明显高于全胃组(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胃替代食管手术管状胃的胃动力学参数和胃排空功能等均优于全胃,管状胃的术后并发症也少于全胃,建议食管癌手术中尽量采取管状胃替代食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采用下咽胃吻合治疗颈及高位胸上段食管癌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例应用胃吻合重建消化道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食管全切除,胃经食管床上徙至颈部行下咽胃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并腹部切口裂开中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随访6月-6年,平均2年,3例分别于术后3~5个月发生吻合口不同程度的狭窄,均行扩张后治愈;切端癌残留1例。结论下咽胃吻合治疗食管癌成功的关键是直视下游离、良好的吻合技术和胃组织及血供的充分保护,其手术在基层医院可行并行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探讨胃腔内黏膜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例入选患者均因反酸 ,烧心 ,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就诊 ,无胃部手术 ,无全身其他系统疾病。随机分为 2组 ,手术组 12例 ,行胃腔内黏膜缝合术 ;对照组 2 0例 ,予以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 ,治疗 2周 ,后改为每日 1次 ,再治疗 4周。以后根据个人症状缓解程度按需服药。其他治疗措施与治疗组均相同。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在 3、6个月后对患者症状积分进行比较 ,同步监测食管 2 4小时pH变化、胆汁反流及食管下段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胃腔内黏膜缝…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食管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影响. 方法12例正常人,10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按洛杉矶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标准分三组:NERD组27例,LA-A、B组30例,LA-C、D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测压检查.测定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眉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术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端端组),将同期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分层吻合术的2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端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吻合时间、吻合口的张力大小、受压迫程度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反酸、嗳气及进食梗阻发生率。结果端端组平均吻合时间(25.17±5.15)min,端侧组平均吻合时间(26.10±5.30)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组吻合口张力比端侧组小,且不受压迫而偏曲。端端组无吻合口瘘,端侧组有2例(9.52%)吻合口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流食端端组患者无梗阻感,端侧组4例(19.05%)出现梗阻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内,反酸、嗳气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无迟发吻合口瘘及需要扩张的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分层吻合因不需在管胃上另做切口,可避免管胃盲端挤压吻合口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食管运动功能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12例正常人 ,10 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患者 ,根据内镜检查结果 ,按洛杉矶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标准分三组 :NERD组 2 7例 ,LA -A、B组 30例 ,LA -C、D组 4 3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测压检查。测定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LESP) ,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结果 食管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与LESP低压明显相关 ,LA -C、D组的LESP明显低于正常组 (P<0 0 5 ) ,而其他两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食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相互关系.方法 369例成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其中具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者 114例,男10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5岁.对伴及不伴反流症状2组的症状积分、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及体重身高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具胃食管反流症状者的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结论胃食管反流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密切关系.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症状者的症状积分及呼吸紊乱指数明显较只有睡眠呼吸暂停者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