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手术辅以规则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随访10年以上的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给予规则的康复治疗及指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筛选10年以前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10年来一直进行随诊并居住在北京,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随访时能配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年限为26年,观察经腰椎板减压髓核摘除辅以规则康复训练10年以上的结果,影像学改变,测量突出间隙手术前与现在的椎间隙高度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相邻的上下椎间隙的退行性变情况。结果:140例全椎板或部分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患者,112例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工作,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10年时因椎间盘突出复发行再次椎间盘手术,本组椎间隙平均降低(5.50&;#177;1.51)mm,15例患者出现邻近间隙的退行性变。结论:经腰椎管减压髓核摘除辅以康复训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手术间隙出现狭窄的时间较早、程度较重,相邻间隙较少发生退行性变,脊柱的稳定性受影响较小;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椎小关节的完整性,并保留相对正常的髓核组织;规则的康复训练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通过特制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系统辅助下,实施开窗减压摘除突出髓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完成手术50例,获得随访38例。其中优21例,良13例,优良率达89.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保持了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访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客观评价单纯康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规则的康复治疗,并居住于北京地区,随访180例,男156例,女24例,随访时间11~38年,平均26年,对腰椎间隙治疗前后的退行性变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并与正常的腰椎退行性变进行比较。结果:161例患者自觉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19例患者因出现明显间歇性跛行,分别于保守治疗后11~38年行椎管减压手术。椎间隙平均减低(3.17±1.65)mm。23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行性变。结论:如适应证选择得当,临床经单纯规则的康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长期随访结果良好;行康复治疗患者的突出间隙出现狭窄的时间较晚、程度较轻,很少发生相邻间隙的退行性变;康复治疗可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第一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纯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随访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客观评价单纯康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规则的康复治疗,并居住于北京地区,随访180例,男156例,女24例,随访时间11~38年,平均26年,对腰椎间隙治疗前后的退行性变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并与正常的腰椎退行性变进行比较。结果:161例患者自觉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19例患者因出现明显间歇性跛行,分别于保守治疗后11-38年行椎管减压手术。椎间隙平均减低(3.17&;#177;1.65)min。23例出现相邻椎间隙轻度退行性变。结论:如适应证选择得当,临床经单纯规则的康复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长期随访结果良好;行康复治疗患者的突出间隙出现狭窄的时间较晚、程度较轻,很少发生相邻间隙的退行性变;康复治疗可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第一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通过特制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系统辅助下,实施开窗减压,除突出髓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完成手术50例,获得随访38例。其中优21例,良13例,优良率达到89.5%。结论:后路椎间盘髓核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保持了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工髓核椎间盘成形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也较小.目的观察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恢复及腰椎活动度改善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对象2002-01/20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人工髓核置换术33例,男21例,女12例.方法患者均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X射线观察椎间隙高度和形态.随访8个月.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恢复情况(分为优、良、进步、差)进行腰椎功能测评.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优29例,良好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7%(32/33).术后3个月X射线片显示29例保持正常形态和高度,3例未达到正常的高度,但较术前有增高,未发现邻近椎间隙退行性变加重.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1999年~2009年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对483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370例行单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113例行双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行神经根管松解33例.32例采用半椎板切除术.结果 对302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3.3年(3个月~6年),优良率达92.1%.结...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或椎间盘,手术破坏了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使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腰椎退变加速,易引起顽固性的腰背痛,从而引起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对此,我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了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KS-1型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髓核摘除。术中手术视野可以放大60倍,使椎间隙、硬脊膜、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显露充分,有效避免损伤神经根,可以精确咬除少量椎板下缘黄韧带以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结论:应用本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通过随访病人,效果满意,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科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计42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结果42例患者经6~84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按Mae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45.3%),良14例(33.3%),可6例(14.3%),差3例(7.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