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离断大腿剔骨肌皮瓣修复治疗危及生命的髋周难治性压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例双下肢截瘫后髋周难治性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存在2处以上Ⅳ期压疮,单个压疮体表面积(2 cm×3 cm)~(22 cm×15 cm),其中5例合并化脓性髋关节炎,2例伴髋关节脱位,4例既往行压疮修复手术2~4次。均采用单侧股骨上段截骨、髋关节离断后剔除股骨、大腿肌皮瓣修复残端及压疮创面。结果本组6例均一次手术修复,大腿剔骨肌皮瓣成活好,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切口小部分裂开,换药后痊愈。随访5个月~2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5例压疮无复发,1例术后1年其他部位受压溃烂,再行皮瓣修复。结论对于反复发作且危及生命的髋周难治性压疮,采用髋关节离断股骨剔除、大腿肌皮瓣修复创面,可以挽救生命,减少压疮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皮瓣修复臀骶周围深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带蒂皮瓣、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和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等手术方法修复深度压疮创面89例患者;创面涉及骶尾部38例,臀区34例,大转子区17例;创面面积为6 cm×8 cm~20 cm×28 cm。结果本组共89例患者,术后皮瓣一期愈合85例,延期愈合4例,其中2例高位截瘫患肢痉挛性瘫痪导致皮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下血肿伴感染,再次手术后愈合。87例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色泽、皮温、张力均较正常,且耐磨耐压,外观效果较满意。结论针对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的臀骶周围深度压疮创面采用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个性化手术修复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修复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 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20例,经全身支持治疗并通过多次清创负压引流后,分别采用腓肠肌肌皮瓣、带腓动脉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腓肠肌肌瓣加植皮、带部分腹直肌的胸脐游离皮瓣、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带阔筋膜张肌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臀大肌肌皮瓣、股后筋膜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局部皮瓣等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5.0 cm×12.0 cm,最小3.0 cm×3.2 cm.结果 2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经3~8个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修复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 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20例,经全身支持治疗并通过多次清创负压引流后,分别采用腓肠肌肌皮瓣、带腓动脉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腓肠肌肌瓣加植皮、带部分腹直肌的胸脐游离皮瓣、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带阔筋膜张肌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臀大肌肌皮瓣、股后筋膜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局部皮瓣等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5.0 cm×12.0 cm,最小3.0 cm×3.2 cm.结果 2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经3~8个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修复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的治疗经验.方法 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20例,经全身支持治疗并通过多次清创负压引流后,分别采用腓肠肌肌皮瓣、带腓动脉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腓肠肌肌瓣加植皮、带部分腹直肌的胸脐游离皮瓣、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带阔筋膜张肌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臀大肌肌皮瓣、股后筋膜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局部皮瓣等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5.0 cm×12.0 cm,最小3.0 cm×3.2 cm.结果 2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经3~8个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皮瓣移植修复治疗难治性感染缺损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背阔肌皮瓣治疗四肢难治性创面的方法。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6年4月,对15例四肢难治性创面患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其中14例采用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例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面积为11.0 cm×4.0 cm~28.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3.0 cm×5.0 cm~30.0 cm×15.0 cm。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其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后皮瓣恢复血运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出现坏死予以换药对症治疗,见坏死界限清楚后,彻底清除坏死组织行二期游离植皮术,术后皮片成活。随访3~3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外观较满意,受区功能恢复良好;其中6例吻合神经的感觉恢复为S3。结论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难治性创面,其皮瓣面积较大、组织厚实、血运丰富,并可根据创面需求选择肌皮瓣、肌瓣或组合皮瓣修复填充缺损部位的死腔,增强抗感染能力。该皮瓣对修复各类创伤所致的难治性创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皮瓣修复臀骶周围深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8例臀骶周围深度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分别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带蒂皮瓣、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及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等手术方法修复臀骶周围深度压疮,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本组68例患者,其中行臀部自由穿支螺旋皮瓣修复3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带蒂(肌)皮瓣修复18例;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复合组织瓣修复14例;任意皮瓣修复4例。术后皮瓣一期愈合64例,延期愈合4例,其中1例高位截瘫患者患肢痉挛性瘫痪导致皮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其他3例皮瓣下淤血伴感染,经再次手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色泽、张力均正常,且耐磨耐压,患者对外观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对臀骶周围深度压疮创面采用个性化皮瓣手术修复治疗,皮瓣血运良好,成活率高,创面修复效果好,对臀骶部外形功能影响小,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臀部皮瓣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复烧伤科收治的压疮患者20例(骶尾部9例,臀部5例,坐骨结节部6例);分别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压疮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3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8 cm~9 cm×18 cm;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7例,压疮创面大小为2 cm×4 cm~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10 cm~12 cm×20 cm;臀大肌肌皮瓣修复8例,压疮创面大小为4 cm×4 cm~11 cm×1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12 cm~12 cm×20 cm。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8例患者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术后裂开,经2期手术修复愈合,其中1例患者缩小供瓣区后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术后全厚皮片成活良好;1例患者缩小供瓣区后行中厚皮片移植术,术后皮片部分成活,残留少许肉芽创面经后期换药治愈。结论 臀部皮瓣血供丰富,外形美观,不臃肿,弹性佳,耐磨性较好,抗感染能力较强,是目前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薄肌肌皮瓣在修复坐骨结节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致创面形成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岁。按照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最新定义及分期分为3期8例,4期7例。创面范围4cm×4cm~8cm×10cm,平均6cm×8cm。均采用带血管带的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5例肌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肌皮瓣表面皮肤少许坏死,经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创面愈合良好,供区、受区局部未见明显溃疡和压疮复发。结论带血管蒂的股薄肌肌皮瓣血供可靠、抗感染能力强、临床疗效满意,是修复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创面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联合半V形股后筋膜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4年4月-2010年6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坐骨结节深度压疮患者8例共10处创面,压疮范围2cm×2 cm~6 cm ×4cm.设计股二头肌长头肌瓣和半V形股后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股后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 ×6 cm ~13 cm×8 cm.统计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9处压疮切口术后顺利愈合;1处因皮瓣下积液引流部位形成窦道,经换药治疗于术后25 d愈合.随访7~34个月,7例患者的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无破溃;1例患者术后9个月压疮复发,再次利用该皮瓣修复得以愈合. 结论 该联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抗压效果好、可重复利用,是修复坐骨结节压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2~46岁,平均(38.1±1.6)岁。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11 cm~9 cm×16 cm。损伤后至手术时间6 h~21 d,平均(12.0±1.4)d。间隔皮穿支和肌皮穿支皮瓣分别是4例和8例。在皮瓣上部皮下组织层向髂前上棘分离出股外侧皮神经,形成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带蒂皮瓣。结果: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个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4.0年,平均(3.2±1.3)年。受区外形较好,皮瓣两点分辨觉7~13 mm,平均(9.1±1.2)mm。下肢功能用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评定其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很适用于修复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VSD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磊  赵光彩 《中国骨伤》2019,32(6):574-577
目的:探讨VSD负压吸引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糖尿病足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9~71岁,平均57.4岁;溃疡创面形成时间1~24个月;足背部7例,足趾区5例;溃疡创面面积3 cm×5 cm~7 cm×10 cm。均采用清创VSD负压吸引、中药洗剂冲洗,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外形、感觉恢复程度。结果:12例患者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随访6~18个月,12例皮瓣存活良好,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感觉部分恢复。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清创后VSD负压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8.2岁。热压伤5例,机器挤压伤8例,鞭炮炸伤3例。缺损面积:1.3 cm×2.3 cm-2.6 cm×5.0 cm。皮瓣切取面积:1.5 cm×2.5 cm-2.8 cm×5.2 cm。观察皮瓣外形及两点分辨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受区没有并发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前臂供区直接缝合11例,游离植皮5例。所有病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8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质地色泽接近受区,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6-9 mm。供区外形较好,无明显功能障碍,伴轻度瘢痕形成。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带感觉神经等优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双军  赵明兴 《中国骨伤》2016,29(11):1053-1057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应用3种不同类型皮瓣移植修复近中节手指软组织缺损102例115指,男59例70指,女43例45指;年龄19~62岁,平均45.6岁。其中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9例29指、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35例37指、掌背动脉穿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38例49指。软组织缺损面积1.8 cm×4.0 cm~2.8 cm×5.4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4.4 cm~3.1 cm×6.0 cm。术后从皮瓣成活率、手指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其中5例出现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创面换药治疗后愈合。供、受区未并发深部感染。其中有3例皮瓣供区出现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延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良好,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9~13 mm;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手指关节功能:优52例,良41,中9例。结论:对于手指近中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缺损创面情况、术者对手术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医院技术条件等方面来选择合适的皮瓣。  相似文献   

15.
体表恶性肿瘤和顽固性创面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合应用整形外科的技术治疗体表恶性肿瘤和顽固性创面的优越性.方法 根据体表恶性肿瘤和顽固性创面的性质、部位和大小,将恶性肿瘤边缘以及基底3~5 cm正常组织切除,顽固性创面彻底清创,再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择邻近部位的带蒂皮瓣或肌皮瓣、游离皮瓣即刻修复.结果 2003至2006年临床应用21例,所有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2~3年,体表恶性肿瘤除1例复发需再次手术切除重新修复外,其他病例无复发且外形恢复良好;顽固性溃疡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将整形外科技术结合应用于体表恶性肿瘤和顽固性溃疡创面的治疗,术后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7年3月至2022年1月,采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2~58(36.45±12.36)岁。切取皮瓣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2.0 cm。术前先用便携式多普勒探测仪探测股前外侧区穿支血管位置,标记。对于创面缺损宽度<8 cm,11例采用单一皮瓣修复;对于创面宽度>8 cm无法直接缝合,9例采用分叶皮瓣技术,化宽度为长度,供区直接闭合者。所有皮瓣显微镜下以蒂部为中心向周边呈阶梯式修薄。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及外形、质地、感觉功能恢复,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20例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皮下血肿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缝合,清除血肿后危象解除,皮瓣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20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26个月,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质地优良,游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9.0~16.0 mm,恢复保护性感觉,踝部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17.
显微外科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2例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皮肤缺损范围3 cm×2 cm~18 cm×16 cm.伤后至手术时间8h~10年.足底内侧皮辫13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观察术后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3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术后残留窦道,经5~12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6年.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4~12 mm.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小于8 cm×6 cm选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术简单,疗效显著.足跟部缺损面积大于8 cm×6 cm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该类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存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褥疮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难治性褥疮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5月~2005年3月,收治22例29处褥疮患者,年龄36~92岁。褥疮范围4cm×2cm~18cm×15cm。骶尾部18处,坐骨结节部6处,股骨大转子部5处。口服肠内营养素,创口采用五黄一号药纱布贴敷包扎8~15d后手术。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术前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患者年龄、褥疮部位、范围及深度等选择皮瓣类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3处,皮瓣范围6cm×4cm~12cm×10cm;筋膜皮瓣修复10处,皮瓣范围10cm×7cm~20cm×17cm;臀大肌皮瓣修复9处,皮瓣范围13cm×11m~17cm×14cm;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6处,皮瓣范围11cm×6cm~14cm×7cm;直接缝合修复1处。术后睡气流悬浮床7~14d。结果22例29处褥疮,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创口用五黄一号换药,治疗8~15d,血红蛋白超过100g/L,白蛋白超过30g/L,褥疮部位坏死组织脱净,肉芽组织红润,创面分泌物减少,创周无红肿,全身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术后皮瓣均成活,切口期愈合。获随访6个月~5年,原手术部位无褥疮复发,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应用综合方法治疗难治性褥疮效果显著,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In our study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ten patients had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s (58%), four patients had septocutaneous perforators (24%), and three patients had both types of perforators (18%). Average number of perforators found in each flap was 1.9 (range 1–4).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rforators in a single case was four. A single perforator was found in seven patients. In patients with both types of perforators, larger flaps could be harvested and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3 years and included 17 patients treated with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4 to August 2007. All age groups and both sex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 cadaveric study was done on ten fresh cadavers in the anatomy department of the same hospital.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are based on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s and fewer flaps are based on septocutaneous perforator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is versatile free flap can b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both septocutaneous and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s. Though our cadaveric study did not show any flap to b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ypes of perforators, our clinical study in which we had three cases of this type definitely shows that the ALT flap can b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both septocutaneous and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s. Further in these cases with both types of perforators, larger flaps could be harvested and with greater flap success.  相似文献   

20.
Greater omentum in reconstruction of refractory wou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icholasSennisgenerallycreditedwiththefirstsurgicalutilizationofomentum .1Heapplieditasaprotectivewrappingforintestinalanastomosisin 1888.OmentumwasusedforclosureofgastricperforationsbyBennettin1896andbySennin 190 3.2Sincethen ,greateromentumhasbeenwidelyused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