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患者男性,67岁。反复头昏20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年入院。B超示肝胆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胸片示主动脉结位于右侧,主动脉型右位心;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右位,左室舒张末63mm,收缩末59mm,左房36mm,右室舒张末27mm,收缩末14mm,右室流出道30mm。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镜像右位心,全内脏反位。图1A为正常连接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4岁。因频繁阵发性心悸、胸闷,持续数小时~十数小时不等入院。既往曾明确诊断为“内脏反位”。心电图(图1A)为心悸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纤细的f波,心室率绝对不等,频率最快〉120次/min。心电图特征:①Ⅰ导联呈倒影;②aVR与aVL、Ⅱ与Ⅲ导联尤如正常左右手电极线反接所致相互对换;  相似文献   

3.
镜像右位心伴预激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3个月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既往有反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体检:T36.5℃,BP120/80mmHg,P88次/min。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内侧0.8cm处,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X线检查示镜面右位心,内脏反位。彩色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镜像右位心。  相似文献   

4.
镜像右位心伴全内脏转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军  张燕燕 《心脏杂志》2007,19(3):338-338
1病例报告 刘某,女,53岁。因心慌1h入院。查体:T37℃,P78次/min,R20次/min,BP128/7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1.5cm处,心音听诊位于右侧,心率78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性,38岁。因头晕、胸闷2月,加重2天入院。体检:BP125/70mm/Hg。右侧锁骨中线内第5肋间可触及心尖搏动,心率42次/min,心律不齐。X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1岁。于1991年9月作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P—P间期0.14s,QRS时间0.08s,Q—T间期0.36s,心电轴有偏。 P_(Ⅰ、Ⅱ、avL、V_4~V_6)倒置,P_(avR、Ⅲ、avF、V_1)直立,V_(2-3)双向。QRS波在Ⅰ、avL呈Qr型,Ⅱ呈rsr′s′型(综合小波  相似文献   

7.
镜像右位心伴心房颤动及右束支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1岁.因反复头晕、心悸、气短、全身乏力、活动后加剧就诊.查体:血压120/70mmHg.心尖搏动在右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心率约70次/分,心律不齐.心脏超声示:镜像右位心,腹部超声示内脏转位.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0岁。因间歇性晕厥、心悸5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T36.8℃,P48次/min。BP130/80mmHg,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0.5cm,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哕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右位心。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2岁,临床诊断:慢性肾炎、尿毒症。心电图示:P_Ⅰ、avL倒置,P_(Ⅰ、Ⅱ)、avF、avR直立;QRS形态:Ⅰ、Ⅱ、Ⅲ、avF呈rS型,S_ⅢR_1。Ⅱ、Ⅲ、avF呈rS型,S_Ⅲ>S_Ⅱ,平均电轴-35°,avR则呈Qr型。加做右胸导联V_3R~V_6R,则表现为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R/S比值逐渐增大。ST_(Ⅰ、Ⅱ、avF、V_5R、V_6R)平直延长>0.16秒(达0.24秒)且压低>0.05mv。T_1正负双相,T_(Ⅰ、Ⅲ、aVF、V_5R、V_6R)直立,T_(avR、avL、V_3R、V_4R)对称性倒置(附图B)。心电图诊断:1.镜像右位心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低血钙图形;3.心肌损害。冠状T波。 讨论 单纯右位心从心电图上不难作出诊断。如合并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将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2岁。因体检入院行心电图常规检查。既往曾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具体疾病不详。腹部彩超示:肝脏异位,位于左季肋部。胸片示:心脏位于胸腔右侧,为右位心。临床诊断:右位心,内脏反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0岁。因左眼反复发红和痒痛1个月,视朦15d,经抗炎治疗效果欠佳入院。体查: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既往体健。临床诊断:左眼角膜溃疡。 入院后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57次/min。Ⅰ导联P-QRS-T波群倒置,类似通常Ⅰ导联图形翻转;aVL导联P波倒置呈通常aVR导联图形,而aVR呈通常aVL导联图形;Ⅱ与Ⅲ导联图形互换;胸导联V_1~V_6图形  相似文献   

12.
梁苏女 《心电学杂志》1996,15(2):100-100
患者男,40岁,因心悸3h来院急诊。既往有类似病史。体检:HRl50次/min,律齐,未闻杂音,双肺无殊。临床诊断:心动过速。即查心电图(附图A),各导联未见P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R-R间距均等,心室率171次/min。QRS波在I、aVL、V_6呈QR型,V_1呈M型,V_2—V_5呈rsR'型,V_2—V_6之R波振幅递减,加作V_(3R)—V(6R)呈Rs型,s波宽阔粗钝。T波:I、aVL、V_1—V_6倒置,aVR、V_(3R)—V_(6R)直立。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位心心电图改变。静注普罗帕酮70mg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8岁,反复频繁活动后心悸。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心脏X线三位片示:右位心伴右心室扩大,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镜像右位心伴右心室肥大。心电图示(附图为1/2电压)窦性P波顺序发生,P-P 0.72—0.88s,P-R=0.18s,QRS时间0.12s,心电轴约+30°。P波Ⅰ、Ⅱ、aVF、V_(3,5)倒置,Ⅲ、aVR、V_1、V5R直立,aVL平坦,V_2双相。QRS波群:Ⅰ呈rsR’,aVL呈QR,R/Q>1,Ⅱ呈Rs,Ⅲ  相似文献   

14.
许金兰 《心电学杂志》1995,14(2):109-109
患者男性,51岁,因心慌、胸闷、气短1周就诊.体检:BP150/100mmHg(20/13kPa),HR100次/min,缺脉,无病理性杂音.x线检查提示心影稍大,主动脉结位于右侧,右心缘相当于左心缘的弧度,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胃泡位于右侧膈下部位.B超示:肝、胆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全内脏反位.实验室检查;血清胆固醇8.5mmol/L,甘油三酯2.7mmol/L.临床诊断:右位心、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全身乏力、上楼时或活动后加剧就诊。体检:血压110/65mmHg,神志清,面色灰白伴浮肿,心尖搏动位于右胸第5肋间,心率约80bpm,心律不齐。心电图(附图)示:P波消失、可见大小不一的f波,胸导联f波清晰,RR间期不规则,最长RR间期达1.36s、平均心室率76bpm,QRS波群时限>0.12s,I导联呈QS  相似文献   

16.
镜像右位心(MID)是三种右位心(MID、右旋心、心脏右移)中最多见的一种,除X线检查示心影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外,ECG亦具特征性改变。单纯MID较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5岁,因自幼哭闹后青紫,活动力低,喜蹲踞,于2004年4月20日入院。入院前2次晕厥。查体:口唇发绀,杵状指、趾,心尖搏动位于右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右侧心前区可扪及收缩期细震颤,右侧第3、4肋间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心电图示右位心,电轴极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内,心尖指向右侧,右房、右室内径相对略大,左房、左室内径尚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1岁.因胸闷,气短2年于2009-08-04入院.近2年来患者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在当地卫生所给予治疗,具体诊治不详,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2/85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9.
赵巾国 《心电学杂志》1999,18(3):162-163
患者男性,17岁,因胸闷、胸痛1周入院.体检:BP14/10kPa(106/76mmHg),HR58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图1A)示:Ⅰ、Ⅱ、Ⅲ、aVF、V_3~V_6 P波倒置,aVR、V_1、V_2 P波直立.Ⅰ、aVL导联QRS-T波群向下.P-P间期1.04~1.24s,心房率52次/min,R-R间期0.96~1.24s,心室率54次/min,P-R间期0.12s,Q-T间期 0.42s,部分P波与QRS波群无传导关系.QRS-T波群为室上性型.V_1~V_6导联QRS波群振幅逐渐减低.将左、右手导联线互换,并加作V_2、V_(3R)~V_(6R)导联(图1B):Ⅱ、Ⅲ导联为图1AⅡ、Ⅲ导联互换,aVR、aVL为图1AaVR、aVL导联互换,V_2~V_(6R)导联R波逐渐增  相似文献   

2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痛2月"于200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劳累后突感胸骨中下段闷痛不适,伴头晕、出汗,持续约30 min,休息后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每天均有发作,性质同前,伴随症状无改变,诱发因素不明确,休息、劳累时均有发作。既往吸烟史30年,20支/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血压128/68 mmHg,心尖搏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