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颈椎创伤往往需要采用经颈后路手术,而不同内固定材料及其手术适应证、固定效果、技术难度和手术安全有所不同,需要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自2006-01~2009-12采用颈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17例颈椎创伤患者(伴脊髓损伤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近10年来,从欧州兴起颈椎后路螺钉钢板固定技术,已成为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本院自2001年开始在颈后路减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创伤的主要术式之一,近年来借助内固定(前路钢板、界面内固定等)的颈椎前路融合术已广泛开展。笔者总结了11例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Zephir锁定型钢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7~54岁,平均42.5岁。其中颈椎外伤6例,脊髓型颈椎病5例。融合节段:单节段4例,双节段5例,多节段2例。植骨方法:自体骨钛网植入7例,自体髂骨植入4例。11例均采用Zephir锁定型钢板固定。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全麻下气管插管,患者仰卧位,颈后垫一砂袋,颈椎创伤者维持颅骨牵引,常规消…  相似文献   

4.
单开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后路单开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侧块钢板固定的特点、必要性以及手术要点。方法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22例,单节段不稳15例,双节段不稳6例,三节段不稳1例。结果本组22例随访6月-1年,术后优良率达90.9%,无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椎动脉损伤、颈神经损伤及颈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单开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具有入路安全、经椎管减压彻底同时又可增强颈椎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椎头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颈椎后路手术的需要 ,便于基层专科医务人员开展工作 ,1999年 3月 - 2 0 0 2年 2月 ,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颈椎头架并应用于临床 ,共实施颈后路手术 6 0例 ,认为该头架设计合理 ,经济实用 ,可满足颈后路手术的需要 ,其研制及应用情况如下。1 结构该颈椎头架是由插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后正中人路联合使用侧块钢板螺钉和T.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在治疗下颈椎C6~C7损伤的应用。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损伤8例。其中,C6-7 6例,C7 2例。术前ASIA分级3例为C级,5例为D级。手术采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和T1椎弓根钉联合内固定。结果本组8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5~37个月),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脊髓功能均有改善,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结论经颈后正中人路联合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椎弓根钉手术在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采用Oasys颈后路内固定系 统运用个性化综合置钉法经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20例.每例均结合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及术中探查结 果实施个性化置钉.结果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获得3~12个月随访,患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影像学复查置钉 准确,无断钉与螺钉松动现象.结论 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及置钉个性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联合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累及C2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重建组与常规组,EOLP术联合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EOL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JOA评分、颈后肌群横截面积、VAS评分.结果 重建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颈椎曲度均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2年重建组颈椎曲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重建组术后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术后2年颈后肌群横截面积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LP术联合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治疗累及C2的CSM,在获得传统EOLP术一致减压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颈后肌群萎缩程度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9.
颈后路单开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选取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患者15例,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自行研制的全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内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7.18个月,平均13个月,短期内复诊,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无松动。[结论]一次完成颈后路单开门并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失稳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临床和随访资料.对其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29例,其中经颈后入路手术23例,经颈前和颈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手术全切除肿瘤28例,次全切除肿瘤1例.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1例,神经功能与术前相同8例.术后随访36.5个月,肿瘤全切除病例无肿瘤复发,全部病例颈椎稳定性良好. 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全切除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和颈椎自身的稳定性,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