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淋球菌菌株的基因多态性,了解不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选择适当的随机引物。方法以淋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淋球菌进行RAPD扩增,选择多态性好、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的随机引物,并用S38号引物对不同淋球菌基因组DNA进行指纹图谱区分。结果从Sagon公司5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经RAPD扩增出的淋球菌指纹图谱间有明显不同的DNA多态性,可对不同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论利用RAPD技术对淋球菌进行随机引物的筛选,可为今后淋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Zmu-1:DHP豚鼠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Zmu-1:DHP豚鼠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概貌,探讨随机引物PCR(RAPD—PCR)在豚鼠遗传质量检测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用RAPD—PCR法,对新培育的Zmu—1:DHP豚鼠和对照品系DHP豚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呈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第S1202号和第S1219号引物。Zmu—1:DHP品系的扩增产物无多态性变化,而且其条带与多数DHP品系的个体相同。少数DHP品系的个体呈多态性变化,并找到该品系增加和缺失的特征性条带各一种。结论:Zmu—1:DHP品系的基因纯合性及个体一致性较DHP品系高。二个品系的DNA序列存在较少差异,说明豚鼠品系间遗传结构比较接近。一旦选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RAPD—PCR法可以区分豚鼠品系,适用于豚鼠遗传质量检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的遗传变异。方法用47条引物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4个克隆株H22-H8D8,H22-H2G4,H22-H2E10,H22-H2C4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47条引物均能扩增出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多为4~10条,片段大小在200~2000 bp之间。其中4条引物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表现为带的有无、移动和强弱差异。结论RAPD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基因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用RAPD-PCR技术鉴别中国不同纬度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嗜人按蚊与大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海南,四川,江苏三地嗜人按蚊标本并传代培养,优化蚊基因组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的条件,筛选5条RAPD引物,结果:筛选出1条适合三地嗜人按蚊的引物并制定出了稳定的RAPD图谱,建立了RAPD-PCR分析嗜人按蚊种型的方法。结论:不同纬度三地嗜人按蚊大部分谱带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谱带数不一定相同,且少数谱带是完全不同的,初步表明我国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从而为解释海南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为何与大陆嗜人按蚊不同从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clymorphic DNA,RAPD)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s等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分子标记技术。RAPD技术是建立在PCR技术的基础上.用一系列(通常数百个)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一般为10bp)作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单引物扩增。  相似文献   

6.
三个鼠源性肿瘤细胞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鼠源性肿瘤细胞系基因组不稳定程度或基因组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用145条RAPD引物对鼠源性Lewis肺癌、SCC891乳腺癌及B16黑色素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照相。结果:145条引物绝大多数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多数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呈单态性,在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之间无差异。部分引物扩增出的DNA序列在肿瘤组织与其相应正常组织间存在差异,表现为多态性,即肿瘤组织与其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片段相比,出现带的缺失、增加、移动和强度变化。扩增Lewis肺癌的105条引物中有25条表现多态性;扩增B16黑色素瘤的105条引物中有24条表现出多态性;扩增SCC891乳腺癌的120条引物中有18条表现出多态性。结论:RAPD扩增结果表明三个恶性度较高的瘤株,其基因组损伤程度亦较高,表现为基因拷贝数的增加或等位基因的丢失,进步证实了细胞的癌变与基因组某些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PCR—RAPD反应体系,提升细粒棘球蚴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遗传多态性研究的稳定性,为研究细粒棘球蚴的分类学以及包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细粒棘球蚴基因组DNA,用单因素筛选方法建立PCR—RAPD分析体系。结果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方法提取细粒棘球蚴基因组DNA质量高,适用于PCR—RAPD扩增分析;在25μL体系中,RAPD—PCR扩增反应各成分的最佳浓度为:dNTP0.2—0.3mmol/L、Taq酶2.5U、随机引物0.8—1.4μmol/L,模板为60ng。PCR扩增最佳条件为:95℃预变性5min;94℃变性30s、32℃退火45s、72℃延伸1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初步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带型丰富的随机引物。结论酚-氯仿适用于提取细粒棘球蚴基因组DNA,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和筛选出的随机引物适合进行细粒棘球蚴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分析新疆药用桑树资源9个栽培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 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用这10个引物做RAPD扩增,应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扩增出1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1个,多态比例为84.26%,各群体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另外,获得药桑的8个特异位点。结论 RAPD分析结果与新疆药用桑树资源植物的遗传关系的传统划分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用RAPD技术分析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RAPD技术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DNA多态性并对其分型。方法 用两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3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3株其它病原性大肠艾希氏菌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结果 共得到12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经统计软件SPSS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个不同的分类树状图。结论 RAPD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分辨力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RAPD技术检测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的遗传变异。方法:小鼠肝癌H22细胞的4个克隆株H22-H8D8、H22-H2G4、H22-H2E10、H22-H2C4,用47条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凝胶分析系统观察结果并照相。结果:47条引物均能扩增出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多为4-10条,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4条引物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表现为带的有无、移动和强弱差异。结论:RAPD技术可以用来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克隆株进行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曲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种质鉴定、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随机引物对10个红曲菌株进行RAPD分析,从中筛选出63特征性好,多态性高的RAPD图谱,用NTSYS-PC-2.1软件进行同一性和差异性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红曲分离株间的同一性平均73.32%,表明它们的遗传背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RAPD聚类结果与菌株的形态差异相关,表明RAPD分子标记进行菌株鉴别与传统形态分类鉴别结果基本一致,鉴别能力较强。[结论]基于RAPD多态性的遗传分析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红曲菌的遗传背景差异,为分类鉴定、种质起源和系统进化提供辅助手段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花种质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种内变异,为红花种质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浙江等9省采集的红花22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APD特征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将红花22个品种分为7个类型.RAPD聚类分析表明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北方,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PCR结果极为相似,而南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性较大.结论:红花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本研究结果为红花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韩庄地区三带喙库蚊生态习性,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勺捕法调查三带喙库蚊幼虫孳生地,人帐诱法调查三带喙库蚊成蚊季节消长夜间活动规律。结果秧田中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最高,其次为稻田和苇塘。成蚊5月份出现,7月份达峰值,11月份消失;成蚊在整个夜间均有活动,上半夜出现刺叮活动高峰,凌晨再次出现活动小高峰。结论三带喙库蚊幼虫密度易受孳生地水体和水生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成蚊及幼虫的防制应结合当地自然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来自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形态和不同生理生化特性的六株钝顶螺旋藻的系统进化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试图从DNA水平探讨它们长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作用下遗传进化关系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螺旋藻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及正确地进行种间分类提供参考.方法: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ITS序列对六株不同来源螺旋藻进行扩增,利用PopGen32、MEGA 5.0等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进化地位的比较.结果:RAPD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六株螺旋藻分为两大枝,FACHB-HY独为一枝与其他五株亲缘关系最远.Spi-wz、FACHB-350、FACHB-793、FACHB-904和FACHB-834聚为一枝,而FACHB-834与其他四株的关系较远,Spi-wz和FACHB-904、FACHB-793和FACHB-350亲缘关系最近,ITS基因的同源性比较结果与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一致.结论: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螺旋藻株在长期的进化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上存在有差异,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和种资资源的多样性.RAPD分子标记和ITS序列同源性聚类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树鼩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树鼩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遗传标记分析方法,了解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条随机引物进行优化,筛选出能有效用于树鼩群体遗传分析的RAPD位点,对48只树鼩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应用Popgene 1.32与RAPDistance Package Version 1.04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树鼩的群体遗传特性。结果20个RAPD引物共检测到113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5.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69个(占61.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307,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9~0.2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693。雄性群体的遗传多态度(H0)(0.1864)略高于雌性群体(0.1470),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667;树鼩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48.29%,而雌、雄群体间为51.71%。NJ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T15、T33和T47号树鼩个体聚类成一大类,其余45只树鼩个体聚成另一大类,雌、雄个体呈相互交叉现象。结论实验所筛选的随机引物可有效用于中缅树鼩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本树鼩群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丹参主要居群的遗传关系及药材的道地性问题。方法 选择丹参主要产地样本44个(包括9个居群样本),进行RAPD分析,得到的扩增条带用NTSYS-pc和AMOV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从100多个引物中选择出11个多态性强和重复性好的引物,扩增得到129条带;(2)不同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为20.9%-55.0%;(3)用UPGMA法得到所有样本的聚类图,可分为6个主要分支组和3个组外个体,其中四川中江居群的5个样本聚为一组,并与其他样本遗传距离较大;(4)按产地分组,遗传差异的80.44%存在于居群内,8.29%来自于组内居群间,11.27%的遗传差异来自于组间。结论 (1)丹参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2)山东和河南的栽培居群栽培种源来自于当地野生居群,尚没有进行人工选择,丹参酮ⅡA等成分的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条件不理想;(3)地区间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均衡,四川中江和河北承德居群与其他居群距离较远;(4)丹参的道地性的确定应当依据现代的优质药材评价系统,山东和河南产的丹参也可主为是丹参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DNA分子水平上探讨当归药材道地性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8个当归样品,提取其基因组DNA,并进行PAPD分析。对筛选出的10个引物的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8个当归样品的聚合树状图。结果 显示地理分布距离越小,当归的遗传差异越小;反之,越大。但生态环境特别是小生境对当归遗传差异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结论 为我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当归药材道地性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袁菊红  孙视  彭峰  冯煦  夏冰 《医学教育探索》2007,(10):1555-1561
目的研究石蒜属4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一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用ISSR和RAPD标记分别对不同采集地的37份石蒜属植物(石蒜18份、中国石蒜10份、换锦花5份、忽地笑4份)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1)16条ISSR和17条RAPD引物分别扩增出229和215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5.59%和69.77%,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2)ISSR和RAPD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分别为0.5459~0.9345,0.6419~1.0000,平均为0.6836,0.7428。两者相关系数r=0.8582,达极显著水平。(3)ISSR和RAPD标记的分子聚类结果相近,两种标记均能准确地把不同来源的材料先按种聚类,种间的分子分类结果与传统经典分类相符;种内不同采集地材料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4)用POPGENE3.2分析的种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与用AMOVA进行的遗传变异巢式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两种标记均可用于石蒜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虽然ISSR标记在种间遗传多样性检测上分辨力较RAPD标记低,但ISSR标记能检测到更高的种内遗传差异性,更适合种下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对大耳白黑眼兔(white hair black eyes rabbit,WHBE rabbit)、日本大耳白兔(Japanese white rabbit,JW rabbit)和新西兰兔(New Zealand white rabbit,NZW rabbit) 3个实验兔品系进行遗传分析。方法 选用90只实验兔的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实验兔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 3.2统计软件对3个品系的扩增条带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1) 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3个品系实验兔共检测到493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00 ~1800 bp之间,筛选的25个引物中,其中16个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品系共同的DNA条带,也可扩增出WHBE兔特有的特征条带;(2) WHBE兔位点数为234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66个,多态位点比为70.94%,JW兔位点数为228个,其中多态位点数122个,多态位点比为53.51%,NZW兔位点数为231个,其中多态位点数94个,多态位点比为40.69%;(3) 三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85,0.2222和0.1905;(4) JW兔和NZW兔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43,其次为WHBE兔和JW兔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04,WHBE兔和NZW兔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7862。结论 结果表明WHBE兔与JW兔和NZW兔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应用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实验兔不同品系之间以及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西、云南和河南三地旋毛虫核糖体大亚基(mt—lsr RNA)基因差异,确定三个分离株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分别提取三地旋毛虫分离株基因组,特异性扩增mt—lsr RNA基因。对三地旋毛虫及Genbank已知的旋毛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研究。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4株旋毛虫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同时收集三地的地理气候等信息,分析三地旋毛虫系统发生关系。结果广西旋毛虫分离株和云南旋毛虫分离株、河南分离株的mt—lsrRNA基因高度相似,在407个碱基对中,三地旋毛虫分离株与Genbank中T.spiralis序列相比,基因序列相似度很高,三个分离株在同一个位点发生T—C变异,此外,河南旋毛虫分离株在376位发生1个T—A变异。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广西分离株与云南、河南分离株及Genbank中的T.spiralis在同一分枝,进化距离为0.0000,自引导值为100,高度同源。三地旋毛虫与其它种类旋毛虫分于不同分枝,相距较远。结论三地旋毛虫分离株均为同一虫种,即T.spirilas,虽然宿主、地理环境及气候等因素不同,但进化差异小,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