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缩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556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4例,实验组2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案,麻醉前常规禁食8h,禁饮6h.实验组术前常规禁食4~6 h,禁饮2h,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口渴、饥饿感、疲乏无力、哭闹、术中呕吐及误吸、体温、缺氧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测量胃液pH值及血糖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口渴、饥饿感、疲乏无力程度、哭闹、体温≥38.0℃、缺氧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糖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胃液pH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呕吐及误吸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择期手术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4~6 h和禁饮2h是安全的,没有增加胃液pH值、术中呕吐及误吸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禁饮、禁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燕如 《全科护理》2012,10(17):1543-1544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饮食的最佳时间及长时间禁饮食对婴幼儿机体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术前采用新的禁饮食方法,即母乳喂养的患儿术前禁食4h,其他患儿术前禁食6h,术前禁饮2h,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术前禁饮食方法,即术前禁食12h,禁饮4h~6h,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呕吐或误吸,术后呕吐、饥饿、口渴、脱水哭闹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术后饥饿、口渴、脱水及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择期手术在术前禁食4h~6h,禁饮2h可减轻患儿不适,满足其机体需要;禁饮食时间过长可导致患儿脱水及低血糖、哭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术前的最佳禁食方案,以减少长时间禁食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将64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实验组术前禁食8 h,手术前2 h在专业护士指导下饮水100 m。l观察两组患者口渴、饥饿感、焦虑、疲乏无力程度、术中呕吐及误吸的情况,两组胃液和pH值的变化,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口渴、饥饿感、焦虑、疲乏无力程度,实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中呕吐及误吸、胃液和p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儿童择期手术在术前8 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 h口服100 m l清水,能增加患儿舒适感,改善患儿的健康状况,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36个月择期手术患儿术前适当的禁食禁饮时间新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让患儿更加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方法 将1~36个月104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患儿接受新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比较2组患儿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家长焦虑状况及术中、术后患儿的呕吐或误吸情况.结果 患儿术中、术后呕吐及误吸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及家长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禁食4~6 h,禁水3 h对择期手术患儿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36个月择期手术患儿术前适当的禁食禁饮时间新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让患儿更加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方法 将1~36个月104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患儿接受新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比较2组患儿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家长焦虑状况及术中、术后患儿的呕吐或误吸情况。结果患儿术中、术后呕吐及误吸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及家长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 前禁食4~6h,禁水3h对择期手术患儿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两种术前禁食禁饮方案对择期剖宫初产妇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住院择期行剖宫产的3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快速康复)采用术前禁食6h、禁饮2h方案,对照组(常规禁食禁饮)采用传统常规的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初产妇围术期低血糖反应、术前和术中残余胃液量、术前舒适度、术中呕吐和麻醉误吸、术后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术前残余胃液量和术前口渴、饥饿、心慌疲乏无力、焦虑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1例初产妇发生术中呕吐、麻醉误吸;两组术中残余胃液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适当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限是安全可行的,不仅降低了围术期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术前舒适度,并未增加术中、术后风险和并发症,还利于剖宫初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提早、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短小儿心脏手术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禁食12 h、禁饮4~6 h;观察组于术前禁食6 h,麻醉前2 h可饮糖水或者无渣饮液100~150 mL。比较2组患儿有无口渴、饥饿、脱水,术中有无恶心、呕吐及误吸。结果观察组在缩短禁食、禁饮时间的情况下并未增加发生呕吐、误吸的危险,同时此期间患儿口唇干燥、泛白或出现哭闹不止现象,年长儿诉口渴、饥饿感低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于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饮;对照组为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观察两组病例术前体温、哭闹及术中、术后发生呕吐或误吸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例术前体温升高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术前哭闹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病例术后体温升高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呕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手术婴儿实施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饮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腹部择期手术术前新禁食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术前新禁食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使病人更加顺利地度过术后康复期。方法将489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按手术时月份的单、双月分为两组,实验组252例采用新禁食方案,即术前至少6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h在专业护士指导下口服糖水500ml(含蔗糖50g),然后禁液体饮食;对照组237例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食方法,即在术前12h禁固体饮食,术前6h禁任何液体饮食。比较两组禁饮、禁食时间,术中、术后胃液量和呕吐或误吸,术后肺炎,手术前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SAS评分,以及口渴、饥饿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前、术中胃液量,术中、术后呕吐或误吸,术后肺炎,手术前后血糖、胰岛素定量等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均>0.05);禁饮、禁食时间较对照组短,SAS评分,口渴、饥饿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对照组术后胰岛素抵抗明显,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的同类数据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禁食方案既未增加术前、术中的胃液量,也未增加术中、术后的误吸率,因此是安全的;同时,新禁食方案有助于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心理压力和口渴、饥饿感,较传统禁食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快速康复外科缩短禁食时间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前缩短禁饮禁食时间与术后早期进饮进食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2例胆囊结石需做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6 h,术后24 h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饮进食.观察组52例患者应用FTS理念术前禁食6h,禁饮2h,术后6~8 h后即进食低脂流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低血糖的发生率及患者口渴、饥饿感程度,术中呕吐及误吸的发生率,术后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及腹围变化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术后呕吐、腹胀及术前、术后腹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低血糖及口渴,饥饿感的发生率,住院总天数,总费用,术后输液量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缩短禁饮禁食时间与术后早期进饮进食的安全可行,可以减少患者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术前不同禁饮时间对手术开始前残留胃液量、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禁饮时间分为3组:2~4h组、4~8h组和>8h组。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前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口渴、饥饿的不适程度进行评分;常规全麻诱导并气管插管后置入多孔鼻胃管抽吸胃液,测定胃液量及pH值。结果:禁饮时间2~4h组和>8h组各有1例患者焦虑评分分别为51分和57分,将其剔除出研究组,故3组分别有21、22、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组在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焦虑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残留胃液量分别为(20.0±4.5)mL、(19.8±2.4)mL和(24.3±2.6)mL;胃液pH值分别为(1.7±0.1)、(2.1±0.3)和(1.7±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口渴及饥饿评分分别为(1.7±0.3)分、(1.0±0.3)分,(3.5±0.5)分、(3.5±0.6)分,(4.2±0.6)分、(4.8±0.8)分;2~4h组口渴、饥饿评分较4~8h组及>8h组显著降低。结论:术前禁饮时间2~4h及以上对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开始前残留胃液量及其pH值无显著影响,禁饮时间短可降低患者口渴和饥饿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2.
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术后饮食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在全身麻醉手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使患儿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恢复期。方法将52例4个月至6岁的唇腭裂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手术后实行早期饮食指导,对照组患儿手术后实行传统方法饮食指导。结果两组进食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清醒1h后1:3渴、饥饿、哭闹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消化道反应及误吸率无增加。结论唇腭裂患儿麻醉清醒后早期进食是安全可靠的,可同时减轻患儿口渴、饥饿和哭闹,有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探讨围手术期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与术后早期进食进饮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优化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收治的择期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所制订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比较两组实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口渴评分、饥饿评分、哭闹情况,术中误吸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时间明显缩短(P<0.001),术中误吸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口渴、饥饿评分及哭闹率较对照组低,家长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围手术期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与术后早期进食进饮的饮食方案安全可行,可以减少患儿不适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不置胃管及早饮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予以安置胃管,禁食、禁饮,保留胃管至肛门排气、排便后再进食水;观察组除外科护理常规外,不安置胃管,术后6h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在医生指导下协助患者每4h饮一次温开水,每次10~20ml,对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呼吸道感染、吻合口瘘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下床时间早,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咽喉疼痛、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吻合口瘘、腹胀发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不置胃管及早饮水是安全可行的,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王宗云 《全科护理》2012,10(17):1546-154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法,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禁食、禁饮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口渴与饥饿感、术中呕吐及术后腹胀、口渴、饥饿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输液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呕吐、术后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前与术后口渴、饥饿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病人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缩短了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病人术后能早期进食进饮,增加营养,加快了病人康复速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先心病患儿术前准备中简单易行的动脉血样采集方法。[方法]选取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血气标本采集时机选择在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后;对照组在常规入院后次日上午清醒时,比较两组患儿采血前、中、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成功采集血气标本时患儿哭闹持续时间及完成采血时间。r结果]两组患儿采血前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采血中及采血后1rain、5rain、10rain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成功采集血气标本患儿的哭闹时间及完成采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合氯醛镇静后采集血气标本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术前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苏倩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9):635-63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心功能为Ⅱ、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一般资料及口渴感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得分为(2.74±1.44)分;88.62%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口渴感;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口渴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利尿剂、仅使用传统利尿剂及使用利钠肽的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平衡量和24 h入量与口渴感程度呈负相关,呼吸困难程度和24 h出量与口渴感程度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口渴感,且口渴程度较明显,其口渴程度随24 h平衡量增加而减少,随呼吸困难程度增加而增加;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口渴感越明显;使用利尿剂会导致患者的口渴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