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患儿1283例,分析影响患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283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共发生静脉炎78例(6.08%)。发生组出生时体重<3000 g、出生前孕周<37周、下肢留置、药液pH<5或>9、留置针时间>5 d、抢救时留置针及未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肢是否留置、药液pH值、留置针时间、留置时机为患儿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静脉炎与患儿出生时体重低、出生前孕周短、下肢静脉留置、药液pH<5或>9、留置针时间长、抢救时置针、未一次性穿刺成功等因素相关,综合防范可降低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儿科控制医院感染静脉留置针标准化操作规程,通过培训指导、过程监测,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导致儿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检索有关文献,制定并实施静脉留置针标准化操作规程。结果实施干预后,儿科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和血行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推行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化操作规程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易于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及早发现和处理相关感染,从而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保留时间对预防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时致静脉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9月医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按输液指南保留72~96 h(按照传统方法留置);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每天输液结束即拔除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液体外渗隐患的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液体外渗隐患的发生率为1.67%,静脉炎发生率为3.3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以防止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后引发的血管损伤,保障输液安全,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7例住院患者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浅静脉输液,观察浅静脉留置时间、细菌学监测、静脉炎发生率、不同封管方法对于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等指标.结果:本组进行浅静脉穿刺117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 d,平均7 d;对留置时间超过5 d 静脉留置针拔除,以无菌剪刀剪下后放入无菌培养管,进行细菌培养72 h均无细菌生长;静脉炎发生率为14.5%;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160次,其堵管发生率为8.1%、6.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型静脉留置针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减少局部渗液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发生静脉炎2例,品管圈活动前发生静脉炎16例,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5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小儿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对患儿的性别、年龄、药物的刺激性、输液量、静脉留置针时间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中对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500例患儿中共92例(18.40%)患儿发生静脉炎,其中1级静脉炎59例(11.80%),2级静脉炎21例(4.20%),3级静脉炎12例(2.40%)。发生静脉炎组患儿的平均年龄(39.8±22.7)个月,明显小于未发生静脉炎组(61.2±23.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与患儿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儿的年龄、药物的刺激性、输液量、静脉留置针时间和穿刺部位明显相关(P0.05)。结论小儿留置针输液的静脉炎发病原因和机制较为复杂,危险因素较多,应通过规范操作,合理选择穿刺针、穿刺部位,把握液体输注的速度、用量和时间,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的两种使用方法在预防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首次化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静脉留置针非留置60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60例,首次化疗结束后总结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在预防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中有显著效果。结论使用化疗药物应用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门诊输液中心开展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在门诊输液中心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205例成人患者(门诊成人组)、795例患儿(门诊小儿组)与300例儿科住院患儿(儿科住院组)、200例综合内科患者(综合内科住院组)进行安全因素的比较,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诊小儿组与儿科住院组、门诊成人组与综合内科住院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脱管、堵管、静脉炎、脱管出血>2 ml等不安全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中心开展静脉留置针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方便安排用药时间,提高药效,减少花费;同时可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轮候时间,增加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择静脉留置针患者142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相关血液学指标、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对其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强迫法建立模型,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本组发生静脉炎51例,发生率为35.9%。静脉炎发生与患者性别、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关;与年龄、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封管方法均无关。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大,女性较男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应尽可能缩短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时间,并加强对留置静脉留置针的女性患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我院的静脉治疗质量,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针对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归类,分析查找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后,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2.
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静脉炎者并不少见。我们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儿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 10 0例 ,男 5 2例 ,女 48例。2 结 果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见表 1。表 1 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夏季患儿置入留置针的最佳部位。方法将2009年6—8月360例住院患儿根据床号分成头皮静脉组和大隐静脉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大隐静脉组患儿静脉炎、留置针脱管、药液外渗、意外拔管、皮肤糜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头皮静脉组,留置针有效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季患儿取大隐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较头皮静脉发生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易霞 《当代护士》2016,(12):75-7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减少儿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提高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在儿科住院且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儿童患者100例,按知情同意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发生静脉炎、堵管、局部渗漏和意外脱管情况及满意度调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家长对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患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吉莉  王玲 《天津护理》2019,27(1):100-102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在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至12月门急诊儿童输液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及其家庭15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维护静脉留置针。将2017年1至4月门急诊儿童输液室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及其家庭161例为观察组,采用医院-家庭联动护理进行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儿液体渗漏、针头脱落、导管堵塞、静脉炎等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服务满意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在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应用后,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外周浅静脉组采用常规方法,腋静脉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在留置后24h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脱管发生的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留置112例次,置管后24h,17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3例次,静脉炎3例次,堵管1例次;外周浅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324例次,置管后24h,281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89例次,静脉炎68例次,堵管8例次,脱管16例次。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后24h,留置失败的原因为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和脱管,且腋静脉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均比外周浅静脉组低。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静脉留置针病人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以便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120例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带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固定使用3M一次性透明敷贴。结果 本组120例病人,发生静脉炎总共17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4.16%。结果显示(1)静脉穿刺部位为近心端的静脉炎发生率为6.57%,远心端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7.27%。(2)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炎发生率为32.56%,输入非刺激性药物静脉炎发生率为3.89%。(3)输入液体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22.72%,输入液体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3.70%。(4)留置时间>7天静脉炎发生率为19.14%,留置时间5~7天静脉炎发生率为15.89%,留置时间< 5天静脉炎发生率为2.56%。结论 静脉炎的发生与远端静脉穿刺、输入刺激性药物、液量大及封管药物、封管技术等有关。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提高护理操作技术及健康教育可以影响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以便于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软管两种不同留置长度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试验组110例。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按照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将软管全部置入血管,试验组则将软管外露1~2mm。比较2组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堵管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27.45%比12.73%,18.63%比6.36%,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将软管外露1~2mm,能减少堵管及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改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降低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实验组124例用BD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24例用一次性输液针输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24G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可以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儿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儿科静脉留置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9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组患儿均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肝素帽,观察组采用分隔膜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记录2组患儿留置针留置天数,对比患儿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留置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留置针脱落、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静脉炎和导管堵塞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置管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巡视护理力度,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对提高患儿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