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外线扫温枪在老年科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的老年患者200例,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对照组)和红外线扫温枪测腋部、额部、颈部、内关体温(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测量体温时间与终末消毒时间,5种方法测温效果,患者与护士对红外线测温仪测额部、颈部及内关部位测量使用的认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测量体温时间与终末消毒时间分别为(0.1±0.0)与(0.5±0.0)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1,49.71;P<0.01)。红外线扫温枪测额温与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外线腋温、颈温和内关温测量与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护士对红外线测温仪测颈部及内关部位较认可。结论红外线扫温枪测颈温和内关体温与水银体温计具有同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准确、损伤小的测量体温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正常人和门诊患者共计349例,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前额温度和内关温度。结果 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结果与腋温值有一定差异,内关温与实际腋温的偏差小于前额温。结论 用红外线测量仪测量内关也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筛查发热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红外鼓膜体温计(简称耳温计)测量体温的可行性。方法按便利抽样法抽取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某院儿科住院患儿860例,用耳温计测量患儿耳温,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儿腋温、肛温。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3种方法测量体温的数值及测量时间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患儿的耳温和腋温、肛温的随机区组间的方差分析比较,发现3种方法所测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耳温与肛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8,P〉0.05),但耳温与腋温、腋温与肛温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360,t3=-0.0498,均P〈0.05)。测量腋温、耳温、肛温所耗时间分别为10min、3s、3min。结论耳温计可以代替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且更省时、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三种测温法测量体温,探讨获得一种准确、快捷、安全适合高龄患者测量体温的方法。方法 选择在本院老年医学一科住院不能配合测口腔温度的高龄卧床患脑血管病患者140例,在同一时间分别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和肛温、采用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额温,每位研究对象均采用三种方法测量体温。以肛温值为标准,对照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结果 三种方法体温测量数据显示,腋温较肛温测量数值高0.3℃(P﹤0.05);额温与肛温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温较腋温数值高0.25℃(P﹤0.05)。在测量时间上比较,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少于腋温和肛温测量时间 结论 使用非接触式电子电子体温计为高龄卧床患者测量体温准确、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外线额温枪、红外线耳温枪、水银体温计在精神障碍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52例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红外线耳温计测量耳温,同时用红外线额温枪测量额温,连续测量3d.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3种体温计测量出的体温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数据结论和优缺点分析,红外线额温枪更适用于精神障碍患者体温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红外线快速耳温计在精神科临床应用准确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腋温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夏、冬两季随机抽取982例次患者,夏季450例次,冬季532例次。其中发热患者190例次作为发热组,正常体温患者792例次作为正常组。发热组夏季发热患者82例次,冬季发热患者108例次。对正常组患者于14:00同时用2种测温计为患者测温,对发热组患者分别于6:00、14:00、22:00采用2种测温计进行测温,并对夏冬两季所测体温值进行比较。结果夏冬两季对正常体温组患者采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得的耳温比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所测的腋温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冬两季早中晚不同时间段对发热组患者采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得的耳温比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所测的腋温也略高,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同样准确和稳定。精神科临床使用红外线快速耳温计测温数据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种体温计在门诊预检中测量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在本院门急诊的测量体温的患者500例,分别采用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比较2种测量方法的体温测量效果与测量时间。结果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与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银体温计测腋下体温与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花费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可以实现测温准确、节省临床护理及患者就诊的时间和减少汞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最佳的体温测量方法及水银体温计肛温测量的最佳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483例新生儿同时测量肛温(分别用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电子体温计)、背温(水银体温计)及耳温(耳温仪),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0.5min、1min、1.5min、2min、3min时肛温。结果肛温高于其他温度约0.2~0.3℃,腋温、背温及耳温相互之间的差异0.1℃,且腋温背温耳温;电子体温计测量的肛温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n时的肛温与3min时的肛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体温计可代替水银体温计;新生儿非侵入性测温方法中建议首选腋温测量法,水银体温计测肛温时间可缩短至2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液晶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婴幼儿体温测量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一种准确、安全、便捷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儿科住院的婴幼儿360例,于患儿安静状态下,用液晶体温计测量其一侧腋温,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另一侧腋温或直肠温。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这2种体温计测温值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体温计在同一时间所测得的腋温值无显著差异;水银体温计直肠温减去0.7℃后所得值与液晶体温计腋温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应用液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方法准确、安全、便捷,既可避免汞对环境污染的危险性,又易得到患儿及家长的配合,提倡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外耳温仪测温方法在肿瘤化疗病区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随机选择肿瘤化疗病区200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耳温(左耳和右耳)与口温、腋温及肛温的测量,并进行测量结果的比对。结果红外耳温仪所测得的耳温比同时、同一患者用水银体温计测得的肛温略低,比口温稍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温明显高于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耳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线耳温仪和水银体温计测温一样准确、稳定,但红外线耳温仪还具备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省时省力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外线额温测量仪在提高老年科患者体温测量正确性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3~4月的老年科住院患者62例,436人次进行红外线额温与水银温度计腋温的同时测量,比较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红外线额温与水银温度计腋温的平均差值为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额温测量能客观反应患者的体温值,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不需要患者配合、无交叉感染和汞污染危险等优点,红外线额温测量仪适合在老年科使用,可为护理信息电子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接触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在儿科发热门诊患者的体温筛查中的临床测温效果,以寻找出一种对于儿科患者来说方便快捷、安全准确的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发热患儿1334例,同时分别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患儿的腋温,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量仪测量患儿颈部温度和额温,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为(38.374±0.407)℃,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额温为(37.828±0.416)℃,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颈部温度为(38.466±0.419)℃。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颈部温度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均数较为接近。结论应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测量儿童颈部温度可取代测量额温进行体温筛查,且较能准确地筛查出发热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急诊室预检分诊快速准确测量体温的方法。方法:对303例急诊就诊病人同时用玻璃水银体温计测量口温和耳温计测量耳温,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体温仪测量结果,用相关系数来描述两种体温仪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口温与耳温比较t=-0.192,P=0.848,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r=0.944,P<0.001。结论:耳温计能正确测量体温。合理选用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有助于急诊室预检分诊中体温的快速准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体温的可行性。方法测量2009年9—12月神经内科316例住院患者的耳温、口温、腋温,对比同组患者左右耳的温度,比较耳温与口温、腋温的差异。结果患者左右两耳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耳温、口温和腋温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任何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耳温测量仪可以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测量体温,能较好反映患者体核温度,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水银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测温结果 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需体温监测的ICU住院患者98例,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和用红外体温计(根据使用说明,校正后额部或耳垂后温度相当于腋窝温度)测量额部温度和耳垂后温度,记录3个部位所测温度值.结果 对参与研究的全部98例患者总体来说,3个部位体温测量值比较差异显著,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2~0.5 ℃,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17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8.0~38.9 ℃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5~1.1 ℃,从临床角度考虑,3个部位体温差别有临床意义,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30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7.0~37.9℃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2~0.7 ℃,可以认为腋温>耳温>额温;对于51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5.0~36.9 ℃的患者,3个部位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3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为0℃,可以认为2种方法 所测3个部位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在正常范围(35.0~36.9 ℃)的患者,可使用红外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测温.水银体温计测量腋窝温度37.0℃以上的患者,尚不能使用红外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测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对体温测量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共测量616例次患儿,其中早产儿218例次,足月儿102例次,监护室患儿296例次。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腋温,同时用肛表测量患儿直肠温度。结果在同样的测量部位,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测量数值无显著差异,直肠温和腋温的差值在0.67-0.93℃。新生儿的腋温和直肠温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在临床上,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安全、可行,数据可靠,新生儿可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  相似文献   

17.
电子体温计在儿科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对体温测量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共测量616例次患儿,其中早产儿218例次,足月儿102例次,监护室患儿296例次.用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腋温,同时用肛表测量患儿直肠温度.结果 在同样的测量部位,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测量数值无显著差异,直肠温和腋温的差值在0.67~0.93℃.新生儿的腋温和直肠温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安全、可行,数据可靠,新生儿可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  相似文献   

18.
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效果,寻找一种准确、快捷、安全的体温测量方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在本院产科住院产妇共1500例,分别应用汞式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电子体温计测量耳腔温度、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测量体表温度,每例产妇均应用3种方法测体温,合计4500次。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效果、所花费的时间。结果 3种方法体温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汞式体温计与电子体温计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与其他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比汞式体温计及电子体温计测量值低;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与汞式体温计呈直线正相关。结论临床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准确、安全、有效的,并可节省临床护理时间及减少汞对环境污染的危险性,优于汞式体温计测量体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外线快速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16例患者同时测量口腔温度与耳温,对数值作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在不同年龄段、室温段、口腔温度段条件下口腔温度、耳温的差异。结果不同条件下,口腔温度与耳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水银体温计所测得的口腔温度为标准,耳温计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口腔温度的符合率为95.8%。结论红外线耳温在临床上可准确真实地反映体温情况,耳温与口腔温度一致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临床变色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NICU病房患儿体温的一致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16位新入本院NICU的患儿,在用变色体温表测腋温的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腋温,对比两种体温表测得的结果。结果变色体温计测量的体温和水银体温计测得的体温在精确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色无汞体温计测量体温更安全,更适合在儿科NICU病房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