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建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10例,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拇长屈肌腱;B组10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屈肌腱术后评定标准(Kleinert)评定,A组优良率为90%,B组优良率30%。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对伤后时间超过8周的Ⅱ、Ⅲ区拇长屈肌腱损伤首选修复方法是行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术。  相似文献   

2.
陈星隆 《中国骨伤》2005,18(4):231-232
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仍是肌腱外科的一个难点,但随着人们对肌腱愈合机制从外到内的重新认识,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不管从手术时机、手术切口,还是从手术方法的选择,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疗效,又上了一个台阶。从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切割性损伤38例,术后配合早期保护下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科手屈肌腱Ⅱ区陈旧性损伤17例20指。结果 术后16例19指经6 ̄30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68.42%。结论 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具有切割伤多见、容易漏诊、容易漏诊、一期修复适应证广等特点;显微技术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或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治疗较困难,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恢复欠佳,是目前手外科中较难解决的问题.2007年1月-12月,我科治疗6例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术后使用动力支具行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拇指屈曲功能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屈指浅肌腱移位治疗屈拇长肌腱损伤。结果:经美国手外科学会T-A-M法评定,术后1.5年随访,优良率90%。结论:屈指浅肌腱移位治疗屈拇长肌腱Ⅱ、Ⅲ区陈旧损伤和肌腱损伤缺损患应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Ⅱc区屈肌腱粘连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7例50指Ⅱc区外伤后只修复指深屈肌腱并出现粘连的患者进行手术松解。其中18例33指扩大松解Ⅲ区肌腱,9例17指除了扩大松解Ⅲ区肌腱外,并松解Ⅳ区肌腱。结果 27例经3~9个月的随访,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5例、良10例,优良率达92.6%。结论对于只修复指深屈肌腱的Ⅱc区屈肌腱粘连,除彻底松解鞘管内粘连的肌腱外,对Ⅲ区甚至Ⅳ区的肌腱术中同时探查松解,可提高治疗Ⅱc区屈肌腱粘连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及早期康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5例(163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早期显微修复术,术后早期带支具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07指,良40指,中12指,差4指,优良率为90.2%。结论早期显微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配合术后早期带支具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多束法缝合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4年9月,对87例(189指)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多束法缝合修复屈肌腱,术后早期行半弧主动屈伸练习。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21~69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锐器切割伤34例,电锯伤47例,机器挤压伤6例。损伤指别:示指64指,中指75指,环指45指,小指5指。受伤至手术时间1~6 h,平均4.5 h。使用Strickland-Glogovac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8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功能评价获优143指,良29指,可15指,差2指,优良率91%。1例出现屈肌腱再断裂。结论多束法缝合肌腱结合术后早期半弧主动屈伸是一种治疗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肌腱移植加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应用肌腱移植加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36指屈肌腱陈旧性断裂患者,采用肌腱移植加医用可吸收生物膜包裹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7例36指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3个月),按Strickland和Glogovac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优10指,良17指,一般和差共9指;优良率为75%.术后无一例发生肌腱再次断裂.9指效果一般和差者再次行肌腱松解术后3个月随访,优2指、良4指、一般和差共3指,总的优良率为92%.结论 肌腱移植加可吸收生物膜包裹修复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断裂,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肌腱牢固的缝合、可吸收生物膜的应用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手屈肌腱损伤的特点和二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二期修复小儿手屈肌腱损伤15例17指,其中:食指4条,中指8条,环指3条,小指2条;损伤区:Ⅰ区4指,Ⅱ区11指,Ⅲ区1指,Ⅳ区1指。11指Ⅱ区损伤中,8指有腱鞘缺损,取同侧上臂内侧筋膜修复重建。结果:术后14例16指经7~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评定,优良率75%。结论:小儿手屈肌腱损伤二期显微外科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曾宪林蒋林杨培邦手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常因粘连而影响手指功能。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指浅屈肌腱修复屈指腱鞘,治疗手部Ⅱ区肌腱损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保留腱鞘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20年6月,对35例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同时完整地保留屈肌腱鞘,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修复,观察术后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肌腱断裂发生,肌腱粘连1例。术后对35例进行3~9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根据屈肌腱修复术后Kleinert评定标准,治疗的优良率为91.4%。结论 保留腱鞘急诊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恢复拇指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指深屈肌腱在Ⅰ区、ⅡA、B亚区内陈旧性损伤,过去常规应用腱固定、DIP融合或自体游离肌腱移植来修复,但术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恢复足够的功能活动。自2002年6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Ⅲ区“Z”形延长、肌腱前移的方法治疗此类损伤,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科从1996年~2002年6月,对指屈肌腱Ⅱ区损伤者183指进行修复并采取了不同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3指,男114指,女69指;年龄14~56岁,平均41.5岁。右手121指,左手62指。肌腱损伤部位按汤锦波Ⅱ区之亚区划分法(见表1)。表1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指别区域分布损伤区域例数示中环小Ⅱa278964 Ⅱb491512139 Ⅱc531914128 Ⅱd5413271221.2治疗方法清创后在手指原伤口基础上作指掌侧“锯齿”形切口,暴露屈肌腱及腱鞘。根据腱鞘创口和肌腱损伤水平的关系决定腱鞘切开暴露方式,如果肌腱…  相似文献   

18.
曹启斌 《中国骨伤》2009,22(10):749-750
手部指屈肌腱Ⅱ区俗称"无人区",肌腱损伤修复后常因肌腱粘连而导致手指功能恢复欠佳,肌腱粘连的发生率可达31%~50%。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应用急诊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56例70指,早期功能锻炼及中药熏洗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Ⅱ区屈肌腱损伤是指从屈肌腱骨纤维鞘的起点到指浅屈肌腱止点的损伤,亦称"无人区",肌腱损伤修复后常因肌腱粘连而导致手指功能恢复欠佳,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1].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32例41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后肌腱滑动幅度的实验效果,为临床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8月上肢损伤截肢成人患者新鲜手标本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制作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模型,每组5例,每例取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共20指。A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伸直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B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60°、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安全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C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80°、近指间关节屈90°位和远指间关节屈10°握拳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切断屈肌腱后,三组标本均屈曲手指至掌指关节60°,近侧、远侧指间关节屈曲0°安全位,用石膏固定。测量三组指浅屈肌腱远端断口和指深屈肌腱远端断口间的长度差,根据娄义忠提出将肌腱缝合处与损伤腱鞘错开,有利于肌腱愈合和塑形的观点,对远端肌腱进行修剪,使指浅屈肌腱的缝线和指深屈肌腱的缝线不产生重叠,减少粘连的程度和范围,采用MTang缝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肌腱修复后,观察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结果 (1)三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安全位长度差测量数据利用方差分析,P=0.000 0.05,即三组实验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间的长度差不全相等,可以研究三组实验。(2)肌腱修复后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被动牵拉肌腱近端各关节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结论不同指位下屈肌腱Ⅱ区断裂时,术中短缩0.6~1.0 cm远端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利用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在安全位长度差为1.0 cm,保持两个断口位于正常组织环境包围,可以促进愈合。阶梯状修复法为临床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提供新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