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收治随访的60例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康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后分为中医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中医康复组受伤后就诊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不诊时间8.9个月。术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9.86°±6.78°)。对照组受伤后就诊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就诊时间8.1个月,术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9.93°±6.86°)。治疗后随访时间1~6年,平均随访时间4年6月。结果:术后中医康复组的活动度(101.00°±14.51°),对照组的活动度(84.16°±27.39°)。中医康复组肘关节活动度增加(91.13°±16.84°),对照组肘关节活动度增加(74.23°±26.65°)。结论:肘关节异位骨化术后结合中药辨症施治内服、舒筋活络的中药外用,采用主动的锻炼和夹板固定制动相结合的中医康复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针足三里、穴位埋线、耳穴敷贴三种中医外治法对腹部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及伤口愈合的影响,优化腹部术后的快速康复的中医外治方式。方法:将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外五科符合纳入条件的163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电针足三里组、穴位埋线组及耳穴贴敷组,治疗7天,观察四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0天各组睡眠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其中埋线组与耳穴组改善最显著(P0.05);术后7天各组疼痛评分(VAS)均较术前降低,电针组与穴位埋线组VAS改善最显著(P0.01);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各组均较基础治疗组愈合良好。结论:中医外治法可促进腹部术后的快速康复,其中穴位埋线与耳穴贴敷对改善睡眠质量效果较优,电针足三里与穴位埋线对术后疼痛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促使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是广大临床医生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术后胃肠功能加速康复、预防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现就有关采用中药热敷疗法、针灸疗法、电针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中药灌肠疗法、耳穴贴压疗法及足浴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中医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腹部手术后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加中药灌肠、耳穴压豆、穴位按摩、中药热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中医干预可缓解腹胀。  相似文献   

5.
李玉莲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21-1022
腹部手术后因手术创伤、麻醉、牵拉等刺激,加之腹部开放,热量散发,常导致术后肠蠕动功能消失。腹胀、排气和排便功能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6.
腹部刀伤是外科重要的急症,处置是否恰当直 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外科补液、手术治疗是前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病变疾患,其症状较重且常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因此需及时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减压融合术,但术后部分患者仍残留脊髓神经受损症状,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而中医近年相关研究取得满意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残留症状,并加速其脊髓神经功能康复.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康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腰椎阀盘突出痘术后的中医治疗及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倒,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医针刺康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0.0%,组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康复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0%和77.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早期康复应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舒畅情志、调理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药物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促使颌骨骨折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力莹  朱倩 《新中医》1999,31(11):53-53
中医学对烧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笔者就烧伤后中医康复治疗浅谈如下。 1 厥逆期相当于西医学渗出期 (烧伤后 4 8~ 72小时 )。此期除表现在皮肤和深部结构损伤外 ,还表现为受损部位或远离烧伤部位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体内大量水电解质、葡萄糖、白蛋白外渗 ,造成血浆容量不足 ,有效循环血量减小 ,极易发生休克 ,故此期又称之为休克期。治疗上强调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正常血液循环。此期患者外伤形体 ,内损气血 ,引起血气不足 ,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由于心气骤虚 ,鼓动乏力 ,气虚则血滞 ;创伤处经脉…  相似文献   

11.
12.
笔者从1990~1992年,采用针刺护理腹部术后癃闭患者4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1岁;阑尾切除术18例,胆囊切除术12例,胆总管探查术8例,脾破裂切除术2例。2治疗方法先取中极穴直刺0.8~1.2寸,稍捻转并采用括针法以增强感应。再刺三阴交穴,提捻泻法强刺激。每穴各留针20分钟。随症配穴:膀跳实热者取膀眈俞、三阴交,肾阳不足者取肾俞、中极。除中极外,均取双侧。3治疗结果40例中,除1例59岁脾切除术后患者未排尿外,其余34例针后10分钟排尿,还有5例起针后半小时…  相似文献   

13.
胃肠动力改变、排空时间延长是腹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恢复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饮食营养、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单纯西药胃肠动力剂因有一定副作用不能广泛应用,中药汤剂因受术后禁食的影响也不能大量给药。探讨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不受给药时间限制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穴位埋线干预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肠功能紊乱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会引起肠梗阻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极容易影响患者的康复。中医经常通过艾灸来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康复,因为艾灸的热力和药物作用可以通过体内的经络传导,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促进术后的胃肠康复,但是在艾灸方面还存在一些分歧。该综述针对穴位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因手术刺激、电解质紊乱、应用麻醉及镇痛药物等诸多因素,腹部手术后早期易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炎症性肠梗阻、肠源性感染等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而危及生命,远期可出现肠粘连,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二次手术或反复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冷波  张建龙  冷奇 《四川中医》2021,39(8):139-142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4例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患者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为30d.结果:在中医证候评分、SF-MPQ评...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腹部手术消化不良的病人,根据中医辩证实施精神.腹部手术后消化不良,分为气虚、湿热、胃阴不足三型,通过中医辩证治疗,确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及胰腺手术后。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瘫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