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西班牙的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了Brugada综合征,该综合征多见于东南亚地区无心脏结构异常的年轻男性,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右胸导联(V1~V3)穹窿样ST段抬高(Ⅰ型Brugada波),其机制是由于编码钠通道的SCN5A基因异常使部分右室外膜细胞复极1相末INa+减小,Ito电流的相对增加,复极2相平台期全部或部分丢失,进而该部位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复极离散度增加,电位差异常增大而产生的。当心外膜表面不同部位之间或心内膜和心外膜之间电位差足够大时,可形成新的动作电位,即发生2相折返,很容易触发室速/室颤而致患者猝死。因此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J波与J波综合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J波是指心电图上QRS波与S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新近临床研究表明,在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心室颤动等心电图中,均存在J波形态、时限和幅度的显著改变,上述与J波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本文详尽阐述了J波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分析了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下壁导联高大J波相关的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定义 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持续性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心电图特征,称为Brugada波。类似RBBB、持续性右胸导联ST段抬高伴发室速、室颤和猝死,称为Brugada综合征。 2 Brugada波回顾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上J点抬高≥0.1mV,时程≥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为J波。J波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具有J波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包括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超急期和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增加。电生理基础是内外膜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位相折返。  相似文献   

5.
Brugada波与特发性J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Brugada波Brugada波的典型心电图表现是 ,右胸前V1~V3 导联的ST段抬高和右束支阻滞共同称为Bru gada波。因此 ,正确识别Brugada波对诊断Brugada综合征是十分重要的。1.Brugada波的典型心电图特点⑴右胸前导联的ST段抬高 :右心室肌的期前复极和 或传导延迟引起的右胸前导联V1~V3 的ST段抬高 ,呈穹隆型或马鞍型及下斜型两种表现 ,偶尔有电轴左偏 ,并伴有T波倒置 ,某些病例可在其他导联 (V4)上出现ST段的抬高 ,而且绝大多数Brugada波并无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改变 ,QT间期并不延长。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是 ,V1~V3 导联上J点至…  相似文献   

6.
李兴杰 《心电学杂志》1999,18(3):180-180,187
双峰T波常见于正常变异或某些病理情况,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等.其产生机制未明,不同患者可能不尽相同.Brugada等曾报道某些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持续性心前导联ST段抬高者因特发性心室颤动而猝死.本文报道1例Brugada综合征者,当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时出现T波双峰并伴随有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变化.故复极不同步似为T波双峰的产生机制.此发现亦可部分解释Brugada综合征ST段抬高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早期复极综合征总是良性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表现为J波增大或J点抬高,胸前V4-V6导联弓背向下的ST段抬高和高大而直立的T波。多年来ERS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变化,多见于年轻男性和运动员。近年来,此综合征重新引起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与Brugada综合征和原发性心室颤动(室颤)有许多相似的心电图特征,ERS近年来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个案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J波和J波综合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心电图上J点抬高≥0.1mV,时程≥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为J波。J波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具有J波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包括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超急期和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增加。电生理基础是内外膜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位相折返。  相似文献   

9.
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rugada综合征是一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活动紊乱性疾病。自 1991年BrugadaP和BrugadaJ报告于临床以来 ,由于其右胸前导联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猝死病症 ,所以多年来一直是心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2 0 0 1年HurstJW将Brugada描述的V1~V3 导联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称为“Brugada波”。本文仅对Brugada波的特点、鉴别和与Brugada综合征的关系等临床医师关注的具体问题简要讨论如下。一、Brugada波的心电图特点1、典型心电图表现Brugada波由抬高的ST段和“右束支阻滞”(RBBB)共同组成 ,典型者常伴倒置的T波 ,…  相似文献   

10.
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变异型Brugada综合征(包括"下壁导联有明显J波的心脏性猝死","下壁导联有明显J波及ST段下斜型抬高的原发性室颤")的离子及细胞学机制相似,被称为Ito电流调节的"J波综合征",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Ito电流密度及J波大小。Ito电流密度及J波大小在诱发心律失常中起重要作用。Brugada综合征时V1~V3导联出现J波及ST抬高,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高;而早期复极综合征时V4~V6导联出现J波及ST抬高,一般认为是良性的。换句话说,累及右室的J波可能致心律失常,累及左室前侧壁的J波常是良性的,而累及左室下壁的明显J波及ST抬高对检出既往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处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状态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Brugada综合征临床处理的当今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近十年来 ,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 ,但在治疗方面的进展相对较少 ,现简述其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的当今观点。一、药物治疗正常右室心外膜侧富含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 ,Ito参加形成动作电位 1相终末部分的切迹 ,以及从 1相到 2相形成的峰状和圆顶波形 ,与Ito密度小的心内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之间产生电位差 ,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右胸前导联的J波的出现。正常时J波很小 ,左室心肌动作电位在体表心电图上可以反应出来 ,右室心外膜的电…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晕厥就诊,入院心电图V_1~V_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留观期间突发心室颤动,多次复查心电图V_1~V_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低平。考虑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外院基因检测证实有基因突变,后该患者转上级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相似文献   

13.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Brugada综合征和预激综合征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有特征很强的心电图表现,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表现为δ波、短PR间期和QRS波宽大畸形三联征;而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的表现为右胸V1~V3导联的类右束支阻滞、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三联征.  相似文献   

14.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 ,Brugada等在JACC正式描述了一组无器质性心脏病而反复发作室颤的患者 ,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V1~V3 导联ST段抬高 ,目前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现有的资料表明 ,Brugada综合征属一种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引起的原发心电疾病。一、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右胸前导联复极异常 (ST -T改变 )。心电图可以呈动态变化 ,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可观察到不同的心电图图型 ,也可以一过性正常。心电图的多变性有时使诊断变得困难。另外 ,不同形态的ST段抬高的机制和诊断意义有所不同。为了更恰当地…  相似文献   

15.
早复极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当具有早复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时称为早复极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患者10%可以检测到基因学改变,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与ST段抬高部位波及下壁和侧壁、抬高幅度≥0.2 mV,具有心律失常或猝死家族史等相关.诊断需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Brugada综合征等,临床应注意心电图早复极与早复极综合征的区别和危险分层.对有心脏骤停史者应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早复极综合征合并的电风暴,奎尼丁对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后患者可能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话题的由来早期复极综合征(ead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定义是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J点抬高≥0.1mV,且QRS波和ST段之间的锐利转折消失,而代之一段平滑移行曲线或者一个直立小波(J波)。虽然Brugada综合征符合上述定义,  相似文献   

17.
薛艳 《山东医药》2005,45(16):12-12
患者男,52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10年,间断服用心痛定。多次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73次/min.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V1呈rsR’型,V5-6呈qRS型.S波增宽、粗钝。V1-2的ST—T段呈下斜型抬高伴T波倒置,V3的ST—T段呈马鞍型抬高伴T波倒置,V4~6及肢导联ST—T段正常,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植入复律除颤器(ICD)后3日患者出院,日常生活能自理。  相似文献   

18.
Brugada综合征于 1992年由西班牙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 ,患者有心室颤动发作 ,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右胸前导联V1 V3ST段尖峰状或马鞍型抬高 ,T波倒置。近年来 ,Yan和Antzelevitch证实了关于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ST段改变的电生理机制是由于右心室外膜复极速度加快 ,使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电位梯度而引起 ,表现为心肌外膜动作电位的平台期明显缩短或消失。除此之外 ,也有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 ,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内膜单向动作电位有再极化现象 ,但这样也不能完全解释Brugada…  相似文献   

19.
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及其异同点,方法:对收集的10例Brugada综合征和8例特发性J波患者临床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并结合文献。结果:两病有 相似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但心电图表现仍有一定区别,Brugada综合征R’波大于R波,多见于V1-V3导联,伴ST段持续抬高,T波倒置,图形较恒定,特发性J波中J波小于R波,在Ⅱ,Ⅲ,aVF和V4-V6导联多见,无T波倒置,J波可因药物,运动等原因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变。结论: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临床表现相似,可能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只是影响的部位不同,其区别主要在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20.
Osborn(J)波综合征是由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介导的J波,亦统称为Ito介导的J波综合征。如早期复极综合征(ERS),Brugada综合征,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等生理和病理状态多种原因引起。故ERS误诊为AMI屡见不鲜,而AMI伴发J波时也易误诊为ERS,因而本文就ERS和AMI的J波主要描述在心电图上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