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前病变的转归以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分析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胃癌前病变患者500例相关资料,进行5~10年的胃镜跟踪随访。结果 (1)胃溃疡组(GU)156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发生癌变4例,检出率为2.6%;(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300例,不同程度加重71例,占23.7%,发生癌变6例,检出率为2.0%;(3)胃息肉组44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息肉,均发生癌变,占4.5%。结论 确认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但因种种原因,部分患者可加重,少数可癌变,因此采取长期胃镜跟踪随访是必要的,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息肉癌变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实践证明,许多肠胃道癌瘤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尤其是腺癌性息肉癌变率更高。因此,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的观点将逐渐被关注,但两者关系仍有争论。一、癌变率1.胃息肉癌变率 Ming等报告,炎性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为0%;脉瘤性息肉却高达40%。日本中村报告胃息肉Ⅰ型癌变率为2.1%,Ⅱ型0%,Ⅲ型为14.6%,Ⅳ型26.7%,总的癌变率为3~5%。有病理报告25~50%可发生癌变。2.结肠息肉癌变率 有报告结肠腺癌性息肉癌变单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发者可高出10倍。Morson认为,约有半数以上的结肠癌是由腺癌性息肉演变而来。一组统计3486例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为10.4~16.8%,平均13%。  相似文献   

3.
给小鼠灌注癌诱导物、食醋、小苏打,观察小苏打对小鼠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和癌变的抑制作用。70天后,小苏打组无癌变发生,对照组为16.67%(5/30P<0.005);120天后,小苏打组癌变率为20%(6/30),对照组为59.3%(16/27 P<0.01)。结果表明,小苏打对小鼠前胃增生与癌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11例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与对照组相比,2年后癌变率分别为1.9%及8.3%,差异显著。且癌变者都发生在阴虚组中。说明六味地黄丸防止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癌变疗效显著,阴虚型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癌变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建立鼻咽癌前期病变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中药复方抗癌Ⅱ片、抗癌Ⅲ片,维胺酯(RI)等对大鼠鼻腔上皮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给予20 mg/kg或40 mg/kg二亚硝基哌嗪(DNP),全部动物鼻腔粘膜发生不典型增生。RI治疗组癌变率由对照组100%下降至61.5%和76.5%,预防组癌变率由对照组85.7%下降至38.4%(P<0.01);抗癌Ⅱ片、抗癌Ⅱ片与RI的联合使用预防癌变,癌变率由对照组60%分别下降至36.5%和20.1%(P<0.05);抗癌Ⅱ片.抗癌Ⅲ片治疗癌变,癌变率由对照组60%分别下降至24.1%和31.4%(P<0.05)。  相似文献   

6.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2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病例发生癌变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5例中39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8%。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发生率,在≥40岁组显著高于<40岁组(P<0.05),且与息肉的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显著相关(均P<0.05)。息肉的直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率呈正比。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息肉恶变的病理与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及内镜特征与癌变关系分析。结果4197例肠镜检查中检出大肠息肉718例(944枚),检出率为17.11%,腺瘤性息肉占75.94%,癌变47例,总癌变率为6.75%,其中管状腺瘤510侧,绒毛管状腺瘤141例,绒毛状腺瘤47例;增生性息肉占20.02%;炎性息肉占6.04%。息肉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和升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状、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分多者越易发生癌变。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分含量及不典型增生的递增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均应切除,掌握息肉的癌变特征,对提高大肠息肉恶变的检出率、降低进展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据WHO发表的资料,白斑病人约3%~5%发生癌变。我国学者对口腔白斑病癌变报道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对口腔白斑病近10年追踪观察和查阅资料,发现15例口腔白斑病癌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1981~1995年共收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其中有3例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14.3%。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治疗采用鼻侧切开及上颌骨切除术。术后5a生存率为66.7%(2/3)。  相似文献   

10.
1981~1995年共收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其中3例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14.3%。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治疗采用鼻侧切开及上颌骨切除术,术后5a生存率为66.7%,(2/3)。  相似文献   

11.
胃溃疡目前已被认为是—种癌前病变 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会发生癌变,但胃溃疡目前已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我国文献报道,5%左右的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这个数字目前有增高趋势,有统计最高达29.4%的胃癌来自胃溃疡。  相似文献   

12.
唐宇 《求医问药》2011,(1):22-22
胃溃疡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发生癌变的几率有多大,一直是此病患者和医生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国内外的医学专家对大量胃溃疡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调查,结果发现,胃溃疡的癌变率为5%~10%,甚至更高。但限于当时的检查手段,这一数据并不十分可靠。自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我国具备了对胃溃疡癌变率进行深入研究和统计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胃溃疡癌变,79例慢性胃溃疡和161例溃疡型胃癌粘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三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溃疡癌变者主要发生于被覆上皮;进展期胃癌不完全大肠型肠化(36%),明显高于胃溃疡癌变组(16.60%)和慢性胃溃疡组(5.25%)。CEA阳性率:癌组织为69.62%,不典型增生为30.64%,正常胃粘膜阴性。上述结果提示,当慢性胃溃疡旁粘膜出现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伴不完全大肠型肠化时应警惕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胃溃疡可以癌变已为大家所公认,国外报导良性胃溃疡癌变率在10~20%之间。国内为4.4~7.3%。我院自1970年5月~1980年5月以胃大部切除治疗胃溃疡200例,经病理切片证实癌变者20例(占10%)。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溃疡癌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对胃溃疡癌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167例(83.5%),女性33例(16.5%)。男女比例为5:1。年龄最大70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为40.7岁。40~60岁139例(69.5%)。20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应用细胞学方法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IP),癌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涂片瑞-姬染色行细胞学检查分析。大部分病例同进做近红外线扫描、B超、乳腺X线检查。结果:IP 128例中,15例发生癌变,占11.7%,均有手术及病理证实,癌变是在IP基础上细胞形态发生了癌细胞样改变。癌变平均年龄48.1岁,血性溢液为主,占73.3%(11/15)。结论:乳头状瘤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故女性年龄超过45岁,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具有血性溢液者,应考察癌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痣可以出现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以面部多见。据统计,约40%的良性痣发生在头部和颈部。虽然有的人把脸上特定部位的痣称为美人痣,但多数情况下,痣有碍于容貌。痣的确有癌变的可能,但每10万人中发生癌变的只有1人。尽管比例不大,但癌变后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危险性大,如不及时治疗,一般可在1~2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 (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 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 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 2.0 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0.3%(6/58)。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主要有腹痛、体质量下降、黄疸、腹部包块等。4例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合并癌变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2例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合并癌变。6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腺癌,其中3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3例在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另3例已分别生存9、17、24个月。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行内引流术后更易癌变。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癌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确诊患者应争取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恶性癌变过程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病例、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典型增生病例、2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P16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P16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病例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典型增生病例组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2.00%(8/25)、53.33%(8/15)、77.78%(21/27),其中癌变组与内异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其可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结直肠腺瘤癌变转化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寻求判断腺瘤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结直肠腺瘤癌变标本中p53、bcl-2、Fas、bax在腺瘤癌变区及腺瘤轻、重度异型增生区的表达;以ki-67指数和TUNEL法计量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结果61例结直肠腺瘤癌变标本中p53蛋自在腺瘤癌变区、重度异型增生区及轻度异型增生区的表达分别为67.2%、57.4%和19.7%;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7.1%、80.3%和49.2%;腺瘤癌变区、重度异型增生区及轻度异型增生区的平均ki-67指数分别为38.4%、36.5%和16.1%;平均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2%、1.9%及0.5%。p53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和ki-67指数、细胞凋亡指数在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区与癌变区比轻度异型增生区显著增高(P〈0.05)。结论凋亡抑制和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腺瘤癌变的转化过程。重度异型增生是一类具有明显癌变倾向的病变,检测上述蛋白可作为腺瘤癌变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