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其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正确的诊断有利于及时的治疗,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和心肌生化标志物的检测,而后者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4~6小时才会升高,  相似文献   

2.
刘香莲  蒙秀栓 《医学信息》2009,22(9):1859-1860
目的 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4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7%.非溶栓组发生率为4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晚期再灌注对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杂交犬28只,全麻下常规开胸暴露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急性心肌梗死组(n=10)、晚期再灌注组(n=10)。假手术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过丝线而不结扎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永久结扎,晚期再灌注组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6 h 后松解结扎线予以再灌注 6 h。共有23只犬模型制作成功。各组犬均于术后 12 h 处死,采集心肌标本。使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分析Bcl-2、Bax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情况。结果: 晚期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数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晚期再灌注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1),其中在晚期再灌注组的表达略多于急性心肌梗死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Bax蛋白在晚期再灌注组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晚期再灌注可以减少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表达Bax蛋白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图形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样图形改变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结果本例患者及时给予减轻心脏负荷、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结论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可通过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检查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耐量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雄  李杏媚 《医学信息》2008,21(6):891-893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的糖耐量水平.为准确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次发病的风险和消除危险因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8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后一个月后的患者作糖耐量水平的检测,比较分析在急性期后半年内的观察期中糖耐量正常者与异常者中急性心梗再次发作的次数,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结果87例患者中,糖耐量检测异常者59例,占67.8%;糖耐量检测正常者32例,占32.2%;在观察期内,糖耐量异常组急性心梗再次发病22例,占37.3%;而糖耐量正常组中再次发病为4例,占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 结论糖耐量异常反映了机体代谢紊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是一个独立的发病危险因素,重视糖耐量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IP、P两组,对比分析。结果:IP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律失常、住院死亡率均低于P组,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却高于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可限制梗死面积扩大,维护梗死后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袁秀娥 《医学信息》2010,23(13):2217-22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预防及护理。方法分析总结我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经验。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员进行呼吸循环监护,及早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做到早期治疗。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病员循环监测及呼吸道管理等重点环节的观察及护理,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组平滑肌样成纤维细胞,在正常心脏仅存在于瓣膜组织中。急性心肌梗死后,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被激活,是参与心肌梗死后创伤修复与胶原沉积的主要细胞,在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室重塑中处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miRNAs),预测其靶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雄性Wistar大鼠AMI模型,同时检测其心电图和颈总动脉血压变化,并用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假手术(sham)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其它实验程序与AMI组相同。心肌缺血4 h后取梗死区心肌组织,提取总RNA进行microRNA芯片杂交检测,并用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s的靶点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心电图、血压检测及病理切片证实AMI模型制备成功。Microarray检测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获得11个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miRNAs,其中6个miRNAs上调表达,5个miRNAs下调表达;已知3个miRNAs(rno-miR-181c、rno-miR-146b和rno-miR-208)参与了心血管功能的调节,8个miRNAs(rno-miR-672*、rno-miR-743b、rno-miR-128、rno-miR-138-1*、rno-miR-336、rno-miR-138-2*、rno-miR-325-3p和rno-miR-3572)是否与心血管功能有关尚不清楚,可能是心肌梗死相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预测的miRNA靶基因中的一部分亦与心血管功能相关。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与AMI相关的差异miRNAs,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诱导多能干细胞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最具前景的一种方法,但其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脏节律产生的影响。 方法:建立ICR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多能干细胞组,急性心肌梗死+成纤维细胞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5 min、1周、2周、3周后,应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检测各组小鼠体表心电图肢体Ⅱ导联心律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并应用Image Proplus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成纤维细胞组比较,移植2,3周时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多能干细胞组小鼠体表心电图Ⅱ导联室性早搏发生率明显减少,梗死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明显增加(P < 0.05),前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2周后可明显减少梗死后小鼠室性早搏发生率,进而改善心肌组织的电活动并增强其电位稳定性,可使小鼠梗死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增加,而成纤维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则未出现此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对其进行观察护理、系统护理、生活护理、心里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96例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88例好转出院(占91.7%),8例死亡(占8.3%),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外,仔细认真观察病情和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及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预防及护理.方法 分析总结我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经验.结果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员进行呼吸循环监护,及早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做到早期治疗.结论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病员循环监测及呼吸道管理等重点环节的观察及护理,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ET、NPY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ET、NPY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水平(P<0.01),治疗后一个月仍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ET、NPY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6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感染史、发热、胸痛、阿-斯综合症发生率以及CK峰值、CK-MB峰值、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波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通过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检查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聂斌 《医学信息》2005,18(9):1217-1217
目的总结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治经验,以提高老年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6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患者入院后经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学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对就诊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老年患者,应注意心脏疾病的变化,以早期发现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了55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护理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早期溶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55例病人进行了溶栓前后的护理.结果 经治疗护理,临床治愈50例,3例做支架治疗,2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时和溶栓后给予严密观察,细心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法宪恩 《医学信息》2006,19(1):58-61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分化增殖潜能及其修复重建心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MI+培养基,12只),移植组(AMI+BM—MNCs,12只);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观察心肌梗死区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向心肌源性细胞分化并且诱导了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在细胞水平完成了对心肌梗死区再心肌化和再血管化过程,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组进行总结。方法本文就目前急性心梗的诱因特点,治疗和护理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结果急性心梗是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充数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致的,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防治结合,综合护理,避免诱因,减少猝死,降低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细心、严谨的病情监护、观察及护理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总结。结果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护理显效46例,好转3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做好精心的观察病情变化,在细心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RNA(miRNA)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靶定相应的互补序列导致mRNA的沉默或者抑制翻译以调节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失控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肺泡液体清除异常等多个层面,而且各个层面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细胞网络和细胞因子网络,其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ALI发病过程中miRNA表达异常,miRNA可通过与靶mRNA部分结合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参与ALI的整个发病过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ALI发病过程中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和验证miRNA在ALI炎症激活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为ALI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