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糖尿病(DM)患者的增加,肺结核合并DM(PTB-DM)患者也在增加。本研究旨在分析湘西少数民族地区PTB-DM患者的住院费用情况。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取本校附属医院的住院病人共1 011例,其中PTB-DM 44例(具有完整资料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8.14±1.83)岁,随机取同期单纯性PTB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59.51±1.93)岁,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患者。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联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抗菌肽LL-37诊断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DM)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T-SPOT.TB实验及血清25-(OH)D3、LL-37检测的340例疑似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1例确诊PTB患者纳入PTB组,97例确诊PTB合并DM患者纳入PTB-DM组,另122例排除MTB感染及DM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特异性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ESAT-6)孔内斑点形成细胞(SFCs)数量及血清25-(OH)D3、LL-37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25-(OH)D3、LL-37诊断PTB合并DM的价值。 结果①T-SPOT.TB诊断PTB的总敏感度为76.6%、特异度为77.0%、准确率76.8%、阳性预测值85.6%、阴性预测值64.8%、kappa 0.515,一致性一般;②PTB-DM组抗原CFP10、抗原ESAT-6孔内SFCs>PTB组>对照组(P<0.05),抗原CFP10及抗原ESAT-6孔SFC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872;cut-off分别为16.13 SFCs/2.5×105 PBMC、14.80 SFCs/2.5×105 PBMC,联合诊断时AUC为0.931,敏感度83.5%,特异度87.2%;③PTB-DM组血清25-(OH)D3PTB组>对照组(均P<0.05),AUC分别为0.630、0.653,cut-off为18.06 ng/ml、59.71 ng/ml,诊断PTB合并DM的敏感度为90.7%、45.4%,特异度为33.3%、91.4%;④T-SPOT.TB联合25-(OH)D3、LL37诊断时AUC值最大,为0.933,敏感度为79.4%、特异度92.2%。 结论单一T-SPOT.TB诊断对PTB合并DM效能不佳,若联合血清25-(OH)D3、LL-37诊断或可提升诊断效能,为PTB合并DM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高价值的参考意见,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营养状况,为其临床诊疗与营养支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间住院的116例PTB-DM患者为PTB-DM组,另按照每个年龄段内两组的性别比例尽量一致且单纯肺结核(PTB)组人数不少于PTB-DM组人数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调整,最终从该院同期住院的320例PTB患者中选出患者136名作为PTB组,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率、痰涂片阳性率和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淋巴细胞计数(TLC)。将PTB-DM患者按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4例)与控制不佳组(82例),分析血糖控制水平对入院时临床特征的影响。 结果 PTB-DM组患者咳嗽、咯痰、咯血、乏力、食欲减退、ESR加快和痰涂片阳性的比率分别为97.4%(113/116)、90.5%(105/116)、31.0%(36/116)、68.1%(79/116)、39.7%(46/116)、81.9%(95/116)和78.4%(91/116),PTB组分别为88.2%(120/136)、80.9%(110/136)、14.0%(19/136)、55.1%(75/136)、27.9%(38/136)、66.9%(91/136)和66.2%(90/136),PTB-DM组均显著高于PTB组(χ2值分别为7.565、4.639、10.684、4.422、3.866、7.272、4.659,P值均<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咯痰、咯血、乏力的发生率及痰涂片阳性率分别为79.4%(27/34)、17.6%(6/34)、52.9%(18/34)和64.7%(22/34),明显低于控制不佳组的95.1%(78/82)、36.6%(30/82)、74.4%(61/82)和84.1%(69/82)(χ2值分别为6.911、4.028、5.090、5.373,P值均<0.05)。营养状况分析显示,TC和TG水平PTB-DM组分别为(4.39±1.17) mmol/L和(1.43±0.91) mmol/L,PTB组分别为(3.97±0.97) mmol/L和(1.01±0.51) mmol/L,PTB-DM组均明显高于PTB组(t=-3.237,t′=-4.457,P值均<0.05);PTB-DM组的TLC为(1.36±0.52)×109/L,明显低于PTB组的(1.52±0.64)×109/L(t′=2.000,P<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的病情较重,TC和TG水平也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及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TB-DM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的PTB-DM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392例,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年龄段两组患者比例尽量一致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得到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等)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肺部CT(病灶形态、病灶部位)等,采用χ^2验或U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入院时,PTB-DM组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发生率(32.45%,61/188)显著高于PTB组(18.62%,35/188)(χ^29.456,P〈0.05)。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仍存在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49%(125/188)、5.32%(10/188)和23.94%(45/188),显著高于PTB组的51.06%(96/188)、1.60%(3/188)和14.89%(28/188)(χ^2分别为9.231、3.904、4.913,P值均〈0.05)。PTB组患者咯痰、胸闷症状的改善率[36.84%(56/152)、74.07%(80/108)]优于PTB-DM组[20.89%(33/158)、56.31%(58/103)](χ^2分别为9.637、7.352,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痰菌转阴率(53.15%,76/143)显著低于PTB组(69.77%,90/129)(χ^28.609,P=0.003)。PTB组患者条索、钙化发生率[34.04%(64/188)、13.83%(26/188)]高于PTB-DM组[22.87%(43/188)、2.13%(4/188)](χ^2分别为5.761、17.532,P值均〈0.05),结节、空洞发生率[7.98%(15/188)、45.74%(86/188)]低于PTB-DM组[14.89%(28/188)、56.38%(106/188)](χ^2分别为4.438、4.257,P值均〈0.05);PTB-DM组患者肺部病变在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发生率[74.47%(140/188)、46.28%(87/188)]高于PTB组[63.30%(119/188)、26.60%(50/188)](χ^2分别为5.472、15.721,P值均〈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和强化PTB-DM患者的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8,P<0.01;χ 2=28.94,P<0.01;χ 2=23.00,P<0.01;χ 2=9.24,P=0.010;χ 2=15.53,P<0.01;χ 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更低,脂质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结核患者(PTB)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合并PTB患者的分枝杆菌药敏和菌株鉴定结果,期望为HIV感染/AIDS合并PTB患者早期有效抗结核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搜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和感染科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1708例无HIV感染PTB患者和106例HIV感染/AIDS合并PTB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和菌株鉴定的结果,分析耐药特征,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HIV感染PTB组与HIV感染/AIDS合并PTB组的总耐药率、初治耐药率、复治耐药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HIV感染合并PTB组耐药率12.5%(2/16)与AIDS合并PTB组耐药率24.4%(22/90)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中心收治的痰结核培养阳性患者中,HIV感染/AIDS合并PTB患者耐药趋势远低于PTB患者,HIV感染合并PTB组耐药状况与AIDS合并PTB组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TB-DM)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符合入组标准的458例住院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膳食、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结核病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血糖控制水平、保肝药物使用及种类情况等信息;随访8个月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发生ATB-DIL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58例PTB-DM患者中,53例发生ATB-DILI,发生率为11.6%。在调整了吸烟、体力活动、保肝药物使用和贫血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控制不良[HR(95%CI)=2.787(1.2566.183)]、饮酒[HR(95%CI)=2.159(1.097~4.251)]、消瘦(体质量指数<18.5)[HR(95%CI)=2.808(1.391~5.670)]、膳食多样性不足[HR(95%CI)=3.199(1.372~7.459)]是PTB-DM患者发生ATB-DILI的危险因素。结论: PTB-DM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易发生ATB-DILI,尤其饮酒、消瘦和膳食多样性不足者,发生ATB-DILI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与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PTB)的遗传关联性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74例PTB患者及90名正常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病例组的DRB1*1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34.3%比17.0%,Pc<0.05,RR=2.91),HLA-DRB1*12基因频率高(15.4%比7.5%),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c>0.05);而DRB1*11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比9.9%,Pc<0.05,RR=0.12)。HLA-DRB1*15阳性患者中复治病例数和耐药病例数均显著高于HLA-DRB1*15阴性组(P<0.05)。结论HLA-DRB1*15可能是PTB的易感基因,DRB1*11可能为保护基因,HLA-DRB1*15基因与PTB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董斯佳  袁立  陈诚  蒋伟利  赵琦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0):1051-1059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874A/T位点、白细胞介素(IL)-10 -1082G/A位点和-592A/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diabetic mellitus,PTB-DM)易感性的关系,以及遗传危险因素在PTB-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PTB-DM高危人群基因多态性筛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PTB)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可疑PTB患者,均进行IGRA、结核菌素试验(TST)、胸部X线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分为PTB组和非PTB组,比较各检测手段单独和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共13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确诊PTB 54例,非PTB 79例,2组首诊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B组咳痰低于非PTB组,而胸痛、体重下降PTB组高于非PTB组;IGRA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各检测手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与TST、CT联合诊断时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无明显增加,但特异度分别从62.4%下降到36.3%和46.7%(P0.05);IGRA与TST、CT三者联合检测时,特异度从62.4%下降到27.1%(P0.05)。结论:IGRA对诊断痰涂片阴性的PTB患者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诊断方法,但与其他方法联合不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汉族肺结核病(PTB)患者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探讨此人群与HLADRB1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SSOP)技术对174例PTB患者及1 358例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基因频率与Hardy-Weinberg平衡卡方检测使用arlequin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P值,检测水准为a=0.05,相对危险系数用RR表示,RR=A(A+B)/C(C+D)。结果:174例PTB患者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与希望值进行H-W平衡检测(P0.05)。此人群检出HLA-DRB1等位基因共13种与对照组一致。其中RB1*08与DRB1*09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R1,说明DRB1*08与DRB1*09或与其连锁的单倍型可能是的PTB易感基因;RB1*10与DRB1*13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R1,说明RB1*10与DRB1*13可能是PTB的保护基因。其余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北省汉族PTB患者这个疾病群体遗传平衡被杂化,其与HLA-DRB1有一定的关联,但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尘肺(pneumoconiosis)与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发生和发展均与免疫相关,且相互促进的两种常见慢性肺部疾病。我国每年新报告尘肺病例2万例以上,累积报告报告100万例以上,是患病率最高的职业病~([1-2])。由于尘肺患者肺组织纤维化和因部分吞噬清除粉尘的巨噬细胞而裂解等因素的存在,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极好条件,PTB成为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肺结核(PTB)与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为PTB患者111例(PTB组)及细菌性CAP患者120例(细菌性CA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比较NLR与血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指标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CAP组NLR、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水平明显高于PTB组,淋巴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低于PTB组(P<0.05),两组P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中当NLR=4.75时,其鉴别PTB和细菌性CAP的敏感性为71.9%,特异性为65.0%,且NLR曲线下面积(0.702,95%CI:0.630~0.773)显著大于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ESR。结论 NLR在PTB和细菌性CAP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炎性指标(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及ESR),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 (MDR P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 177例MDR PTB患者分为治疗组 88例和对照组 89例。化疗方案 :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为主 ,联合利福喷汀、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 ;对照组用链霉素、乙胺丁醇 ,联用药物同治疗组 ,疗程均为 2 1个月。结果 共有 16 1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 ,治疗组 82例 ,痰菌阴转率 83% ;对照组 79例 ,痰菌阴转率 5 8% ;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病灶显效率 5 0 % ,空洞闭合率 6 3%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 31% ,对照组为 35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的方案治疗MDR PTB ,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 ,药物不良反应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17(TH17)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 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PTDM)、肺结核患者(PTB)及糖尿病(DM)患者、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其中 PPTDM患者又分为先患肺结核后患糖尿病(PTB -DM)和先患糖尿病后患肺结核(DM-PTB)患者两组,各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 IL-17A 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PTDM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 组、DM组和 HV 组(P <0.05)。DM-PTB 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DM组(P <0.05)。PTB 组、DM组和 HV 组之间 Th17细胞亚群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B 组血清 IL-17A 含量显著高于 DM组和 HV 组(P <0.01)。DM组和 HV 组之间血清 IL-17A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PTDM患者 Th17细胞亚群与血清中 IL-17A 呈正相关(P <0.05)。结论Th17细胞亚群和IL-17A在 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苦参碱对肺结核大鼠的结核杆菌及肌醇必需酶(IRE)1信号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肺结核大鼠模型,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PTB组(肺结核大鼠模型组)、Mat组(肺结核大鼠模型加苦参碱治疗组)。分别对3组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重进行测量并比较;比较3组大鼠结核杆菌的菌落计数;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3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比较;用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re1蛋白和Ire1 mRNA的表达。结果 给药后1 d发现3组体重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15 d和30 d,与正常组体重相比,PTB组体重显著降低(P<0.05);Mat组体重明显高于PTB组(P<0.05)。正常组肺组织中没有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出现,与正常组相比,PTB组肺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数量显著增多(P<0.05);Mat组肺组织中国结核杆菌的菌落数量显著低于PTB组(P<0.05)。正常组肺组织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较,PTB组肺脏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出,并且出现了大量的肉芽肿样细胞聚集;肺间质之间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范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49-1051
目的对影像学疑似肺结核(PTB)的隐球菌肺病(Pc)病例进行诊断分析。方法收集1996—2008年疑似PTB的Pc病例31例,并以同期收治的PTB32例作为对照,将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1.PC的体检发现者例数高于PTB,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症状少于PTB,P〈0.05,而咯血、胸痛、盗汗、消瘦症状与PTB相差不大,P≥0.05。2.误诊为PTB的PC影像学表现以多发斑片、结节或斑片、结节、肿块影混合存在者居多;3.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诊断隐球菌感染的特异性较强的方法,也是PC与其它疾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结论加强对PC的认识,可疑者尽早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同时寻找病原学及病理学确诊证据可提高P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D_(161)在肺结核患者(PTB)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103例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LTBI)和154例PTB患者外周血CD_3~+CD_(161)~+、CD_4~+CD_(161)~+和CD_8~+CD_(161)~+T细胞的表达水平,比较其在LTBI与PTB间差异;分析外周血CD_3~+CD_(161)~+、CD_4~+CD_(161)~+和CD_8~+CD_(161)~+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的相关性。结果 PTB患者外周血CD_3~+CD_(161)~+、CD_4~+CD_(161)~+和CD_8~+CD_(161)~+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LTBI患者(P0.0001);PTB患者外周血CD_3~+CD_(161)~+和CD_8~+CD_(161)~+T细胞的表达水平和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呈负相关(P0.05);PTB患者外周血CD_4~+CD_(161)~+T细胞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呈负相关,而LTBI患者外周血CD_4~+CD_(161)~+T细胞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结果显示CD_(161)能区分PTB和LTBI,可作为早期区分PTB和LTBI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